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5/03/25 南部開講-農漁村觀光大變調 誰來還我回家路

這幾年台灣農漁村成為觀光熱點,台東池上伯朗大道因金城武拍攝廣告坐在樹下喝茶,讓伯朗大道上的茄苳樹突然暴紅,每到假日人潮洶湧,但隨之而來的遊客亂象,種種脫序行為,卻也引發當地居民怨聲載道,原本平靜的農村生活因為觀光業和遊客的進駐,使得台灣最好的稻米生產區出現休耕轉觀光的怪現象,居民大嘆過去池上的美景不再,現在變成農村地獄。

台灣推動農漁村觀光多年,仍然囿於有人潮才有觀光財的觀念,山上到處都是天空吊橋,雲嘉南海邊則打造教堂系列的高跟鞋教堂與水晶教堂,藉以吸引遊客前來拍照打卡,政府在推動觀光發展時,只追求衝高遊客數量,少了融合在地的整體規劃,多數民眾的旅遊文化,仍是一窩蜂的往熱門景點擠,只是抱著到此一遊的心態,忽視居民生活品質的感受,面對越來越多社區與遊客之間的衝突,台灣要發展特色農漁村該如何做? 如何降低旅遊活動所帶來的環境衝擊?

節目來賓:
台東池上文史工作者 簡淑瑩
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 蔡炅樵
屏科大森林系主任 陳美惠
旅行社總經理 游智維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j91FX5-6sLg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25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農漁村觀光大變調 誰來還我回家路

自從金城武在台東池上拍了廣告後,伯朗大道一夕暴紅,遊客車輛塞滿道路,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間,自行車出租場一塊塊長了出來,那是好幾塊農地消失後換來的。
作家劉克襄在「救救池上吧! 金城武樹帶來的危機」文中寫道:
目前租車的亂象,正在侵蝕池上的鄉村特色。農村質樸的人情已然失去大半。例假日,除了做生意的,很多池上人都害怕遊客的走訪,乾脆把家門緊鎖,不再笑臉迎人,彷彿在躲避蝗災。

最近一則新聞更是讓在地居民和文史工作者群情激憤,原來是三屆米王蕭煥通夫婦去年被遊客車輛撞傷,再也無法下田,一股反遊客的氛圍正在醞釀,居民的心裡更築起一道道的高牆。

不僅是池上,去年底落成的屏東瑪家琉璃吊橋,遊客不顧人數限制擠爆吊橋,管制交通則讓當地居民進出陷入黑暗期,在地原住民青年為此發起「還我回家路」的抗爭。從池上或龍田、八煙、慕谷慕魚,都面臨遊客對居民的衝擊,地方想透過觀光轉型?遊客太多卻影響生活與環境?偏遠農漁村不具備發展大型觀光的資源,該走哪條路?

台灣推動農漁村觀光多年,仍然囿於人潮就是錢潮的觀念,山上到處都是天空吊橋,雲嘉南海邊則蓋起水晶教堂、高跟鞋教堂,政府帶頭拼觀光,但內容卻與在地文化脫節?觀光客幾乎都是走馬看花,拍照打卡,遊客行為來自當地旅遊配套不夠完整?自然變成淺碟型旅遊?這樣的觀光發展方向,恐怕讓台灣的農漁村彼此複製?就像蛋塔熱一樣?對農漁村發展反而是負面影響?今晚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看台灣發展社區旅行,該有什麼樣的新思維?

節目來賓:
台東池上文史工作者 簡淑瑩
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 蔡炅樵
屏科大森林系主任 陳美惠
旅行社總經理 游智維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18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高雄甲仙物產體驗小旅行

一說到芋頭,大部分的人聯想到的就是高雄甲仙街道上琳琅滿目的芋冰、芋頭酥及芋粿等,芋頭是在日治時期,隨著桃竹苗地區的客家移民而來的物產,但是甲仙這地方,地處丘陵,耕地比較少,究竟這個遠道而來的芋頭與在地有什麼樣的特殊故事呢? 為什麼這邊的芋頭是種在旱田裡,而不是種在水田? 又是如何孕育出優質好吃、口感綿密的甲仙芋?

如果到甲仙只有品嚐芋仔買完芋頭就離開,其實相當可惜,因為甲仙的物產不只是芋頭而已,這裡還有很多的小農,他們種植了各式各樣品質良好的農產品,另外,甲仙也因為它非常特殊的地質跟環境,擁有豐富的化石數量,這一集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來一趟兼具知性與感性之旅,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以及認識在地食物的原味,看見高雄甲仙不一樣的生命力。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pSyGpzhdeq0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1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高雄甲仙物產體驗小旅行

說起高雄甲仙,最先被想起的,應該就是大街上比肩而立的芋冰城。但是甲仙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種芋頭的呢?甲仙的芋田又在哪裡呢?
甲仙農產豐富,但卻因為丘陵地形,大部分居民都是「靠山吃山」。日治時代,來自桃竹苗客家庄的腦丁,來到甲仙開採樟腦,同時也帶來家鄉的芋頭,他們或許沒想到,只是為了一解思鄉之苦的農家物產,來到甲仙隨地一丟,竟然在旱田裡種出Q綿的口感,後來進一步製作成芋冰、芋粿,芋頭成為聞名遐邇的甲仙特產。
甲仙山區開發得早,民國五零年代吸引大批來自嘉義雲林的居民,也來這裡租地屯墾。說起來可能沒幾個人知道,甲仙最主要的物產不是芋頭,其實是龍鬚菜,特別是關山里的嘉雲關一帶,種植龍鬚菜有三四十年,翠綠的梯田彷彿甲仙秘境。
還有五里埔的黑糖、百香果和芭樂,農村小旅行就是一路拜訪小農,一路親近在地物產。認識了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也分享了小農的人生故事,吃進嘴裡的甲仙芋冰,就更有不同層次的滋味。
敬請鎖定3/18()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在地旅行,一起來一趟甲仙物產體驗小旅行!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11南部開講-流感病毒肆虐 醫療資源拉警報?

全台流感疫情持續發燒,其中又以50歲到64歲重症病例最多,每年都會有流感,今年的流感疫情為何特別嚴重? 因為64歲以下成人未被列入疫苗免費施打對象,造成防疫漏洞? 病毒變異,疫苗保護力失效? 還是衛福部、疾管署對預防疫情缺乏警覺,失去防疫先機?
這次流感大醫院的急診和病房幾乎被塞爆輕症、重症都往大醫院就診,反而排擠更需要醫療資源的急重症患者,突顯急診醫護體系的問題,醫療體系如何分工
流感症狀怎麼區分? 如有流感症狀,民眾的就醫程序? 輕、重症都跑大醫院,病毒交互傳染機會大? 面對流感病毒,要如何避免感染?

節目來賓:
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 處長 張秋文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顧問 金傳春
醫勞盟秘書 柯柏瑞
高雄大岡山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高醫大感染內科教授 陳彥旭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74licw40bHs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11南部開講節目預告:流感病毒肆虐 醫療資源拉警報?

流感疫情發威,疾管署統計,重症個案連續3周突破300例,創五年新高,自去年71日流感季以來,累計1423例重症,121例死亡,目前仍以流行H1N1A型流感為主,但B型流感有上升趨勢,每年這個時候台灣都會有流感疫情,今年為何特別嚴重?溫差變化大? 長假多容易感染? 衛福部、疾管署太輕忽? 政權交替期間看守心態防疫不力?

今年流感疫情值得注意的是,重症病例55-64歲最多,29-55歲也不少,為什麼? 因為不是免費施打疫苗對象? 成為防疫漏洞? 抵抗力越強病毒越活躍?流感病例90%都沒有施打流感疫苗? 現在打可以防範嗎?

這次流感造成大醫院的急診和病房被塞爆,暴露台灣醫療資源使用問題,輕症病患都跑大醫院?多數輕症患者擔心轉變重症,希望住院觀察,不願意轉院或轉診?醫院也不能強迫出院?造成其他重症病房與醫療資源的排擠?如果有大型突發意外,各區域的急診、ICU等醫療網絡能發揮功能?醫院一直喊病患要分流,但效果有限?衛福部該有什麼作為?公權力需要介入協調?

從現在到清明連假,A型和B型流感都在流行,一般民眾該如何預防?如果有初期症狀,要趕快到診所作快篩?初期吃克流感有效?一定要吃完五天療程?如果一直發燒怎麼辦?除了打流感疫苗,還有哪些方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如果要戴口罩,該如何選擇?流感不是嚴重的傳染病,民眾要有什麼就醫的SOP概念?政府該如何宣導? 3/11(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抗流感,全民如何防疫?

節目來賓:
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 處長 張秋文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 顧問 金傳春
醫勞盟秘書 柯柏瑞
高雄大岡山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高醫大感染內科教授 陳彥旭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04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花蓮黑暗部落體驗原始生活

您能想像現今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裡面,居然還有部落是過著沒有電、沒有瓦斯的生活嗎? 這在生活便利的台灣社會裡面,是件很難想像的事情,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有個海拔9001000多公尺的黑暗部落,也就是大同跟大禮部落,因為交通不易,這兩個部落到現在還保留著相當原始的自然景觀,不過也因為交通不易,部落的族人要回家,還得要爬陡峭的山路,一趟就要花上六小時,而運送物資也只能靠流籠索道,從太魯閣台地到大同、大禮部落主要運送物資的流籠,因為年久失修,加上受到麥德姆颱風重創斷裂,現在當地族人只能靠人力背運物資上山,如此一條漫長艱辛的回家路,而且又沒電、沒瓦斯,也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抵達,在這些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下,這裡的族人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呢? 這一集我們就帶您一起跟隨著族人的腳步,前進花蓮探訪台灣最美的黑暗部落,體驗不一樣的山中生活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74licw40bHs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3/04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花蓮黑暗部落體驗原始生活

一條陡峭的山路、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搭乘、走一趟得花上六個多小時的腳程,這樣的一條回家路您能想像嗎?

回到家後沒有電、沒有瓦斯,必須撿拾木柴燒水,才可以洗盡一身的疲憊,這個地方就在台灣、就在花蓮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也因為不易到達,這裡保留了原始的自然景觀,成為登山客熱愛的人間淨土。

這是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海拔九百公尺至一千多公尺的大同、大禮部落,兩個部落統稱為同禮部落,因為族人至今還過著沒電沒瓦斯的生活,而被稱為黑暗部落。

造訪同禮部落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得卡倫和砂卡礑步道,因為砂卡礑步道是沿著河床走,走這條必須視當天的河床狀況,如果要走最好還是有族人帶比較安全,而走一趟得卡倫步道並不容易,雖然太管處設有木棧板的階梯,但這階梯卻是看不見盡頭、好像走不完的長,走完階梯後緊接著就是海拔高度突然攀升的陡峭山路,必須手腳並用才能完成。到達同禮部落全程必須花上六個多小時,整段路程下來相當的耗費體力,這就是同禮部落族人回家唯一可以走的路。

我們採訪團隊這次實地跟著族人,花了六個多小時的腳程走進同禮部落,雖然走得很疲累,但走進同禮部落第一時間映入眼簾的美景,讓我們的疲憊感頓時全消,被群山環抱的我們有如身在雲端,雖然才剛下過毛毛雨,陰陰的卻能夠非常清楚的看見,俗稱砂卡礑三雄的立霧山、千里眼山和清水大山,真的好美好美好美。

看完美景休息片刻後,天也黑了,緊接著就要開始體驗族人沒電沒瓦斯的生活,領著我們上山的鄉代表伊紹掌握住微弱的燈光,不慌不亂邊切菜邊炒菜,還邊和我們聊天,訴說著以前連盞燈泡都沒有的日子他們是如何過,他說他們真的很感謝去年台南社大的老師和志工,多虧他們發起了為部落點燈的活動,從山下扛了太陽能板上來,完成了連台電都辦不到的為部落點燈的任務,這盞小小的燈不只為部落帶來希望,也為同禮部落點亮了生態村的夢想。在微弱的燈光下,聽著族人訴說著夢想,這一刻也讓我們一行人體會到,原來簡單的生活也能如此的幸福。 
3/4(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就要帶大家透過我們的鏡頭來感受同禮部落的幸福。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