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2017/9/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 烏坵軍旅記憶小旅行

您知道已經解嚴30年的台灣,還有一個鄉鎮依舊停留在1949國共對峙的年代,還有一個鄉鎮,居民的水源物資還需要靠每個月兩班運補船補給,還有一個地方是您有錢還到不了的,那就是金門縣的烏坵鄉,烏坵就位在金門與馬祖的中間,距離中國的湄洲島只有20海浬,是台灣國防的最前線。

烏坵鄉總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是兩座島嶼大坵和小坵所組成,原本是兩岸漁民來來去去的短暫停靠站,國共內戰軍人來後,烏坵從此就消失在歷史座標上。因為被遺忘,烏坵鄉還保留了非常完整的石頭屋,以及反共救國軍和戒嚴時期軍人們用一塊一塊石頭徒手堆砌的碼頭、坑道、碉堡所有設施。

今年七月烏坵鄉上一座在1874年由英國人所建造,因為軍事要塞而熄燈超過一甲子的烏坵燈塔終於再度亮了,烏坵重獲台灣的歷史座標,也再度昂首國際航線,曾經夢回孤島的老兵們,也再度踏上了這塊曾經用青春汗水守衛的疆土,這一集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將跟著老兵一起前往邊境的邊境,重溫他們豪壯的青春軍旅記憶。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2017/8/25 南部開講-缺人?缺地? 台灣農業怎麼救?

國內原本可以用來耕作的土地大量遭豪華農舍、違章工廠霸占我國農地究竟還有多少面積可供生產糧食使用
農委會從去年520開始普查全台農地面積及農用使用現況,在盤點過程中發現,約76萬公頃法定耕地的面積中,目前實際有農用的農地僅剩47萬公頃,如果把養殖魚塭畜牧用地加進來農業用地只達68萬公頃距離要維持國內糧食生產安全約需74萬至81萬公頃的總量底線仍有一段距離剩不到六成的農糧耕地,加上台灣糧食多數仰賴進口,我國糧食安全岌岌可危?
台灣農地變更使用浮濫,全台許多違章工廠、農舍矗立於農地中,現在農委會要從去年新建的違章工廠拆起,520後農地新增工廠286棟,即報即拆做得到能否阻止農地流失、解決農地違章工廠的亂象?
台灣農業不只缺地更缺工,現在農村年輕人外流嚴重,農委會喊出高薪要吸引青年投入農業生產,可以為台灣打造農業勞動力?農村人力外流、青年不願投入,只靠較高的薪資就能吸引嗎缺人缺地台灣的農業怎麼救

節目來賓:
高樹果樹產銷班班長 楊乾德
創新農業行銷公司總經理 林裕紘
台南後廍里里長 黃正雄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LZwwjjeEgyg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8/25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缺人?缺地? 台灣農業怎麼救?

農委會最近公布國內農業面積的盤點結果,發現全國農業用地總面積雖有280萬公頃,其中法定農業用地76萬公頃,但實際真正可供糧食生產土地僅有47萬公頃,不到總面積16%,距離國內達到糧食安全需要的74萬至81萬公頃,還有一大段距離,再加上台灣糧食67%都靠進口,台灣的糧食安全出現危機?

到底那些流失的農地都變成什麼?其中非法使用的農地工廠就佔了1.4萬公頃,事實上,從去年520之後,台灣新增的農地違章工廠就有286家,農委會祭出鐵腕,520之後新增的工廠即報即拆,但環保團體三月初舉報彰化三間興建中的違章工廠,彰化縣政府雖然將不停工的工廠移送法辦,但歷經四個月仍未拆除,農委會的政策到了地方大打折扣? 真能落實?

除了農業土地嚴重流失,農業缺工問題也很大,農民要求開放農業外勞,能解決缺工問題? 政府推出農事服務團、農業師傅,今年又推動農業耕新團,名稱讓人眼花撩亂,無非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薪水最高上看5萬元,真的可以吸引年輕人留在農村務農? 可以為台灣增加農業勞動力?還是農業整體收入不穩定、農地難租用、農業風險過高,可能讓年輕人更加卻步?缺工越來越嚴重,政府有辦法解決?  8/25(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缺人又缺地,台灣的農業怎麼救?

節目來賓:
高樹果樹產銷班班長 楊乾德
創新農業行銷公司總經理 林裕紘
台南後廍里里長 黃正雄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2017/8/18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花蓮食育小旅行 (七星潭.東里.赤柯山)

這幾年台灣掀起食農教育的熱潮,大家也都漸漸熟知,我們所吃的農產品是經過什麼樣的耕種和生產程序而來,台灣人愛吃海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同的魚種,然而在你享用新鮮漁獲之際,可曾想過餐桌上的漁產海鮮是從哪裡來? 茫茫大海中,海中的魚到餐桌有著怎樣的歷程?

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重要起源,也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花蓮有一群從事海洋研究和海洋環境教育的青年,深感漁業資源日益耗竭,為喚起人們對海洋生態的珍惜和保育,他們致力於食魚教育,結合產地漁業資源推出漁村、淨灘、海岸不同主題的經典漁業體驗,實地帶遊客到七星潭了解平常接觸到的海鮮料理,是如何從大海來到我們餐桌上的整個作業流,認識不同漁法對海洋的影響,此外,由專業漁人教大家如何買對的魚、吃對的魚又友善海洋環境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IxTyaae_pps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8/1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花蓮食育小旅行 (七星潭.東里.赤柯山)

花蓮好山好水,但是今天小旅行的腳步不只要帶大家欣賞風景,也要看在地社區的產業與活力。

旅行第一站來到七星潭,在美麗的礫石海灘上,漁人乘著動力膠筏,往來在海上的定置漁場和海岸之間。海鮮是台灣人餐桌上的要角,但你吃的魚從哪裡來?一群從事海洋研究和海洋環境教育的年輕人,用創新又活潑的方式,展開全台第一的海洋食魚教育,他們帶著遊客認識守株待兔的定置漁法、看小販如何搶標鮮魚,最後還要教大家怎麼吃對的魚、用對的方法煮魚,從海洋到餐桌完整體驗!

而七星潭不只是風景區,這裡也是漁村,另外因為靠近機場和港口,所以還曾經是軍事管制區。食魚教育最後將走進漁人生活的社區,跟著在地人的腳步,穿梭漁村巷弄,走進山裡的軍用坑道,用前所未有的眼光,重新認識七星潭。

接下來旅行的腳步則是轉往花蓮最南端的富里和玉里。先從東里鐵馬驛站穿過金黃稻浪,走進社區,聆聽平埔族人與客家人遷徙到後山的移民故事。最後則是到赤柯山上,從滿山遍野的金針花中,看見農村營造的活力。

本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敬請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在地旅行,一起來一趟花蓮小旅行,體驗後山產業人文風情。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2017/8/11 南部開講-電力拉警報?! 夏季用電如何度過紅色警戒?

夏日炎炎,全台各地溫度熱烘烘一片在中午過後,用電量每天都達到高峰個星期台灣陷入嚴重缺電危機,連續二天亮起限電警戒的紅燈警報,甚至逼近「限電準備」的黑燈,台灣的供電配電管理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日前花蓮和平電廠因風災意外吹垮電塔,少掉130萬瓩供電量,為什麼一支電塔倒塌就造成全台供電吃緊? 台灣的電力供給真的岌岌可危? 小英政府喊出非核家園,明年開始,核一一號機、二號機就要陸續除役,台灣電力供應夠嗎? 再生能源的發電比,要從現行的5%,提高到20%替補的風電、太陽能等綠電發展進度緩慢2025年能彌補上核電缺口? 面對氣候變遷,用電量不斷走高,政府如何建立有效的電力管理機制? 如何解決夏季用電尖峰需求? 缺電危機四伏的台灣將何去何從

節目來賓: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 郭軒甫
台南大學綠能科技系教授  黃鎮江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bcrVnne15Zk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8/1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電力拉警報?! 夏季用電如何度過紅色警戒?

台北今年已經5天高溫超過38度,創歷史紀錄,全台熱烘烘,各地用電量激增,偏偏這個時候和平電廠電塔倒塌,把台灣逼上限電危機,目前危機雖然暫時解除,但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能不能經得起考驗,成為國人最關切的問題,8年後的2025年,綠能真的補得上核電缺口? 在這過度期,台灣真的不會缺電?

明年開始核一兩台機組也將陸續停役,但經過這星期瀕臨限電危機的驚嚇後,不少商業團體開始呼籲政府要重啟核電,並希望核電延役,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的非核政策得破功?大潭天然氣發電場拿來當核一的替代方案,目前進度如何?運送天然氣還遇上桃園藻礁爭議,大潭電廠能補上核一的空缺?

為了解除限電危機,目前台灣火力發電廠幾乎火力全開,碳排放和PM2.5的健康威脅不減反增,燃煤真的要當成台灣未來的主要電力? 各大火力電廠能夠改善空汙?燃煤電廠轉燒高品質的煤,台塑麥寮電廠更新設備就要好幾年,火力電廠升級成天然氣,高電價時代勢必來臨?不少學界認為台灣沒本錢發展綠電,真相如何?2025年以前,台灣真能轉型成綠能國家?商業團體擔憂缺電將造成企業外移?從供電到用電,國人該有共識?如何做起?不該只是公部門不開冷氣能解決? 用電尖峰時刻,電力如何調配?國人又該如何改變生活習慣?  8/11(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台灣如何走出能源選擇的困境?

節目來賓: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 郭軒甫
台南大學綠能科技系教授  黃鎮江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

2017/8/4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民雄慢活小旅行

民雄舊名為「打貓」,位居嘉義縣中心地帶,兼有都市與鄉村風貌,是一個發展非常早,同時也是嘉義人口最多的鄉鎮,大士爺廟是當地主要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七月的大士爺文化祭是地方的宗教盛事

嘉義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其前身為日治時期「民雄放送所」的廣播電台建台至今已超過半世紀之久,為台灣國際廣播史的發軔地,現今館內存有許多自日治時代保存下來的廣播文物經歷戰爭洗禮的它,仍繼續寫下傳奇

和許多面臨產業轉型的鄉鎮一樣,民雄也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找出路,鳳梨是民雄主要的經濟作物,台灣種植鳳梨的種類繁多如何在夾縫中做出差異化這幾年民雄農友不斷的努力研發,不但研發出許多風味與口感獨特的高品質鳳梨,同時也和文創結合,提升鳳梨產業的高附加價值。這集節目我們要帶各位觀眾慢遊嘉義民雄,探索在地文化與居民生活的連結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GiC3yICxeHc
▶▶公視「+7服務」影音平台收看:http://vod7.pts.org.t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7/8/4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民雄慢活小旅行

民雄鄉位於嘉義市隔壁,也是嘉義縣的中心點,舊名叫打貓,早年是洪雅平埔族的中樞所在,當時社名叫Dovaha」,打貓就從「Dovaha」的音譯而來,它有都會化的一面,也看得到農村景觀,具有多元的風貌。

首先來到民雄火車站前的『鵝肉一條街』,從名聞遐邇的國民美食開始認識民雄,再轉個彎,就是信仰中心大士爺廟,這座縣定古蹟是全台大士爺廟的始祖,每年普渡時,用色紙糊成大士爺神尊接受信徒膜拜,以及施放水燈,是最著名的特色。這集也要到前身為民雄放送所的國家廣播文物館,這裡保存了日治時期以來的廣播文物,還有可觀的日式建築群,肩負了一甲子的宣傳功能,卸下任務的它,用足跡來說故事。

和許多面臨轉型的鄉鎮一樣,民雄也在傳承與創新中尋求找出新的出路,鳳梨是民雄最重要的產業,全台灣鳳梨產地那麼多,如何在這塊產業中做出差異化,在市場中異軍突起,這幾年民雄農友做了很多的努力,不但開發出很多新品種,掌握了品種權,也和文創結合,提升鳳梨的附加價值。

另外,民雄還有一個頗負盛名的農產品『金桔』,小小一顆金桔,它背後是一個家族從日本引進一顆種子到產業轉型的奮鬥史,傳承三代的產業,正是靠著創新把這部奮鬥史繼續的寫下去,他們怎麼做到的? 這集的在地旅行帶大家用慢活的速度,走進民雄巷弄,探索民雄最美的常民生活樣貌。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公共電視網路線上直播:http://www.pts.org.tw/ptslive/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