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98.5.24 國民營養誰來管? 打破錯誤迷思 飲食策略保障國民健康



最新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初步結果顯示國人糖尿病、過重與肥胖、代謝症候群之盛行率均大幅攀升。以糖尿病盛行率為例,94-97年 全國營養健康調查結果,成年男性為11.7%,大約是82-85年調查結果3.7%之3倍。肥胖與過重之盛行率,成年男性已超過1/2,成年女性已超過1/3。代謝症候群成年男性超過四分之一,女性超過五分之一,這些數據已可預見未來健保醫療支出將大幅攀升。






1977年,有鑒於美國的肥胖、代謝症候群、癌症人口大幅上升,美國參議院設立了「國民營養問題美國參院特別委員會」,發表「麥高文報告」( Mcgovern Report ),報告的結論指出,大部分疾病的原因來自於過去「錯誤的飲食生活」,並強調改變目前的飲食生活是使美國人健康的唯一方法。根據這份報告,美國政府也開始調整國家健康與疾病的政策,希望藉由國民飲食習慣的改善,減少美國人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



台灣衛生署在二年前提出「國民營養法草案」,迄今兩年時間仍未立法通過,尤其在國內外研究發現,飲食營養改善可有效降低國家疾病預算、健保支出。針對國民的健康管理,台灣衛生單位目前的政策方向為何?每年投入大額的疾病預防、醫療費用,對於國人的健康管理有所幫助嗎?為什麼國民營養法遲遲難以通過?如果缺少前端的管理與預防,未來台灣需要更多的醫療資源,是否造成健保費用更多的支出?





根據麥高文報告或其他國內外的研究,飲食營養的改善與管理對於健康管理有什麼幫助?民眾對於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需要具備什麼要的知識?坊間流傳許多保健與飲食的方法,例如多喝茶可以長壽、吃肉能產生體力、生病時多吃稀飯、牛奶可防骨質疏鬆、喝優酪乳有益腸道、少吃白飯以免變胖等等,這些觀念正確嗎?有什麼迷思存在?如果要減少國家醫療資源浪費、減少個人疾病發生,良好的飲食管理需要做到哪些部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