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99/08/29 南部開講-台南老屋欣力 買老屋?住老屋?玩老屋? 老房子新生命!

來賓介紹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 董事 葉東泰
老屋設計師 潘俊元













以文化立都的台南府城,在台灣的開發史上累積了許多豐厚的人文資源,包括古蹟、小吃、工藝等等都市景觀和生活文化,而近幾年,老房子特別多的台南,也興起一波「老屋欣力」的風潮,透過老房子、新設計、現代利用等觀念,讓老屋的生命得以延續,並且發揮新的使用價值,讓已然頹圮的建築空間,能再涉入台南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成為文化觀光的重要資源。

再這兩三年的經營間,台南的老屋欣力有了哪些成果?老屋對於台南、對於一個城市發展的意義為何?透過老屋欣力的模式,台南的都會景觀、生活空間,有什麼變化?這些老屋欣力的範例,有什麼樂趣?對台南的城市創意、生活美學帶來什麼衝擊?到台南,如何玩老屋?老屋一批批拆,政府,’民間如何重新看待老房子的價值?

老屋欣力帶來的新價值,也讓台南的老屋市場漸漸活絡,一般人要如何選老屋?台南老屋房市狀況?買老屋、住老屋要有什麼觀念?設計老屋、維修老屋從何開始?每個老屋都有他的性格?每個人都能裝修出有故事性的老屋?買老屋前,要先去了解、認識老房子的故事?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 高齡.少子 老了能靠誰? 退休規劃如何跨出第一步?

每兩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推估,這個禮拜發布最新結果,台灣今年總生育率將首度跌破一人,降到0.94人,不但創歷年新低,也是全球最低。而且兩年前原本推估台灣在2026年,會出現人口零成長,今年的調查發現,零成長的速度將提前到2022年,2023年人口開始負成長。而且再過七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增加到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到了2025年,將再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人口負債」將會越來越嚴重,中國人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根本很難達成,準備退休的50歲壯年,該怎麼自力準備退休規劃?現在處在夾心階層的中壯年、一邊要準備孩子的教育基金、另一邊又得準備自己的退休基金,蠟燭兩頭燒該怎麼辦?而且現在年輕人連餬口都有困難了,人老了到底該靠誰?一出社會,就得開始規劃退休準備金?

辛苦了大半輩子,退休後大家都想頤養天年,但是退休該準備多少錢才足夠?年輕人要結婚、生子、養家糊口,但是看見未來茫茫,薪水又年年不漲,物價卻年年上漲,理財規劃該怎麼辦?北部人存錢為了退休,南部人存錢卻為了買房子,把一生的積蓄投資在買屋還房貸上面,這樣的觀念需要改變了嗎?南部人也要多為退休生活打算?

去年國民年金上路,明年以房養老也要推動,健保還在改革,長照保險也在研擬中,政府一連串的退休保障政策足夠嗎?勞退新制的所得替代率也不高,為了未來退休生活,要如何擬定可被執行的計畫?錢從哪裡來?如何跨出第一步?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 常務理事 陳登源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系 教授 楊宗憲
資深媒體人 盧燕俐

大高雄三強鼎立? 楊秋興參選 突顯高雄焦慮? 在地觀點 剖析大高雄選戰

高雄縣長楊秋興8/9宣布退出民進黨,參選大高雄市長,強調選擇走人群最多的那條路,他表示初選不公、在地使命、中間路線以及勝選信心,是他決定參選大高雄市長的四大因素。楊秋興強調高雄改制為院轄市,已經過了31年,過去曾經是台灣第二大都會,但近年來,整個經濟非常蕭條,雙港沒落,尤其高雄港更從過去第三名,掉到第十三名,整個商業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租、售、讓,消費能力下降,大高雄的未來,令人憂心忡忡。再加上過去歷屆的高雄市長,幾乎都不是高雄在地人擔任,對地方的感情不是那麼深厚,所以卸任就北返,沒有一個留在當地。


楊秋興為他的脫黨參選,提出正當性的理由,也指出了十幾年來,高雄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在產業轉型、經濟發展的浪潮中,高雄幾乎失去過去的活力,雙港營運節節下降,傳統、重工業外移中國,新的產業銜接不上,綠能、文創、觀光產業只見樓梯響,市民可支配所得下滑,整體經濟、消費環境蕭條。尤其在五都競爭中,台北、台中、台南都有明確的城市發展願景與方向,但是高雄卻如迷航,繼續卡在城市轉型的困境中。大高雄合併與年底市長選舉,高雄的願景在哪?

每個候選人都提出高雄的經濟發展目標,幾乎大同小異?要打造第二個新加坡,高雄市的資源夠嗎?一場市長選舉能讓高雄人看到希望?這次的選戰,能在楊秋興宣佈參選之後,將選舉對抗拉高到城市願景的層次?過去國民黨長期執政,高雄就是附屬台北的工業城,負責提供國家經濟發展的資源;民進黨12年執政,高雄逐漸走出主體性,城市美學增加市民的榮譽感;但是在大高雄合併的時刻,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首長?高雄要往哪走?ECFA時代,高雄該扮演什麼角色?台灣積極與中國建立經貿關係,高雄不該自絕於外?這是高雄的轉機?

綠營怕搶票?藍營怕棄保?但是市民多了一個選擇,不是好事?楊秋興說要走中道路線,高雄選戰能走出藍綠對抗?拋掉意識形態?中道在台灣可行嗎?沒有黨的支持,無黨派參選人有能力、有資源打敗藍綠候選人?還是只是攪局者?脫黨參選對民主及政黨政治的影響?

尤其長期以來,高雄市都是外地人執政,選在地人、人親土親的觀念,在過去高雄選舉為何難以發酵?在地執政團體有什麼重要性?楊秋興為何特別提出這個觀點?純粹選戰操作?或是在地執政才能培養高雄人才?大高雄能打出不一樣的選戰?

高雄市議員 連立堅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 廖達琪

八八走過一年 災後一年走來 重建故事感動人心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百年難得一見的水災,摧毀了南部山區,也破壞了許多民眾辛苦打造的家園。這一年過來,重建區域的民眾從新站起,他們有什麼故事?重建過程又發生多少人性的積極面?一年的時間,那瑪夏重新打造家園、桃源鄉的農業也逐漸復甦、霧台的子民打造自己的避難屋、三地門的德文咖啡,也種出新的生態觀念、台東更有一群人,透過傳統手工藝,重建未來的家園,不管在社區重建、產業復甦、文化傳承,一年過來,雖然政府政策與外界支援仍有相當多的問題,但是重建區的人民,卻有不同的故事,要站起來


不過8/6原住民團體號召夜宿凱道,抗議政府在重建過程中的問題,尤其許多部落想要自主重建,但是在莫拉克條例的限制下,原民團體抗議災後重建政策,完全未考量原鄉原民及其生活方式的存在,以劃設特定區與安全堪虞區域、移地永久屋安置、阻撓緩衝中繼、避災安置等方式,破壞原住民重建的機會。

雖然有政策上的衝突,但是台東嘉蘭村憑藉自己之力,在村莊蓋起了永久屋,屏東魯凱族也在三和村自力蓋了避難屋,許多原民團體也透過傳統工藝傳承文化,利用傳統知識,重新復育當地的生態環境,魯凱族的達巴里蘭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莫拉克對於原鄉部落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衝擊,但是也可能是部落新起的轉機。



來賓介紹
台東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主任 高黎香(太麻里鄉新香蘭村/排灣族媳婦)
屏東霧台愛鄉發展協會 樂斯勒斯(霧台鄉神山村/魯凱族)
八八再造聯盟婦女幹部 沙菲梅子(桃源鄉梅蘭村/布農族)

小林村悲劇猶新! 雨季考驗災區 山再崩?土石再流? 體檢台灣地質準備好嗎?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帶來驚人雨量,南部山區不是山崩就是土石流,其中小林滅村的原因,眾說紛紜,崩塌開始於獻肚山標高1445公尺處,土石以每秒50公尺、相當於每小時180公里的速度高速向下崩移,33秒之後,土石就跨越了山腰的590高地,進而淹埋小林村,累積的土石重達3000萬噸,全程短短110秒。


根據這個現象,日本學者提出「岩盤蠕動」的模型,認為小林滅村來自於「深層崩壞」,這與一般土石流的定義有別,主要是表層有起伏的山勢,顯示表面以下80公尺的岩盤,遭受地層壓迫破壞而碎裂,因此雨量累積超過400公釐之後,就會讓破碎的岩盤,整個泡在水中,一旦浮出之後,就會向下方滑動,形成大型的山崩。日本學者所駔戳的推斷,站在地質觀點,有多少可信度?台灣的地質環境有什麼特色?莫拉克帶來的災難,讓我們對台灣的地質環境,有更多的認識?

像這樣的山勢,在台灣山區比比皆是,高雄旗山地區更是以這樣的山型被命名,六龜的十八羅漢山也是類似地形,NHK製作的「深層崩壞 襲擊日本」節目,以小林村為他山之石,檢討日本自身的地質環境與防災機制。但相對日本政府與媒體的積極面對,莫拉克風災過後一年,我們對於台灣的地質環境與應變機制,做了多少?又完成了多少?中央地調所雖然逐步完成台灣的地質調查系統,但是,透過這些資料所研擬出的防避災系統或國土發展機制,卻付之闕如。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像小林村與獻肚山這樣的地質環境?還有多少村莊位在危險地區,民眾卻毫無自知?

四月的北二高走山,引發全國人民對地質法的關注,但是這個會期卻依舊無法過關,到底哪些地區的地質有潛在風險,民眾難以了解?台灣七成都是山地,氣候變遷導致更嚴重的地質災害?雨季又要來,秋颱可能變多?南部可能有二度傷害?人民如何與環境共處?



來賓介紹
屏科大水保系 教授 陳天健
成大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地球公民協會 執行長 李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