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12/28-南部開講-陸客排擠台客? 元旦國旅怎玩?

節目來賓:
高雄市觀光局副局長 劉顯惠
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 陳敦基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 游智惟
高雄市導遊協會榮譽理事 陳錫堅



今年即將結束,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今年陸客來台旅遊人數,截至十一月底止,團客總計一六三萬二千餘人,預計今年可以突破一八0萬人,與去年相較,成長高達五成。至於去年開始推動的自由行,截至十一月底也有十六萬兩千餘人,也是呈現成長的趨勢。事實上,從二00八年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前一兩年因為是探水溫,人數並不多,但自二0一0年開始即大幅成長,突破百萬人大關,陸客來台觀光至今,帶來了超過新台幣二千億元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然而在陸客多多益善的過程,卻令我們更擔心的是掉入「香港陷阱」,台灣旅行社為搶生意,而祭出零團費的手段,因為零團費而必須加入購物行程。而台灣的一些產品,如茶葉或其它特產,產量有限,早已不敷市場所需,於是價格上漲,並且出現濫竽充數的的現象。如此一來,不僅一般台灣民眾必須承受價格上漲之苦,觀光客則是當了肥羊又買了劣品。這種現象如果任其擴大,必然扭轉現在的良性循環為惡性循環。 尤其今年跨年活動非常夯,高雄竟發生沒有飯店可住的窘境,其實這也反應了台灣在推動觀光客極大化的同時,本身的資源是否足夠?除了高雄跨年挑戰到旅遊資源的問題,其實許多人都發現,這一年台灣很多地方的旅館不好訂、價格也越來越高,國旅市場變昂貴?因為國際觀光客增加?陸客湧進的關係?台灣會走上香港後塵嗎?陸客擠滿街頭?到處人擠人?旅遊品質也變差? 毛治國曾說過台灣從250萬的觀光客一下子成長到破600萬,其實考驗的是我們的資源是否足夠?依照現在的狀況來看,我們似乎還一直沒準備好?旅遊資源還補不上去?除了資源不夠給國外觀光客,連國旅市場都有排擠性?現在台灣人反而不喜歡去阿里山、日月潭?擔心品質不好又昂貴?但是政府希望2016年要突破千萬旅客,相關的軟硬體資源跟得上嗎?會不會造成更嚴重的排擠問題?使得台灣國旅品質更差?國旅應該要開發深度旅遊、生態旅遊、用多一點時間、知識、體驗都有收穫?遊客總量管理?吃住品質簡樸舒服,健康七分飽?深入瞭解定地?玩得有深度之外,政府現在也推行智慧旅遊的概念,如何運用?如何才能聰明玩樂?台灣觀光業未來勢必越來越蓬勃,在衝量之前,國民的旅遊觀念也要改變?旅行不只是消費、而是生活體驗? 

101/12/2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蛻變中的高雄港

高雄這幾年從壟罩在黑煙底下的重工業都市,成功的蛻變為極具現代化的文創都市,這個城市的發展和高雄港息息相關,要了解高雄,就不能不深入它的港都文化。這一集南部開講在地旅遊就要帶大家乘坐時光列車倒回蛻變前的高雄打狗港時期,來了解屬於高雄的在地文化,也要來看看,蛻變後的高雄港,要如何用文創來打造下個世代的希望和夢想。

 

101/12/14-南部開講-公債法如何修才公平?

節目來賓:
台南市新聞處長 陳宗彥
高雄市議員 黃柏霖
中山大學政經所主任 張其祿
環球科技大學公事所所長 謝敏捷



這禮拜立法院開始審公債法草案,五都立委群起為各自發言,窮縣委員也擔憂分配不公,在各縣市本位主義之下,公債法今年容易過關嗎?五都升格已經兩年了,今年公債法再不過關,又得再拖下去?胡市長之前已經跳腳,再拖下去當初何必縣市合併升格?目前行政院的公債法修正草案,由前三年國民生產毛額GNP平均數改為前三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可以和國際接軌?這樣的修正方式,對台灣有什麼好處?中央政府債限41.2%,直轄市7.25%,縣市1.43%,鄉(鎮、市0.12%,直轄市從兩個變五、六個,所以只能砍台北市,讓郝市長很不滿?大幅縮減為855億,台北市辛苦維持財政,開闢自有財源,卻被大砍舉債額度?等於是懲罰模範生?許多重大建設可能喊停?縣市首長拿建設來脅迫中央,認為要給更寬鬆的舉債空間,合理嗎?中央以不增加總債信為原則,正確嗎?但是五都升格沒有舉債空間,很難讓建設進行?轉大人卻繼續穿小鞋?

但是大家也擔心地方政府為了選舉考量,有許多不必要的浪費與建設,政府緊抓住舉債上限,才能避免地方過於浪費?中央認為地方政府愛放煙火,地方財政控管不嚴格,根本不該把錢下放?地方卻反批放煙火能帶動觀光,非常划得來?地方政府說的也對嗎?但是一邊哭窮、一邊又花大錢,台灣的政府治理發生什麼問題?缺乏良好的評估模式?避免踏上希臘、西班牙後塵,政府應該要更緊抓住舉債上限?但是中央批評地方浪費,也不合理?中央也有太多浪費之處?理債狀況也不佳?國債一直增加,中央應該也要管好自己? 台灣的財政自律很不理想?中央逼近舉債上限,地方也負債嚴重,究竟什麼原因讓台灣政府無法自律?除了業務費用太浪費,政府財政最大壓力幾乎來自於人事成本,高雄、台南人事費用都接近八成預算,根本就難以做事?政府除了減少建設浪費,更應該要重新檢視政府內部的財政分配?要讓錢花在對的地方?不對的預算花費就應該重新檢討?例如退休金制度?獎金特支費等等?各級政府需要更重視財政、主計、審計單位?而不是以建設、活動吸引選票為主?如何建立一個以財政紀律為主的政府?有多少錢就應該只能做多少事?必須做好建設效益的評估,不該讓建設變成蚊子館?開源節流一定得做到?地方政府有魄力做到?中央、地方關係要重新建立?從財劃法到公債法,中央地方財政關係問題很多?不要只談「中央要給地方多少錢」,錢、權及人事三者並談?目前中央地方的錢、權、人事有劃分好嗎?同一個業務,中央到地方都重複,反而浪費資源?政府能大刀闊斧全面檢討? 

101/12/07-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跟著國際志工 前進緬甸跨國文化學習

誰說七年級生一定就是不勘一擊的草莓族,有一群年輕人他們要用行動來證明,不用街頭抗議、不用快閃行動、不用仆街行動、不用網路聲明…….而是選擇了到開發中國家擔任國際志工。 選擇了國際志工這條路就代表了這群年輕人,勇於嘗試勇於挑戰勇於吃苦的精神值得讚譽,除了具備這樣的精神就夠了嗎?知名作家也是NGO工作者的褚士瑩先生說過一句話:『很多慈善團體都是充滿善意,但後來發現通往地獄的道路其實是善意的石頭鋪成的。』 這話點出了現今很多公益團體的迷失,到底是什麼樣的迷失?而國際志工又該具備什麼樣的資格和什麼樣的心態呢?國際志工在海外又是在從事什麼活動呢?南部開講跟隨這批年輕志工遠赴緬甸,從頭到尾實地記錄了他們的整個行程,藉由他們的行程來了解國際志工的工作,也來了解這個世代年輕人的想法。



101/11/30-南部開講-良田變人工湖? 毛豆還能賺外匯?

節目來賓:
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  黃世偉
資深毛豆農  侯兆百
成大水科技中心主任  周乃昉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位於高雄旗山、美濃與屏東里港交界附近的高屏大湖計畫在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下,十年來連年預算被立法院刪除,以致至今並未動工。然而八八水災後,水利署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夾帶了161.53億的預算,並於10月30日在環保署進行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報告審查,當地農民擔憂高屏大湖一旦動工,全區開發700公頃,未來影響毛豆種植面積超過600公頃,幾乎佔去外銷專區2497公頃的四分之一,通過開發不僅犧牲了高屏地區的農業,使超過百戶的家庭失去依靠,更將傷害政府一手促成的毛豆外銷供應鏈,迫使農改人員與農民多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毀於一 台灣毛豆被媒體封為『綠金』產業,僅僅去年便為台灣賺進18億的外匯,今年更預估將會突破20億產值的歷史新高記錄,已打敗競爭者中國與泰國,成為日本最大的毛豆進口國,而外銷專區全在高屏!高屏之所以能成為毛豆外銷專區,一來由於氣候穩定,春秋兩作都能避開雨季,使農民的風險大為降低;二來靠著高屏台糖土地大面積的機械化契作方式壓低成本,再將加工廠設在採收地旁,使毛豆以最快速新鮮的品質到達消費者手中,才能長期保持競爭力而不墜。農民辛苦耕耘數年,改良土地、投下數千萬資本,才稍稍獲致今日的成就,如今卻擔心高屏大湖的興建,因為政府的矛盾政策而被迫放棄家業? 高屏大湖過去做為美濃水庫無法興建的配套方案,原本規畫五個湖區(A、B、C、D、E),面積697公頃。後又修正成分3期施工,第1期工程先建C、D湖區、第二期A、B湖區,第三期E區。而今年南水局提出的方案又改了,變成先建183公頃的E區,其他四個區也在規畫之列,但後續再視情況開發。原本規劃的先建C、D湖區,豐水期時攔取荖濃溪水的取水方式也修正,改成先建E區,取水是由南化水庫(從甲仙堰引入)的餘水引入。水利署認為這些修正方案能降低環境傷害,又能確保供水穩定,但環保團體抨擊,開發計畫與當年已大不相同應重新進行環評審查,而不是僅提環差審查。到底高屏大湖該不該蓋?水利署的修正規畫是否能在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間取得最好的平衡?民間反對高屏大湖興建的理由,水利署如何提出解決之道?面對外銷綠金的毛豆產業,政府能拿出什麼辦法加以協助嗎?在人工湖與綠金產業的兩難之間,難道沒有其他的解決之道? 

101/11/23-南部開講-上網吃到飽?網路塞車主因?

節目來賓:
交通大學副校長 林一平
中山大學電機 李志鵬
成大交管電信所副教授  陳文字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長 商台玉

 

前陣子,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才說過行動裝置的上網吃到飽方案,是造成網路塞車的主因,當時就引起各界討論,而上禮拜,交通部長毛治國也首度表示,他同意這樣的說法,但這番的說法卻引來民眾反彈,認為政府把電信公司沒做好的事情,歸咎到民眾身上?明明是電信公司提出促銷方案,又怪民眾買吃到飽?到底台灣的行動網路問題出在哪?民眾老嫌速度慢、又收費高?是因為電信公司基地台不夠用?或是民眾貪用吃到飽、15%的用戶吃掉60%的頻寬不合理?造成網路大塞車?而且電信公司都賺大錢,卻把網路壅塞的責任推給使用者?NCC是否應該建立一個評估系統,讓系統無法負荷的廠商停收客戶,這才是對已經簽約客戶的保障? 台灣行動網路政策腳步太慢?有學者認為,上網吃到飽根本和網路速度沒關係,加強網路基礎建設才是重點?眼看不少國家的4G服務上路,韓國、中國準備進入4G時代,台灣的4G還得等到2015年?為什麼行動上網的速度那麼慢?未來如何在雲端時代與其他國家競爭?台灣的雲端內容產業沒有好的基礎建設當支持,很難搶得市場競爭力?不只行動上網速度慢,一般網路速度也比不上其他國家,一份國際報告指出、南韓繼續蟬連全球平均連網速度最快的國家,台灣則是排名第46名,號稱科技之島的台灣,竟然只會做硬體、卻無法提供軟體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台灣的網路環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目前行動網路服務問題很多?民眾根本不知道平常使用要花多少錢?不知如何控管?不少消費者不了解上網流量如何計算?所以不如買吃到飽?其實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除非有大量的影音需求,否則吃到飽的費率,不見得划算?但是如果不讓民眾吃到飽,電信帳單就應該更透明化?讓消費者能清楚掌握自己的消費情況?就像台中劉先生在韓國傳三張相片,沒想到帳單費用居然高達一萬四千多元!電信公司如何教導民眾使用網路?出國上網要特別注意什麼?在台灣如果沒有吃到飽,又該如何利用wifi和3G得到最好的使用環境?除了讓民眾知道如何妥善使用行動上網,費率也應該繼續調降?根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對34個國家所做的調查,台灣上網速度只有13 Mbps,全世界排名倒數第四,但諷刺的是,台灣在寬頻上網費用部分,是日本價格的35倍,全世界排名第二貴?即使NCC表示連續三年要求業者降價,但仍然降的不夠多?面對未來的雲端時代,政府得讓台灣有更好的上網環境? 

101/11/1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26線生態遊 社頂部落

社頂部落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核心位置,緊鄰社頂自然公園、高位珊瑚礁保留區、梅花鹿復育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試驗林地及國有林班地,資源非常豐厚,因此社頂部落被墾管處挑選為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示範地。 社頂部落居民曾經因為墾丁國家公園的設立而群起抗爭,這幾年經過產官學的陪伴輔導下,成功轉型為屏東生態旅遊的最佳示範地,而當初帶頭抗爭的主要人物也因為認識了自家週遭的豐富生態,個個都轉型成為生態解說高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另一個正在萌芽的龍水里,是墾丁國家公園內唯一還保有完整傳統農村景致的社區,也是觀賞雁鴨和水鳥的好去處。龍水里因為感念上天賜予的禮物--湧泉,這幾年開始推廣有機米的耕種,以天然無污染的方式栽培出有機瑯嶠米,雖然推廣有機耕種有成,但社區還是留不住年輕人,於是墾管處結合屏科大森林系的師生團隊開始進入社區輔導陪伴,希望將社區結合有機農業開創農村的另一生機,希望藉由生態旅遊的發展讓離鄉的年輕人回來,這條路雖然辛苦但已經慢慢看見了希望,南部開講在地旅遊系列將帶大家一起深入龍水和社頂部落,來看看他們的成功轉型路。




101/11/09-南部開講-休耕補貼減半? 農業有生機?

節目來賓:
科技農夫 蘇建鈞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陳吉仲



為了要活化休耕農地,農委會最近提出因應方案,不但將休耕補助從一年兩期改為一期,一甲地的休耕補助金額,從原本九萬只剩四萬五,如果十一月立院審查通過,最快明年一月一號上路。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國一年有二十萬公頃的農地休耕,其中更有五萬公頃的農地一整年完全沒有耕種,不只荒廢了,有的還製造鼠害跟病蟲害,尤其目前政府力推小地主大佃農計劃,休耕地也使得大佃農難以整合農地?租金一定要高過一年9萬元?造成生產成本大幅提升?再加上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休耕補助也造成台灣自產糧食大幅下降?未來不利於糧食安全?未來休耕補貼減半,這樣的政策方向是正確的? 不過休耕老農也有意見,他們擔憂沒了補助,也沒錢買青肥,反而會讓土地荒廢?讓更多優質農地提早消失?目前農業縣立委群起反彈,擔心老農未來生計成問題?並非他們不願意耕種?也並非不願意出租農地,而是因為農業人口大幅銳減?沒有年輕人願意下鄉種田?雲林縣也反彈,認為11月修法、明年1月上路太倉促?應該要給一兩年的時間當作調適期?政府要好好宣導?否則美意又變成惡法?但是陳保基說對的政策就應該義無反顧去做?這樣對嗎?而且當初許多農地被迫休耕,現在減半補助合理嗎?是否違反當初的信賴原則?而且休耕減半配套如果沒做好,反而老農沒福利?年輕人不願意種田?然後農地依舊荒蕪?這樣的政策反而是多輸? 許多農民不信任政府政策?擔心農地出租就收不回來?也擔心農保資格會消失?政府應該要給民眾信心?但是政府之前推離農津貼,希望鼓勵老農出租土地,7.2億的補貼全都沒人領?政策怎麼會那麼失敗?因為宣傳不夠?還是農民根本不想出租土地?又或者寧願休耕也不要出租?如果離農津貼政策都失敗了,休耕補貼減半政策豈不引起更大的反彈?民眾能信任農委會政策嗎? 目前政府推動的休耕新制,有辦法吸引人才回流嗎?如果人力資源沒接上,休耕新制可能讓更多良田變荒地?活化土地、鼓勵人力回流,農業看起來會回春?但是問題最大的還是農產產銷和價錢問題,最近高麗菜價暴跌,原因又出在搶種造成供過於求?產銷一直出問題,如何讓農產品能維持好的價格?如何吸引人力回流?未來休耕地若全部耕種、除了管控國內產銷,也需要協助農業找到外銷機會,農委會需有更多的做法與配套,才能讓休耕活化政策走的下去?目前農委會準備好了嗎?別讓好的政策倉促出爐、反而變成多輸政策? 

101/11/02-南部開講-高雄人不喝自來水?為何寧願買水喝?

節目來賓:
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七管理處經理 蔡茂麟
前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 李文良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近日有黑心加水站業者,違法抽取工業區含重金屬地下水,委稱山泉水販售,許多市民受害而沒有警覺,高雄人不敢喝自來水、寧願買山泉水?台灣買水站管理出問題?賣水竟然賣出黑心地下水?高雄大街小巷都是加水站、平時如何管理?如何給民眾信心?民眾要買山泉水、特別要注意什麼?才不會喝到來路不明的水?不過自來水公司呼籲高雄市民多使用安全乾淨的自來水、但是過去自來水詬病多、民眾不愛用高雄水、認為氯氣太重?燒水茶垢一堆?為什麼高雄自來水一直沒給民眾信心?過去都是養豬廢水?加上高屏溪原水太髒?高雄水質長期問題一堆?但是水公司投資上百億改善水質、水質硬度大幅下降到147mg/L、三鹵甲烷也降至0.005ppb,高雄的水質大改善?民眾可以放心使用? 而且大高雄水源改善工程已上路、原水取水口上移至高屏溪攔、增設高級淨水場處理設備、南化水庫通管工程、澄清湖水庫底泥清除等等,政府投資很多、水質該改善了?澄清湖淨水廠都可以生飲?民眾應該要信任政府?但是高雄的水源都不理想?鳳山水庫、阿公店和澄清湖都有優養化問題?所以得加更多藥劑?小港、林園喝鳳山水庫的水?缺水期喝東港溪?這兩個水源都有放牧廢水?小港、林園自來水問題多?澄清湖水源來自高屏溪?高屏溪水質亦不理想?前金、新興、苓雅區用水可以相信?北高雄用南化水庫的水,可以比較放心?到底高雄水源乾淨嗎?水公司掛保證?所以台灣的自來水都可以生飲嗎?為什麼淨水設備與國際相當,但是家戶自來水仍不能喝?國外都可以直接開水龍頭就喝,台灣為什麼辦不到?水管老舊?水塔不常清洗?如果家戶自來水可以直接生飲,台灣該怎麼做? 台灣自來水值得信任?民眾可以不用買水?也不用逆滲透?買水風險高,除了黑心山泉水之外,民眾也不知道水從哪來?逆滲透或過濾雜質、反而使得水中礦物質不見?不如使用自來水?但是自來水中常會加入藥劑、還有氯味,對身體也沒有幫助?但是水公司強調飲水一定要保持餘氯,否則會孳生大腸菌?面對用水健康、民眾該要有什麼觀念? 

101/10/2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里德和水蛙窟生態之旅

里德,一個墾丁國家公園邊上沒什麼名氣的小村落,這裡很大一部份居民,長期以來靠獵鷹維生,灰面鷲和赤腹鷹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獵來做成標本賣給日本人,國慶鳥最愛的落鷹歇腳處,卻也成了牠們的葬身處。 但隨著保育意識抬頭,今天的里德,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轉變,居民成立了巡守隊,擔任起守護鵟鷹的尖兵,也做起了生態旅遊,轉變,從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一草一木、一飛禽、一走獸,認識愈多,愈發覺所處環境的美好與珍貴,擔任解說員,更加深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認同。 欖仁溪,里德的後花園,名氣不響,南部開講團隊跟著社區解說員深入欖仁溪,才發現這裡有著超凡脫俗的清麗之美,想一探欖仁溪的美,里德需要大家用行動支持在地生態旅遊,找社區解說員帶,收獲更豐盛。 水蛙窟,緊鄰太平洋龍磐公園旁一個小村落,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包圍,現在,風吹草低不是見牛羊,看到的是梅花鹿,它坐擁絕佳山光水色,卻止不住人口外流,和里德一樣,都是賺不到墾丁觀光財的地方,如今,它也做起了生態旅遊,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重新認識自己的環境,當起導覽解說員,向訪客述說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從里德、港口,到水蛙窟,我們發現了在地的力量,誰說偏鄉沒有希望。



101/10/19-南部開講-台南鐵路地下化 徵地?搶地?

節目來賓:
反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發言人 陳致曉
台南市議員(民) 蔡旺詮
台南市議員(國) 謝龍介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徐世榮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還沒開工就風波不斷,儘管交通部多次南下滅火,但反對房產被徵收拆除的民眾,仍然質疑地方政客與建商財團套利、犧牲民眾的權益,這禮拜更北上總統府示威抗議。「反對鐵路東移自救會」強調,這項公共建設無論實質、程序都已違憲,應該立即停止任何程序,並要求變更計畫在現有軌道下方施作永久軌,另行「徵用」民地闢建臨時鐵道,施工結束土地即歸還。居民表示,辛苦一輩子購得的房地產,就因鐵路地下化被徵收、讓人很不甘心。他們支持鐵路地下化,但反對因中心線東移,造成他們的土地被徵收或房屋被拆除。 居民也質疑,東移計畫不過是為了釋放台鐵土地進行開發,藉由炒作土地利益去補充台鐵營運虧損,根本假政策、真搶劫,雖然交通部表示並沒有所謂的東移計劃、只是照原計劃執行,再者為了考量工法安全性、保存台南車站古蹟,這份計劃並無不妥之處。然而居民也找出經建會新聞稿,表示「台南市鐵路東移是第一個以土地開發利益回饋軌道運輸建設」的試辦計畫,可以做為未來台灣公共建設開發的典範,以公有土地開發來挹注公共建設經費,已有賣土地補充國庫之嫌,但徵民地做公共建設、卻拿國有地開發,這樣的做法對嗎?邏輯正確嗎? 政府已有大埔農地、文林苑前車之鑑,為什麼在台南鐵路地下化這個事件中,仍然犯同樣的問題?台灣政府的徵收政策問題很大?缺乏民間溝通?台南居民也是被公文告知?一場說明會就能解決民眾爭議?目前政府提出比公告地價多四成的補償費,對於民眾來說足夠嗎?尤其這邊是台南市的商業中心,政府如何說服民眾? 台南市民期待鐵路地下化,徵收住戶也希望建設早日完成,除了徵地蓋鐵路之外,沒有其他解決方式嗎?未來徵地可以還給民眾?或是透過重劃、容積率補償居民土地?在公共建設與民間權益之間,台南鐵路地下化其實也可以成為新的典範,如何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達成公共建設的民間參與? 

101/10/12-南部開講-搶偏鄉荷包?國道計程收費能上路?

節目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主任秘書 張淑娟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台大土木系交通工程組教授張學孔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影響超過600萬名車主的國道計程收費方案曝光了!交通部正式公布三種方案,第一種沒有免費里程,費率每公里一律0.82元,第二種前10公里免費,之後每公里一元,第三方案有20公里免費,但之後每公里收1.2元,超過200公里收0.9元。以目前不收費的汐止到台北段來看,方案一要收12塊,方案二收5塊,方案三還是維持不收費。而不論採用哪個方案,目前不用付錢用路人,一個旅次可能增加10.2到18.6元負擔,目前已經收費的用路人,則減少20.1到47.9元,國道計程收費大改革,開多少就付多少錢,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使用者付費、國道使用更公平? 也能減少壅塞問題?但是這時候提出方案,卻也惹來民怨,現在經濟不景氣,政府何苦跟民眾搶錢?通勤族也抗議短程使用未來將要收費,交通部也延擬短程免費里程收費,這樣公平嗎?難以解決都會區交流道壅塞的問題?但都會區國道以價制量,開車族反而造成市區交通壅塞?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應該要有更好的配套? 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5條橫向國道,包括國2、國4、國6、國8、國10,也都將納入計程收費,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國道6號台中至南投路段,還有高雄旗山美濃及偏鄉到市區的要道國道10號,5條橫向國道使用者將受衝擊,預估將有27萬車次受影響。民眾擔憂收費後將衝擊偏鄉運輸?將有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民眾支出增加,此政策無疑是對資源不足地區的一種懲罰? 要解決國一雍塞問題,鼓勵民眾使用替代道路,是否應該差別訂價的策略?國一價格比國三貴?都會區國道比偏鄉貴?台北都會區比中南部還貴?避免假平等,真能落實城鄉公平?差別訂價行的通嗎?交通部除了國道管理之外,是否要有更多社會經濟學的思考?免得國道又變成資源不合理分配的爭議? 

101/10/05-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前進緬甸弄賣農場

在緬甸北部山城中,有一個佔地300英畝的弄曼有機示範農場,2002年以前原本是種植罌粟花且具有地下水化學農藥殘留濃度第二高的一大片農地,如今這一大片田地種植了各種經濟作物,與精油植物,底層的流動人口也開始來到農場學習採收作物、提煉精油等維生技能,因而擺脫了窮苦的生活。 弄曼農場是台灣一個ngo組織以永續農業和生態平衡為原則在社區營造上用尊重當地生活和文化習慣的觀念上一個成功的轉型案例,這個轉型也是希望向世界證明透過尊重、包容、對話,即使是表面上毫無希望的土地,也能透過社會企業的理念,不靠施捨而自給自足,終於從無到有,逐漸開花結果。 在八八風災之後,台灣南部受創的原民部落正在重建的路上,也是接受到許多的社會企業幫助,而這些幫助應該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南部開講將帶大家遠赴緬甸弄曼農場來看看他們的轉型之路。

101/09/28-南部開講-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 拍板定案? 台灣怎麼做?

節目來賓:
高雄市立委 趙天麟
高雄市議員 黃柏霖
中山大學政經所教授 辛翠玲
高雄市經發局產業服務科科長 陳杏怡



各界眾所注目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在今天有更進一步的進展,規劃在11月底報請行政院,自由經濟示範區是「黃金十年」計畫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定位上,是以「與國際接軌」、「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提升產業生產力」為目標。目前初步規劃將於特定區域內,主動放寬國外產業進入限制,進行相關法規鬆綁;一方面創造台灣加入TPP的條件,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先行先試區,另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環境、吸引投資。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也表示,高雄條件很好,一定會在裡面。但是未來在區位選擇上,將考量地方發展與區位均衡,原則上不以一處為限。對於高雄引頸期盼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可以落腳高雄了?陳內閣面臨倒閣危機,藍委給他三個月觀察期要力拚有感經濟,經建會將在十一月端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但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喊了好久,經濟部與經濟會準備好了嗎?在地的高雄市政府也準備好了嗎? 除了高雄之外,桃機也有自由經濟示範區?基隆港也想做?金門也要做?台灣需要很多個自由經濟示範區?互相支援?相互搶資源?政府對自由經濟示範區需要有更明確的想像與策略?否則又變成人人有份?卻人人没飯吃?相較於全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已經落後很多?如果要加緊腳步,台灣的機會在哪裡?台灣要如何做? 自由經濟示範區目標鎖定台商回流,如何吸引他們回來?租稅優惠?土地成本?勞工成本?用便宜的條件吸引他們,難道別的地方更便宜,他們就不會跑走?如何提出更具誘因的條件?鬆綁法令對嗎?還是要加強政府的執行能力?讓企業能更有效投資?以目前台灣的公務體系,如何建立良好的效率機制,吸引企業願意投資? 除了政府本身要加強能力,人力供給也很重要,目前行政院吵著鬆綁外勞,用勞力成本吸引對嗎?應該要提出更優質的台灣人力,吸引好的企業才對?如果只是吸引需要低成本的企業,會不會又造成不良企業進入,反而將汙染留在高雄?面對可能的大變局,高雄該怎麼做?目前市府準備好了?希望如何與中央爭取、協調?面對中央、地方未來得合作,目前地方快、中央慢,如何能合作?桃機拖了快五年,高港也可以先是口號,執行仍舊有問題?面對自由經濟示範區準備開始,高雄人要如何準備?年輕的畢業生要準備什麼?才能投入這個新興的就業市場? 

101/09/21-南部開講-面對全球經濟新局 台灣怎麼辦?

節目來賓:
前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台灣區總裁 呂學正
高雄大學經營管理所教授  李揚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國際景氣不振、台灣出口衰退,台灣出口連續6個月衰退,國際機構紛紛下修台灣今年的GDP經濟成長率預測,為提振經濟,行政院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內容涵蓋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強化人才、促進投資及加強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行政院預估,這項兼顧短、中、長期的方案,每年將可為台灣增加1%至1.6%的GDP成長。但是台灣景氣連亮九藍燈,第二季GDP甚至負成長,排在亞洲各國之末,台灣經濟發生什麼問題?台灣經貿卻面臨隱憂,長期仰賴出口造救台灣奇蹟,近年出口依存度從依賴美國轉變成依賴中國,在中國經濟動能稍緩、其國內亦開始發展台灣優勢產業,台商紛紛面臨經營瓶頸,在這樣的情況下,財經內閣端出一系列的救經濟方案,真能得到效果? 中國出口減緩,外銷轉內銷,台灣吃得到這塊大餅嗎?ECFA打開兩岸自由經貿機會,但是成效有預期理想嗎?ECFA使得台灣依賴中國更深?中國經濟一打噴嚏、台灣就重感冒?未來台灣經濟前景得看中國臉色?尤其目前中日貿易緊張,台灣夾在其中,會不會影響更大?原本想拉攏日本企業把台灣當跳板進軍中國,這樣的策略還行的通嗎?釣魚台風波只是一時?中日貿易依舊相當重要,過了十八大與日本大選,中日貿易就恢復正常,台灣仍然可以在中日貿易之間取得優勢地位?不過中國工資越來越高、土地成本也攀升,美國祭出優惠方案吸引美商回流,成效很好?未來變成美國消費美國生產、中國消費中國生產?台灣過去的三角貿易策略面臨崩解? 面對美中兩大貿易夥伴的經濟時局變化,台灣該怎麼辦?如何取得優勢地位? 過去台灣仰賴出口經濟,現在全球景氣一低迷,台灣就率先出問題,政府如何調整目前經濟策略?出口轉內需?鼓勵消費者多用國貨?但台灣品牌要先得到國人信任?HTC都搶不到本土市場,其他品牌如何扎根台灣?政府提出口多角化,進行新興國家市場開發,印尼、緬甸將是下一步?但是台灣進軍新興市場從中國、越南、巴西一直到現在,真的做出成效了嗎?在韓國企業紛紛搶進新興市場,台灣企業如何競爭?政府政策如何協助?過去的消費大國美國、歐洲襯景氣壞應該要更積極經營?台灣品牌如何在歐美搶到更高的佔有率?未來的消費大國中國,還是台灣首要對象?面對中國大廠紛紛崛起,台灣還得善用自身優勢? 

101/09/14-南部開講-台灣債淹腳目? 高雄蟬聯舉債王?

節目來賓:
高雄市財政局長 李瑞倉
高雄市立委 趙天麟 高雄市議員 黃柏霖
中山大學政經所主任 張其祿

 

財政部公告最新「地方債務鐘」,至8月底止,五都與各縣市長短期債務總計超過8300億元,和三個月前首次公布相較增加逾百億元。其中,高雄市舉債連續三個月上升,債務高達2175.49億元,每一市民背債增至7.84萬元,平均每人負債餘額蟬聯各縣市之冠,壓力最重。台北、台南、新北、台中這五都也同樣背債超過500億元,令人擔憂地方政府的理債狀況越來越糟?為什麼地方債務難以減少?五都升格後債務更加嚴重?自有財源不足?還得花大錢建設?五都升格後,自籌支出也增加?高雄合併後債務不降反升,更嚴重?政府要拿出什麼辦法解決入不敷出的情形?

南部縣市首長認為政府長期重北輕南,地方自有財源不到五成,債臺高築是必然的?反觀中央集錢權於一身,但舉債卻較地方嚴重?中央該思量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機制解決問題?面對地方債務情況入來越嚴重,中央、地方如何拿出辦法?台中、台南、高雄首長紛紛砲轟中央,希望財劃法、公債法能儘速修法,台灣的中央、地方財權劃分出現問題?五都升格,財權卻還沒放寬?現在講究城市競爭力,地方財政能力若沒有相對提升,如何讓每個城是走出自己的路?

但是地方一方面喊窮要更多財政自主,另一方面又花大錢財政自律不夠理想,地方如何提出一個好的財政計劃?開源也要節流,地方如何開源?除了財劃法修法擴大地方財源,哪些稅捐應該歸地方所有?統籌分配款需加入更多城鄉差距的考量?地方爭取碳稅,中央該把權力下放地方?地方節流也應該更積極?台中市長希望修正公債法,讓舉債上限能增加空間,但是市政不節流,反而靠舉債增加預算,豈不走上歐債危機?地方節流該怎麼做?從哪做起?

101/09/07-南部開講-南二都房價回不來?

節目來賓:
崑山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 陳淑美
台南市建築商會理事長 黃全永
屏商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楊宗憲
代銷公司經理 邵泓



去年奢侈稅、今年實價登錄,政府這兩年打房口號喊得兇,去年下半北二都房市緊縮,但南二都依舊成長,尤其今年第一、二季開始,高雄、台南平均房屋總價屢創新高,一起突破750萬高價,北部建商南下獵地,高雄更突破一坪230萬的歷史天價,豪宅建案也一個個蓋,屢屢拉抬高雄房價,美術館區域一字頭房價已難尋,亞洲新灣區周遭更有50萬一坪的天價。高雄在地龍頭表示高雄房價一去不回頭,北部建商、中國資金準備進場,高雄房價只會高、不會低,觀察南二都房市,未來房價只會越來越高?建商推案表示現在只是起漲點、自住投資要把握時機,真的嗎?高雄在地兩大建設公司紛紛賣地、賣樓求現金,逢高出脫?不看好後勢?南二都房市如何觀察?小老百姓要買房還需要等嗎?

北部溫和成長,南部卻爆量狂飆,和過去北部熱南部冷全然不同,背後因素是什麼?市場炒作?資金流向南部?還是南台灣真的看到春燕?北二都過去房價大漲、人民痛苦指數攀升的問題,是否會在南二都重現?但是南部經濟未見好轉,人口外移速度又快,工作難找、薪水又少,房市只是外強中乾?過去南部房價所得比偏低、人民都買得起房子,在經濟沒好轉、房價又攀升的情況下,南二都會比台北更痛苦?面對這樣的情景,政府該怎麼辦?繼續協助建商推升地產價值,變成經濟火車頭?還是該拿出辦法,避免房市泡沫化?

馬政府祭出實價登錄要減少房市攀高,八月上路之後看得見成效?實價登錄真的能抑制房價?讓居住正義得以落實?缺乏實價課稅的後續做法,實價登錄真有效果?政府一邊喊打房,另一邊卻又準備開放北二都國有土地販賣,南部立委也喊要修土地法,讓市地能夠更快速進入市場,釋出公有土地是增加城市經濟動能?或是繼續推升房價?奢侈稅可能隨著實價登錄、房市穩定後有條件退場,奢侈稅成效已見?政府落實居住正義決心不夠?但是國內經濟差、國際景氣也差,要救GDP還要繼續抑制房地產嗎?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又該如何落實?













101/08/3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走進台東龍田 發現現代桃花源

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美麗農村,是個令人非常嚮往的人間天堂,這個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是只有在書上才看的到,現實中就有一處,這個地方就在台東鹿野鄉的龍田社區,從日治時期這裡就被認為是最佳的居住環境,直到現在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移民天堂,15年前一位李元和老師在自家庭院種起蝴蝶的食草植物馬兜鈴藤後意外吸引了許多鳳蝶來此繁殖,因而改變了龍田社區轉變成為台灣第一個人為復育成功的蝴蝶村,走進這個社區家家戶戶的庭院除了美化之外還隨處可見蝴蝶翩翩飛舞。

鹿野鄉的另一個社區〝永安〞是鹿野的一個山中傳奇,這個社區原本是個窮鄉僻壤的小村落,早期因為引進阿薩姆紅茶,再加上居民們齊心努力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及觀光休閒產業,而成為東台灣的最大茶鄉,更成為飛行傘及休閒旅遊的重鎮,走進這社區你會發現這裡的居民真的很細心,家家戶戶在自己的庭院都用了不少小巧思,每走一步都會令人為之驚艷,這也就是這永安社區的魅力所在,現在就帶大家到台東鹿野鄉,我們一起來當現代陶淵明。




101/08/24-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屏東台24線開創生態旅遊新典範

台24線是屏東三地門、霧台兩鄉的重要聯外道路,也是八八風災時受創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三年來,地方與中央協力投入重建工作,部落居民也都慢慢回到部落,收拾起悲傷的心情,開始重建家園,這三年的重建過程中,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老師帶領師生進去協助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產業,打造出一條生態廊道台24線,希望藉由這條生態廊道所發展出來的旅行,可以取得居民生計與生態保育的雙贏。南部開講在地旅遊系列就帶大家走這一條生態廊道來了解他們的重建之路。



101/08/17-南部開講-高雄.台中蓋BRT 公車捷運 台灣行不行?

節目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長 王國材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常務理事 陳武正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除了捷運、輕軌之外,高雄市也將規劃「公車捷運(BRT)」,預計103年就會上路,希望透過捷運、輕軌、BRT構成更完整的大眾運輸路網,提升民眾使用的機會,也希望透過完整的路網,減少道路壅塞、交通工具排碳等問題。但是高雄捷運營運以來,至今仍然處於虧損狀況,高雄市民習慣機車代步,不愛使用大眾運輸,成為高雄推動綠色交通最大的問題,民眾認為目前大眾運輸不夠方便,捷運接駁系統網路不夠綿密、等待時間也過長,使得由高捷為核心的大眾運輸路網一直難以被市民接受,未來加入BRT、水岸輕軌、台鐵地下化等交通建設,高雄的運輸網路就會讓民眾接受嗎?能夠改變民眾使用機車的習慣嗎?

未來中華路、沿海路將設置BRT,是否會排擠到汽車、機車的用路空間,台北進行公車專用道改革,陣痛許久,在高雄如何執行?中華路、沿海路可以以現有公車進行改良,為何一定要花錢引進BRT?BRT比公車好多少?高雄公車使用率低,BRT可以改變市民的用路習慣?

高雄大眾運輸系統,現在已經有骨架,但是缺接駁轉乘功能?捷運上路四年,接駁公車始終被民眾詬病?加上目前公車使用率不高,中華幹線、民族幹線、成功幹線等類快捷公車的營運狀況不甚理想,未來花六億蓋BRT,運量真的可以提升嗎?高雄財政越來越困窘,投資輕軌、BRT、高捷也有財務危機、公車補助款龐大,那麼多的財政壓力,花錢蓋BRT、輕軌,效用真的大嗎?但是BRT是便宜、輕薄、備受肯定的大眾運輸系統,庫里奇巴成為全球典範,中國各大城市也開始建構BRT系統,外國能,台灣也行?台灣過去在嘉義、台中都有BRT,但是民眾使用依舊不高,為什麼在國外備受肯定的BRT,在台灣依舊難以推行?外國經驗要挪移至台灣,需要有什麼改變?高雄要建構BRT,兩年後如果能完工,這兩年需要開始有配套?

101/08/10-南部開講-都市降溫大作戰?!

來賓: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王价巨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邱姿蓉



這個夏天台灣各地出現不尋常的連日高溫,台北、高雄這些都會區更是嚴重,都市熱島效應使得均溫比周遭鄉鎮高上5度,民眾白天一踏出戶外,立刻就汗如雨下。面對氣候變遷,未來夏天將會越來越炎熱?都會區大樓越蓋越多,熱島效應也會越來越嚴重?天氣越熱就越需要開冷氣,都市炎熱成為惡性循環?相對的排碳也會更加嚴重?使得都市未來又熱、又擠?暖化更嚴重?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都市熱島效應,各國政府都拿出辦法?街頭灑水只是治標沒有治本?高雄市推出「綠建築自治條例」,規定公有或16層以上商業大樓要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或屋頂綠化、雨水貯集設施等等,要讓大樓屋頂都能綠化,減少大樓造成的熱島效應?聯合國環境計畫研究,當城市綠屋頂面積達到70%時,城市的二氧化碳量將減少80%?熱島效應也將消失?都市綠屋頂能帶來那麼好的效應?日本、美國、德國都在推綠屋頂、台灣都市屋頂都是水泥建築,綠屋頂政策推動很慢?高雄領先鼓勵大樓變身綠屋頂,執行難度高嗎?現在高樓一大堆,如何讓他們變成綠屋頂?德國怎麼做?透過法律規範和獎勵,再加上公民教育推廣,民眾才有誘因打造綠屋頂?

要蓋綠屋頂,難度高嗎?民眾自宅都可以屋頂綠化?綠屋頂只是種盆栽?要打造花園、菜園,該如何施作?土壤層要多少?會不會壓壞自家屋頂?甚至導致漏水?施作綠屋頂要有什麼概念?需要從哪做起?要注意哪些細節?如何避免發生問題?除了種花、種菜之外,綠屋頂可以有什麼功能?降低家居溫度?可以減少冷氣使用?除了屋頂綠化之外,屋頂可以開天窗?天井?讓室內照明變好?可以減少電費使用?綠屋頂除了綠化美觀、種菜自用之外,還可以減少家庭開支?政府要推綠屋頂,要讓民眾知道有多少好處?


101/08/03-南部開講-八八走過三年 轉型生態部落找到機會?

來賓介紹:
山城花語常務理事 王坤煌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 陳美惠
屏東霧台鄉阿禮部落頭目 包基成



八八水災迄今三年,一千多個日子以來,在遷村、永久屋、道路重建等等爭議中,大部分的重建規劃上了軌道,居民也投入地方產業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危機或許也是一種轉機,人民重新反省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更慎重面對環境與開發的選擇,而這樣的思維與觀念,也建立在他們的家園與產業的重建計畫,傳統農業的村落,開始思考有機與安全農業的可能性,仰賴觀光發展的部落,也開始嘗試生態旅遊的模式,城市與鄉村的對話與支援系統也慢慢建立。八八災後,重建區的產業也開始轉型,而這樣的轉型,能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

觀光是多數災區另一項重要產業,高雄的南橫三星、寶來溫泉、屏東的台24線都在八八風災中受創很深,這三年來,災區觀光復甦緩慢,不過也讓很多人思考未來觀光要如何走?霧台是屏東受創最大的地區,包括吉露、阿禮、佳暮、大武都面臨遷村的困境,其中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阿禮,僅剩4個家庭留在山上決心在地重建。雖然人力單薄,但是他們延續災前的信念,以生態旅遊作為產業重建的方向,也希望搬進永久屋的族人,未來返山能一同投入。這一年多來的時間,阿禮的魯凱族人發展生態旅遊遇到什麼困境?災區要做觀光重建,阿禮的生態旅遊能成為典範嗎?政府該如何繼續給予支持?

嘉義的山美部落,八八災前以達娜依谷的生態觀光著名,美麗的河谷景象、豐富的溪流生態,高山鯝魚的復育計劃,更是當地重要的觀光資產,但是災後山林變色,許多過去賴以為生的觀光資源一夜消失,這三年來,他們如何重新打造家園?如何透過生態旅遊讓達娜依谷恢復觀光生機?而屏東、嘉義透過生態觀光結合山林復育的概念,對於台灣未來山林開發與部落經濟的發展,可以帶來什麼省思?尤其颱風又將近,民眾擔憂山區安全問題、近期更傳出山老鼠砍伐大樹問題,如何透過生態旅遊作為部落經濟的機會?也作為山林保育的種子團隊?



101/07/27-南部開講-勞保破產在即?120年勞保破產? 勞工血本無歸?

來賓介紹: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葉品言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 王榮璋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 張凱翔



這一兩個禮拜在網路上、年輕人不停流傳「勞保會倒」的新聞,年輕人都擔心現在繳勞保,未來可能領不回?現在勞保的財務狀況很不好?109年面臨收支短絀問題?準備吃老本?在120年也可能會破產?累積虧損達千億?除了勞保有潛在的風險,台灣的退休金制度,二十年內都可能破產?軍職退撫基金可能在107年破產?教育退撫基金在116年破產?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在118年破產?為什麼這些勞保、退撫基金會破產?只有5,030億的勞工保險基金,卻有高達6.3兆的隱藏債務?這些債務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勞保隱藏性虧損那麼嚴重?因為人口老化的問題?保費收入和預估未來的給付之間產生越來越大的潛藏債務?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從勞保和退撫基金的危機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面臨幾個困境,使得這些退休制度的改革會越來越難?近期許多報導指出台灣在120年就可能面臨經濟困境?台灣有可能會步上希臘的後塵嗎?現在的希臘會是未來的台灣?嬰兒潮世代開始請領勞保給付時,勞保的壓力會最大?台灣生育率不到1,全世界最低?代表兩個成人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未來的勞動人口將大幅下降?人口老化的隱憂?未來台灣可能會比日本還要老?從中央到地方,財政狀況都很不少?中央債務超過4.9兆元,已經接近法定上限?過去舉債甚至排除公債法?即使有公債法的框架,但是政府依舊以特別條例、特別預算增加支出?該加稅也不敢加稅,反而大肆減稅?

面對人口老化和政府財政問題,如何改革勞保和退輔制度?台灣的老年福利是好是壞?勞保應該要調高費率?退撫基金也需要改革?面對勞保破產壓力,政府還是得硬起來?勞委會提出勞保條例修正案,增訂「國庫撥補債務」條款,要求政院比照公保基金,由國庫視財務狀況逐年撥補勞保基金的債務缺口,政府能負最後支付責任?向勞工保證一定能領到錢?勞委會的提案只是飲鴆止渴?120年勞保虧損可能成為壓垮政府財政的稻草?如果都讓政府當莊家,國家財政根本承擔不了?

面對勞保亂象,年輕人得先站出來?為了自己的未來?提倡修法?要更了解目前的退休制度與保險制度問題所在?搶救勞保之前,改革應從老人福利制度開始?先建立「非現金給付」的老人安養制度?然後緩步修改國民年金制度,慢慢擴大基礎年金的規模,再縮小勞保與公保的規模及給付,讓整個勞保基金「軟著陸」?面對勞退破產倒數,政府需要做到更多?提高費率只是表面上的財政平衡,最重要還是得從老年生活福利作起?讓人民減少退休基金的需求?建構好的老年福利環境?

101/07/20-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台南白河 土溝農村藝術巡禮



七八月正是賞蓮的好時機,一朵蓮花只有四天的開花期?要怎麼分辨第一天的蓮花?第二天的蓮花?還有第三天的蓮花?蓮花的生長,是一個接一個排隊長大?只要前面的花開了,後面就會跟著開?藕斷絲連、蓮生滿堂的成語是怎麼來的?

有一間農村美術館,沒有特定的建築,館內展示的不是農耕用具,而是整個社區和農民的生活。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將帶大家前進台南市的白河和後壁,用旅行體驗白河的蓮花故事,用旅行了解後壁土溝里如何讓整個社區蛻變成一個農村美術館。

101/07/13-南部開講-休耕新制上路? 連續休耕不補助 農地活化?農業能再生? 未來農業有錢途?

來賓介紹
屏科大農企所教授 陳淑恩
台南農友代表 蘇建鈞
屏東彩虹農場工作人員 吳鴻駿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農業休耕政策明年將有重大變革,未來將不再補助連續休耕的農地,要讓台灣農地只限休耕一期。休耕補助時施長達二、三十年,每公頃一期補助四萬五千元、二期九萬元,過去政府每年花一百多億補助休耕,不但吃掉農委會預算,更間接鼓勵農民種綠肥少耕種,甚至投資客也買農地領補助,讓台灣許多良田被迫都變成休耕地。面對農業新制的改變,台灣農村將會更好?還是更壞?小地主大佃農可以用更低成本租到農地?農業生產能更多?農地整合更容易?然而取消休耕補助,老農仍不力生產?甚至連綠肥都不施作?農地荒蕪更嚴重?如果政府有心改變休耕政策,為何不一次到位?直接取消休耕補助?不再全面性以休耕與否作為補助對象,而是更積極補助農業生產結果?鼓勵農民多生產、就有更多補助?




尤其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國人仰賴麵食和肉食的比例逐年增加,台灣的稻米生產年年過剩,在糧食自給不足、生產分配又有問題的狀況下,過去的休耕政策屢被詬病,農委會這次也提出鼓勵休耕地轉種雜糧,以提升國內的玉米、大豆甚至小麥的生產量,確保糧食自給的安全,還能透過轉作維持良田的地力。農委會立意良好,但是農民願意買單嗎?對比於國外大量低價傾銷的雜糧市場,台灣的雜糧有競爭力嗎?農委會希望休耕新制上路後,未來五年台灣休耕地將逐步活化五成以上,政府有辦法讓農地恢復過去的生命力?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能透過休耕新制,就能改善嗎?

限制連續休耕、鼓勵雜糧轉作,農委會政策似乎對於農地活化、糧食保障上都有所進步,然而隨著農村老化青黃不接、年輕人力不願意投入農業,即使休耕新制上路,農業人力真能回流嗎?政府強推的小地主大佃農讓不少年輕人看見希望,但是農業投資龐大、農機具成本高、再加上農損保險不彰、以及長期以來政策以農業支持工商業、抑制農業銷售價格,年輕農民回到農村,真能找到希望?賺到錢嗎?休耕新制開啟了農業活化的第一步,相關農業產值提升的配套,何時上路?讓農地、農村、農業能真正活化?

101/07/0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嘉義東石 農村變身生態樂園 打造台灣新亮點





船仔頭古名鎮蟳港〈或店船港〉,是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三聚落中最小村落,全部人口加起來不到一百人,且以老弱婦孺居多,隨時都可能有散庄的危險。幾年前船仔頭的旅外子弟不願看到故鄉面臨散庄而返鄉動員地方人士組成了文教基金會,大力推動家鄉傳統特色,才由沒落的農村轉型成為農村體驗的樂園,


進而帶動當地居民對朴子溪流域的環保關懷,使得東石除了資源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也增添生氣盎然的人文生態,船仔頭村人不僅扭轉自己的命運,也觸動附近鄉里轉型的契機。南部開講節目在地旅遊系列將帶大家到船仔頭社區了解這個社區的故事,同時還要帶大家去看看台灣目前最大的人工濕地-嘉義東石的鰲鼓溼地,從這濕地來看看東石鄉的居民們如何從漁村轉變成生態園區。

101/06/29-南部開講-骨鬆有救了?! 成大骨鬆新藥 技轉歐洲創天價? 台灣生技打造鑽石產業?

來賓介紹:

成大醫學院生化所教授 張明熙
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 陳榮福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 執行長 王宏育




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張明熙研究團隊,首度研發治療骨質疏鬆的「阻斷介白素-20」單株抗體新藥,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今年以約新台幣4億元(1330萬美元)技轉給歐洲藥廠,創下全台大學技轉金紀錄。成大表示,目前世界上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的藥品,1年金額約80億美元,而研究團隊研發的新藥,未來若經人體試驗通過,將可大幅提高治療成效,減低副作用,有效阻斷骨質疏鬆惡化。成大團隊的骨質疏鬆新藥研究經過多少時間?心血?骨質疏鬆市場龐大,未來新藥商機無限?大學生技研發是未來顯學?發展生技產業的重要基礎?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

骨質疏鬆是熟女的頭號殺手?一過更年期之後,骨質流失問題嚴重?為什麼女性特別容易有骨質疏鬆問題?和更年期、賀爾蒙有關?大概從什麼時候,骨質流失越來越嚴重?流失比例隨年紀增加更嚴重?骨質流失會造成重大疾病?骨折危險性高?原本以為更年期後的女性才是高危險群?現在連35歲之後的熟女,也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防致骨質疏鬆,從哪做起?多曬太陽?補充鈣質?多運動?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有好骨力?哪些不良行為千萬別碰?少喝咖啡?少熬夜?少喝酒?都能減少骨質流失的問題?

台灣要發展生技業,成大新藥打響名聲?馬總統喊出生技為六大新興產業,台灣生技業發展狀況?現在是畢業季,鼓勵學子往生技業發展嗎?台灣發展生技有何優勢?面對中國華人市場,台灣可以當研究基地?兩岸生技業大競爭,台灣如何拔得頭籌?韓國積極發展亞洲生技市場,面對來勢洶洶的韓國生技業,台灣有什麼優勢?成大團隊的成功模式,能否讓台灣在國際生技市場搶得商機?



101/06/22-南部開講-極端氣候更惡化?暴雨頻仍 ? 與水同存—台灣人都該上的一堂課

來賓介紹
成功大學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成大地球科學系主任 吳銘志
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王价巨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三年前,莫拉克為中南部帶來千年一見的超豪大雨,超過二千毫米雨量重創南台灣,三年不到,雨量紀錄不斷「推陳出新」,史上最大梅雨!? 颱風路線史無前例!? 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正在惡化,衝擊的不再只是中南部山區,多年不淹水的大台北地區也連連受創。



台灣暴雨頻率數字不斷翻新上升,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不是警訊、不是預測,而是活生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每逢災情過後,檢討總少不了:疏濬排洪經費太少、政府緊急應變能力不足、中央氣象局預測不準,但即使防救災工作到位,不斷破紀錄的暴雨和淹水,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和趨勢,以往過度倚賴工程治理的思維,以大量資金建造的大型結構物已被証明無法有效防災,尤其人口密集的都市,滯洪區域少、人工鋪面多,就算是洪水頻率200年的排水設計,也擋不住極端氣候的衝擊,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政府的整體政策、都市規劃、防洪、防災觀念是否都該徹底大翻轉了?

從歐洲荷蘭、德國,到美國、日本,早就將治水納入都市規劃範籌內,治水防洪更是秉持「與水共存」觀念,打造與水共生環境,例如荷蘭的「水上屋」、「兩棲屋」,美國、澳洲大量複製的「雨水園」,德國巴伐利亞用「還地於河」來取代堤防圍堵,反觀台灣,卻沒有任何進展?也從沒有認真的檢討與落實? 問題何在?歐洲認為治水該從人治起,必須要加強民眾教育和溝通,治水計畫應該有民眾的參與?未來的都市規劃民眾也該有知的權利? 台灣呢? 治水靠工程,用地取得困難,地方說明會虛應故事,政府與民間永遠缺乏溝通與共識。

「還地於河」觀念如何落實? 與水共生環境如何創造? 國土規劃如何納入防災思維? 生態與工程之間,如何打造與水共存的都市環境設計?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民眾在體認氣候環境帶來的改變?也學會與極端氣候共存? 面對極端氣侯,台灣,你準備好了嗎?


101/06/15-南部開講-梅雨暴雨來襲?! 路毀.橋斷.土石崩 西南氣流大豪雨 全台警戒? 台灣國土通過考驗?

來賓
政務委員 楊秋興
成大地球科學系系主任 吳銘志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氣象達人 陳旭昇




五六月是台灣梅雨好發的季節,但是這三年梅雨雨量不大,今年在這禮拜之前也沒有太多雨量,但是在梅雨季即將結束之前,西南氣流夾帶的超級暴雨,卻讓全台從南到北全都陷入水鄉澤國,突發的暴雨?長年的高溫?台灣的氣候變遷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什麼短短一個禮拜的時間,台灣就從酷熱無雨直接進入豪雨成災?而且過去豪降雨通常只針對某些區域,這一次的豪大雨卻是遍及全台,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台北刷新六月雨量百年紀錄、高屏山區降雨累積上看1500毫米,這次的西南氣流為何有那麼大的威力?氣象圖從一條魚變成一條龍?未來這樣的西南氣流會更常見?莫拉克也是因為西南氣流導致三日大雨,對於台灣來說,西南氣流的豐沛雨量是水災的危險因子?在海洋溫度年年上升之際,西南氣流的威力會更強烈?第四號颱風谷超成型,未來會影響台灣嗎?中南部又首當其衝?


八八水災挑戰了台灣面對複合式大型災害的能力,這次全台性的水災,又打破過去僅限區域性災難,整個西半部全面陷入水災的困境,面對全面性的災難處理,台灣表現得如何?原八八災區這次再降下超過1500公厘雨量,阿里山、桃源、六龜、甲仙、那瑪夏等山區多處發生坍方,災後便道和便橋不但緊急封閉,部分更是被溪水沖毀,居民再一次受困在部落,就像身在孤島一樣。三年來的道路與橋梁重建,完全禁不了大雨的肆虐?桃源復興里更批評三年來疏濬不力,僅是把挖出來的土石堆到河床兩邊,但每次下大雨,土石又被沖回河裡,政府疏濬不僅沒有結果,更是浪費公帑,而這次甚至使得上次逃過八八災難的地方,民宅也被沖走,八八重建存在太多的問題?民眾求好又求快,重建真的能有品質嗎?政府與民眾該有更多的溝通?

尤其在八八過後,全國傾全力做好災區的復建與防備災,這次梅雨全台仍傳傷亡,民眾撤村備災措施仍未落實?但是高屏山區民眾禮拜六日就提早撤離,留守民眾也有緊急避難所、準備足夠物資,對於八八災區來說,這次傷亡不嚴重,民眾都已經做好防救災的準備?反而過去少淹水的地方,包括桃園、三峽、五股等地,民宅淹水嚴重,台中山區仍傳傷亡,因為缺乏警覺心?未來水災將會更頻繁?政府與民眾都要有所意識?

101/06/08-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東南橫利稻 長濱之旅




橫貫台灣中央山脈的北、中、南三大條公路,其中的南橫曾是南部非常知名的觀光景點,兩年前的八八風災造成南橫路斷了,因而在南橫公路上的利稻啞口兩個村落居民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整個一路下滑,路斷了、產業沒了,南部開講節目將帶大家從台東進入南橫來了解這兩年多來這些居民怎麼走過這段困苦的日子。

101/06/01-南部開講-醫療大走山?! 內科.外科.婦產.兒科四大皆空? 台灣鬧醫生荒?! 醫療安全拉警報?

來賓

高雄榮總婦科主任 劉文雄
高雄長庚一般外科總醫師 林育弘
資深媒體人 梁靜于




找得到醫師打玻尿酸、抽脂,手術室裡卻找不到人開刀、救重症,台灣醫師一窩蜂瘋搶進醫美,現在連台大醫院也淪陷了!外科總醫師決定棄外科走醫美引發各界討論,再加上婦產科陷入有史以來的寒冬,婦產科人力早已負成長,是各科最慘,也是唯一,全台各鄉鎮,四成三沒有婦產科醫師,六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到底台灣過去驕傲的醫療體制,發生了什麼問題?使得外科醫師出走醫美?婦產科找不到年輕醫師?內、兒科也開始出現醫師荒?四大皆空的醫療人才,逐漸變成十大皆空?麻醉、神經、急診都找不到醫師?



勞動條件差?醫療糾紛頻傳?薪水與壓力的差距讓越來越多年輕醫師轉向更輕鬆的五官科、醫美科?面對台灣的醫療體制問題,政府、醫院該拿出辦法?勞委會希望將醫護納入勞基法保障,可以改善醫護工作品質?病人還是那麼多、開刀還是開不完,如何能適用勞基法?拋棄責任制,會不會造成病人權益反而受損?而且醫護納入勞基法保障,現在人力可能會更吃緊?病床得要減縮?醫療品質更值得擔心?

另一個醫護最擔心的就是醫療糾紛,比起過去,現在醫護的醫療糾紛越來越嚴重?醫護推動除罪化,避免用刑法約束,但是人命關天,一旦除罪化,是否影響病人權益?使得不肖的醫師沒辦法受到約束?對照日本、美國的案例,民法約束比刑法約束更有效?面對醫療糾紛,該如何處理,既能保護病人權益,也能免除醫師的壓力?政府該提出一套醫療基金和補償機制?

在醫療商品化的趨勢中,觀光醫療成為各大醫院爭相分食的大餅,台灣的醫療體系是否會應該發生更大的質變?醫美、健檢成為顯學?基礎醫科更乏人問津?面對台灣越來越不公義的醫療體制,政府如何拿出辦法?提供醫師、病人更好的醫療環境?讓醫療的公共性能真正落實?

101/05/25-南部開講-eTag上路! 開多少就付多少 國道大改革? 國道電子化能順利上路?

來賓

高公局總工程司 吳木富
美濃區龍肚國小校長 楊瑞霞
高雄市立委 李昆澤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所教授 邱鈞裕





遠通電收從這個月開始,全面免費接受民眾申裝國道電子收費ETC新系統eTag。遠通電收統計,平均每天超過2萬名用路人申裝,希望年底用戶數可衝到330萬,讓使用率能達到合約65%以上的要求,以利明年初國道能順利實施計程收費。不過目前OBU用戶約121萬,ETC使用率不到45%,ETC從OBU改成eTag,民眾就願意使用?年底300萬車輛使用ETC的目標能夠達成?



過去OBU詬病太昂貴,六年來國道電子收費成效不彰,在明年國道要全面電子化的壓力下,遠通祭出eTag要吸引民眾使用ETC,eTag是挽救ETC政策的壓箱寶?既然eTag的接受度比OBU高,為何不提早轉換?非得要最後關鍵才提出eTag的解決方案?使得國道電子化計劃持續延宕?然而eTag現在上路,許多民眾仍有疑慮,eTag的性能如何?如何顯示餘額?是否可以取代OBU?裝設eTag比較好?還是OBU?目前eTag可免費裝設,交通部促遠通要提供免費的eTag,未來eTag仍可免費裝設?迎接國道電子化,政府是否該更積極鼓勵民眾裝設eTag?新車出廠就該配備eTag?驗車也該增加eTag檢測項目?政府對於國道電子化政策,動作還是太慢?明年上路之後,如果多數民眾仍未裝辦eTag,他們要如何上國道?

配合國道電子化上路,高速公路收費也將改成按里程計費,開多少就付多少錢,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目前交通部規劃未來計程收費每公里收1.17元,收費合理嗎?但偏鄉民眾提出抗議,尤其是國道十號目前沒有收費站,未來按里程付費,勢必增加大筆交通支出,對偏鄉民眾太不公平?通勤族也抗議短程使用未來將要收費,交通部也延擬短程免費里程收費,這樣公平嗎?難以解決都會區交流道壅塞的問題?但都會區國道以價制量,開車族反而造成市區交通壅塞?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應該要有更好的配套?

101/05/18-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走入台灣偏鄉 發現鄉鎮之美

FORMOSA是外國人對台灣的稱呼,意思就是美麗的寶島。台灣的美不只是在有山有海有森林,還有很多小鄉鎮因為社區居民的努力而變的有特色,今天南部開講節目在地旅遊系列首先就要帶大家到嘉義新港的板頭村,還有屏東牡丹鄉的東源村,這兩個小村落原本是偏鄉務農為主的小村落,因為年輕人口外移,居民開始發現人口老年化和經濟問題,經過有心居民的努力而開始慢慢轉型成為現在的社區觀光型態也因而帶動年輕人回鄉就業,他們是如何辦到的?我們這一集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101/05/11-南部開講-高電價來臨?! 不能避免的高電價時代? 生活大小事 省電如何做起?

來賓介紹
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經理 黃建誠
高雄大學都建所所長 曾梓峰
台灣綠適居協會理事長 邱繼哲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馬總統宣布高電價時代來臨,未來電價將分三階段調漲,六月將調升原本該一次漲足的40%,十月再調升40%,再加上六月開始的夏日電價,這個夏天的電價,勢必創下歷年新高。在節能減碳的趨勢中,台灣的能源有反應真正的價格嗎?目前的電價是便宜還是昂貴?比較世界各國,台灣人用電是否真的很廉價?面對高電價時代,民眾該怎麼辦?



馬總統希望請出省電達人多宣導,但如何省?從哪開始省?省電第一步,民眾要開始有什麼觀念?居家用電如何省?哪些電器用電量高?節能家電是否真的節能?用對方式才能省電?家裡也能變成節能住宅,綠建築可以從哪做起?除了自家住宅與生活能好好省電,大樓公電也是相當驚人?一般住宅大樓用電如何省?電燈、電梯、電動門,怎麼才能讓大樓公電下降?現在流行太陽能屋頂,大樓裝設太陽能板能省下電費?還能賣電補充公積金?大樓要轉型成節能大廈,如何開始做起?

除了民眾努力省電,政府也該提出節能措施?公共設施如何更節能?公務單位也該省能源?目前政府做的足夠嗎?民眾省電,政府也該跟上腳步?面對能源稀少、高能源價格時代,節流之外也該開源?清潔能源的速度要加快腳步?政府還得加把勁?

101/05/04-南部開講-VOCs管制變嚴格! 健康有保障?林園致癌增加!政府該國賠?

來賓介紹
林園區反公害護家園協會理事 黃德煌
高雄市環保局簡任技正 吳家安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衛所副教授 吳焜裕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位於高雄市林園石化工業區的中油第三輕油裂解廠,營運三十四年首次健康風險評估期末報告出爐,林園區內五大人口聚集地的汕尾、東林兩里,民眾致癌風險超標一百倍,溪州里、林園市區及中芸里超標十倍,共約三萬人健康受到威脅。根據調查,林園工業區排放致癌物包括丁二烯、氯乙烯、苯等十九種,有毒的揮發性有機物質充斥,居民身體健康長期受到影響,為什麼石化產業對民眾健康有如此大的影響?林園的空汙長期影響當地環境?營運34年才有第一份健康風險評估,中油視人民健康於無物?但是三輕擴廠在即,新建四廠都已進入完成階段,在民眾健康風險與石化發展的衝突下,石化產業如何說服民眾?


長期以來石化產業對健康的風險評估,就一直未透明化,三輕公布第一份健康風險評估,六輕在莊秉潔教授的民間報告出爐後,也向莊教授提告求償四千萬,在管理石化區的健康風險上,政府能扮演什麼角色?企業通常保證無風險之虞,但人民也不信任企業的說法,健康風險評估該透明化?必須有更多的社區參與?

化學揮發物造成民眾身體健康風險極大,高雄市也針對VOCs提出更嚴格的管制,由原本環保署規定的1萬ppm,加嚴管制標準到2000ppm,這對大高雄的環境有更多保障?VOCs對人體健康有何危害?石化區域的VOCs濃度更高?面對VOCs的威脅,高雄市政府的行動能改善石化業的汙染問題?全台不只高雄有VOCs的問題,中央應該全面性嚴格管制VOCs的排放濃度?該做?不該做?

除了石化區的VOCs汙染問題,日常生活到處都有VOCs的可能危害?機車?油漆?玩具塗料?台灣在管制可能有VOCs的用品上,已經越來越進步?但面對可能無所不在的VOCs,全民要有什麼觀念?如何減少VOCs的健康危害?


101/04/27-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雲林老街文化和傳產轉型故事




台灣老街從北到南,九份、淡水、三峽、到台南的安平,給人的印象就是吃吃吃和擠擠擠,老街的歷史足跡已被商業氣息給掩蓋不見,台灣的農業大縣雲林,和古都台南一樣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和歷史建築,或許是因為交通不便讓這裡的文化免於被開發還保有純樸,這裡的西螺鎮有一條延平老街,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保留了一整排30年代ART DECO建築的街屋,他們在活化老街的過程中秉持著在地人與建築的同在,他們在活化歷史建物的理念上是保留原有的建築結構,在損壞到看不到以往歷史建築工法的建物上會適時的加註這個時代的建築工法,為的就是要讓老街成為歷史建物的年輪。他們拒絕大量的觀光人潮,選擇了喜愛文化的旅人,希望吸引來的都是志同道合的,可以一起讓這老街繼續永續下去。現在他們已經做到了,接著開始做的是用老街活化來帶動文創,希望可以吸引游子回故鄉也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年輕人一起來雲林打拼,南部開講將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還有提起毛巾就讓人想到虎尾,七十年代虎尾的毛巾產業可說是非常的風光,不過在九十年代,因為開放中國毛巾進口,再加上政府加入WTO, 毛巾產業開始出現走下坡的趨勢。危機也是轉機,毛巾業者沒有因此而關門大吉反而轉型成觀光工廠不僅替自己開闢了另一條生路也為傳統產業開了一個先例,因為毛巾觀光工廠的成功轉型也帶動雲林斗六工業區裡面的傳產開始一一加入這個新行列,節目中也要帶帶大家來去看看這些所謂的夕陽產業如何透過觀光行銷為自己開創了新商機。

101/04/20-南部開講-漲油價!拼轉機? 總統:今天不做明天後悔 高油價來臨? 低碳?綠能? 台灣能脫胎換骨?

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主任秘書 張淑娟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勞工律師 劉思龍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李根政




連續兩個禮拜油價小幅下跌,略解高油價之苦,但在經濟部宣布取消汽柴油的減半漲價機制,未來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國內油價「一旦要漲就是全額漲,但是降價只能減半降」的政策執行下,高油價時代勢必來臨,全民也擔憂荷包將會繼續失血,尤其隨著物價蠢蠢欲動的壓力,民怨更是四起。到底政府這波油價上漲的政策是否正確?過去凍漲使得所有百姓補貼高耗能產業與汽油重度使用者,不但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也使得台灣減碳不見成效。馬總統也表示油價不漲,未來一定後悔,透過能源價格的正常化,才能使得產業轉型和低碳生活能夠實踐?但是那麼好的政策方向,為何導致民怨沖天?政府做錯了什麼?一旦油價進入高價時期,政府要鼓勵民眾多用綠色運具,應該提出什麼配套?

除了過去凍漲的四成成本將陸續反應,未來汽燃費也可能隨油徵收?未來油價將進一步上漲?民眾受的了嗎?但是政府也擔心農漁用油如何補貼?地下油行可能再次猖獗?汽燃費隨油徵收是否可行?台灣的能源結構除了漲油價之外,還需要有更全盤的思考?能源稅是否該認真思考執行必要性?產業轉型與低碳生活才可能真正落實?在這次油價爭議中,政府是否真的對未來能源使用提出願景?

油價高漲,連帶使得私人載具成本提高,對於長期推動大眾運輸卻成效不彰的高雄市,正是協助民眾改變習慣的好時機?捷運、公車、公共自行車使用人數雖然增加,但大高雄的機車使用率仍然逼近七成,如何趁著高油價時代,讓市民願意搭乘大眾運輸?高雄市政府該有哪些思維?如果高雄辦得到,也能成為全台各縣市推動綠色交通的典範?但是高雄過去也提出各式各樣的補貼措施,公車也增班、現在也要設電動機車的電池交換站,那麼多的綠色交通利多,過去為什麼成效有限?趁著高油價機會,這次能讓民眾樂於使用綠色運具?除了提出大眾運輸的配套之外,民眾使用電動機車、自行車、接駁運輸,仍有許多不便?想要省下油費,除了政策引導的配套利多,民眾還可以有什麼創意的想法?自行車也可以變成電動車?共享交通的契機也開始浮現?


101/04/13-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雲林虎尾文化之美



對四五零年代的人來說,追著滿載甘蔗的五分車後面跑是一幅值得懷念與回味的畫面,目前這列五分車就在虎尾糖廠也是全台灣甚至是全東南亞唯一還存在且有在運作的,節目中將帶大家跟隨著五分車的汽笛聲重回虎尾糖廠來看看台灣的製糖文化。


臺南因為老房子的翻修再利用,因而發展了另一種文創風而帶動了台南的觀光人潮也帶動了年輕生力軍的移民潮。雲林虎尾擁有豐富的製糖文化因而和台南一樣也有著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建物,這幾年虎尾在當地有心人士的努力下,搶救了不少因為荒廢而面臨拆除的歷史建物,進而賦予這些歷史建物有了新生命,開始擔負起傳承在地文化和宣揚在地精神的責任,節目中將帶大家來看看這股新生命為雲林帶來了什麼樣的新活力。

101/04/06-南部開講-油價剛漲!五輕卻爆? 驚爆後勁不定時炸彈? 五輕再傳工安危機?

來賓介紹
高雄市議員 黃石龍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工系教授 沈建全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油價調漲中油挨轟之際,中油高雄煉油廠丁二烯萃取儲槽今天凌晨三點半發生火災,火勢雖遭控制,現場白煙不斷,附近的後勁地區居民相當氣憤,數十人聚集門口抗議,批評中油管理不善,工安事件不斷,還帶頭漲油價。這次發生工安意外的丁二烯萃取儲槽,存放的是有毒易燃氣體丁二烯,雖然環保局空氣檢測並未發現異狀,但今天東北季風加強,且高雄地區早上下雨,丁二烯外洩對於大高雄地區是否可能造成危險?未來數日天氣亦極為不穩定,大高雄百萬民眾是否要注意中油工安所可能產生的汙染問題?

這次中油工安意外問題出在哪?列舉過去中游五輕的意外事件,這幾年中油在工安控管上,是否能讓民眾放心?高雄市重罰100萬,中油的工安管理就能完備?尤其去年台塑六輕工安也是意外頻傳,當初行政院還指派被認為較專業的中油管理人員進駐,這次五輕再發生意外,人民能夠相信中油的管理專業?後勁五輕104年就得遷廠,還有2年多的時間,中油如何說服後勁民眾相信石化廠的安全?從台塑六輕到中油五輕,台灣的石化廠安全管理出了什麼問題?政府、民間能如何監督?

尤其油價剛漲、社會瀰漫批評中油管理機制的氛圍,在民怒的風頭上,石化廠又發生意外,是否又會衝擊到油價是否喊漲的問題?到底中油的員工薪資、福利是否難以說服大眾?但過去國營事業薪資低,才造成現在歷史共業?社會討論油價問題時,需要更多理性?目前的油價是否合理?和國外比起來,台灣的油價其實也不算便宜?但是面對高油價時代,政府除了喊漲之外,應該有更多說帖與政策?對於石化工業的政策,面對五輕104年遷廠壓力,政府也要提出更清楚的說法?未來大社仁武石化專區未來要如何走?

101/03/30-南部開講-兩岸招商大車拼! 平潭特區讓利.讓地.讓權 對台最大利多? 高雄搶得到自由經濟大餅?

來賓
立法委員 黃昭順
貴州省特區總規劃師 李文良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義守大學財金系副教授 李建興


連續幾個禮拜,中國平潭特區計劃成為兩岸經貿未來發展的重大議題,上禮拜福建省省長來台參訪,更將話題炒得火熱,中國十二五計劃預計將平潭打造為兩岸共同家園,目前已投資600億人民幣於基礎建設,未來將繼續投入2500億人民幣,成為兩岸共同經貿投資與海西區發展的示範點。平潭特區除了提出全中國最好的投資優惠措施,更特別針對台商提出租稅優惠與補貼,執行新台幣、人民幣雙幣通行,允許台灣證照執業,並提出高薪、住宅補貼等吸引台灣高階人才西進。在平潭特區野心勃勃的計劃中,雖然陸委會提醒背後的政治動機、經建會也表示平潭的投資條件不如理想,但台商依舊躍躍欲試,這些對台的投資大利多,是否真會再創新一波的台商西進潮?用中國的生產成本創造產值,平潭特區有機會成功?進軍平潭,將是ECFA簽訂後,兩岸經貿合作的重要一步?

但過去福建省也提出海西特區要吸引台商,但十年來的成績卻不如理想,平潭特區有可能變成下一個台商的長三角?或只是中國中央和福建地方政府畫的大夢?尤其平潭規畫發展高科技、金融、低碳等產業,這些正是台灣目前亟欲發展的未來重點產業,在兩岸競合中,台灣是否又再次失去先機?面對平潭的吸引力,台灣該如何擬訂經濟對策?

在後ECFA時期,兩岸經貿將進入更激烈的競合關係,平潭計劃拋出了資金、人才、地租等合作計劃,並在明年自由貿易港上路後,期望透過兩岸合作大展身手。面對這樣的趨勢,台灣拿的出相對應的計劃嗎?自由經濟特區喊了多年,目前無一上路,經建會主委認為高雄自貿港的投資條件遠勝於平潭,但目前高雄港與經貿特區的規劃發展卻依舊牛步化,面對平潭這個後起之秀,高雄未來定位還在?我們的競爭優勢又將隨時間迅速消失?ECFA作為台商回流的重要政策,要把高雄自貿港打造成鮭魚返鄉的基地,但是台商買單嗎?自貿區的法規、人才、公共建設完備了嗎?地方與中央對於高雄的發展共識與合作何在?面對平潭特區的發展案例,台灣缺少什麼?行政執行力?規劃能力?還是決心與魄力?高雄未來在兩岸ECFA的互動中,該有更積極的角色?

101/03/23-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高雄水與綠生態廊道 鳳山左營新舊雙城遊




想要了解高雄就要從歷史源頭所在地鳳山縣開始,早期鳳山最熱鬧的縣中心就在今天的左營舊城,不過因為220年前林爽文事變,舊城被林爽文攻陷,鳳山縣的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開始遷徙到新城,也就是今天的鳳山,也開始了鳳山這個城市的繁榮。今天南部開講就要帶著大家一起認識左營舊城和鳳山新城,這兩個在大高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雙生城市,順便走一趟當時古早人遷徙的古道和水路,現在高雄市用水岸和綠地規劃了這條路線,讓大家在生態和美景中,體驗歷史的變遷。

101/03/16-南部開講-全民瘋綠電? 反核再起?拿綠電取代核電可行嗎? 台灣準備好? 綠電如何到我家?

來賓
高雄大學都市發展建築所所長 曾梓峰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教授 黃鎮江
台灣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 鄭博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研發處長 艾和昌




日本311核災周年,反核運動再起,社團呼籲我家不要核電,綠能發展是不是該更加緊腳步了?
在總統馬英九釋出將推動太陽能、風力等新能源發展後,經濟部能源局也立刻回應,將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今年規劃設置目標為100MW,鼓勵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為主,而上半年躉購費率為每度電最高為9.4695元,並已協調台電簡化作業程序,縮短民眾申設時間。高雄市也預計6月推出高雄厝,修改自治條例鼓勵民眾將鐵皮屋頂的違章建築,改裝成太陽能屋頂,中央與地方並強調改裝太陽能屋頂,台電除了買回多餘的供電,並承諾收購期長達20年。不過民眾對於太陽能屋頂仍然陌生,尤其長期的既定印象認為太陽能就等於昂貴,政府如何說服民眾,裝設太陽能屋頂不只對環境有益,對於居家環境也有幫助?家裡不但可以省下電費?更能投資變成綠金?

雖然政府強調太陽能屋頂十年就能回本,但是初期投資金額龐大,家家戶戶都有辦法安裝嗎?除了購電補貼,政府要如何拿出誘因?而且加上折舊、維修成本,打造家裡的太陽能屋頂,真的是門好生意?過去申請流程繁複,現在改善了嗎?裝設太陽能屋頂,民眾得注意哪些規定?百萬太陽能屋頂如果真能成真,對於台灣的電力結構與配置,會發生什麼改變?我們還需要火電和核電?過去台電對於家戶購電裹足不前,宣稱配電線路繁複,如果要迎接百萬太陽能屋頂年代,台電的供回電網路已經準備好了嗎?政府要投資補貼大量的太陽能屋頂,我們的財政預算稱得住嗎?台電的配套措施做了嗎?綠色電價該如何制定?

除了太陽能屋頂政策,國外興起小型家戶與社區供電系統,不管是小型太陽能裝置、風電、水電、地熱等等,有哪些創新發明與思維?這些小型電力要如何裝置?民眾可以如何取得?這些電力不僅可以家家戶戶自給自足?也可以成為新能源的供應者嗎?政府對於小型再生能源的推廣與補助,未來有什麼規劃?

除了多元管道的再生能源生產,節能產品也能輕易使用嗎?環保署這三年推動電動機車,成效依舊有限?高雄市首創電動機車充電站,全市將設置30座機車充電站,能提升民眾將汽油機車轉換成電動機車嗎?但目前電動機車廠商各行其是,電池容量、規格都未統一,充電站能夠讓民眾更方便使用?業者宣稱電池規格可能要十年才能規格化,現在買車的民眾,不就成為政策下的白老鼠?面對綠能政策的發展,民眾要響應,如何才不會成為無辜的犧牲者?

101/03/09-南部開講-福島周年看核能: 我家不用核電 行嗎? 日54核電機組全停 日本暫別核電 台灣也能迎接非核家園?

來賓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 吳再益
中華民國太陽能系統公會副理事長鄭博文
台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高成炎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日本於去年發生311強震後,因福島核災引發核安問題,造成多數民眾對於核電產生疑慮,中央與地方政府也更加保守面對核電問題,因此從去年開始,日本全國54座核能發電機組,陸續停止發電。目前日本運轉中的核電廠僅剩東京電力的柏崎刈羽6號機及北海道電力(HEPCO)的泊3號機兩座,這兩座機組也預計於3月26日及4月下旬停工進行檢查,一旦核電廠持續無法復工,4月底日本將沒有任何一座核電廠處於運轉狀態,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非核家園」。


但是要不要恢復核電,在日本也引起兩極化的討論,民眾和市民組織擔憂福島核災,戳破了日本核電的安全神話,但政府與電力公司卻以缺電與經濟發展做為訴求,希望說服民眾信任核能安全。其實日本的54座核電機組,總發電量達4,896萬kW,在311強震發生前日本國內約30%電力需求仰賴核能發電,一旦核電廠不能運作,缺電問題的確嚴重。但是市民組織卻認為,從去年夏天到今年冬天,透過配電與節電措施,已經成功避免進行大規模停電的困境,日本並非無電可用,要求日本政府朝向無核化的電力政策。面臨54座核電機組停工,沒有核電的日本真的能度過缺電疑慮嗎?過去一年來,日本政府與民間如何因應?從日本逐漸邁向無核化的現實中,台灣能學到什麼?

尤其台灣的核電依賴率遠低於日本,如果日本能無核化,台灣做得到嗎?反核團體週日將上街頭抗爭,訴求「我家不用核電」,口號要如何落實?台灣沒有核電,真的可以過得下去嗎?台灣對於核電的正反爭議,其實和日本這一年的發展類似,他山之石,我們要如何理性討論沒有核電的真相?「我家不用核電」提出檢討工業用電、增加再生能源做為非核家園的配套,這兩項措施真的可以取代核能發電嗎?政府近日也提出調漲工業用電、民眾選購綠電、百萬風力、太陽能屋頂等政策,民間滿意嗎?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去年在太陽能躉購電價下調的爭議中,讓民間懷疑政府的決心,目前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還有更多需要改進的空間?

101/03/02-南部開講-菜價飆?農藥問題多? 都市農民自力種菜 環保省錢還能找到健康?

來賓介紹
中興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黃裕銘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系主任 鍾仁彬
高雄第一社大講師 陳乙平
幸福農莊女主人 陳惠雯





綠色和平日前抽查全台8間連鎖超市58項新鮮蔬果,在43項蔬果中驗出36種不同農藥殘留,其中農藥混合使用情況嚴重,有25件蔬果驗出含3種以上不同農藥,其中一件金棗驗出9種農藥殘留,另外一件芥菜驗出農委會公告為「劇毒」的農藥加保扶與歐殺滅、一件韭菜也驗出可能影響生殖系統的農藥貝芬替,含量超標高達2.7倍。超市蔬菜殘留農藥引起消費者人心惶惶,而農委會也因為農藥殘留抽驗辦法而被監察委員糾正,因為農委會的採樣、運作、檢驗到通知生產者的作業需要二十個工作天,導致超過八成蔬果都已收成流入市面。蔬果農藥殘留問題直接關係民眾健康安全,如何減少風險,農委會該如何作?農委會承諾要縮短農藥檢測流程到15天,但對於一般蔬菜20天內就可採收,農藥檢測真能把關?提了多年的產銷履歷,如何能真正落實?解決問題?







大宗蔬菜安全把關需要靠政府政策執行,但面對減少蔬果食物里程的大量碳排放,這幾年國內外也流行起都市農場的概念,從六零年代古巴面臨石油危機後的農業困境,政府與民眾開始思考如何有效利用都市空間從事農業生產,這幾年更在環保意識抬頭下,倫敦、東京、紐約等各大城市也開始流行在屋頂、陽台、閒置空間開闢農場種菜,其中倫敦市政府更將都市農場訂為都市發展計劃,鼓勵市民兼差當農夫。在都市農場的發展趨勢中,台灣也跟上腳步了嗎?都市農場背後的概念是什麼?對於環境減碳、綠建築、食物安全都有保障?


不過自己兼差當農夫簡單嗎?陽台、屋頂種菜看來不算困難,但是要當個好農夫,該如何入門?哪些地方適合種菜?集居式大樓可行嗎?培養箱要如何製作?過去常用廢棄寶麗龍盒種菜,效果好嗎?如何改善排水問題?種菜也要有訣竅?日照如何選?土壤如何保持肥沃?種子如何挑?哪個季節適合什麼青菜?哪些青菜對身體、環境也比較好?有報告說多吃四碳蔬菜比較環保,為什麼?哪些蔬菜屬於四碳蔬菜?如果不能用農藥,如何減少蟲害?許多天然植物也能當自然農藥?都市農民實踐不難?如何做起?




101/02/24 在地旅行-台江公園 候鳥天堂 台南七股瀉湖生態之旅



每年九月到隔年四月是黑琵到台灣過冬的季節,全世界的黑琵數量亞洲就佔了80%,台灣黑琵數量更是亞洲數量的80%,而這80%的黑琵幾乎都棲息在台南府城的七股濕地,
近幾年因為產業經濟結構的改變,黑琵主要棲息地的台江公園發現黑琵數量開始減少,台江公園這幾年也開始與台南大學合作,在七股校區開始復育虱目魚漁塭,目前已有改善黑琵聚集分散的問題。節目中將帶大家來關注國際嬌客黑琵動態。也要帶大家漫遊在台灣,僅有的四種紅樹林組成的四草綠色隧道,再到北門井仔腳鹽田,了解早期台灣的製鹽文化和體驗早期製鹽工作的辛苦,讓大家認識台南除了古蹟和小吃之外的另一面。

101/02/17-南部開講-農田變人工湖? 高屏大湖要蓋?不蓋? 十年爭議再起 大高雄缺水如何解?

來賓
南區水資源局長 賴建信
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 周乃昉
屏科大土木工程系主任丁澈士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10年前環評通過的高屏大湖,被水利署以穩定高屏地區水源供需為由,重啟計畫,這禮拜送交環保署審查,美濃、里港的農漁民北上抗議,認為人工湖大量抽取地下水,未來還規劃要從荖濃溪上游取水,勢必排擠周邊農業灌溉用水,也會讓700公頃的良田消失,甚至開挖可能造成的地層下陷、淹水等問題。雖然環評決議退回水利署的變更對照表,認為需重做「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但水利署也認為由於南部供水壓力大,而且特別條例需在2016年前完成(只E區),因此將趕在三個月內提環差重審。




雖然這次環差重審沒有過關,但當地民眾與環保團體對於高屏大湖的設計與開發計劃,感到憂慮,認為政府慣習的大型水資源開發並無法解決大高雄的缺水問題,反而是花大錢(85億元)又犧牲農漁民的生存權。



高屏大湖過去做為美濃水庫無法興建的配套方案,原本規畫五個湖區(A、B、C、D、E),面積697公頃。後又修正成分3期施工,第1期工程先建C、D湖區、第二期A、B湖區,第三期E區。而今年南水局提出的方案又改了,變成先建183公頃的E區,其他四個區也在規畫之列,但後續再視情況開發。原本規劃的先建C、D湖區,豐水期時攔取荖濃溪水的取水方式也修正,改成先建E區,取水是由南化水庫(從甲仙堰引入)的餘水引入。水利署認為這些修正方案能降低環境傷害,又能確保供水穩定,但環保團體抨擊,開發計畫與當年已大不相同應重新進行環評審查,而不是僅提環差審查。




到底高屏大湖該不該蓋?水利署的修正規畫是否能在環境保護與水資源開發間取得最好的平衡?民間反對高屏大湖興建的理由,水利署如何提出解決之道?



但是根據經濟部預估,大高雄未來每日用水將從目前的160萬噸,增加到200萬噸,如果沒有高屏大湖做為供應,大高雄將面臨缺水危機。




尤其曾文、南化水庫清淤速度趕不上用水需求,南台灣恐怕又發生搶水大戰。在大高雄水源不足的現況下,除了高屏大湖做為選項,還有其他取水方案嗎?學者與民間團體提倡利用伏流水、地下水或小型埤塘的多元取水方案,能夠取代高屏大湖的供水量?政府在多元取水方面做了多少?但是利用地下水庫若管理不當,更可能造成地層下陷等問題?多元的小型取水是否也代表供水更加不穩定?面對大高雄供水困窘問題,如何找到讓民眾安心的解決方案?

101/02/10-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24線德文 達來部落生態之旅




位處在台24線海拔1200公尺的三地門鄉德文部落,因為氣候適宜早年就成為屏東高山咖啡豆的盛產地,所產的咖啡豆還曾經在日據時代被選為天皇的貢品,為屏東帶來很大的經濟產值,八八風災德文村的聯外道路重創,產業一度停擺,德文居民並不因此氣餒,帶著咖啡豆走出部落透過一鄉一產業的行銷,再度打響德文部落的咖啡知名度,節目中要帶觀眾一起走訪德文部落中由14戶咖啡農友所組成的馬古都莊園,在這他們結合農民形成合作社成立了公平交易理念的實驗平台。也與當地的國小合作將部落的咖啡文化融入課程之中,藉由採咖啡豆、日曬、剝殼、挑豆、烘焙到沖泡咖啡的整個流程,讓部落小孩因為了解而做到傳承部落文化。更希望利用咖啡產業再度喚回遺失的青壯人口,這段時間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達來部落舊稱達瓦達旺,這部落歷經了五次的遷村,遷村後舊達來這個部落已經被遺忘,經過八八風災後才被世人發現也更加印證了原民祖先的古老智慧,這裡還保有了最完整的石板屋群有著豐富的植物也是保育類黑鳶每年必拜訪的地方,節目中帶大家去看看這個被遺忘的排灣部落。

101/02/03-南部開講-阿塱壹有春天? 阿塱壹劃自然保留區 旭海大反彈 生態旅遊帶來商機?危機?

來賓介紹
屏東縣副縣長 鍾佳濱
牡丹部落文化解說員 古英勇
高師大地理系教授 齊士崢



屏東縣政府在1月18日通過設定「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六年來爭議不休的環島公路網/台26線開發與阿塱壹古道保留,暫時塵埃落定。環保團體希望自然保留區的劃定,能為當地帶來不一樣的經濟發展,屏東縣政府也承諾將規劃生態旅遊、溫泉、民宿等資源的投入,滿足當地居民對於生活與產業的需求。


但是地方上超過七成的住民,卻不滿自然保留區的決議,牡丹、達仁鄉民抗爭要申請行政訴訟,認為縣政府的自然保留區計劃,根本是阻礙地方的經濟發展,也罔顧當地民眾生活需求,只會讓旭海地區更加弱勢。而且公路總局也提出沿線闢建兩座隧道、縮減路寬、減緩人車停留對環境破壞的解決方案,定位成景觀道路,根本也不影響阿塱壹古道的保留。在地方缺乏共識與支持之下,縣府的做法是否太獨斷?「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到底能帶來地方發展更美好的明天?還是旭海村發展的阻礙?

在兩造衝突之間,當地民眾認為生態保留區阻礙了台26線的興建計劃,旭海村民數十年來的等待落空了,讓當地的醫療、教育、交通大受影響,甚至分隔了南田和旭海的生活圈,更影響了民眾的耕種與土地權利,生態觀光的好處還沒得到,就先蒙其害,對於當地民眾的反彈,政府該如何回應?偏鄉資源落差的問題,政府該如何協助?




在這一年的暫定保留期間,縣府有為地方帶來新的經濟想像?生態觀光的導入,地方有享受到利益嗎?縣府積極訓練民眾從過去賣茶葉蛋式的觀光經營,轉型成生態導覽解說,成效如何?生態旅遊並非畫大餅,政府和民間如何成為培力共管的夥伴關係?阿塱壹的生態旅遊規劃還有多少不足之處?對當地民眾來說,看的到未來發展的機會嗎?對於居民和遊客,如何體驗阿塱壹的生態旅遊模式?

101/01/20-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在地食材 創意年菜料理



後天就是除夕了,今年的年菜你有計畫了嗎?
南部開講將帶大家到屏東的德文部落,用在地食材做出一桌具有原民風味的部落料理,還為大家請來高雄的知名餐廳主廚利用當季食材,敎大家在家也能做出五星級的年菜套餐組合,年菜不用在出外排隊等吃飯,也不用提前在便利超商預購年菜組合,在家輕輕鬆鬆就能吃大餐又能找回早期的圍爐光景

101/01/13-南部開講-選情分析二:九二共識VS.大聯合政府 雙英對決誰勝出? 選前最後一夜 南台灣選情直擊

來賓介紹
高雄市議員 郭建盟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 廖達琪
中正大學政治系主任 謝敏捷





明天就是台灣民主轉型之後,第五次的總統大選,歷經二次政黨輪替,這次還會第三次政黨輪替嗎?藍綠雙方激戰至今,差距始終拉不開來,藍綠板塊也動員到了極致,緊繃的選戰中,哪些因素決定中間選民的動向?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蔡英文的大聯合政府?哪個方向可以吸納多數選民?宋楚瑜可以成為關鍵少數?120萬的首投族能對選情造成影響?美國和中國的外在因素,才是決定總統的最後關鍵?或是中間選民早就消失?最後的勝負結果,還是取決於兩大檔的催票動員?


除了總統大選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立委選舉卻被許多媒體遺忘,被評為台灣動亂來源的立院國會,能透過這次的選戰,提升素質?這是民主轉型之後,第一次有史以來總統和國會選舉同一天選舉,這也是第二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看看第七屆立委的表現和素質?選舉制度改變之後,國會議員素質有進步嗎?第八屆立委各政黨的提名名單,素質如何?真的是各選區的菁英嗎?抑或,是各選區地方權力重組之後,各地方的政治角頭呢?第八屆國會即將選出,人民可以期待什麼?該給這些立委怎樣的壓力?

最後請問南部的選舉動態?國民黨說南部會小輸,用北二都的選票補南部輸掉的部分,民進黨認為南部會大贏,來補北台灣輸掉的部分,至於洪智坤認為,北部、南部兩黨都不會大贏,都只是小贏,南北的藍綠生態開始有變化嗎?南部今年的選情會如何改變?

101/01/06-南部開講-選情分析一:薪水變薄?勞工變窮? 勞工最不滿的五件事! 南部產業往哪走? 未來總統 誰能解決?

來賓介紹
中山社會系助理教授 邱毓斌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王鳳生
中山政經所副教授 辛翠玲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劉思龍



在總統及立委選舉的喧鬧聲中,勞工陣線上個禮拜公佈去年勞工最X的五件事:最「悲」的是物價漲、薪水不漲;最「恨」無薪假橫行;最「怨」《建教法》沒過;最「鳥」的是《職安法》被擋;最「氣」有薪照顧假跳票。從2009年以來,台灣勞工除了面對就業不穩定、工作貧窮化、過勞(死)等威脅之外,經濟無感復甦更導致勞工處於窮忙、窮苦和窮累的「三窮」絕境。雖然今年一開春,政府祭出調漲基本工資、紓困貸款補助、待業青年職訓補助、職災生活津貼調漲等利多,但是對於勞團最在意的無薪假、派遣勞動、工作貧窮化等問題,政府讓勞團十分不滿。


針對勞工議題,馬總統提出勞動力參與率自58%提高至60%、婦女勞動力參與率自50%提高至54%; 定期檢討基本工資,提高勞工薪資;以及縮短法定工時,配套推動週休二日制。蔡英文則提出放寬延長失業給付門檻、青年失業補助、檢討責任制工時、遏止政府雇用派遣工、打工時薪提高到112元等政見。兩黨候選人誰提的政見比較完整?誰能解決勞工三窮問題?而且過去候選人政見多以加碼補助來解決就業問題,卻沒有解決台灣勞動問題的核心,兩黨候選人,誰能走出工作貧窮化的現況?

尤其以南台灣來看,救業不穩定、工作貧窮化的問題更是嚴重,這十幾年來,南部處於產業轉型的陣痛期,儘管中央、地方紛紛以海空經貿城、文創產業、觀光產業、綠能產業要來啟動南部的經濟動力,但是中央政府對於南部產業的資源配置,仍處於重工城市發展,地方政府要轉型成文創、綠能城市,兩者之間的產業想像落差很大?如果大高雄要往文創、綠能發展,中央該與地方合作?資源配置要更偏重南部?而處於產業轉型過程中的南部勞工,又該怎麼辦?對於中南部的廣大勞工,不該是面對失業領取補貼的消極因應,未來的總統對南部的勞動力,又該提出什麼樣的想像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