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3新年旅遊新主張 玩樂也能愛地球 生態旅遊怎麼玩?



元旦連續假期剛結束,春節假期也將來臨,這段期間是台灣人重要的旅遊旺季,但是伴隨著氣候議題與低碳環境的世界趨勢,不論是開汽車、搭飛機、住飯店、或是買紀念品,旅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都會比日常生活來要多,甚至有些環保運動人士,認為人類不應該有太多的旅遊,否則為了觀光破壞環境,對於生態都是一種傷害。尤其最近北海岸的野柳地質生態區,因為過多的大陸旅客的旅遊行為,破壞當地環境,將規劃針對外籍旅客提高收費,一度引發爭議,讓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台灣的觀光政策和思維,能否跟上世界的潮流與觀念。



尤其隨著旅遊觀念的多元化,近年台灣也興起一波具有生態觀的旅行方式,包括生態性、人文性等深度旅行,強調生態保育和人文保護的觀念,期望台灣能在適當的觀光負荷上,達成永續發展的觀光契機。其中這個月掛牌的台江國家公園,一方面賦予台江地區重要的生態、人文價值與保育,另一方面可說是民間、社區長期經營生態旅遊,維繫環境的成果。然而,生態旅遊的觀念即使喊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成效依舊有限,政府在觀光政策的擬定上,長期以來「建設」思惟為導向,設立了許多的生態旅遊景點,卻缺乏對於旅遊的「生態」觀念,反而使得女王頭事件一再重演。

生態旅遊的口號簡單,但是以台灣目前的政策、配套,有什麼不足之處?地方政府可以有什麼規劃?理念?城市的發展如何以環境為主題?生態旅遊應該要有什麼內涵?全球都開始發展低碳、生態旅遊,台灣要如何展現自己的特色?台灣民眾該要有什麼觀念?對於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期,生態旅遊可以如何規劃?北、中、南有哪些生態旅遊路線可以推薦?


1/3新年旅遊新主張 玩樂也能愛地球 生態旅遊怎麼玩?



元旦連續假期剛結束,春節假期也將來臨,這段期間是台灣人重要的旅遊旺季,但是伴隨著氣候議題與低碳環境的世界趨勢,不論是開汽車、搭飛機、住飯店、或是買紀念品,旅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都會比日常生活來要多,甚至有些環保運動人士,認為人類不應該有太多的旅遊,否則為了觀光破壞環境,對於生態都是一種傷害。尤其最近北海岸的野柳地質生態區,因為過多的大陸旅客的旅遊行為,破壞當地環境,將規劃針對外籍旅客提高收費,一度引發爭議,讓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台灣的觀光政策和思維,能否跟上世界的潮流與觀念。



尤其隨著旅遊觀念的多元化,近年台灣也興起一波具有生態觀的旅行方式,包括生態性、人文性等深度旅行,強調生態保育和人文保護的觀念,期望台灣能在適當的觀光負荷上,達成永續發展的觀光契機。其中這個月掛牌的台江國家公園,一方面賦予台江地區重要的生態、人文價值與保育,另一方面可說是民間、社區長期經營生態旅遊,維繫環境的成果。然而,生態旅遊的觀念即使喊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成效依舊有限,政府在觀光政策的擬定上,長期以來「建設」思惟為導向,設立了許多的生態旅遊景點,卻缺乏對於旅遊的「生態」觀念,反而使得女王頭事件一再重演。

生態旅遊的口號簡單,但是以台灣目前的政策、配套,有什麼不足之處?地方政府可以有什麼規劃?理念?城市的發展如何以環境為主題?生態旅遊應該要有什麼內涵?全球都開始發展低碳、生態旅遊,台灣要如何展現自己的特色?台灣民眾該要有什麼觀念?對於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期,生態旅遊可以如何規劃?北、中、南有哪些生態旅遊路線可以推薦?


12/27該打還是不打? H1N1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該打還是不打? H1N1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不良反應案例頻傳 民眾施打疫苗意願降低
第三波高峰期來勢洶洶 全民防疫前功盡棄?


新流感疫苗開打至今,全台已有481萬人完成接種,但是其間陸續有民眾紅腫過敏、暈針等不良反應,甚至傳出孕婦流產、青少年神經麻痺等意外,這禮拜一又傳出台中的劉小弟死亡意外,家屬懷疑和新流感疫苗有關,他的醫師父親也準備對國家提告,雖然疾管局保證這些意外事件和疫苗施打並無關係,但是民眾人心惶惶,質疑疫苗的安全性。

一項政策要成功,就必須做到與民眾的完整溝通,新流感疫苗從一開始國光生技緊急生產,到疾管局全民施打的宣傳,都無法讓民眾了解施打疫苗的利弊得失,包括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不良反應等等,再加上國光疫苗上市之後,第三階段的實驗、追蹤與回報並不完整,也讓民眾難以相信政府在處理流感疫苗出現不良反應的透明度與執行力,再加上媒體的擴大報導,使得一個原本應該是立意良好的全民抗疫政策,變成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抵制。

H1N1的第三波高峰,極可能在這個月底之後再次爆發,政府要如何贏回民眾的信任?國光疫苗是否具有潛在的風險?國光和諾華的疫苗效果或影響,有什麼不同?施打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如果不良反應和個人體質有關,哪些人不適合施打?民眾在施打疫苗後要如何觀察自己的健康?身體出現哪些反應要特別注意?民眾該如何因應後續的醫療措施?政府與醫療體系如何緊密合作,追蹤並透明化每一項案例?尤其H1N1對於世界各國都是一個新的流行疾病,疫苗的防疫功能也備受檢驗和挑戰,台灣政府該拿出什麼態度?

相較於三月H1N1剛爆發期間,全球面對新流感的大恐慌,經過半年,不管是專家或民眾,都表示H1N1病毒並不若想像中的凶猛、疫情也沒有繼續擴大,民眾現在可以卸下防疫警覺嗎?九歲以下的孩童,應該要儘快施打第二劑?青壯年需要施打?或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在疫情減緩的此時,全民抗疫的政策應該要有所調整?

限水?休耕? 南部大缺水 300天沒降雨 水災剛走旱災又來 南台灣陷水荒!?




今年八月莫拉克風災帶來大量雨水,卻無法減緩台灣的缺水問題,尤其南部的曾文、南化水庫,受到風災土石崩塌,淤積更為嚴重,使得水庫蓄水功能大減,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三成。由於水保不佳,莫拉克造成兩座水庫集水區崩塌山壁達三千多處,為曾文帶來9100萬噸淤泥,相當於十九年的淤積量。而南化水庫淤積3600噸的泥砂,有四成蓄水空間被填滿了。莫拉克一場風災,就讓曾文、南化水庫共損失一億二千七百萬噸的水,約等於一座烏山頭水庫不見了。

根據水利署估計,明年上半年南部地區就可能有嚴重缺水的問題,因此目前嘉南平原第一期稻作休耕,如果明年初的進水仍無進展,屆時大高雄和台南地區的民生用水也會拉警報。尤其暖化使得極端氣候發威,不只台南的無雨日高達破紀錄的300天,北部的苗栗、新竹降雨量也減少,讓各地的水庫供水都面臨警戒邊緣,也使得竹科、南科等工業用水,出現危機。

雖然台灣每年降雨量是全球平均的二點六倍,但是每人每年可用的水資源,卻只有全球平均值的六分之一,是屬於缺水型的地區。即使政府不停蓋水庫、攔河堰,但是受到風災影響,從南到北,每個水庫的土石淤積都相當龐大,不但水庫的蓄水功能大減,使用年限也縮短。日前行政院召開「抗旱會議」,希望能解決目前的旱象,除了加快清淤的速度,水利署也提出增蓋壩高、增加水源、水庫、鼓勵民眾節約用水等做法,以解決南部的旱象問題。但是這些做法對於水資源供應,到底只是治標?還是治本之道?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暴雨、大旱將會更激烈,只靠水庫就能保障民生用水無虞?如何在整體環境的規劃下,重新檢討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南部缺水迫在眉梢,水利署的工程開發可能遠水救不了近旱,在短期間之內,政府可以做什麼?水價鼓勵政策有效嗎?民間又該如何節約用水?減碳運動有碳足跡,節水要如何計算水足跡?

98/12/6 百里侯開獎 宜蘭.嘉義要變天? 重洗藍天綠地版圖?



12月5日舉行「三合一選舉」,因為實施新的《地方制度法》,多個縣將與市合併,使得這次選舉規模比往常為小,但是國民黨和民進黨仍然卯足全勁,在全台各地輔選,國民黨希望搶下嘉義、屏東縣,民進黨則希望搶回宜蘭、新竹縣。國民黨打出「同心協力再造台灣」的競選主軸,把這場選舉定位在地方選舉,不特別強調「主席牌」以及中央執政優勢;但是民進黨則喊出「二次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將地方選舉議題拉升到對於中央政策的批判。


雖然這場選舉,在規模上並不如過往的縣市長大選,但是卻是國民黨贏回中央執政權的第一次全國性選舉,也被視為馬總統第一次的期中檢驗。馬政府上台一年多來,支持度逐漸滑落,這次選舉在外在環境上,相對對國民黨較為艱困,尤其許多選區也面臨分裂危機,內憂外患之際,也考驗馬總統回任國民黨主席後的第一次選戰成績。而民進黨在「後扁時代」,亟欲擺脫陳水扁的貪腐形象,希望這次的「綠色執政、品質保證」,宣示要重新出發,但是能否再喚起民眾對民進黨的支持,同樣是這次選戰的重要觀察面向。

尤其這次選舉,也被視為明年直轄市的前哨戰,在藍綠聲勢此消彼漲的趨勢中,佔了全國一半人數以上的直轄市選舉,藍綠優勢是否會產生改變?而且過去的地方首長選舉,其實也預告了當屆總統大選的風向球,民進黨想要再次地方包圍中央,而國民黨要持續執政優勢,馬總統去年大勝了200多萬票,會如何流動,不只關係著藍綠版圖的改變,也是觀察台灣政治發展重要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