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鐵馬遊南方-美濃古蹟人文
主持人簡介
許雅文
高雄市鹽埕埔人
童年時期, 剛好趕上大新百貨公司還繁華的末幾年
而光復戲院旁的書報攤,更是每日放學後必報到之處
非新聞傳播出身,卻如願從事新聞行業(如假包換的我的志願)
民國八十年代,在有線電視新聞蓬勃之際,有幸進入這一行,
而光復戲院旁的書報攤,更是每日放學後必報到之處
非新聞傳播出身,卻如願從事新聞行業(如假包換的我的志願)
民國八十年代,在有線電視新聞蓬勃之際,有幸進入這一行,
在有諸多災難、意外新聞的南部成長歷練
民國九十年代,北上台灣的"首善之都"
民國九十年代,北上台灣的"首善之都"
在博愛特區裡,報導政治人物的計算衡量,冷眼看他們的人生起落,
當然,也看時局的變遷
我,出生在下港, 成長在下港, 受惠於這塊溫暖、熱情的土地
鄉親,期待每個禮拜五暗時八點, 跟您做伙<南部來開講>
7分鐘增1罹癌 下一個會是我? 面對癌症如何發現?如何預防?
衛生署最新癌症報告出爐,每七分鐘就新增一名罹癌病患,其中,男性發生率第一名為肝癌,女性為乳癌,而大腸癌超越肝、肺癌,成為國人成長最迅速的癌症,究竟國人的飲食習慣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大腸癌會成為現在國人罹病速度最快的癌症?醫生認為,如果要遠離大腸癌,最好要多運動、多蔬果,但是,一向秉持健康生活,平常有機會就多走路,也不忘多吃蔬果的學者柴松林,也在今年健檢發現自己罹患零期的大腸癌,為什麼就連多運動多蔬果秉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機會罹患癌症?究竟什麼是癌?癌細胞一定要切除嗎?可能透過自然療法恢復嗎?癌症造成的原因,是基因、家族遺傳造成?還是生活環境的問題?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要特別注意?

面對癌症這類棘手的疾病,該如何去發現?如何才能提早發現罹患癌症的早期徵兆?罹癌會出現什麼樣的初期症狀?以柴老師的例子,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達到效果?柴松林老師過去一直有健檢習慣,這兩年來因忙碌而疏忽健檢,因為排便正常省略大腸鏡檢查,今年再檢查才發現罹患大腸癌,平時作健康檢查真的可以早期發現?

但是一般的健康檢查能檢查的出癌症?例如抽血、癌症指數可以檢查出癌症嗎?如果要做有效的健康檢查,要做哪些部份?有哪些管道?癌症健檢要花多少錢?目前政府、健保對哪些癌症檢查有所補助?
.jpg)
人人都想避免癌症威脅,那該如何預防?在飲食方面?多吃蔬果、減脂、高纖、少酸性有什麼幫助?民間推生機飲食預防癌症,真的有效嗎?另外許多藥商也推薦多吃健康食品可以減少罹癌機率,健康食品對於防癌有幫助?在運動保健、體重控制方面,運動和肥胖對於防癌有什麼幫助?要如何做?預防癌症,要保持什麼樣的生活態度與方式?


播出時間:4月12日(日) PM 19:00-20:00(Live)
本週來賓: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饒坤銘
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邵揮洲
高雄市衛生局企劃室主任 陳秀珠
中國崛起人民幣將起? 強勢美元害慘全球經濟? 國際貨幣秩序重洗牌?

節目內容:

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將繼續延續現在的強勢美元,還是建立多元國際貨幣體系,一直是國際上長期爭論的話題。幾十年來,美元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也因其不穩定性不斷在為全球金融市場積累風險,尤其在金融風暴中,被徹底凸顯和放大出來,各國也開始檢討強勢美元制度。其中中國和俄羅斯也準備在G20高峰會期間,提出建立一種「超主權國家」的國際儲備貨幣,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這個概念還沒有正式討論,但已引起澳洲、巴西、印度等國的贊同。
(本文要隱藏的部分)
在這種超主權貨幣被提出之後,過去的強勢美元勢必將受到挑戰,這代表著這些新興國家在全球政治與經濟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代表全球的經濟架構將開始發生轉變?過去以歐美為主的經濟制度,會不會在這次的金融風暴中,產生變化?未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將扮演什麼角色?而台灣在這樣的國際經濟典範轉移過程中,我們的機會在哪裡?台灣要如何面對未來的經濟情勢?政府可以怎麼做?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否也決定了未來台灣在全球經濟的位置?
為什麼美元作為強勢貨幣,卻造成了這次金融危機嚴重的傷害?目前美國不停印鈔票,會造成美元的泡沫嗎?為什麼引起各國的抗議?如果美國一直貶值,對於全球經濟會有什麼影響?而台灣又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中國來說,在中美的匯率戰爭中,美金和人民幣的關係是什麼?表面上看是匯價的差異,在內涵中則是國家經濟、貿易乃至於政治的角力?為什麼中國要防止美金貶值?而美國又強迫人民幣升值?這兩個未來大國的貨幣戰爭中,反映了什麼趨勢?台灣在其間,我們的外匯政策又要如何因應?長期鎖定美元匯率,對台灣未來經濟有什麼風險?人民幣的興起,是台灣未來貿易的機會嗎?新台幣是國際上的弱勢貨幣,我們在世界貨幣機制的變動中,要如何保持本身的穩定?

在目前混沌未明的國際貨幣市場上,媒體不停鼓吹購買貨幣型基金或是政府公債,現在這個時間做這樣的投資對嗎?有什麼風險?在整個國際貨幣的趨勢中,民眾的理財觀要有什麼調整?過去「美元為大」的概念還正確嗎?對於中國市場與人民幣的未來趨勢,民眾要有什麼觀念?

播出時間:4/5 晚間7點 現場直播
重播時間:
4/6凌晨12點
節目來賓:
高雄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正修科技大學財金系講師 孫武仲
大慶證券資深理財師 楊士奇
(本文要隱藏的部分)

在這種超主權貨幣被提出之後,過去的強勢美元勢必將受到挑戰,這代表著這些新興國家在全球政治與經濟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是不是也代表全球的經濟架構將開始發生轉變?過去以歐美為主的經濟制度,會不會在這次的金融風暴中,產生變化?未來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將扮演什麼角色?而台灣在這樣的國際經濟典範轉移過程中,我們的機會在哪裡?台灣要如何面對未來的經濟情勢?政府可以怎麼做?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否也決定了未來台灣在全球經濟的位置?

為什麼美元作為強勢貨幣,卻造成了這次金融危機嚴重的傷害?目前美國不停印鈔票,會造成美元的泡沫嗎?為什麼引起各國的抗議?如果美國一直貶值,對於全球經濟會有什麼影響?而台灣又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中國來說,在中美的匯率戰爭中,美金和人民幣的關係是什麼?表面上看是匯價的差異,在內涵中則是國家經濟、貿易乃至於政治的角力?為什麼中國要防止美金貶值?而美國又強迫人民幣升值?這兩個未來大國的貨幣戰爭中,反映了什麼趨勢?台灣在其間,我們的外匯政策又要如何因應?長期鎖定美元匯率,對台灣未來經濟有什麼風險?人民幣的興起,是台灣未來貿易的機會嗎?新台幣是國際上的弱勢貨幣,我們在世界貨幣機制的變動中,要如何保持本身的穩定?

在目前混沌未明的國際貨幣市場上,媒體不停鼓吹購買貨幣型基金或是政府公債,現在這個時間做這樣的投資對嗎?有什麼風險?在整個國際貨幣的趨勢中,民眾的理財觀要有什麼調整?過去「美元為大」的概念還正確嗎?對於中國市場與人民幣的未來趨勢,民眾要有什麼觀念?

播出時間:4/5 晚間7點 現場直播
重播時間:
4/6凌晨12點
節目來賓:
高雄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正修科技大學財金系講師 孫武仲
大慶證券資深理財師 楊士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