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環境教育立法 養出綠頭腦? 黃金十年 環保如何救台灣?


520就職兩週年前夕,馬總統拋出「六國論」,勾勒台灣未來黃金十年的願景,其中「環保救國」部分,總統強調以綠能打造低碳家園、節能減碳。他認為,環保的問題非常要命,如果極端氣候不斷出現,台灣真的會遭遇到無可迴避的大難。環境議題成為台灣未來十年的重要挑戰與轉機,立法院也將通過延宕十七年的《環境教育法》,希望透過立法宣誓政府對於環保的重視。


攸關台灣民眾環境觀念的新法《環境教育法》,將包括設置環境教育基金、環教人才的培育認證,並且規定高中以下學校和政府相關單位,每年都需要參加四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並且要求違反環保法律之案件,必須參與一至八小時的環境講習,透過全民終身教育過程,推廣環保、永續發展的概念。雖然環教法立意良好,但該如何落實?過去九年一貫課程,已有環境課程設計,環教立法是否多此一舉?是否會增加學生課業壓力?尤其環境課題包羅萬象,如何在四個小時的課程設計內,提出應有的內涵?不流於形式?流於政令宣導?也不造成環教基金的浪費?而且成年的環境教育該如何做?僅有公務人員參與,能普遍落實國民的環境觀念?會不會又變成公務人員的時數認證?

但是環境教育應該落實在生活之中?四小時的課程能帶來多大的效益?環保署目前推出家電節能標章、省能車,可以讓民眾生活減碳有所本,但是重要的是生活觀念的改變,從食衣住行各方面,全民環境教育如何落實?

尤其在馬總統「環保救國」的宣誓下,除了環境教育的改善,環保署在節能減碳、綠能發展上也提出2020年的碳排放,減量至2005年的規模,並且在5年內,投入450億元,創造13萬人的就業機會。然而在環境趨勢的國家方向中,高污染產業發展、與環境衝突的問題依舊未解;國土規劃與相關立法也繼續拖延;政府面對減碳壓力,環境部門的位階難以提高,也遲遲難以向大企業著手;一邊做全民環境教育、鼓勵民眾節能減碳,但另一邊卻依舊無法對國土和產業政策,作全方位的檢討,台灣環境的黃金十年,真的有辦法達成?政府減碳的用心與堅持,真的有辦法落實?



來賓介紹
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教授 葉欣誠
雲林華南國小校長 陳清圳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李根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