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垃圾食品要課稅?! 高糖.高鹽.高熱量 課徵不健康稅? 人民健康有保障?!



如何填補健保黑洞,前幾個禮拜各界紛紛提出建言,不管是政府漲保費增加開源,民間團體建議健保節流減少開支,都希望台灣的健保制度能永續。其中健保支出最為龐大的三高慢性病、腎臟疾病,都和國民飲食習習相關,衛生署今年也將「健康促進法」列為重點施政目標,希望透過立法,協助民眾改變飲食習慣,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擬定中的健促法,訂定肥胖防治、慢性病防治、檳榔危害防制等管理辦法,減少誤導或有害的傳播,兒童被優先列為保護對象。可能將對高糖、高鹽、高熱量、營養密度低的食品,仿效「菸品健康捐」,課徵「健康捐」,鼓勵廠商研發更健康的產品,提高不健康食品的售價,讓民眾減少購買,以做到疾病預防的效果。

不健康的食物,到底該不該課徵健康捐?也引起民眾的反彈,普遍認為政府為了健康預防的出發點良善,但是以健康捐來懲罰飲食管理不佳的民眾,恐怕只是巧立名目增加國庫收入。但是政府從過去的「國民營養法草案」延宕至今,許多學者也批評健康管理,是台灣醫療制度中最為弱勢的一環,政府如果要民眾使用健康飲食,要該如何做起?「健康促進法」今年就會立法,也被執政黨視為優先法案,健康為何從私領域的個人問題,提升成公領域的政策問題?

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在健保法案過關之後,也出面對大型食品公司喊話,希望未來的食品能減少糖分、鹽分、不營養成分的添加;紐約市長彭博從四年前規定餐館公告反式脂肪的使用,今年也規定餐館不得提供過量鹽分;德國也立法明定國民營養攝取的標準,要求食品業者提出符合健康標準的飲食。相較於世界各國對國民健康的把關,台灣政府能做的事情還很多?民眾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做好健康管理,對健保永續是最大的幫手?!

而且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政府對於心理健康的資源投入足夠嗎?當全球對健康的定義已經從基本的生理健康提升到身心靈健康時,我們要如何提出一個完整的健康促進政策?要如何做到身心靈的健康?


播出時間:3月28日(日) PM 19:00-20:00(Live)

來賓介紹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博士 孫安迪
台北醫學大學暨營養學院院長 邱弘毅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 謝宜芳

中國設台灣農民創業園 農業西進 技術.資金.人力 讓利?磁吸?



ECFA緊鑼密鼓進入政策說明程序,馬總統雖然承諾未來不開放中國農產進口,但是農民依舊擔心中國農產的競爭。上個月中國農業部也對台灣農民釋放利多,將要根據台灣農民的實際需要,進一步開放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種,幫助台灣農民開拓大陸市場,保護台灣農產品知識產權,並且加強「台灣農民創業園」和「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經營。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09年底,大陸在16個省(區市)設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其中在9個省(區市)設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12個省(區市)建有20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台資農業企業已達6,100多家,台資達72億美元,中國農業部表示,這些台資農企普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未來如果讓利給台灣農民,兩岸農業有更緊密合作的機會,也能獲取更多的利益。

雖然前進中國的利益龐大,前景可期,中國政府也願意讓利給台灣農民,但是民眾也擔憂國內優良品種一再外流到中國,嚴重威脅國內相關農產品的產銷與生存,不管是蘭花、茶葉或是水產,中國農產品不但在種苗或是栽培技術上,都成功複製了臺灣經驗,也讓台灣農產品在外銷市場面臨中國威脅。

長期以來,台灣致力於農業技術的提升,也讓花卉、蔬果、水產等精緻農業得以發展,然而面臨中國要大量吸納台灣精緻農業投資,這是台灣農業未來的機會?還是只有近利,但卻是更大的威脅?台灣農民西進投資,農業智財權和栽培技術真能完整被保障?政府有何方法?技術被剽竊之後,台灣農企業在中國還有競爭機會?甚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上,中國農產品對台灣農業的衝擊更大?

雖然ECFA在第一階段會保護台灣農產品,但是未來台灣和中國的農產競爭勢必浮上檯面,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精緻農業如何保持國際競爭力?打出台灣品牌?政府該如何做?面對中國農業的競合關係,農業政策該如何面對?


播出時間:3月21日(日) PM 19:00-20:00(Live)


來賓介紹
台南副縣長 顏純左
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 林國慶
台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總裁 蔡武璋
牛記蘭園董事長 吳明助

保費漲定了?! 排隊.減病床.總額管制 健保漲價.醫療品質也能提升?



健保費終於決定調漲?行政院和衛生署各提版本,行政院版本決定差別費率定價,月薪五萬元以上的族群每月健保費將調漲數十到數百元保費,預計有25%民眾受到影響;至於衛生署則建議將費率由4.55%提升到5.09%,月薪2.4萬以下民眾,則由政府補助差額,預計有41%民眾受到影響。這兩個版本在楊署長辭職風波下,可能會通過政院版本,吳敦義更希望未來健保將以差別費率制,讓高所得的人可採較高費率計費。並且要在二代健保立法之前,解決藥價黑洞、醫療浪費、僑民及台商全額支付健保,以及北高兩市欠費問題。希望一方面能透過費率調整增加開源,另一方面則要節流,杜絕過去的健保浪費問題。


但是健保調整,就能解決健保千億的財務黑洞嗎?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健保開銷勢必持續增加,未來費率全面調整仍然勢在必行?而且健保實施15年來虧損近千億,一年吃藥就吃掉1250億,醫藥資源濫用的問題遲遲難解決,監察院上禮拜糾正中央健保局,稽查詐領健保不力,11年只追回28億元,才占節流總額的1.71%。二代健保還沒上路,但是現行的健保制度卻問題重重,藥價、資源浪費的老問題,政府真的有魄力解決嗎?

尤其健保改革除了成本控制之外,更應該針對如何帶給民眾更好的醫療照顧,目前上路的DRGs支付制度,好意是管控醫療費用,減少醫療浪費,但是卻可能剝奪民眾醫療權益,成為人球現象。看到南部民眾得北上求名醫,或是漏夜排隊等掛號的怪異現象,健保改革如何給予民眾更完整的醫療品質?健保對醫院的總額管制,原本立意希望減少大醫院支出,落實分層醫療、轉診制度,但是實施以來,反而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刪減病床、拒收病患等怪異現象,犧牲民眾的醫療品質,健保要改革,制度整個要翻修?

衛生署長有魄力要改革健保,但是面對未來老人醫療支出將大幅增加、醫藥資源與管理仍然充滿疑慮?全民健保的社會救助網還有餘力照顧庶民?如何在城鄉醫療的差距下,讓弱勢真正得到「劫富濟貧」的好處與公平正義?民眾對於醫療資源也該更加珍惜?


來賓介紹: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 滕西華
高雄縣醫師公會 王宏育
屏東縣醫師公會 李保仁
資深媒體人 梁靜于

播出時間:3月14日(日) PM 19:00-20:00

高雄百年強震 甲仙6.4強震撼動全台 前兆?能量釋放? 防災動起來!



禮拜四上午甲仙發生規模6.4強震,深度僅僅五公里,是高屏地區百年來首見的強震,全台甚至海峽對岸都能感受到劇烈搖晃,之後更發生了二、三百次的餘震。這次地震發生在潮州斷層東邊約七、八公里處,氣象局認為,這邊不是地震活躍區,可能是盲斷層所致,認為「搖過」放掉一些能量之後,反而會讓當地地質比較安定。但是也有學者表示,以往南部地區較大地震都與嘉義梅山及觸口斷層有關,這次地震震央在甲仙,研判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導致潮洲斷層錯動造成,可能是下一個地震的前兆



這條盲斷層是少見的西北-東南走向,對於西南平原的嘉義、台南影響更大,此斷層往西的延伸到哪裡?會經過哪些有人居住的地區?沿線公路、城鎮、水庫與橋梁應該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尤其附近之中小學的建築補強。此斷層的存在及錯動,在其機制上是否會誘發西南部的其他斷層?

雖然震後陸續傳出橋斷、屋倒、山崩、落石及引發火警等不少災情,所幸未有人員傷亡,921地震之後,台灣的防災機制通過考驗?這次倒榻的多為老舊房宅,86年以前的老舊建築政府需要重新檢修?重新規範?尤其這次有99所校園受到損壞,校園安全通過地震檢驗嗎?921所帶來的新校園運動,如何重新思考校園安全?

地震過後,甲仙地區地質是否更為鬆軟?能否面對即將來臨的雨季?去年莫拉克造成南部山區地質脆弱,歷經本次地震後,該地區已十分脆弱的生存環境能否承受狂風暴雨的侵襲?政府當務之急要如何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地震過後,民眾又該如何檢視自己的身家安全?


播出時間:3月7日(日) PM 19:00-20:00(Live)

來賓介紹:
中正大學地震所 教授 陳朝輝
台灣大學地質系 教授 陳宏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系 教授 彭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