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石化遺毒後勁42年?! 環境全污染? 11萬人失業? 104年五輕該遷不遷?後勁未來何在

高雄作為政府建立的工業重鎮,從1968年一輕開始,就不斷興建大型石化工廠,其中一輕、二輕設在後勁的半屏山下,長期以來,工安、污染事件不斷,也讓當地居民長期處於環境災害、慢性疾病的威脅中。從1987年到1990年之間,政府決議要在後勁設立五輕,引起地方民眾抗議,而這次的抗爭也劃下台灣環保運動歷史的重要一刻,最後行政院與後勁地方居民達成協議,中油撥出15億作為敦親睦鄰基金,並簽署25年三階段搬遷保證:1991-1995年,停產7座工場、1996-2005年,停產11座工場,剩餘的工場,必須在2006年之後停止運轉(今年已停6座FCC廠)



眼看2015年五輕遷廠的期限越來越近,各方角力也越來越激烈,仁大工業區的業者,希望遷廠期限能再延後四年(以五輕1994年量產開始計算);經濟部也提出五輕一旦遷廠,會嚴重影響當地11萬人的工作權,也會危及台灣的石化業發展,加上五輕遷廠後的替代方案,包括大林蒲(煉油)和國光石化(50萬噸乙烯)的開發計畫還有變數,而中油員工也擔心遷廠後,會造成楠梓地區的產業空洞化;中油也在四年前提出「石化科技園區」的構想,希望能減緩五輕遷廠的進度。但是面對家園長期暴露在環境災害的風險,後勁居民依舊認為五輕應該在2015年9月22日停爐,政府要落實遷廠的承諾。

然而在經濟發展、政府承諾和環境保護等面向的思考中,五輕2015年該停不該停?要遷得遷去哪?石化做為許多工業的基礎原料,一個五輕停產,對國內的工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產能轉移的問題,政府解決了嗎?可能影響彰化環境的國光石化,該成為五輕的替代品嗎?過了20年,政府對於五輕遷廠的規劃、中油的遷廠計畫,進度走到哪裡?

尤其五輕遷廠,第一線影響到的員工權益,中油和鄰近石化產業勞工的工作權如何保障?這批勞工可能成為中高齡失業者,政府相關的輔導措施做了嗎?五輕作為北高雄重要的產業核心,一旦遷走,影響楠梓地區的產業?仁大工業區也會隨之凋敝?11萬的工作機會、上千億的產值,變成產業缺口?影響高雄的發展?中油規劃未來成立「楠梓科技園區」,這樣的轉型,能讓楠梓地區從重工業,轉型成新科技?即使五輕搬走了,250公頃的土地還是污染整治場址,需要長期監控,在高雄縣市合併之後,楠梓成為高雄地理中心,這塊土地該如何運用?如何把五輕遷廠的負面效益,降到最低?中央、地方、中油和民間,如何找到共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