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0/03/06-南部開講-生命中最沉重的等待! 6000人等待器捐 度日如年好痛苦 器官捐贈 台灣等得到未來?

來賓介紹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李芳艷
鳳山優生婦產科院長 吳昇龍
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 吳英倈
換心受贈者 戴建國



前台中縣長黃仲生在中國換肝成功,這禮拜搭機返台,黃仲生激動表示「在這次手術中,感到生命除了長度外,也要延伸寬度跟深度」,他感謝捐肝人讓他重生,會更加珍惜生命。根據統計資料,目前全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高達6000多人,但每年卻只有200人完成捐贈,讓許多病患在苦苦等待中憾然離世。



在台灣推動器官捐贈的難度很高嗎?過去我們提到器官移植發展的困難,會認為是國內民情或宗教習俗,而使得器官捐贈風氣不盛,但是該如何改善?政府該如何擔起責任?雖然全台已經有70萬人簽署器捐同意書,不過大多數的民眾對於器官捐贈,仍存在許多陌生,到底器官捐贈對病患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等待的過程有多麼痛苦?一路走來,等待受贈者是如何度過的?民眾對於器官捐贈,應該要有什麼觀念?簽署器官捐贈卡之後,還要尋求家人支持?

也由於台灣取得器官不易,長期以來許多病患都轉向中國就醫,例如黃仲生縣長的案例,到中國尋求器官移植安全嗎?中國的器官來源經常不透明,背後除了隱藏龐大的經濟利益之外?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台灣要發展出健全的器官捐贈環境,哪些事情該做到?芬蘭、新加坡立法捐贈,台灣也該走向同樣的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