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看見府城未來 台南升格無望? 慢活古都創舊文化新意



紛擾半年的三都十五縣、行政區域重劃,這禮拜直轄市「改制審查會議」確認台北縣、台中縣市和高雄縣市升格為直轄市,台南縣市則暫擱由內政部稍後決定。從這次的直轄市升格議題中,統籌分配、資源不均等地方自治問題一一浮現,尤其更突顯了中央政府在考量國土規劃、區域發展上的價值取向問題。


三都政策的核心觀念在於區域的經濟效率考量,資源集中於北中南大都會,希望帶動各自區域的經濟發展,在這樣的效率化為大的觀念中,台灣的未來發展可能犧牲了什麼?忽略了什麼?在這次的升格審查中,雲嘉提出農業首都、台南提出歷史文化首都,均以不同角度切入台灣偏重經濟開發的區域發展觀念,到底除了工商都會的發展典範之外,台灣的都市發展還有其他可能?雲嘉、台南一定需要升格直轄市,才能有未來?日本京都、北海道、東北如何發展出他們的特色?以國土規劃的角度來看,三都十五縣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還是扼殺了台灣的在地性?獨特性?

長期以來,台南市以「文化」作為都會發展的主軸,在文創發展的現代都會脈絡中,文化城市可以有什麼面貌?台南的守舊、創舊有什麼魅力?台南在台灣文化上的淵源,這種獨特性足以代表台灣整個發展的內涵,台南如何體現出台灣文化的味道?台南人和都市化的台灣人有什麼不一樣?台南要成為一個文化城市,政府應該要提出什麼資源與願景?以歷史、文化和精神作為城市的發展,可以讓台灣政府和城市的發展策略,有什麼省思?對於三都十五縣的規劃,有什麼反思?

6/21史上最貴電價 夏日電價開漲 油電雙漲噩夢又來? 節能省電大作戰



來賓介紹:
台電台南營業區副處長 王仁炳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李根政
綠適居協會理事長 邱繼哲
台灣環保聯盟台南分會志工隊副隊長 陳毓琦



馬政府去年連續兩次調高電價,今年夏季用電可謂史上最貴電價,企業界紛紛大喊吃不消,在野黨也高喊要凍漲,而民眾更害怕去年油電雙漲的噩夢又要來臨,到底台灣的電價該漲還是該跌?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中,台灣的能源有反應真正的價格嗎?目前的電價是便宜還是昂貴?比較世界各國,台灣人用電是否真的很廉價?


台灣耗能速度與規模都領先世界,政府從去年拼命喊要節能減碳,到底也什麼成效?月前經濟部也提出了五大新政,包括「電費獎勵、全面汰換LED交通號誌燈、公共建築引進太陽光電、打造最大太陽光電廠措施」,預估全國一年將可省下38.6億度電量,更可減少245萬公噸碳排放量。其中與民眾最攸關的,就是去年已獲得電費折扣獎勵「門票」的民眾,若今年加上去年同期用電量共省下二成以上,即可再享有七至九折優惠。政府教民眾要節約能源,但是民眾拼命省下來的電足夠耗能產業花用?

未來的電價會越來越貴嗎?政府拼命開發替代能源,風力、太陽能可以增加電力的供給,降低電價嗎?或是在更多開發案的用電壓力下,民生用電價錢一定會越來越貴?面對電價準備要狂飆的年代,有什麼產業有發展機會?政府的產業轉型方向正確了嗎?配套足夠嗎?兆元的綠能產業有機會嗎?而民眾該如何準備?要如何節約能源?有什麼秘訣之處?

98.6.14活在過去 忘了我是誰? 失智症年增逾萬人 老年失智誰來照顧?




失智人口愈來愈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國內失智人口已突破十六萬人,民國一百四十五年,失智人口將超過六十二萬人,平均每年逾萬人速度成長。


根據國內調查結果及國外學者發展的模式推估失智人口,年齡愈大,失智症盛行率也愈高,以六十五到六十九歲為例,失智症盛行率為百分之一點二,七十到七十四歲增加到百分之二點二,八十五到八十九歲高達百分之十六點三,九十歲以上,幾乎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智症。在歐美國家的發展脈絡中,失智症成為各國醫療負擔與社福支出最高的疾病,尤其台灣老年化速度快,失智症對於台灣社會將有什麼影響?以目前人口老化與少子現象,「四、五年級生」老了可能沒有人照顧?

民眾對於失智症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到底什麼是失智?這和平常的老化、記憶力消退有什麼不同?失智對於民眾的生活或健康有什麼影響?在全世界的健康策略中,失智有什麼重要性?可能有什麼趨勢?失智人口會大幅增加?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失智症?失智症能醫的好嗎?為什麼現代社會的失智問題越來越嚴重?失智症有什麼徵狀?要如何先期發現、篩檢?要如何治療?失智一定和年齡有關係嗎?年輕人會得到失智症嗎?

失智症對一個家庭可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很多家庭害怕家中出了失智老人,「一人失智,全家陪病;一人失智、全家失能」,失智照顧有什麼負擔?面對失智家人,民眾要如何面對?從何獲得資源?目前政府對於失智照顧,提出哪些政策與社福?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這些資源足夠嗎?政府預計明年推出長照保險,這項政策對於失智照顧有什麼幫助?目前各縣市的失智長照配套足夠嗎?有哪些部份需要政府更多資源的投入?

面對失智症的威脅,民眾該如何預防?透過藥物或家庭陪伴能康復嗎?或是減緩失智的速度?失智和飲食、壓力、運動或其他疾病有什麼關係?預防失智該如何做起?家有老人,如何陪伴他們對抗失智?也避免自己成為「老番顛」?
填表說明:若你以前無下列問題,但在過去幾年中有以下的改變,請填「有」。若無,請填「沒有」;若不確定,請填「不知道」。
記分方式:填答「有」得分為1分,其餘不計分,若AD8總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這時候您需要透過更詳細的檢查,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若醫師檢查結果正常,請您身體力行「預防失智症」之健康生活;若結果為失智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延緩退化的速度,維持最佳的生活品質。

大醫院假醫生 密醫橫行中南部 看醫生如何得保障?


台南地檢署上個禮拜,破獲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冒牌醫師承攬醫療業務集團,五位假醫師曾經在全台十七間醫院替民眾看病,受害病患高達上千人。這個假醫生集團到底是怎麼騙過醫院?冒牌醫生事件讓民眾對於醫療體系產生不信任,要如何分辨真假醫師?政府有什麼制度保障民眾看病的安全?台灣的地區醫院發生了什麼問題?資源不夠?財務不足?使得冒牌醫師得以介入?


(整起事件第一個反應的就是城鄉的醫療資源落差,有些地區醫院找不到醫師,所以將急診業務外包,使得冒牌醫師得以滲入,為什麼台灣一年培養上千名醫生,到了現在仍然有城鄉醫療資源落差的問題?是因為醫生數量不足?或是城鄉的社福資源分配不夠?



另外,也暴露出社區醫療系統的資源不足與發展困境問題,除了民營醫院、衛生署在各地區設立許多地區醫院,但是經營卻不如理想,民眾也不愛到當地的地區醫院就診,反而舟車勞頓到大型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在衛生署的醫療制度中,地區醫院應該要扮演地方的醫療中心,保護人民的健康,為什麼民眾難以信任這些地區醫院?
是因為資源不足?專業不夠?或是因為民眾還有大醫院的迷信?但是大醫院只要一開門就大排長龍,知名度高的大醫師一看診就是上百號,從早忙到晚身心疲憊,但是留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幾分鐘,醫生累、民眾也享受不到醫療品質,地區醫院勢必要成為基層醫療的第一線,為何目前的發展卻困難重重,中型的地區醫院從全盛期的700多家,到現在只剩250家,政府才說要推動醫療社區化,為什麼地區型醫院反而一家家的減少?



除了地區醫院,衛生署也鼓勵地區性的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這些在地的大小診所想要整合成民眾的醫療保母,時時刻刻給民眾就醫與諮詢的便利,這些家庭醫師和社區醫療群的計畫發展順利嗎?在健保資源分配的制度中,中小型醫院的經營越來越難,他們面臨的困境為何?這些中小型醫院要作為民眾與社區的醫療保母,他們可以提供什麼服務?讓民眾從生活中預防疾病,有哪些小病要注意?民眾上醫院看病,應該要有什麼觀念?什麼病該到哪裡看?如何養成正確的就診流程?

這些中小型醫院要作為民眾與社區的醫療保母,他們可以提供什麼服務?讓民眾從生活中預防疾病,有哪些小病要注意?現行醫學中心分科愈來愈細,民眾第一關就必須自行判斷要看哪一科,對病患是很大的困擾,常因無法正確判斷,要在各科別或各醫院之間奔波,才能找對門路,到底民眾上醫院看病,應該要有什麼觀念?什麼病該到哪裡看?如何幫民眾建議理想的就醫途徑?




播出日期
6月7日(日)PM 18:20-20:00
來賓: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 陳順勝
世紀台安醫院副院長 方俊能
社區醫療群 王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