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垃圾食品要課稅?! 高糖.高鹽.高熱量 課徵不健康稅? 人民健康有保障?!



如何填補健保黑洞,前幾個禮拜各界紛紛提出建言,不管是政府漲保費增加開源,民間團體建議健保節流減少開支,都希望台灣的健保制度能永續。其中健保支出最為龐大的三高慢性病、腎臟疾病,都和國民飲食習習相關,衛生署今年也將「健康促進法」列為重點施政目標,希望透過立法,協助民眾改變飲食習慣,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擬定中的健促法,訂定肥胖防治、慢性病防治、檳榔危害防制等管理辦法,減少誤導或有害的傳播,兒童被優先列為保護對象。可能將對高糖、高鹽、高熱量、營養密度低的食品,仿效「菸品健康捐」,課徵「健康捐」,鼓勵廠商研發更健康的產品,提高不健康食品的售價,讓民眾減少購買,以做到疾病預防的效果。

不健康的食物,到底該不該課徵健康捐?也引起民眾的反彈,普遍認為政府為了健康預防的出發點良善,但是以健康捐來懲罰飲食管理不佳的民眾,恐怕只是巧立名目增加國庫收入。但是政府從過去的「國民營養法草案」延宕至今,許多學者也批評健康管理,是台灣醫療制度中最為弱勢的一環,政府如果要民眾使用健康飲食,要該如何做起?「健康促進法」今年就會立法,也被執政黨視為優先法案,健康為何從私領域的個人問題,提升成公領域的政策問題?

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在健保法案過關之後,也出面對大型食品公司喊話,希望未來的食品能減少糖分、鹽分、不營養成分的添加;紐約市長彭博從四年前規定餐館公告反式脂肪的使用,今年也規定餐館不得提供過量鹽分;德國也立法明定國民營養攝取的標準,要求食品業者提出符合健康標準的飲食。相較於世界各國對國民健康的把關,台灣政府能做的事情還很多?民眾又該如何從自己做起?做好健康管理,對健保永續是最大的幫手?!

而且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政府對於心理健康的資源投入足夠嗎?當全球對健康的定義已經從基本的生理健康提升到身心靈健康時,我們要如何提出一個完整的健康促進政策?要如何做到身心靈的健康?


播出時間:3月28日(日) PM 19:00-20:00(Live)

來賓介紹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免疫學博士 孫安迪
台北醫學大學暨營養學院院長 邱弘毅
振興復健醫學中心營養師 謝宜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