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2018/8/31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南台灣大淹水! 防洪治水該有新思維?

整個南台灣度過了很灰暗的一個禮拜,熱帶低壓和西南氣流流連不去,從嘉義台南淹到高雄屏東,無一倖免,政府累計投入治水4300億元,為何還是淹水? 這次的823水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南台灣上次最嚴重的水患是莫拉克風災,這次的總雨量雖然少於莫拉克,但是時雨量卻超過莫拉克,強度比莫拉克有過之而無不及,百年大雨,現在不到十年就來一次,治水經費有限,雨量卻越來越不可測,誰還能保証不淹水?

這次淹水,被討論很多的是滯洪池,到底滯洪池是都市治水的萬靈丹?還是造成災情更嚴重的禍源?打造海綿城市喊了很多年,政府做了什麼?海綿城市只靠滯洪池夠嗎? 賴院長認為這次水患讓政府要思考新思維治水,水利署也在五月水利法修法中推出「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專章,這個概念是什麼?上游開始分流、蓄洪?都市開發需要有蓄水、防災功能?要求土地與建築開發者共同分擔滯洪、蓄水責任,提高土地整體耐淹能力,民間可以配合?從馬政府的總和治水計畫到蔡政府的逕流出流,政府都提出很好的治水構想,但是執行下去,效果實在有限?出了什麼問題?未來治水不能只靠水利署?反而需要從國土規劃開始檢討?反思開發計畫不要再與水爭地?

一年的雨水在幾天內降下,台灣的治洪設施永遠也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民眾要開始打破「不淹水」的迷思?因為淹水可能是未來常態?反而是要轉化成淹水後,如何做好災害的風險管理?今天晚上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從在地觀點來檢視這次南台灣的水患。

PS.今天晚上公視因轉播亞運棒球賽台日賽事,「南部開講」將延後到晚上十點播出,敬請準時收看。

節目來賓:
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 楊清樑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傅志男
成大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副教授 邵珮君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