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能源稅抗暖化? 為環境 搶民脂? 能源稅現在不做.明天後悔?
行政院賦改會本週一達成初步共識,最快在民國一百年將要開徵能源稅,稅額分十年調高。這代表油電價格會愈來愈貴、甚至其他物價也會連帶上漲。這項政策立即引發立委、產業界和民眾的質疑聲浪,認為能源稅可能導致經濟更加惡化。因此在朱立倫和李述德公佈能源稅政策後,不到24個小時,行政院長吳敦義急忙表示,在目前庶民經濟尚未好轉的情況下,政府不會輕易開徵能源稅,也沒有任何時間表,一切要等到景氣明顯復甦以後,才會考慮。
能源稅和環境稅是政府稅制改革與節能減碳的重要政策,從扁時期到馬政府,減碳三法中最引起爭議的能源稅法遲遲難以通過。尤其在吳院長目前不適宜開徵的說法後,各個部門統一口徑對於能源稅的開徵,保持觀望態度,能源稅最後真能立法過關?還有可能在後年開始上路?會不會又向扁政府時期,一拖就又是三四年過後?環保團體認為不景氣正是開徵的時間,可以透過綠稅達到均富宇未來發展的機會?但是工商團體卻認為景氣不好,綠稅開徵更是雪上加霜?到底能源稅該在什麼時機徵收?
能源稅的稅額要如何制定?財政部、經濟部和梁啟源各自提出不同版本,稅制如何擬定?才能讓民眾、產業、環境達到共贏的機會?對於節能減碳最有功效的環境碳稅該徵收嗎?產業一致反彈,政府將重點轉移至能源稅,豈不是將減碳責任歸於全民分擔,反而將排碳大戶輕輕放下?碳稅與能源稅應該如何相輔相成,才能達到環境減碳的契機?
未來能源稅勢必實施,從中南部的觀點來看,大眾運輸不便,使得中南部的交通勢必持續依賴私人載具,中南部民眾幾乎是能源稅的第一批受害者?而勞工、農民、中小型工廠所得少,但是工作需求得繼續依賴能源,如何對於弱勢民眾與產業提出補貼或其他稅額的減免?政府暫不開放碳稅的徵收,是否拖延高雄市產業轉型的速度?能源稅的開徵,會不會獨厚都市、獨厚中產階級,反而卻讓鄉村與藍領階級更陷入困境?
民眾關心能源稅和環境稅的徵收,對於人民生活、產業發展有多大的影響?不管何時開徵,額度多少,綠色稅制已經是未來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中,民眾生活要如何調整?如何減少油、電的依賴?如何享受到能源稅開徵所回饋的好處?
來賓介紹
台大氣候變遷中心主任 柳中明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李根政
低碳生活部落格 張揚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