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06/29-南部開講-骨鬆有救了?! 成大骨鬆新藥 技轉歐洲創天價? 台灣生技打造鑽石產業?

來賓介紹:

成大醫學院生化所教授 張明熙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 陳榮福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 執行長 王宏育




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明熙研究團隊,首度研發治療骨質疏鬆的「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新藥,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今年以約新台幣4億元(1330萬美元)技轉給歐洲藥廠,創下全台大學技轉金紀錄。成大表示,目前世界上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的藥品,1年金額約80億美元,而研究團隊研發的新藥,未來若經人體試驗通過,將可大幅提高治療成效,減低副作用,有效阻斷骨質疏鬆惡化。成大團隊的骨質疏鬆新藥研究經過多少時間?心血?骨質疏鬆市場龐大,未來新藥商機無限?大學生技研發是未來顯學?發展生技產業的重要基礎?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

骨質疏鬆是熟女的頭號殺手?一過更年期之後,骨質流失問題嚴重?為什麼女性特別容易有骨質疏鬆問題?和更年期、賀爾蒙有關?大概從什麼時候,骨質流失越來越嚴重?流失比例隨年紀增加更嚴重?骨質流失會造成重大疾病?骨折危險性高?原本以為更年期後的女性才是高危險群?現在連35歲之後的熟女,也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防致骨質疏鬆,從哪做起?多曬太陽?補充鈣質?多運動?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有好骨力?哪些不良行為千萬別碰?少喝咖啡?少熬夜?少喝酒?都能減少骨質流失的問題?

台灣要發展生技業,成大新藥打響名聲?馬總統喊出生技為六大新興產業,台灣生技業發展狀況?現在是畢業季,鼓勵學子往生技業發展嗎?台灣發展生技有何優勢?面對中國華人市場,台灣可以當研究基地?兩岸生技業大競爭,台灣如何拔得頭籌?韓國積極發展亞洲生技市場,面對來勢洶洶的韓國生技業,台灣有什麼優勢?成大團隊的成功模式,能否讓台灣在國際生技市場搶得商機?



101/06/22-南部開講-極端氣候更惡化?暴雨頻仍 ? 與水同存—台灣人都該上的一堂課

來賓介紹
成功大學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成大地球科學系主任 吳銘志
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王价巨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三年前,莫拉克為中南部帶來千年一見的超豪大雨,超過二千毫米雨量重創南台灣,三年不到,雨量紀錄不斷「推陳出新」,史上最大梅雨!? 颱風路線史無前例!? 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正在惡化,衝擊的不再只是中南部山區,多年不淹水的大台北地區也連連受創。



台灣暴雨頻率數字不斷翻新上升,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不是警訊、不是預測,而是活生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每逢災情過後,檢討總少不了:疏濬排洪經費太少、政府緊急應變能力不足、中央氣象局預測不準,但即使防救災工作到位,不斷破紀錄的暴雨和淹水,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和趨勢,以往過度倚賴工程治理的思維,以大量資金建造的大型結構物已被証明無法有效防災,尤其人口密集的都市,滯洪區域少、人工鋪面多,就算是洪水頻率200年的排水設計,也擋不住極端氣候的衝擊,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政府的整體政策、都市規劃、防洪、防災觀念是否都該徹底大翻轉了?

從歐洲荷蘭、德國,到美國、日本,早就將治水納入都市規劃範籌內,治水防洪更是秉持「與水共存」觀念,打造與水共生環境,例如荷蘭的「水上屋」、「兩棲屋」,美國、澳洲大量複製的「雨水園」,德國巴伐利亞用「還地於河」來取代堤防圍堵,反觀台灣,卻沒有任何進展?也從沒有認真的檢討與落實? 問題何在?歐洲認為治水該從人治起,必須要加強民眾教育和溝通,治水計畫應該有民眾的參與?未來的都市規劃民眾也該有知的權利? 台灣呢? 治水靠工程,用地取得困難,地方說明會虛應故事,政府與民間永遠缺乏溝通與共識。

「還地於河」觀念如何落實? 與水共生環境如何創造? 國土規劃如何納入防災思維? 生態與工程之間,如何打造與水共存的都市環境設計?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在體認氣候環境帶來的改變?也學會與極端氣候共存? 面對極端氣侯,台灣,你準備好了嗎?


101/06/15-南部開講-梅雨暴雨來襲?! 路毀.橋斷.土石崩 西南氣流大豪雨 全台警戒? 台灣國土通過考驗?

來賓
政務委員 楊秋興
成大地球科學系系主任 吳銘志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氣象達人 陳旭昇




五六月是台灣梅雨好發的季節,但是這三年梅雨雨量不大,今年在這禮拜之前也沒有太多雨量,但是在梅雨季即將結束之前,西南氣流夾帶的超級暴雨,卻讓全台從南到北全都陷入水鄉澤國,突發的暴雨?長年的高溫?台灣的氣候變遷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什麼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台灣就從酷熱無雨直接進入豪雨成災?而且過去豪降雨通常只針對某些區域,這一次的豪大雨卻是遍及全台,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台北刷新六月雨量百年紀錄、高屏山區降雨累積上看1500毫米,這次的西南氣流為何有那麼大的威力?氣象圖從一條魚變成一條龍?未來這樣的西南氣流會更常見?莫拉克也是因為西南氣流導致三日大雨,對於台灣來說,西南氣流的豐沛雨量是水災的危險因子?在海洋溫度年年上升之際,西南氣流的威力會更強烈?第四號颱風谷超成型,未來會影響台灣嗎?中南部又首當其衝?


八八水災挑戰了台灣面對複合式大型災害的能力,這次全台性的水災,又打破過去僅限區域性災難,整個西半部全面陷入水災的困境,面對全面性的災難處理,台灣表現得如何?原八八災區這次再降下超過1500公厘雨量,阿里山、桃源、六龜、甲仙、那瑪夏等山區多處發生坍方,災後便道和便橋不但緊急封閉,部分更是被溪水沖毀,居民再一次受困在部落,就像身在孤島一樣。三年來的道路與橋梁重建,完全禁不了大雨的肆虐?桃源復興里更批評三年來疏濬不力,僅是把挖出來的土石堆到河床兩邊,但每次下大雨,土石又被沖回河裡,政府疏濬不僅沒有結果,更是浪費公帑,而這次甚至使得上次逃過八八災難的地方,民宅也被沖走,八八重建存在太多的問題?民眾求好又求快,重建真的能有品質嗎?政府與民眾該有更多的溝通?

尤其在八八過後,全國傾全力做好災區的復建與防備災,這次梅雨全台仍傳傷亡,民眾撤村備災措施仍未落實?但是高屏山區民眾禮拜六日就提早撤離,留守民眾也有緊急避難所、準備足夠物資,對於八八災區來說,這次傷亡不嚴重,民眾都已經做好防救災的準備?反而過去少淹水的地方,包括桃園、三峽、五股等地,民宅淹水嚴重,台中山區仍傳傷亡,因為缺乏警覺心?未來水災將會更頻繁?政府與民眾都要有所意識?

101/06/08-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東南橫利稻 長濱之旅




橫貫台灣中央山脈的北、中、南三大條公路,其中的南橫曾是南部非常知名的觀光景點,兩年前的八八風災造成南橫路斷了,因而在南橫公路上的利稻啞口兩個村落居民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整個一路下滑,路斷了、產業沒了,南部開講節目將帶大家從台東進入南橫來了解這兩年多來這些居民怎麼走過這段困苦的日子。

101/06/01-南部開講-醫療大走山?! 內科.外科.婦產.兒科四大皆空? 台灣鬧醫生荒?! 醫療安全拉警報?

來賓

高雄榮總婦科主任 劉文雄
高雄長庚一般外科總醫師 林育弘
資深媒體人 梁靜于




找得到醫師打玻尿酸、抽脂,手術室裡卻找不到人開刀、救重症,台灣醫師一窩蜂瘋搶進醫美,現在連台大醫院也淪陷了!外科總醫師決定棄外科走醫美引發各界討論,再加上婦產科陷入有史以來的寒冬,婦產科人力早已負成長,是各科最慘,也是唯一,全台各鄉鎮,四成三沒有婦產科醫師,六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到底台灣過去驕傲的醫療體制,發生了什麼問題?使得外科醫師出走醫美?婦產科找不到年輕醫師?內、兒科也開始出現醫師荒?四大皆空的醫療人才,逐漸變成十大皆空?麻醉、神經、急診都找不到醫師?



勞動條件差?醫療糾紛頻傳?薪水與壓力的差距讓越來越多年輕醫師轉向更輕鬆的五官科、醫美科?面對台灣的醫療體制問題,政府、醫院該拿出辦法?勞委會希望將醫護納入勞基法保障,可以改善醫護工作品質?病人還是那麼多、開刀還是開不完,如何能適用勞基法?拋棄責任制,會不會造成病人權益反而受損?而且醫護納入勞基法保障,現在人力可能會更吃緊?病床得要減縮?醫療品質更值得擔心?

另一個醫護最擔心的就是醫療糾紛,比起過去,現在醫護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嚴重?醫護推動除罪化,避免用刑法約束,但是人命關天,一旦除罪化,是否影響病人權益?使得不肖的醫師沒辦法受到約束?對照日本、美國的案例,民法約束比刑法約束更有效?面對醫療糾紛,該如何處理,既能保護病人權益,也能免除醫師的壓力?政府該提出一套醫療基金和補償機制?

在醫療商品化的趨勢中,觀光醫療成為各大醫院爭相分食的大餅,台灣的醫療體系是否會應該發生更大的質變?醫美、健檢成為顯學?基礎醫科更乏人問津?面對台灣越來越不公義的醫療體制,政府如何拿出辦法?提供醫師、病人更好的醫療環境?讓醫療的公共性能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