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全台存款30兆 利率直落利息越少 小老百姓如何活用呆錢?
播出時間:3月22日(日) PM 19:00-20:00(Live)


.jpg)
在這個時間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在這個時間點應該要怎麼理財?手上有閒錢的話,要如何活用? 民眾應該要有什麼觀念管理手上的資產?
節目來賓: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楊宗憲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楊宗憲
精進財商顧問公司理財顧問 屈立楷
節目內容:
節目內容:

金融海嘯後,各種投資工具都失靈,大部分民眾對於投資理財越來越保守,根據央行統計,98年1月主要金融機構存款合計達27兆9724 億元,年增率5.4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8%,其中定存年增率成長10.81%,達12兆6150億元。但是利率不停跌,活期利率剩下0.1%,定存利率連1%都不到,即便有1,000萬元可以存在銀行生利息,以大額存款計息後,一年利息還不到3萬元。看到日本的零利率十年,到底台灣目前的低利率,會繼續維持多久?如果一直保持那麼低的利率,會不會造成金融風暴之前的信用過度擴張問題?使得民眾又開始盲目借錢投資?在低利時代,民眾該如何妥善理財?有哪些較保守的工具?資金不停存進銀行,金融機構的壓力越來越大,前一波的金融風暴未息,如果經濟活動沒有復甦,熱錢又一直湧入卻難以流出,這些金融機構的負擔與營運是否有問題?未來的金融趨勢要怎麼看?


近來媒體不停報導各式低利時代的理財商品,包括買房當包租公、包租婆,買儲蓄險、利變型保單,到網路銀行帳戶賺一點比實體銀行帳戶稍微高一點的蠅頭小利,以及參加有銀行擔保的網路標會等等,到底這些理財方式,有什麼優缺點,理財專家說要危機入市,這時候買基金、買股票真的適合嗎?現在應該要有什麼觀念?也有媒體報導趁現在貸款利率低,正是購屋的好時機,但是房價已經跌到該有的水準了嗎?現在買屋是正確的時機嗎?
.jpg)
在這個時間點,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在這個時間點應該要怎麼理財?手上有閒錢的話,要如何活用? 民眾應該要有什麼觀念管理手上的資產?

不景氣單車熱退燒? 打造幸福單車島
播出時間:
98年3月15日 pm7:00
來賓介紹 :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行人與腳踏車路權促進會召集人 林學淵
自行車達人 薛弘明
節目內容:



此外,交通部今年也開始啟動「東部地區自行車路網三年示範計畫」,預計耗資三億多元,民國100年前將完成「福隆到台東」156.5公里的休閒旅遊自行車道。再加上各縣市紛紛興建的單車道,以及公車、捷運、火車、客運等等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合,單車休閒的便利性與多樣性提升,這半年來自行車儼然成為台灣的全民休閒、健康運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