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2/09/27-南部開講-一雙手都不能放 打造幸福學校 台灣教育做得到?

節目來賓:
雲林古坑華南國小校長    陳清圳
小草旅人共學團負責人 林怡如


曾經是30人不到,面臨廢校的偏遠小學─雲林華南國小,從23個學生、七年後卻成長到78人,今年在樟湖國中小成立後,甚至將近9成的學生,特地從外地跨區而來,畢業生在學業和課外活動的表現,更令人刮目相看。是什麼原因?使得華南國小從廢校邊緣,變成台灣首屈一指的幸福小學?樟湖國中成為台灣第一個公辦生態學校,他們又要如何帶給台灣教育更多的省思?一項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博士失業率高達95,身為全台第一所「體制內另類學校」的校長,陳清圳強調:「孩子從小只會念課本,沒有生活能力、沒有自主學習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當然讀到博士也一樣!」陳清圳校長從七年前接手華南國小,開啟了一場體制外的教育革命,「無遠弗屆的學習」就是親身體驗、反思回饋的學習。訪談的過程,從校長陳清圳的教育理念來說,學習就是一種生活;生活也是一種學習,它們全都實踐在教育的範圍裡。

華南國小是一所融合山林的學校,沒有圍牆,只有矮籬,學校不到一甲,典型台灣山區的小學,台灣有很多類似的學校,因為學生數越來越少,等待枯萎,但也有許多小校在年輕校長帶領下在絕處逢生,華南國小就是典範例子。會帶著學生爬樹、溯溪、記錄生態、騎單車的校長,在台灣的教育界算是稀有的動物。陳清圳有套教育的思想與改革,並不是教條式的教育模式,例如,他就不喜歡用經濟成本看待教育問題,容易造成教育本質的扭曲變形,失去教育最原始的本意。陳清圳說,教育就是一種生活的觀念,層面上是人與土地的關聯,再運用在生活上。

從紀錄生態,保護社區的嵙角溪,一直到募款設置偏鄉醫療站,華南國小開啟了體制外的教學方式 ,讓孩子自主學習,把教學主導權還給學生,透過各式的主題研究、去體驗探索,邁出行動關懷社區,也讓孩子從小培養態度,學習從生活中尊重旁人,也尊重自然。

















102/09/27-南部開講節目預告:一雙手都不能放 打造幸福學校 台灣教育做得到?

曾經是30人不到,面臨廢校的偏遠小學─雲林華南國小,從23個學生一路成長到78人,今年在樟湖國中小成立台灣第一個公辦生態學校後,甚至將近9成的學生,特地從外地跨區而來,畢業生在學業和課外活動的表現,更令人刮目相看。是什麼原因?使得華南國小從廢校邊緣,變成台灣首屈一指的幸福小學? 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帶你一探這所幸福小學,了解如何讓台灣的孩子更幸福。
來賓:
雲林古坑華南國小校長  陳清圳
小草旅人共學團負責人 林怡如

102/09/20-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雲林農業大縣找回人文之美

    對四五零年代的人來說,追著滿載甘蔗的五分車後面跑是一幅值得懷念與回味的畫面,目前這列五分車就在虎尾糖廠也是全台灣甚至是全東南亞唯一還存在且有在運作的,節目中將帶大家跟隨著五分車的汽笛聲感受四五零年代的青春夢
    
    臺南因為老房子的翻修再利用,因而發展了另一種文創風而帶動了台南的觀光人潮也帶動了年輕生力軍的移民潮。雲林虎尾擁有豐富的製糖文化因而和台南一樣也有著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建物,這幾年虎尾在當地有心人士的努力下,搶救了不少因為荒廢而面臨拆除的歷史物,進而賦予這些歷史建物有了新生命,開始擔負起傳承在地文化和宣揚在地精神的責任,還有大家是否有看過周杰倫最近執導且剛下檔的一部片「天台」,劇中有一個場景波爺中醫館就是選在雲林西螺延平老街上拍攝的,這條老街它還保有著一整排台灣30年代ART DECO建築樣貌的街屋,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特色才會被周董搬上電影,電影播出後的確為當地創造了不少觀光人潮,但老街要能夠完整的被保留是很不容易的,這都要歸功雲林在地的民間團體這幾年的努力,才讓這些具有特色的街屋被保留且都被賦予了新生命,南部開講這一集內容就帶大家來了解雲林除了農業大縣之外的深層文化內涵的一面。

102/09/20-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雲林農業大縣找回人文之美

    雲林,大家印象中的農業大縣,花生、西瓜、濁水米、蚵仔都很有名,走一趟雲林會發現,它也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開發慢、老東西來得及搶救下來,當各地郡役所早就拆到無影無蹤之際,虎尾的郡役所保存下來,化身為布袋戲館,郡守的官邸,變成了故事館,成了大人小孩分享故事的地方。

    走進市中心的菜市場,兼具書店和藝文展覽講座空間的【虎尾庴沙龍】,委身在一棟八十幾年的老房子中,在風華再現的老屋裡,呼吸著文學氣息,原來虎尾也有讓都會人羨慕的文化資產。

    西螺老街的居民,同樣努力的在保存這裡的老味道,從一棟棟蒙塵的廢墟裡,把它的風華釋放出來,但他們不想要充斥觀光客的老街,全力保有自己的生活樣貌,西螺老街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在地旅行」邀您走一趟雲林,重新認識它,收獲會比想像更多。

102/09/13-南部開講-服貿辯論破局?! 國家亂象?兩黨沒共識? 服貿爭議如何解?

節目來賓: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 游瑞德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陳吉仲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商周雜誌主筆 呂國禎



最新一期商業周刊報導,台灣近六成服務業早已開放中國投資,光是大台北就有198家中資色彩的企業進駐,大至國家港口、小至瓦斯行等,中資早已遍佈全台,悄悄成為台灣人的新鄰居,所有防堵、管制都已經失效?為何政府不對國人說清楚?藍綠政治領導人還要拿納稅人的錢來辯論服貿?就算馬蘇真的舉辦電視辯論,可以真正把服貿協議標籤化和簡化為藍綠對決?再多的辯論會、公聽會,就算立院逐條審查,也無法改變中資已經入侵服務業市場的事實?只是將既有事實換上「新包裝」?為什麼政府早已開放服務業,還需要簽訂服貿協議?政府先開放後補救?

2009年開始,數波陸資開放來台投資,服務業早已開放162項給中國,製造業開放項目更有204項、比例近97%,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項目,更有2/3已開放給中國。中資來台灣包山包海,從瓦斯行到國家港口、手機通訊等都能來?但如同電子商務,我並無開放給中國業者,但像是淘寶網這類的網站,卻仍可以進到台灣?政府說,若中資超出營業許可登記項目就可以抓,但事實上卻是抓不了?也管不了?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直言,這些因前三波開放來台的中資還不可怕,我方仍有控制、主導權,且這些企業也較無中國國營事業色彩;但國際協議具有不可逆、少有退場機制的特性,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中國才會逐漸顯露真面目,一步步以「一條龍」的方式掌控台灣經濟及政治,且「趕也趕不走」,後果會更嚴重?
政府應該「重啟服貿談判」?強調服貿不是藍綠的問題,而是庶民生存的基本權利?政府連協議內容說什麼、誰會受害、受害者該怎麼輔導等基本問題都沒對國人說清楚?因應自由化匡列的九百億元真的有辦法協助受害者?到底服貿協定簽了什麼?政府應該要更透明?業者無法掌握資訊,對產業未來走向更感到茫然?要求行政部門從頭說明,談這個協議的主其事者是誰,用什麼策略談的,為什麼會出現現在的結果,以及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機會,又會給我們產業、社會、國家安全帶來什麼風險?


102/09/13-南部開講節目預告:服貿辯論破局?! 國家亂象?兩黨沒共識? 服貿爭議如何解?

台灣政壇掀起風暴,對政治厭煩的人可以不理會鋪天蓋地的新聞和評論,但如果造成立法院停擺,對台灣經濟發展可能的影響就不能不關注了,服貿協議就是當其衝的法案。

下周二立法院開議,原訂要逐條審查服貿協議,但事實上,台灣近六成服務業早已開放中國投資,光是大台北就有198家中資色彩的企業進駐,大至國家港口、小至瓦斯行等,中資早已遍佈全台,為什麼政府早已開放服務業,還需要簽訂服貿協議?立法院停擺,服貿協議的下一步怎麼走? 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請大家一起來理性思考。

來賓: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 游瑞德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陳吉仲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商周雜誌主筆 呂國禎

102/09/06-南部開講節目-國七該開發? 國道七號環評起死回生! 造價過高圖利財團?

節目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長  陳勁甫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保育部主任  楊俊朗
中山大學社科院副院長   張其祿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南起高雄「南星計畫」、北到仁武交流道,銜接國道10號的「國道7號」,被視為高雄市與高雄港未來的經濟動脈,不僅能疏通高雄市區國道交通阻塞問題,更能輸運高雄港未來更大規模的貨櫃量,交通部與高雄市認為國道七號現在不蓋,未來會後悔!現在不蓋,將阻礙高雄港未來的發展!國道七號的重要性為何?有其開發必要性?中山高的承載量未來一定會飽和?必須透過國道7號當作第二路廊?但是國道七號在環評初審遭「不予開發」決定,卻在環評大會大逆轉,以壓倒性的票數進入「二階環評」,國道七號未來命運如何?該蓋?不該蓋?

面對國道七號開發,民間團體與當地民眾疑慮大,擔心空氣汙染、噪音影響沿線居民健康,還有鳳山丘陵猛禽生態、文化景觀也會受到影響,尤其短短23公里,開闢8個交流道,總投資金額高達615億元,平均每公里成本約30億元,被形容為史上最貴的道路?尤其國道七號將大量徵收大寮農地,恐怕影響滯洪功能?環評大會委員也提出建議,希望能有替代方案?究竟國道七號是否如同交通部與高雄市所言重要性?難道沒有替代方案?過去國一至高雄港已興建貨櫃專用道路,國七繞遠路、貨櫃車會買單?難道不會變成蚊子國道?






























102/09/06-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國七該開發? 國道七號環評起死回生! 造價過高圖利財團?

哪一條國道,每公里造價26億元,比五楊高架的15.5億還高,更是北宜高含雪隧10.53億元造價的二倍多? 答案是,國道七號。

「國道7號」南起高雄「南星計畫」、北到仁武交流道銜接國道10號,長23公里,交通部和高雄市政府說它是高雄未來的經濟動脈,不僅能疏通高雄市區國道阻塞,更能輸運高雄港未來更大的貨櫃量;民間團體說它是為了炒地皮,只會讓國道一號更雍塞,為了一條沒有必要開發的路,要花600多億元。為什麼那麼貴,因為光是徵地,就要花200多億元。

台灣國庫虛空,錢到底有沒有用在刀口上? 今天晚上8點到9點,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請您來想一想,國土規劃是否該有新思維? 國道七號該蓋?不該蓋?

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長  陳勁甫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保育部主任  楊俊朗
中山大學社科院副院長   張其祿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102/08/30-南部開講節目-台灣醫師出走潮? 假日飛刀手?醫師西進中國?

節目來賓: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   楊志良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院長  李伯璋
義大醫院婦產部部長  張基昌


台灣病人,找不到權威醫師看病、開刀的現象,已拉起警報?台灣醫院最缺的外科、婦產科醫師,中國正夯,對岸高薪挖角,愈來愈多醫生登陸賺人民幣,變身「假日飛刀手」?台灣為什麼留不住好醫生?該如何挽救缺醫師、醫生外流造成的醫療崩壞?隨著中國醫療市場興起,台灣醫師成為對岸最搶手的高級人力資源?對岸醫師收入高?台灣年輕醫師躍躍欲試?台灣醫療體系已有七大皆空問題,對岸再搶人,新血變少、老手又被挖腳,愈來愈多醫師到大陸行醫,留在台灣的醫師,工作負荷勢必雪上加霜,開啟醫療環境與品質進一步惡化的負循環?醫療人才空洞更嚴重?未來兩岸醫療人力勢必越來越競爭,台灣該如何面對搶人大戰?

健保制度問題大?外科、婦產科給付少?接生開刀給付點數和痔瘡開刀一樣多?剖腹產健保給付比割盲腸還少?健保給付的醫療費用點值七折八扣,辛苦開刀報酬不增反減?有些名醫沒有底薪,光靠按服務量抽成的醫師費就很多;有些醫師則是有微薄底薪,加上醫師費、績效獎金等,但這些名目到底占多大比例?與健保給付有何關係?在醫師薪資單都看不出玄機,以致醫師對於已有的經費、還待爭取的權益,都缺乏認知?健保局只管醫院,不管付給醫師的錢,衛生署又「自廢武功」,容許健保特約醫院的醫務成本表可以僅分人事、藥品、醫材費用等大項,連科別都看不出,醫院可輕易迴避監督?台灣目前的健保給付制度問題很大?不鼓勵促進健康?而是有人生病,醫院才有錢賺?每個醫院都在看佔床率,而且一旦生病,醫生都希望使用通過健保審核的昂貴治療方式?醫術好的反而沒錢賺?

醫師待遇越來越差,工作量卻越來越大,過去令人稱羨的白領階級,現在也成為血汗勞工?影響醫學生選科的首要因素是生活品質!醫護人員工時長?勞動條件差?不積極爭取勞基法、職災保障等權益,恐難挽回醫學生的心?另一個醫護最擔心的就是醫療糾紛,比起過去,現在醫護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嚴重?醫護推動除罪化,避免用刑法約束,但是人命關天,一旦除罪化,是否影響病人權益?使得不肖的醫師沒辦法受到約束?對照日本、美國的案例,民法約束比刑法約束更有效?面對醫療糾紛,該如何處理,既能保護病人權益,也能免除醫師的壓力?政府該提出一套醫療基金和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