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時間:
98年2月15日(日) PM 19:00-20:00(Live)
重播時間:
98年2月16日(一)AM 12:00-01:00
本集來賓:
農委會農業推廣科科長 楊宏瑛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台南縣蓮鄉產業文化促進會總幹事 薛弘明
年輕農友 徐維英
討論內容:
失業率急速上升,不景氣嚴重衝擊以商業和工業為基礎的都市,有學者提議靠農業救失業率,可以趁這個機會,重新檢討農業的價值以及未來的發展。過去農委會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返鄉農耕,推動漂鳥計畫,讓十八歲到卅五歲青年,先實作體驗,確認自己對農業有興趣時再投入農業生產,農委會提供貸款並輔導,鼓勵轉行當農夫。但是有人虧損百萬,也有人月入十萬,在目前這個時機點,要鼓勵民眾回鄉務農,機會點在哪?過去的漂鳥計畫成功比例並不高,原因出在哪?
為了配合政府搶救失業潮,行政院農委會所屬機關除已釋出1647個工作機會外,近期將分別再釋出農林漁牧各領域5,200個工作機會,包括善用休耕農地及辦理農田灌排水路浚渫、造林撫育、林地巡護、產銷資訊收集、污染防治、補貼行政作業、肥料品質查核、農漁村再生基礎資料收集、農場見習、農業科技研發、生態旅遊解說、自然保育等工作,總計6,850個短期工作機會。行政院的振興經濟措施之中,農委會也規劃擴大農業公共建設,辦理農水路改善、治山防災、林道復建、海岸新生、漁業建設等公共建設投資,預估今年可直接增加12,000個就業機會,希望可以幫助失業民眾渡過眼前的困境,更可為農業注入更多能量。
上列的短期工作機會,真的可以協助農業的人力改善嗎?對於農業未來的人力投入有所幫助?再者振興經濟措施中的擴大農業公共建設內容,幾乎都以農村硬體為主,除了對農村景觀有所改善,對於整個農業的發展有什麼幫助?即使農村景觀變現代、變漂亮,對於農業經濟的振興有任何幫助?
農村吸納失業人口的功能,是一個很簡單明瞭的邏輯,但是短期的政策並無法讓失業者安於農業生產,如果農村基本的生產條件無法改變,年收入無法改變,鼓勵年輕人下鄉務農,豈不是讓青年回鄉死在農村?農產品價格暴起暴跌,建議農民種什麼?如何種?增加的農產品如何行銷?這是問題該如何解決?要如何調整農業產銷結構?
如果全台搶救經濟之際,農業部門也想要發揮功能,就應該要有長遠的眼光,擬定真正對農業有所幫助的經濟政策。目前農委會已擬訂以「健康、效率與永續經營」為方針,積極推動農業企業化經營、發展新外銷主力產業,這些政策主軸,農委會想要改善農業結構,真的有辦法扭轉目前以小農、老農為主體的農業現實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