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104/01/09 南部開講-油價暴跌 電價該跌? 每戶回饋800元有感? 該掌握發展綠能契機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燃料價格暴跌腰斬,每桶甚至跌破五十美元大關,台電購買燃料省下的成本達九十三億元,換算下來每戶可獲得八百元的回饋金。為了因應電價透明化的呼籲,經濟部也將改變目1959年制定至今的電價計算方式,提出新的浮動電價公式,一方面可以讓電價資訊透明化、因應國際能源價格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台電的虧損狀況。面對低國際能源價格時代,台灣的電價在浮動機制下,可能會有調降空間?對民眾將有什麼影響?

另外為了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電從去年七月也推出3.1億度的綠電認購,每度電附加1.06元,就能購買綠色電力,然而實施半年來,民間認購只有4345400度,達成率僅百分之1.4,成效不彰,民眾不想自願買綠電,價格太高?資訊不透明?代表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出現大挫敗?歐洲、澳洲都要執行碳足跡、綠色產品的政策,台灣企業為什麼不購買綠電,減少碳足跡?環保團體對於這個政策也不支持,為什麼?不是真正的綠電?台電沒有綠電的獨立電網,花大錢仍使用火電或核電?因應再生能源發展的綠電認購政策,未來還有兩年的試辦期,政府該如何改善?

台灣是全世界電價第三低的國家,政府不該再以低電價、小確幸作為政策訴求,應該要與民眾溝通合理的電價,擬定未來能源願景,如何利用國際能源大跌的時代,重整台灣的能源結構,政府想清楚?準備好了嗎?

來賓: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主任  葉宗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洪申翰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  洪輝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