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世運大成功 一次台灣的機會 全民團結 改變世界會實現?
高雄世運落幕,國際世運總會主席朗佛契稱讚這是最好的一次世運,高雄市長陳菊在閉幕典禮喊出「只要團結,台灣一定會成功!」讓人深深感動,尤其五千多名志工的參與,讓參與的國外來賓與台灣民眾,深刻感受到南台灣人情的溫暖,而這一次世運的主題,也很豪氣地喊出「一次台灣的機會,改變世界會實現」。在世運落幕之後,許多感動留在心底,但也希望這次台灣的機會,能改變世界對台灣的觀點,也能改變台灣長期以來內部的問題。
從2003年高雄接下世運主辦權之後,媒體、民眾紛紛抱持懷疑眼光,質疑高雄市的執行能力、政府隨便花大錢、世運只是二流的國際運動會等等唱衰聲浪四起,尤其在賽前陸以正大使的投書、媒體的報導達到高潮,這其中反映的是藍綠對抗的政治惡習?南北差距的觀點問題?地方政府自己的活動、中央與地方的不協調?內部種種的對立與分化,讓高雄世運在不信任中舉步維艱。陳菊市長一句「只要團結,台灣一定會成功!」真的能讓我們有所省思?接下來的聽奧,是否又成為媒體、政黨對立的戰場?我們有機會從世運、聽奧,真的找到台灣團結的機會?還是又淪為政治人物的籌碼?趁著這次的國際賽事經驗,可以弭平台灣內部的不安?執政者應該怎麼做?如何看到民眾渴望團結、渴望被世界看到的感受?
一場成功的國際賽事,可以向全世界展現當地的文化、作為國家的國際行銷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民眾的在地認同,世運與聽奧接連舉辦,台灣如何有機會改變世界?如何將世運所點燃的火花與熱情,持續延伸到聽奧?政府如何提出一個透過體育作為國際推廣的主軸,讓世界看見台灣?真正落實體育與健康政策,避免淪為國內自爽?南北較勁?政治對立?成為一次性的消費性賽事?尤其從運動員、志工的努力與熱情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希望?這樣的希望與感動,如何延續到未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