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4/10/30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鉛水?石棉?清查隱形的家庭健康殺手!

台灣從1979年開始,就全面禁用自來水鉛製管線,不過目前全台50個淨水場,竟然有25個供水被驗出含鉛,鉛含量從每公升0.257.76微克不等,雖小於容許量10微克,但還是讓民眾很擔憂。長期飲用鉛水管提供的用水,對民眾健康有什麼影響?鉛暴露對孕婦、小孩影響更大,造成腦力、智力下降,鉛會長期累積,半衰期25年,生活中有很多含鉛物質,小朋友的玩具最危險?有表面塗漆的物體可能含鉛?生活中該採取什麼預防方法,來減少鉛暴露所造成的傷害?

除了自來水管含鉛,水龍頭含鉛量更是一大隱憂。目前國內沒有針對水龍頭含鉛量做規範,九成都在3%7%之間,遠高於2015年美國最新規範的0.25%政府說目前有訂出水龍頭含鉛的標準,參考日本的鉛溶出7ppb標準,但沒有對於水龍頭含鉛量訂出標準?台灣是歐美的幾十倍?目前政府11月要增加水龍頭含鉛標準,參考歐美標準,那現在民眾家中使用的水龍頭全部超標?我們得要全部汰換?購買不鏽鋼水龍頭比較安全?

自來水鉛管引發人心惶惶,建材石棉板也受到關注!世衛組織已把石棉列為1級致癌物,雖然國內規定2018年全面禁用石棉,但目前全台各地,還是可以看見石棉屋頂,環保署最近將會全面清查老舊房屋使用石棉的情形,但是石棉製品用肉眼看得出來嗎?連隔板、水泥都可能會含石棉?要怎麼檢查生活建材含有石棉?如果家裡有石棉瓦,應該要做肺部檢查?現在正是潛伏期結束時,政府要有配套作法?協助這些家戶進行控管?

10/30(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從鉛水管、水龍頭、到石棉建材,全面清查隱形的家庭健康殺手!

來賓:
自來水公司營業處長 董書炎
自來水公司水質處組長 陳文祥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 李俊璋
家醫科醫師 王宏育
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 劉惠敏



104/10/23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看見不一樣的林仔邊

屏東林邊以種植黑珍珠蓮霧和養殖石斑魚聞名,不過在六年前的莫拉克風災中,這兩項產業都受到了重創,家園一夕之間化為烏有,但海口人不服輸的精神,林邊人沒有因此被打倒,他們說其實災難帶來的是祝福,曾是八八風災重創的漁塭,透過水域空間的生態淨化,現在改造成了濕地,這一集我們將跟著在地人的腳步,踏入充滿陽光能量的濕地,認識傳統林邊人的養鴨產業,親手捏紅土、醃製鹹鴨蛋,並且一起到海邊體驗漁村的樂趣,「勾勾纏釣沙蟹」、「焢沙窯」,讓大家認識不一樣的林邊。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yskfm9VHvoY
歡迎加入【公視-南部開講】粉絲頁
FB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fref=nf

104/10/23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看見不一樣的林仔邊

八八風災,讓種植「黑珍珠蓮霧」意氣風發的林邊,像消了氣的皮球,雖然災後至今已經五六年過去了,但是淹水的印象卻依然深刻地留在社會印象中,社區居民對未來發展也一度相當灰心。

不過在地NGO不願放棄,從天災的經驗中,思考環境倫理,廢棄魚塭和蓮霧園開闢成「光采溼地」,成為環境教育園區。他們也協助產業朝向更低耗能低污染等方向發展。養殖漁民改養污染較低的鹹水吳郭魚,年輕人組成的果樹產銷班採用友善農法,要讓蓮霧產業更永續。在地人還規劃私房小旅遊路線,帶大家騎腳踏車探訪林邊古老的養鴨產業,還要到海灘焢沙窯,品嚐最海味的下午茶。慢板漁村的巷弄和海濱沙灘上,都有不一樣的驚喜值得旅人留存!

本週五(10/23)晚上八點到九點,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看見不一樣的林仔邊!




104/10/16 南部開講-年金破產倒數計時?年金改革如何做?

台灣財政惡化,審計部最近公布各級政府的潛藏負債高達18兆元,若再不調整費率,軍公教退撫、勞保與國民年金等各項保險基金,恐怕將在2019年至2046年間,陸續面臨破產危機。

由於台灣人口結構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趨勢之下,年金改革勢在必行,現行的軍公教職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和國民年金等所架構的不同年金體系,年金制度負擔沉重,政府該如何改革各種年金和退輔制度?

節目來賓: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莊淇銘
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 洪敬舒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  張凱翔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acoy2Vnms08
歡迎加入【公視-南部開講】粉絲頁
FB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fref=nf







104/10/16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年金破產倒數計時?年金改革如何做?

審計部統計,2014年度的中央與地方政府潛藏負債超過新台幣18兆元,若再不調整勞保、勞退與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恐將相繼破產。2019年軍人退休保險部分將面臨破產,勞工部分在2027年,公務人員約在2030年,至於2008年才開辦的國民年金制度,也可能在2046年面臨破產。

軍公教退撫不用擔心倒閉,因為政府會撥預算補齊?勞保沒有政府預算當靠山?政府會負最後支付責任?勞保只能靠勞工自己救?面對人口老化和政府財政問題,如何改革勞保和退輔制度?調高費率? 降低給付? 延後退休? 面對破產危機,勞保年金可能隨時調整變動?

年金破產倒數,提高費率只是表面上的財政平衡,最重要還是得從老年生活福利作起?建構好的老年福利環境,讓人民減少退休基金的需求?面對未來保險年金的不確定性,一次領比較保險?何時領?怎麼領?對自己最划算? 10/16(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聽專家怎麼建議。

節目來賓: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莊淇銘
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 洪敬舒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  張凱翔

104/10/9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穿越時光走進省府時代

自從精省後,中興新村成為一個被遺忘很久的地方,有多少人還記得它?
再度被提起,卻是被列為全台最大蚊子館的新聞標題上。

拋開政治思維,走進被遺忘許久的中興新村,綠油油的街道,許多不同種類的眷舍林立兩旁,猶如走進一座建築博物館,人車分道、污雨水下水道系統,『通風』和『綠帶』的綠建築概念,半個世紀前己然運用在中興新村的造鎮計劃裡,在台灣都市規劃史上,它有什麼樣的意義和價值? 這一集南部開講帶您穿越時空,回到大省府時代,來一趟翻閱歷史與建築的人文小旅行。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pxNgZEP_YKk
歡迎加入【公視-南部開講】粉絲頁
FB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fref=nf

104/10/9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穿越時空走進省府時代

中興新村這名字有多久沒聽到了?多數人的印象都停留在,它就是威權時代的象徵「台灣省政府」。

中興新村因政治而生,也因政治而沒落。中興新村真的只有政治意義嗎?時間拉回到民國45年,那個年代台灣正處於二戰重建以及國共緊張局勢,國民政府為了分散行政中心在台北的風險,把台灣省政府從台北市搬到了南投,為了讓這些省府員工可以安心工作,規劃了200多公頃的造鎮計畫,在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如何短時間內做這麼大的造鎮計畫呢?一來是威權、二來局勢的不穩定,造就人民對國家的強烈認同感,這個疏遷計畫集結了當代許多知名建築師,一起合力在以人為本下,引進了當時歐美流行的花園城市概念,它有著非常完善的人車分道、污雨水下水道和功能分級的道路系統,宿舍群的設計概念不求華麗,而是現今所追求的綠建築概念,『通風』和『綠帶』,這樣大型且完善的造鎮,已經不可能再有第二個了。

中興新村確實是政治因素下的產物,但不可否認,中興新村的造鎮,在台灣歷史是一個創舉,在都市規劃史上,也不可能再造出第二個中興新村,本週五(10/9) 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帶大家實地走訪中興新村各角落,透過鏡頭讓大家了解,大省府時代中興新村的造鎮計畫。

104/10/2 南部開講-雲端上的觀光奇蹟? 天空之橋能帶動深度旅遊嗎?

近年台灣各縣市為了搶觀光資源,爭相蓋天梯、天空之橋,創造雲端上另類的觀光奇蹟?

越來越多的天空之橋、天空步道和高空瞭望台出現在台灣的山谷之間,這些是不是真的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 觀光熱度能長久?

旅遊不應只是走馬看花或照幾張紀念照,如何扭轉民眾的旅遊慣性,讓地方的深度旅遊與觀光資源有良好的依存關係,以利永續發展?

節目來賓:
南投縣觀光處長 王源鍾
屏東大學休閒管理系副教授 陳永森
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 佘健源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歡迎加入【公視-南部開講】粉絲頁
FB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fref=nf









104/10/2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雲端上的觀光奇蹟? 天空之橋能帶動深度旅遊嗎?

台灣山區的天空最近出現了一些變化,一座一座的天空步道、天空之橋拔地而起、蔚為奇觀,吸引了大批觀光人潮,竹山有天梯,中寮空中步道,信義鄉琉璃光之橋,這股雲端上的觀光經濟學方興未艾,南投要爭取二億八千萬,在名間鄉松柏嶺打造三座高空吊橋,信義鄉也準備在地利和雙龍部落,再打造一座高空瞭望台和一座吊橋,這是台灣發展觀光的新契機?還是不停複製曾經的成功經驗,反而走不出自己的特色?當熱潮一過,大筆的硬體投資又成為浪費?

地方上對於人潮可能對環境的衝擊開始有了疑慮,專家學者也認為,山區開發要更慎重,因為硬體設施一旦熱潮退去,反而要再投入更多經費、變出更多花樣,才能吸引遊客,政府帶頭拼觀光,但一昧的模仿,少了融合在地的整體規劃,這樣的觀光熱度能夠維持多久?

人潮等於錢潮? 衝量迷思? 觀光思維的翻轉? 發展山區觀光,除了蓋纜車、蓋吊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如何推動永續共生的觀光產業? 10/2(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走進南投,想想台灣觀光的未來。

節目來賓:
南投縣觀光處長 王源鍾
屏東大學休閒管理系副教授 陳永森
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 佘健源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