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11/30-南部開講-良田變人工湖? 毛豆還能賺外匯?

節目來賓:
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  黃世偉
資深毛豆農  侯兆百
成大水科技中心主任  周乃昉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位於高雄旗山、美濃與屏東里港交界附近的高屏大湖計畫在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下,十年來連年預算被立法院刪除,以致至今並未動工。然而八八水災後,水利署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夾帶了161.53億的預算,並於10月30日在環保署進行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報告審查,當地農民擔憂高屏大湖一旦動工,全區開發700公頃,未來影響毛豆種植面積超過600公頃,幾乎佔去外銷專區2497公頃的四分之一,通過開發不僅犧牲了高屏地區的農業,使超過百戶的家庭失去依靠,更將傷害政府一手促成的毛豆外銷供應鏈,迫使農改人員與農民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毀於一 台灣毛豆被媒體封為『綠金』產業,僅僅去年便為台灣賺進18億的外匯,今年更預估將會突破20億產值的歷史新高記錄,已打敗競爭者中國與泰國,成為日本最大的毛豆進口國,而外銷專區全在高屏!高屏之所以能成為毛豆外銷專區,一來由於氣候穩定,春秋兩作都能避開雨季,使農民的風險大為降低;二來靠著高屏台糖土地大面積的機械化契作方式壓低成本,再將加工廠設在採收地旁,使毛豆以最快速新鮮的品質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長期保持競爭力而不墜。農民辛苦耕耘數年,改良土地、投下數千萬資本,才稍稍獲致今日的成就,如今卻擔心高屏大湖的興建,因為政府的矛盾政策而被迫放棄家業? 高屏大湖過去做為美濃水庫無法興建的配套方案,原本規畫五個湖區(A、B、C、D、E),面積697公頃。後又修正成分3期施工,第1期工程先建C、D湖區、第二期A、B湖區,第三期E區。而今年南水局提出的方案又改了,變成先建183公頃的E區,其他四個區也在規畫之列,但後續再視情況開發。原本規劃的先建C、D湖區,豐水期時攔取荖濃溪水的取水方式也修正,改成先建E區,取水是由南化水庫(從甲仙堰引入)的餘水引入。水利署認為這些修正方案能降低環境傷害,又能確保供水穩定,但環保團體抨擊,開發計畫與當年已大不相同應重新進行環評審查,而不是僅提環差審查。到底高屏大湖該不該蓋?水利署的修正規畫是否能在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間取得最好的平衡?民間反對高屏大湖興建的理由,水利署如何提出解決之道?面對外銷綠金的毛豆產業,政府能拿出什麼辦法加以協助嗎?在人工湖與綠金產業的兩難之間,難道沒有其他的解決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