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08/3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走進台東龍田 發現現代桃花源

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美麗農村,是個令人非常嚮往的人間天堂,這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是只有在書上才看的到,現實中就有一處,這個地方就在台東鹿野鄉的龍田社區,從日治時期這裡就被認為是最佳的居住環境,直到現在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移民天堂,15年前一位李元和老師在自家庭院種起蝴蝶的食草植物馬兜鈴藤後意外吸引了許多鳳蝶來此繁殖,因而改變了龍田社區轉變成為台灣第一個人為復育成功的蝴蝶村,走進這個社區家家戶戶的庭院除了美化之外還隨處可見蝴蝶翩翩飛舞。

鹿野鄉的另一個社區〝永安〞是鹿野的一個山中傳奇,這個社區原本是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落,早期因為引進阿薩姆紅茶,再加上居民們齊心努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而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更成為飛行傘及休閒旅遊的重鎮,走進這社區你會發現這裡的居民真的很細心,家家戶戶在自己的庭院都用了不少小巧思,每走一步都會令人為之驚艷,這也就是這永安社區的魅力所在,現在就帶大家到台東鹿野鄉,我們一起來當現代陶淵明。




101/08/24-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屏東台24線開創生態旅遊新典範

台24線是屏東三地門、霧台兩鄉的重要聯外道路,也是八八風災時受創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三年來,地方與中央協力投入重建工作,部落居民也都慢慢回到部落,收拾起悲傷的心情,開始重建家園,這三年的重建過程中,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老師帶領師生進去協助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打造出一條生態廊道台24線,希望藉由這條生態廊道所發展出來的旅行,可以取得居民生計與生態保育的雙贏。南部開講在地旅遊系列就帶大家走這一條生態廊道來了解他們的重建之路。



101/08/17-南部開講-高雄.台中蓋BRT 公車捷運 台灣行不行?

節目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長 王國材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常務理事 陳武正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除了捷運、輕軌之外,高雄市也將規劃「公車捷運(BRT)」,預計103年就會上路,希望透過捷運、輕軌、BRT構成更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提升民眾使用的機會,也希望透過完整的路網,減少道路壅塞、交通工具排碳等問題。但是高雄捷運營運以來,至今仍然處於虧損狀況,高雄市民習慣機車代步,不愛使用大眾運輸,成為高雄推動綠色交通最大的問題,民眾認為目前大眾運輸不夠方便,捷運接駁系統網路不夠綿密、等待時間也過長,使得由高捷為核心的大眾運輸路網一直難以被市民接受,未來加入BRT、水岸輕軌、台鐵地下化等交通建設,高雄的運輸網路就會讓民眾接受嗎?能夠改變民眾使用機車的習慣嗎?

未來中華路、沿海路將設置BRT,是否會排擠到汽車、機車的用路空間,台北進行公車專用道改革,陣痛許久,在高雄如何執行?中華路、沿海路可以以現有公車進行改良,為何一定要花錢引進BRT?BRT比公車好多少?高雄公車使用率低,BRT可以改變市民的用路習慣?

高雄大眾運輸系統,現在已經有骨架,但是缺接駁轉乘功能?捷運上路四年,接駁公車始終被民眾詬病?加上目前公車使用率不高,中華幹線、民族幹線、成功幹線等類快捷公車的營運狀況不甚理想,未來花六億蓋BRT,運量真的可以提升嗎?高雄財政越來越困窘,投資輕軌、BRT、高捷也有財務危機、公車補助款龐大,那麼多的財政壓力,花錢蓋BRT、輕軌,效用真的大嗎?但是BRT是便宜、輕薄、備受肯定的大眾運輸系統,庫里奇巴成為全球典範,中國各大城市也開始建構BRT系統,外國能,台灣也行?台灣過去在嘉義、台中都有BRT,但是民眾使用依舊不高,為什麼在國外備受肯定的BRT,在台灣依舊難以推行?外國經驗要挪移至台灣,需要有什麼改變?高雄要建構BRT,兩年後如果能完工,這兩年需要開始有配套?

101/08/10-南部開講-都市降溫大作戰?!

來賓: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价巨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邱姿蓉



這個夏天台灣各地出現不尋常的連日高溫,台北、高雄這些都會區更是嚴重,都市熱島效應使得均溫比周遭鄉鎮高上5度,民眾白天一踏出戶外,立刻就汗如雨下。面對氣候變遷,未來夏天將會越來越炎熱?都會區大樓越蓋越多,熱島效應也會越來越嚴重?天氣越熱就越需要開冷氣,都市炎熱成為惡性循環?相對的排碳也會更加嚴重?使得都市未來又熱、又擠?暖化更嚴重?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都市熱島效應,各國政府都拿出辦法?街頭灑水只是治標沒有治本?高雄市推出「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公有或16層以上商業大樓要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或屋頂綠化、雨水貯集設施等等,要讓大樓屋頂都能綠化,減少大樓造成的熱島效應?聯合國環境計畫研究,當城市綠屋頂面積達到70%時,城市的二氧化碳量將減少80%?熱島效應也將消失?都市綠屋頂能帶來那麼好的效應?日本、美國、德國都在推綠屋頂、台灣都市屋頂都是水泥建築,綠屋頂政策推動很慢?高雄領先鼓勵大樓變身綠屋頂,執行難度高嗎?現在高樓一大堆,如何讓他們變成綠屋頂?德國怎麼做?透過法律規範和獎勵,再加上公民教育推廣,民眾才有誘因打造綠屋頂?

要蓋綠屋頂,難度高嗎?民眾自宅都可以屋頂綠化?綠屋頂只是種盆栽?要打造花園、菜園,該如何施作?土壤層要多少?會不會壓壞自家屋頂?甚至導致漏水?施作綠屋頂要有什麼概念?需要從哪做起?要注意哪些細節?如何避免發生問題?除了種花、種菜之外,綠屋頂可以有什麼功能?降低家居溫度?可以減少冷氣使用?除了屋頂綠化之外,屋頂可以開天窗?天井?讓室內照明變好?可以減少電費使用?綠屋頂除了綠化美觀、種菜自用之外,還可以減少家庭開支?政府要推綠屋頂,要讓民眾知道有多少好處?


101/08/03-南部開講-八八走過三年 轉型生態部落找到機會?

來賓介紹:
山城花語常務理事 王坤煌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 陳美惠
屏東霧台鄉阿禮部落頭目 包基成



八八水災迄今三年,一千多個日子以來,在遷村、永久屋、道路重建等等爭議中,大部分的重建規劃上了軌道,居民也投入地方產業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危機或許也是一種轉機,人民重新反省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更慎重面對環境與開發的選擇,而這樣的思維與觀念,也建立在他們的家園與產業的重建計畫,傳統農業的村落,開始思考有機與安全農業的可能性,仰賴觀光發展的部落,也開始嘗試生態旅遊的模式,城市與鄉村的對話與支援系統也慢慢建立。八八災後,重建區的產業也開始轉型,而這樣的轉型,能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

觀光是多數災區另一項重要產業,高雄的南橫三星、寶來溫泉、屏東的台24線都在八八風災中受創很深,這三年來,災區觀光復甦緩慢,不過也讓很多人思考未來觀光要如何走?霧台是屏東受創最大的地區,包括吉露、阿禮、佳暮、大武都面臨遷村的困境,其中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阿禮,僅剩4個家庭留在山上決心在地重建。雖然人力單薄,但是他們延續災前的信念,以生態旅遊作為產業重建的方向,也希望搬進永久屋的族人,未來返山能一同投入。這一年多來的時間,阿禮的魯凱族人發展生態旅遊遇到什麼困境?災區要做觀光重建,阿禮的生態旅遊能成為典範嗎?政府該如何繼續給予支持?

嘉義的山美部落,八八災前以達娜依谷的生態觀光著名,美麗的河谷景象、豐富的溪流生態,高山鯝魚的復育計劃,更是當地重要的觀光資產,但是災後山林變色,許多過去賴以為生的觀光資源一夜消失,這三年來,他們如何重新打造家園?如何透過生態旅遊讓達娜依谷恢復觀光生機?而屏東、嘉義透過生態觀光結合山林復育的概念,對於台灣未來山林開發與部落經濟的發展,可以帶來什麼省思?尤其颱風又將近,民眾擔憂山區安全問題、近期更傳出山老鼠砍伐大樹問題,如何透過生態旅遊作為部落經濟的機會?也作為山林保育的種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