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0/12/16-南部開講-德班會議台灣減碳又退步? 全球倒數第八名! 節能減碳成為口號?

來賓:
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楊磊
成大成大環工系教授 蔡俊鴻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成員 黃詠梅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教授 黃鎮江



在南非德班進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星期五眼看瀕臨破裂邊緣,但當地時間10號到11號凌晨,不眠不休的馬拉松談判,各國終於達成共識,希望能在2015年之前,協商新的條約、取代京都議定書。而京都議定書的有效期限,也將延長至少5年。雖然延長期限的京都議定書約束的範圍還是排除中國印度等汙染大戶,但未來新的條約會一體適用,只是環保團體仍舊不滿意,他們認為 所謂的路線圖雖然是提出來了,美國、中國、印度等排碳大戶也被列入,但京都議定書期限到底要延長幾年?新的條約減碳目標到底要多少?工業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怎麼分配?都沒有具體說法,也重蹈哥本哈根和坎昆的後徹,全球共同對抗暖化的努力,依舊沒有進展?

站在台灣,我們如何看這次氣候會議的成果?在2008年和2009年,國內碳排放出現負成長,分別減少4.4%和4.9%,但這是因為經濟衰退。到了2010年,隨著經濟好轉,碳排放又增加6%,雖然環保署認為這成長有節制,這一來一往,其實也比2008年,一口氣成長了15.3%,是不是減碳有成效?而且今年公佈的國際減碳評比,在2012年度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中,台灣從去年四十七名退到今年第五十名,過去四年,台灣排名分別為三十二、四十七、四十七與五十名,一路持續下滑。與去年相較,倒退幅度最大項目在「國內及國際氣候變遷政策」,國際政策排名從九掉到二十四、國內政策從十九名掉到二十八;表現最差的是「減碳目標」去年五十八名,今年五十九名,從倒數第三名掉到倒數第二名。



這幾年,政府的減碳政策表現如何?口頭宣傳做的比實際執行還要多?檢驗未來三組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策?馬總統政見提出要在2025年減量到2000年的水準,另外兩陣營沒有提到減碳目標,對比於國際腳步,是不是太慢了?





台灣再不積極定出減碳目標,面對未來的綠色貿易,我們可能面臨的制裁更嚴重?法國已經定出低碳貿易的標準,未來幾年各國也會陸續跟進?以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做的還太慢?總統候選人應該提出更具前瞻、具有魄力的減碳政策?除了減量目標的訂立,三黨候選人還需要提出哪些政策?能源稅法必須過關?才能協助高耗能產業轉型?才能讓民間節電有效果?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推動,腳步也要快一點?馬政府提出風電與太陽能計劃,蔡英文提非核家園、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南部發展太陽能產業,這些規劃方向正確嗎?對於未來候選人,我們要如何檢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