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103/04/25 南部開講-台灣失智海嘯來襲? 照顧一人拖垮全家? 社會支持系統哪找?

來賓:
成大醫院行為神經科主任  白明奇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高雄服務處主任  林明好
北歐長照研究者  周傳久




台灣失智海嘯來襲?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發現,國內失智總人口推估已超過十九萬人,預估民國135年將突破62萬人,145年更將逾72萬人,等於每100人就有4名失智者。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國平均每廿年失智人口才會增加一倍,但台灣增幅卻達2.12.2倍,高於全球平均。「一人失智、全家失能」,照顧失智者,常拖垮整個家庭,面對失智家人,民眾要如何面對?社會支持系統在哪裡? 如何獲得支援?

全台目前70萬失能者,僅11萬人使用長照資源,立院審議四、五年的長期照護法,終於在今年初通過初審,預計明年初開始實施,民間團體認為,這次立法缺乏新思維,最大的問題,在於資源多放在重度失能,缺少前期預防照顧機制? 台灣需要做好預防系統? 社區照護? 政府動作那麼慢,民眾現在可以做什麼?一起來關心。











103/04/25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台灣失智海嘯來襲? 照顧一人拖垮全家? 社會支持系統哪找?

國內失智人口成長速度驚人,增加速度甚至超越全球,預估民國135年將突破62萬人,對家庭生活影響將與日俱增。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表示,國內失智總人口推估已超過19萬人。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國平均每廿年失智人口才會增加一倍,但台灣增幅卻達2.12.2倍,是很大的警訊,台灣失智人口大幅增加,為什麼?

在歐美國家,失智症成為醫療負擔與社福支出最高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四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每年花費在失智症的相關支出,高達6040億美元,約合台幣20兆元。尤其台灣老年化速度快,政府與民間該如何未雨綢繆?「一人失智、全家失能」,照顧失智者,常拖垮整個家庭,目前政府對於失智照顧,有哪些政策與社福?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南部開講」,面對失智家人,民眾要如何面對?從何獲得資源和支援?

來賓:
成大醫院行為神經科主任  白明奇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高雄服務處主任  林明好
北歐長照研究者  周傳久




103/04/18 南部開講-進口公害拼經濟?法令鬆綁? 廢五金進口又將開放?重金屬污染噩夢再起?

2012年,台灣金屬回收業靠著收購廢五金,提煉貴金屬,挹注了新台幣600億元營收,錢景看好,但業者卻大嘆台灣「五金料源不夠」,希望政府重新開放廢五金進口,加上「稀土」成為世界性的戰略物資,為了戰略安全考量,環保署修法打算鬆綁。

但是環保團體群起撻伐,指這分明是「進口公害救經濟」,二仁溪的歷史傷害殷鑑不遠,台灣一年製造1800萬噸事業廢棄物,只能回收1400萬噸,有400萬噸需要焚化或掩埋,國內的事業廢棄物都處理不完,不肖廠商亂倒有毒廢棄物污染水源、河川事件依然層出不窮,政府開放廢五金進口,真的有能力管理嗎? 連合法的資源再生業者都坦言,深怕劣幣驅逐良幣,非法的管不了,卻讓合法的揹黑鍋。開放有毒廢五金,公害變黃金?環境災難噩夢重演? 來聽支持與反對雙方面對面說清楚。

來賓: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 吳天基
台灣區資源再生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林宏端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余尚儒







103/04/1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進口公害拼經濟?法令鬆綁? 廢五金進口又將開放?重金屬污染噩夢再起?

進口公害救經濟!? 當整個社會能量都集中在服貿爭議之際,我們是不是也該抬頭看一看周遭還有什麼重要的事也值得關注?例如環保署最近提出二項行政修訂,可能讓台灣重金屬污染加重、食安風險提高,分別是「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也就是要再度開放廢五金進口,以及放寬工業區土壤重金屬管制標準。二仁溪廢五金污染的歷史傷痕刺痛猶在,如今噩夢會再重演?
台灣金屬回收業去年靠收購廢五金,提煉貴金屬,挹注了600億元營收,但五金料源不足,應該適度開放進口? 全力拼經濟?
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南部開講」,公害變黃金? 該不該開放有毒廢五金? 政府能有效管理?
來賓: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 吳天基
台灣區資源再生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林宏端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 黃煥彰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 余尚儒

103/04/11 南部開講-反服貿學運之後 台灣如何面對國際自由貿易協定?

當台灣民間爭論服貿議題之際,台美也在四月初進行第八次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台灣希望藉由TIFA,積極爭取加入美方所主導之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然而,民眾多半不了解什麼是「TPP」,對服貿所擔憂的「黑箱問題」,不會在TIFATPP重演?政府強調的「利大於弊」,會因為不是中國,民眾就能接受? 美韓FTA讓韓國社會產生對立、日美FTA也遲遲難談判,連美國民間也有反彈聲浪,台灣要加入TPP,政府該提醒民眾有哪些利弊得失?不快加入,台灣會被邊緣化,是恐嚇?還是事實? 台灣走在新自由主義式的的經濟開放模式中,除了積極開放,政府更要思考分配正義?今天的節目要請大家來想清楚,台灣的下一步要怎麼走?
來賓: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陳吉仲
屏東綠農的家理事長    洪輝祥
中山大學政經學系教授   張其祿
網路時事評論人  王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