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09/28-南部開講-高雄自由經濟示範區 拍板定案? 台灣怎麼做?

節目來賓:
高雄市立委 趙天麟
高雄市議員 黃柏霖
中山大學政經所教授 辛翠玲
高雄市經發局產業服務科科長 陳杏怡



各界眾所注目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在今天有更進一步的進展,規劃在11月底報請行政院,自由經濟示範區是「黃金十年」計畫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定位上,是以「與國際接軌」、「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提升產業生產力」為目標。目前初步規劃將於特定區域內,主動放寬國外產業進入限制,進行相關法規鬆綁;一方面創造台灣加入TPP的條件,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先行先試區,另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環境、吸引投資。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也表示,高雄條件很好,一定會在裡面。但是未來在區位選擇上,將考量地方發展與區位均衡,原則上不以一處為限。對於高雄引頸期盼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可以落腳高雄了?陳內閣面臨倒閣危機,藍委給他三個月觀察期要力拚有感經濟,經建會將在十一月端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但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喊了好久,經濟部與經濟會準備好了嗎?在地的高雄市政府也準備好了嗎? 除了高雄之外,桃機也有自由經濟示範區?基隆港也想做?金門也要做?台灣需要很多個自由經濟示範區?互相支援?相互搶資源?政府對自由經濟示範區需要有更明確的想像與策略?否則又變成人人有份?卻人人没飯吃?相較於全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已經落後很多?如果要加緊腳步,台灣的機會在哪裡?台灣要如何做? 自由經濟示範區目標鎖定台商回流,如何吸引他們回來?租稅優惠?土地成本?勞工成本?用便宜的條件吸引他們,難道別的地方更便宜,他們就不會跑走?如何提出更具誘因的條件?鬆綁法令對嗎?還是要加強政府的執行能力?讓企業能更有效投資?以目前台灣的公務體系,如何建立良好的效率機制,吸引企業願意投資? 除了政府本身要加強能力,人力供給也很重要,目前行政院吵著鬆綁外勞,用勞力成本吸引對嗎?應該要提出更優質的台灣人力,吸引好的企業才對?如果只是吸引需要低成本的企業,會不會又造成不良企業進入,反而將汙染留在高雄?面對可能的大變局,高雄該怎麼做?目前市府準備好了?希望如何與中央爭取、協調?面對中央、地方未來得合作,目前地方快、中央慢,如何能合作?桃機拖了快五年,高港也可以先是口號,執行仍舊有問題?面對自由經濟示範區準備開始,高雄人要如何準備?年輕的畢業生要準備什麼?才能投入這個新興的就業市場? 

101/09/21-南部開講-面對全球經濟新局 台灣怎麼辦?

節目來賓:
前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台灣區總裁 呂學正
高雄大學經營管理所教授  李揚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國際景氣不振、台灣出口衰退,台灣出口連續6個月衰退,國際機構紛紛下修台灣今年的GDP經濟成長率預測,為提振經濟,行政院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內容涵蓋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強化人才、促進投資及加強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行政院預估,這項兼顧短、中、長期的方案,每年將可為台灣增加1%至1.6%的GDP成長。但是台灣景氣連亮九藍燈,第二季GDP甚至負成長,排在亞洲各國之末,台灣經濟發生什麼問題?台灣經貿卻面臨隱憂,長期仰賴出口造救台灣奇蹟,近年出口依存度從依賴美國轉變成依賴中國,在中國經濟動能稍緩、其國內亦開始發展台灣優勢產業,台商紛紛面臨經營瓶頸,在這樣的情況下,財經內閣端出一系列的救經濟方案,真能得到效果? 中國出口減緩,外銷轉內銷,台灣吃得到這塊大餅嗎?ECFA打開兩岸自由經貿機會,但是成效有預期理想嗎?ECFA使得台灣依賴中國更深?中國經濟一打噴嚏、台灣就重感冒?未來台灣經濟前景得看中國臉色?尤其目前中日貿易緊張,台灣夾在其中,會不會影響更大?原本想拉攏日本企業把台灣當跳板進軍中國,這樣的策略還行的通嗎?釣魚台風波只是一時?中日貿易依舊相當重要,過了十八大與日本大選,中日貿易就恢復正常,台灣仍然可以在中日貿易之間取得優勢地位?不過中國工資越來越高、土地成本也攀升,美國祭出優惠方案吸引美商回流,成效很好?未來變成美國消費美國生產、中國消費中國生產?台灣過去的三角貿易策略面臨崩解? 面對美中兩大貿易夥伴的經濟時局變化,台灣該怎麼辦?如何取得優勢地位? 過去台灣仰賴出口經濟,現在全球景氣一低迷,台灣就率先出問題,政府如何調整目前經濟策略?出口轉內需?鼓勵消費者多用國貨?但台灣品牌要先得到國人信任?HTC都搶不到本土市場,其他品牌如何扎根台灣?政府提出口多角化,進行新興國家市場開發,印尼、緬甸將是下一步?但是台灣進軍新興市場從中國、越南、巴西一直到現在,真的做出成效了嗎?在韓國企業紛紛搶進新興市場,台灣企業如何競爭?政府政策如何協助?過去的消費大國美國、歐洲襯景氣壞應該要更積極經營?台灣品牌如何在歐美搶到更高的佔有率?未來的消費大國中國,還是台灣首要對象?面對中國大廠紛紛崛起,台灣還得善用自身優勢? 

101/09/14-南部開講-台灣債淹腳目? 高雄蟬聯舉債王?

節目來賓:
高雄市財政局長 李瑞倉
高雄市立委 趙天麟 高雄市議員 黃柏霖
中山大學政經所主任 張其祿

 

財政部公告最新「地方債務鐘」,至8月底止,五都與各縣市長短期債務總計超過8300億元,和三個月前首次公布相較增加逾百億元。其中,高雄市舉債連續三個月上升,債務高達2175.49億元,每一市民背債增至7.84萬元,平均每人負債餘額蟬聯各縣市之冠,壓力最重。台北、台南、新北、台中這五都也同樣背債超過500億元,令人擔憂地方政府的理債狀況越來越糟?為什麼地方債務難以減少?五都升格後債務更加嚴重?自有財源不足?還得花大錢建設?五都升格後,自籌支出也增加?高雄合併後債務不降反升,更嚴重?政府要拿出什麼辦法解決入不敷出的情形?

南部縣市首長認為政府長期重北輕南,地方自有財源不到五成,債臺高築是必然的?反觀中央集錢權於一身,但舉債卻較地方嚴重?中央該思量的是如何建立一套機制解決問題?面對地方債務情況入來越嚴重,中央、地方如何拿出辦法?台中、台南、高雄首長紛紛砲轟中央,希望財劃法、公債法能儘速修法,台灣的中央、地方財權劃分出現問題?五都升格,財權卻還沒放寬?現在講究城市競爭力,地方財政能力若沒有相對提升,如何讓每個城是走出自己的路?

但是地方一方面喊窮要更多財政自主,另一方面又花大錢財政自律不夠理想,地方如何提出一個好的財政計劃?開源也要節流,地方如何開源?除了財劃法修法擴大地方財源,哪些稅捐應該歸地方所有?統籌分配款需加入更多城鄉差距的考量?地方爭取碳稅,中央該把權力下放地方?地方節流也應該更積極?台中市長希望修正公債法,讓舉債上限能增加空間,但是市政不節流,反而靠舉債增加預算,豈不走上歐債危機?地方節流該怎麼做?從哪做起?

101/09/07-南部開講-南二都房價回不來?

節目來賓:
崑山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 陳淑美
台南市建築商會理事長 黃全永
屏商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楊宗憲
代銷公司經理 邵泓



去年奢侈稅、今年實價登錄,政府這兩年打房口號喊得兇,去年下半北二都房市緊縮,但南二都依舊成長,尤其今年第一、二季開始,高雄、台南平均房屋總價屢創新高,一起突破750萬高價,北部建商南下獵地,高雄更突破一坪230萬的歷史天價,豪宅建案也一個個蓋,屢屢拉抬高雄房價,美術館區域一字頭房價已難尋,亞洲新灣區周遭更有50萬一坪的天價。高雄在地龍頭表示高雄房價一去不回頭,北部建商、中國資金準備進場,高雄房價只會高、不會低,觀察南二都房市,未來房價只會越來越高?建商推案表示現在只是起漲點、自住投資要把握時機,真的嗎?高雄在地兩大建設公司紛紛賣地、賣樓求現金,逢高出脫?不看好後勢?南二都房市如何觀察?小老百姓要買房還需要等嗎?

北部溫和成長,南部卻爆量狂飆,和過去北部熱南部冷全然不同,背後因素是什麼?市場炒作?資金流向南部?還是南台灣真的看到春燕?北二都過去房價大漲、人民痛苦指數攀升的問題,是否會在南二都重現?但是南部經濟未見好轉,人口外移速度又快,工作難找、薪水又少,房市只是外強中乾?過去南部房價所得比偏低、人民都買得起房子,在經濟沒好轉、房價又攀升的情況下,南二都會比台北更痛苦?面對這樣的情景,政府該怎麼辦?繼續協助建商推升地產價值,變成經濟火車頭?還是該拿出辦法,避免房市泡沫化?

馬政府祭出實價登錄要減少房市攀高,八月上路之後看得見成效?實價登錄真的能抑制房價?讓居住正義得以落實?缺乏實價課稅的後續做法,實價登錄真有效果?政府一邊喊打房,另一邊卻又準備開放北二都國有土地販賣,南部立委也喊要修土地法,讓市地能夠更快速進入市場,釋出公有土地是增加城市經濟動能?或是繼續推升房價?奢侈稅可能隨著實價登錄、房市穩定後有條件退場,奢侈稅成效已見?政府落實居住正義決心不夠?但是國內經濟差、國際景氣也差,要救GDP還要繼續抑制房地產嗎?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又該如何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