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自肥?綁樁?草根民主? 地制法該修?不修? 五都未來風貌變成綁樁大戰?





去年六月北中南五都歡喜合併升格,候選人也磨刀霍霍準備選舉,不過攸關直轄市合併升格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卻在這一會期的立法院會確定未能通過。雖然馬總統和立院黨團達成共識,希望週四能召開臨時會,儘速完成地制法的修法工作,然而地制法草案爭議過大,預計臨時會可能又上演朝野攻防,這個會期要通過地制法修正案,可能還是未定在天。

日前鄉鎮長聯合爭取區長直選,引發一都兩制的爭議,也讓外界質疑國民黨有綁樁之嫌,內政部在處理鄉鎮市長是否延任問題,也從一開始要求地方自行解決,撤回升格提案,到上禮拜確認區長官派,內政部立場不定,讓人質疑政府對於五都地方自治願景何在?而這次的地制法爭議,主要在於鄉鎮市長「一律」延任一屆區長、鄉鎮市代轉區政諮詢委員,從原本的無給職,改成每月支領4 萬5000元的研究費。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認為這是不得不的妥協,但是一味以政治利益和選舉資源作為妥協,真的能落實未來五都的地方自治與都會發展利益嗎?

然而新五都合併之後幅員廣闊,過去鄉鎮與代表的自治與服務功能,能完全由目前的直轄市制度取代嗎?不管市議員員額或資源分配,弱勢區域的未來發展,是否可能遭到忽視?缺乏草根民主機制,是否讓偏遠區域的人民聲音能以表達?在新的地方制度落實之後,五都內部是否也造成新的城鄉差距?直轄市的地方制度應該如何修正,才能落實五都的發展與自治?


來賓介紹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 教授 王鳳生
中正大學政治系 教授 謝敏捷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台南縣議員 林宜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