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顯示具有 水土保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水土保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1/28 公共電視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來南方吹海風 聽討海人的故事 (台南灣裡 高雄赤崁.中洲)

【台江內海到二仁溪 灣裡文化之旅】
由王船信仰為中心發展出的灣裡文化,廟宇美學到王船設計,每個細節都是先人祝福與智慧的結晶,早期深受污染而生態浩劫的二仁溪,也透過幾十年的復育盼生態重回河川,灣裡豐富的人文歷史與溫情,期待你來一同尋覓這兒的故事。

【走進百年赤崁 烏魚潮的南方故鄉】
留在家鄉看過往的故事,感受百年漁村的前世今生,在仙化伯的幅幅畫作中看早期討海人的生活,當地特色建物也在時間的推移下造就出不同韻味的紋理,不論是人或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記載赤崁曾經的故事,從學童到藝術家,返鄉青年凝聚在地力量,讓這片大海的故事持續傳承下去。

【中洲漁村老聚落 海風吹來新體驗】
保留百年漁村風情的傳統小鎮,海風吹進每一條巷弄中,當曾經是討海的生技工具成了污染海洋的一大來源,開始讓一群人開始發掘漁網的更多可能性,將漁網織成最接地氣的藝術品,一群青年的進駐也持續為中洲帶來意想不到的新風氣。

▶️▶️來南方吹海風 聽討海的故事 完整版https://youtu.be/9kRU37VQaCQ





2022/01/28 公共電視 南部開講預告:在地旅行 來南方吹海風 聽討海人的故事 (台南灣裡 高雄赤崁.中洲)

在地旅行【台江內海到二仁溪 灣裡文化之旅】
位在台江內海的南部小鎮,隨著二仁溪造就出在地特殊文化,
揮別過往的廢五金污染,讓招潮蟹、彈塗魚等自然生態再次回到灣裡,
在廟前喝一口青草茶,感受聚落百年的廟宇文化,
歡迎大家走進灣裡,來趟在地深層之旅!

在地旅行【走進百年赤崁 烏魚潮的南方故鄉】
沿著台17線前往海風徐徐的赤崁,
彷彿穿越般,在當地畫家的畫筆下認識早期烏金文化及古厝曾經風貌,
從老屋重建到社區伴讀,看一群青年如何在音樂祭「蚵寮小搖滾」後也能持續讓地方的聲音被聽見?一同喚醒赤崁的過往興盛與人文風氣

在地旅行【中洲漁村老聚落 海風吹來新體驗】
保留百年漁村風味的中州,在這能大力呼吸著空氣中潮濕的氣味,
一群青年開始反思廢棄漁網的污染問題,讓漁網搖身一變成美麗織品,
職人也帶領藝術家編織出一條條織物與對在地的情感
讓每個創新想法都變成改變旗津的開始。

▶️▶️公共電視13台:1/28(五)20:00-21:00
▶️▶️公共電視網路直播:





2021/04/23 南部開講-極端氣候非旱即澇 水資源管理該有何新思惟?

【缺水國家的我們,該如何運用水資源 】 缺水成常態?喚醒國人省水意識! 颱風轉彎,梅雨還不來,中南部旱象仍無法紓解,中部水庫蓄水量創新低,各地限水節水措施也越來越緊縮? 水資源越來越珍貴,國人用水卻年年增加,全因水費太便宜?台灣水價全世界第三低,24年沒調漲過,政府首要任務應讓水價合理化? 面對缺水狀況,政府、民間到處緊急開挖水井,有沒有下陷之虞?地下水該如何系統性管理,合理有效的運用?
節目來賓:
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理事長 郭俊銘
屏科大土木系教授 丁澈士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缺水國家的我們,該如何運用水資源完整版:https://youtu.be/Lpr1DJV6GNs







2021/04/23 南部開講預告:極端氣候非旱即澇 水資源管理該有何新思惟?

【缺水國家的我們,該如何運用水資源 】 你今天省水了嗎? 高雄到桃園全都停水?中彰苗持續供五停二,中部水庫都乾涸?再不下雨只剩地下水? 面對台灣缺水趨勢,民眾依舊沒有警覺心?國人每日用水量過高?是否因為水費太便宜,欠缺省水誘因?政府是否要趁此機會調整相關水費? 營建業建議政府使用營造工業所抽取的地下水,政府盤點出52處工地,每日抽取排水量高達111萬公頃,先前都無管理?工業用地下水可做哪些使用?抽取地下水又會造成哪些後患? 先前網路熱烈討論高雄喝養豬水?東港溪調度給高雄民生用水有何問題?溪水經加工處理即有水質保證?河川汙染不止是環境生態問題,也是水資源管理問題?

節目來賓:
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理事長 郭俊銘
屏科大土木系教授 丁澈士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公共電視13台:4/23 週五晚間20:00-21:00






2021/04/09 南部開講預告:缺水變成常態?! 當颱風不來的時候 台灣用水該從哪裡來?

【全台大缺水? 中南部水情紅色警戒! 】
全台大缺水是因為氣候暖化?颱風沒報到,缺水成常態?
中部水庫蓄水量僅個位數,台中、苗栗、北彰化地區啟動「供五停二」供水措施,開源靠春雨、梅雨季,降雨情況樂觀嗎?北水南調能幫助中南部缺水危機?
高屏溪流量創史上新低 高雄供水得靠伏流水?伏流水、河川水有何不同?哪些條件適合開發伏流水?是否會影響環境?
水情拉警報,全民該怎麼正視節水議題?因應政策的訂定?用水分配?新時代的水資源又該如何運用?

節目來賓: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  王藝峰
屏科大土木系教授 丁澈士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氣象專家 賈新興

▶️▶️公共電視13台:4/9週五晚間20:00-21:00






2018/9/28 南部開講-大雨炸出五千坑洞? 台灣道路品質出問題?

823連日豪雨,不僅重創中南部的農漁業,也造成高雄和台南多處道路嚴重破損,馬路上湧現數千個坑洞,令用路人心驚膽顫,為什麼一場豪雨把一個城市的道路蹂躪的千瘡百孔? 究竟是台灣的道路施工品質出問題? 還是管理出問題? 台灣的馬路經常翻修,鋪好又挖、坑洞補了又破,到處坑疤不少,經常一個路段就十幾個孔蓋,為什麼一條馬路總是坑坑洞洞不斷修補? 政府每年要投入上億經費在路平專案,如何延長道路品質的保固能力? 從施工到維護、道路管理,如何讓錢花在刀口上? 面對未來的海綿城市規劃,道路如何耐用? 又能透水? 道路鋪面規劃可以怎麼做? 全台從北到南道路坑洞一堆,台灣馬路何時才有平坦的一天?
節目來賓:
高雄市工務局局長  蔡長展
東方設計大學文創設計所副教授  陳啟中
大地與土木工程技師  張瑞仁
高雄市小港區鳳興里里長  洪富賢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9/2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大雨炸出五千坑洞? 台灣道路品質出問題?

823豪雨重創南台灣,大雨過後,台南、高雄陸續出現汽車掉進馬路坑洞的意外,甚至連拖吊車都整台摔進坑洞,不可思議的畫面不斷出現,估計高雄市的大小坑洞就超過五千個,為什麼一場大雨就會讓一個城市的道路千瘡百孔? 是誠如行政院長賴清德說的:可見雨下得有多大! 還是如同市井小民質疑的,道路施工品質有問題?
持平而論,高雄市做為一個工業重鎮,貨櫃車、拖板車、大貨車本來就穿流不息,對於道路的壓力和破壞在所難免,別說頻頻破紀錄的大雨,連平時也是坑坑洞洞,但真的怎麼修都修不好嗎? 看得見的表面,表層柏油路下的級配是否有偷斤減兩? 看不見的地底下,地下管線、箱涵的配置、施工、管理到底有多少問題? 隱藏了多少危機? 道路鋪了再挖,挖了又鋪,前天剛鋪,隔天又在開挖,這樣的問題,每天都在上演,全台灣都一樣,難道真的沒有改善的一天?
道路的平整是許多市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也經常是民怨的第一名,各縣市近年也紛推路平專案,希望提供良好的道路品質,然而各地馬路仍然坑洞不少,成效非常有限,政府能不能拿出一套好方法,做好道路施工管理?周五晚上八點公視南部開講」,將邀請專家學者一起來體檢台灣道路,路見不平! 台灣的馬路何時才有平坦的一天?

節目來賓:
高雄市工務局局長  蔡長展
東方設計大學文創設計所副教授  陳啟中
大地與土木工程技師  張瑞仁
高雄市小港區鳳興里里長  洪富賢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3/17 南部開講-搶水大作戰 ?! 全台陷入限水危機?

全台水荒再起,去年入冬至今,各地降雨量偏少,使得各地主要水庫蓄水量已逼近或超過水庫運作的水位下限,板新、桃園、新竹和高雄地區陸續實施一階段限水,其它中南部地區也出現水情稍微吃緊的現象,為何台灣越來越常面臨缺水的窘境? 水資源管理哪裡出了問題? 水庫淤積嚴重? 台灣水價長期偏低,使得水資源被過度浪費? 台灣是全球排名第18的缺水國,但用水量卻名列全球前茅,如何節流? 如何訂定水權制度與水價合理化? 水資源的分配上,農業、工業和民生用水需要重新調度? 這幾年全球暖化趨勢越來越極端,水資源短缺將會越來越嚴重政府如何讓水資源有效的調配及運用,以因應缺水危機? 如何引入水資源新科技? 全球競相發展再生水,台灣跟得上腳步?

節目來賓:
水利署水源經營組組長   林元鵬
屏科大工學院院長   丁澈士
中山大學水資源中心主任  楊磊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莊順興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9H75N7ZwKRo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3/17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搶水大作戰 ?! 全台陷入限水危機?

台灣今年降雨量史上第二低,春雨也將偏少,從南到北都有缺水危機,石門水庫蓄水率已降到48.7%,寶二水庫和曾文水庫都不到四成五,南化水庫也掉到46.8%,水利署已經在三月一日起,針對新北市板新及林口、桃園、新竹進行一階限水,另外苗栗、台中、北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則是水情稍緊的區域,但如果缺水危機持續擴大,恐怕啟動第二階段限水。

民生、農業、工業用水需要重新調度? 台灣的產業政策應該要重新省思? 高科技耗水嚴重,造成農業、民生、工業用水相互排擠? 除了產業配置,區域發展也要調整?

目前水價太便宜,造成工業、民眾太浪費,根據IWA國際水協會調查,台灣水費幾乎全球最低,水公司的調查也顯示,台北人人均用水量是亞洲最高, 新加坡水費是台灣的五倍,今年準備再調漲30%,也開始大量使用再生水,台灣也應該在水費內加入節水稅,用來作為再生水開發的財源?  以台灣缺水的狀況,水費早該調漲, 以利珍惜水資源?

南部長期就是高缺水地區,缺水噩夢幾乎年年上演,台灣取水策略太少? 各國目前紛紛發展再生水利用,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農業與工業廢水如何再利用? 汙水、廢水如何成為新的水源? 政府有多規劃長期多元取水方案? 屏東發展伏流水計畫,百年不乾的二峰圳成為範本,擺脫缺水問題,地下水庫可行嗎? 3/17(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開源節流,水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節目來賓:
水利署水源經營組組長   林元鵬
屏科大工學院院長   丁澈士
中山大學水資源中心主任  楊磊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莊順興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105/05/06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工業區土地閒置? 為何工廠還要搶農地?

最近屏東出產啤酒的龍泉地區,因為一家鮭魚返鄉投資的台商買下14公頃農地要蓋工廠,引起屏科大學生和農民群起抗爭,別以為這是地方上的小新聞,它正是全台灣目前正在發生的新土地開發模式的縮影。

台商響應政府鮭魚返鄉回台投資,增加就業機會,理應歡迎都來不及,目前台商返鄉的意願的確也增加,一方面是中國沿海產業轉型,對傳產台商優惠大減,二來,台灣如果加入TPP,將是利多,但很多台商想回台買地時才發現,台灣這二年的閒置工業區,土地價格一點都沒有閒置,像屏東聖州企業面臨的就是,二年前一坪3萬元,漲到7.5萬元,工業區買不起,只好買農地申請變更,地方政府在招商增加就業機會的考量下形同默許,這樣的抗爭事件,在全台灣恐將越來越多。

全台灣目前閒置工業區土地高達686公頃,屏東更有上百公頃的閒置用地,政府號召台商返鄉,卻難以解決土地問題?媒合出問題?工業局清查工業區閒置地,列出前十大優先處理對象,經過了一年,有成效嗎?台商返台越來越多,該如何提供足夠的土地?避免再與農業爭地?台灣不只房市飆漲,連工業區也跟著暴漲?經濟景氣連續兩年大壞,土地怎麼還會漲?財團養地不投資生產、也不釋出,賺的比投資工廠更多? 政府打房打不到工業區?   

5/6(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國土規劃法防得了優良農地被工業鯨吞?

節目來賓:
綠農的家創辦人 洪輝祥
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黃名義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鄭安廷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2/19 南部開講-維冠倒塌震出問題!我家安全嗎?

台南維冠大樓不敵強震倒塌,屋齡僅約22年,卻被震出有如豆腐般不堪一擊,造成上百人傷亡,引發民眾對老舊建築物結構安全的隱憂。

維冠大樓RC(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物一般使用年限至少50這次造成嚴重倒塌,關鍵在於包覆樑柱的箍筋彎度以及連接鋼筋的續接器,一開始的結構設計和營造品質不良所引發抗震支撐力不足,政府只審設計圖,建商施工過程難監督? U型、L型、T型設計的大樓,防震效果比較差? 現在民眾都很擔心自家住宅是否安全,如果是921之後興建的新大樓,防震需求政府都有規定,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安全問題? 全台超過386萬戶,30年以上的老屋,全民如何檢視房屋耐震? 

節目來賓:
成大建築系教授 姚昭智
台南市建築師公會 學術召集人 劉木賢
台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 施忠賢
高應大土木系教授 黃忠發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0LZfxS0ju0w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5/02/19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維冠倒塌震出問題!我家安全嗎?

維冠大樓倒塌釀巨災,正常來說RC大樓保固可以至少50年,只有22年的維冠大樓怎麼會應聲而倒?和九二一倒塌的大樓類似,維冠大樓也有單跨度設計,轉角處為圓型、還有軟腳蝦建築的問題,地震造成軟弱樓層破碎,一樓是騎樓、ABC棟店面還打通,台灣很多大樓都有這種現象?

建商施工過程難監督,政府只審設計圖,維冠沒有依設計施工,使用鋼筋降級也無法知道?即使現場有技師,也是建商聘用,能發揮第三者的公信力?對於現在已經蓋好的房子,民眾要如何了解當初施工品質是否安全?施工過程建管單位會介入抽查嗎?有無必要強化政府的監督責任?

現在民眾都很擔心自家住宅是否安全,如果是九二一之後興建的新大樓,防震需求政府都有規定,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民眾可以放心?但如果是九二一之前(屋齡20),甚至是民國62(屋齡40)以前的老房子,全台超過386萬戶老舊房子,民眾要特別注意?最需第一波儘速檢驗的是哪些建築?民眾要如何了解住宅是否安全?哪些部份肉眼可辨?現在中央和各縣市都提供了健檢補助,要如何申請?一旦健檢結果有問題,又該怎麼辦?  2/19(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關心自己的居住安全。

節目來賓:
成大建築系教授 姚昭智
台南市建築師公會 學術召集人 劉木賢
台南市結構技師公會理事 施忠賢
高應大土木系教授 黃忠發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104/8/21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美濃水圳小旅行

水圳靜靜的貫穿美濃,對美濃人來說,水圳是生命之泉,也凝聚了美濃深厚的客家文化。

8/21《在地旅行-美濃水圳小旅行》影音已上傳,錯過本集的觀眾朋友

歡迎點閱線上連結:
★官網部落格線上收看:http://ptssouth.blogspot.tw/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YocIubEddng

104/8/2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美濃水圳小旅行

美濃舊名瀰濃,意思就是水氣瀰漫的地方,位在荖濃溪和其支流美濃溪貫穿之處,全區地表和地下的水源非常豐富,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南隆平原的開發,在這邊建構了非常完整,且符合現在農業企業概念的灌溉渠道,這些渠道就成了貫穿美濃全區的水圳,而水圳也成就了美濃成為大高雄重要糧倉之一。

水圳除了對農業的灌溉貢獻之外,美濃人的生活也和水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貫穿全區,清晨圳邊是婦女的洗衣場,也是閒話家常的場所,傍晚時分,水圳就成為孩童的天然游泳池,水圳滋養了美濃的土地,也豐富了美濃的客家文化。

每年舉行的黃蝶祭,都會在水圳上玩起穿水橋活動,刺激的滑水活動吸引了許多觀光客的參與,聽說只要滑過這條水圳,都會將心遺留在美濃,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  8/21()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帶您實地去感受。



104/8/14 南部開講-下一個小林村?! 廬山大崩毀? 地調所:危機明確 檢視全台地質敏感區 國土防災怎麼做?

從莫拉克颱風造成小林村大規模崩塌滅村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就展開全台地質調查,到今年6月,共查出台灣有84處聚落位於大規模崩塌潛勢區附近,可能面臨和小林村一樣的威脅,其中廬山溫泉區被地調所直指危機最為明確,雖然無法斷言何時會出現大規模崩塌,但確實已經出現位移地滑的情況,廬山溫泉已經被列為保護區,但飯店、居民仍未離開,五年過去了,遷村計劃沒有任何進展,觀光客照樣穿梭其間。

另一個被列為紅色警戒區的是清境,八成是山崩地滑風險區,六成土地屬於順向坡,這樣的高風險地區,一年有超過100多萬的觀光人次,而南投縣政府還準備透過風景特定區都市計劃,放寬建蔽率和容積率,讓違法民宿得以就地合法。

這次蘇迪勒颱風災情慘重的烏來,也是地調所監測目標,地調所警示,這次崩塌的只是非常少數的土石,一旦發生大規模崩塌,傷亡恐怕相當慘重。

台灣的「國土復育條例」從2005年提出至今長期被擱置,國土計劃法也一拖再拖,面對護土無方的政府(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身為旅遊消費者一份子的我們可以做什麼? 建立風險意識? 選擇綠色永續的旅遊方式? 別讓自己成為環境超載的幫兇?

節目來賓:
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簡任技正 紀宗吉
成大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中華水土保持學會秘書長 陳天健
高雄大學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吳明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