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0/12/23-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屏東萬金感受台式耶誕夜


耶誕佳節即將到來,適逢屏東萬金聖母聖殿傳教150周年,屏東縣政府結合聖殿與社區,全村動起來一起打造萬金社區成為台灣最有耶誕氣氛的社區,節目中帶觀眾一起來感受萬金的台式耶誕味。

鄰近萬金社區的五溝水社區,是台灣第一個由文資法指定保存的客家歷史建物聚落,當地建築保存完整,有六堆客庄「最後的香格里拉」稱號。五溝水擁有了得天獨厚的湧泉溼地,湧泉水質清澈見底富育了非常豐富的多樣性生態,隨處可以看到小孩戲水大人釣魚的情景,但這景色將隨著工程的開發湧泉生態有可能遭遇毀壞,小孩戲水大人釣魚的情景也有可能即將消失,節目中將帶觀眾一起來體驗生態之美了解守護湧泉溼地的重要性

屏東有個號稱台灣出產最多醫生的地方,那就是佳冬鄉,佳冬鄉擁有全台古蹟、歷史建築、客家伙房最多的地方所以這裡有杏林之鄉和古蹟之鄉的稱號。節目中將帶大家一起到佳冬探訪客家的建築與文化

100/12/16-南部開講-德班會議台灣減碳又退步? 全球倒數第八名! 節能減碳成為口號?

來賓:
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 楊磊
成大成大環工系教授 蔡俊鴻
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成員 黃詠梅
台南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研究所教授 黃鎮江



在南非德班進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星期五眼看瀕臨破裂邊緣,但當地時間10號到11號凌晨,不眠不休的馬拉松談判,各國終於達成共識,希望能在2015年之前,協商新的條約、取代京都議定書。而京都議定書的有效期限,也將延長至少5年。雖然延長期限的京都議定書約束的範圍還是排除中國印度等汙染大戶,但未來新的條約會一體適用,只是環保團體仍舊不滿意,他們認為 所謂的路線圖雖然是提出來了,美國、中國、印度等排碳大戶也被列入,但京都議定書期限到底要延長幾年?新的條約減碳目標到底要多少?工業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怎麼分配?都沒有具體說法,也重蹈哥本哈根和坎昆的後徹,全球共同對抗暖化的努力,依舊沒有進展?

站在台灣,我們如何看這次氣候會議的成果?在2008年和2009年,國內碳排放出現負成長,分別減少4.4%和4.9%,但這是因為經濟衰退。到了2010年,隨著經濟好轉,碳排放又增加6%,雖然環保署認為這成長有節制,這一來一往,其實也比2008年,一口氣成長了15.3%,是不是減碳有成效?而且今年公佈的國際減碳評比,在2012年度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中,台灣從去年四十七名退到今年第五十名,過去四年,台灣排名分別為三十二、四十七、四十七與五十名,一路持續下滑。與去年相較,倒退幅度最大項目在「國內及國際氣候變遷政策」,國際政策排名從九掉到二十四、國內政策從十九名掉到二十八;表現最差的是「減碳目標」去年五十八名,今年五十九名,從倒數第三名掉到倒數第二名。



這幾年,政府的減碳政策表現如何?口頭宣傳做的比實際執行還要多?檢驗未來三組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策?馬總統政見提出要在2025年減量到2000年的水準,另外兩陣營沒有提到減碳目標,對比於國際腳步,是不是太慢了?





台灣再不積極定出減碳目標,面對未來的綠色貿易,我們可能面臨的制裁更嚴重?法國已經定出低碳貿易的標準,未來幾年各國也會陸續跟進?以台灣目前的狀況,我們做的還太慢?總統候選人應該提出更具前瞻、具有魄力的減碳政策?除了減量目標的訂立,三黨候選人還需要提出哪些政策?能源稅法必須過關?才能協助高耗能產業轉型?才能讓民間節電有效果?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推動,腳步也要快一點?馬政府提出風電與太陽能計劃,蔡英文提非核家園、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南部發展太陽能產業,這些規劃方向正確嗎?對於未來候選人,我們要如何檢驗?


100/12/09-南部開講-在地旅行-深入台24線 探訪古老的魯凱阿禮部落


二年多前莫拉克風災重創了南部山區,沖斷了原民的一切,卻沖不斷原民對土地的感情,屏東霧台最高的魯凱族阿禮部落在這場風災後被劃定為不安全區域,部落族人必須全部遷村,但有部份族人他們依舊堅守留在山上,為的就是守護這一片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和文化,歷經兩年多族人間的不諒解,他們默默的在屏科大師生團隊與林務局的協助與輔導下,擔任起山林的監測與守護,過程中他們燃起了一個夢”生態旅遊”,希望藉由生態旅遊讓更多人了解魯凱族的文化和如何與大自然共處,也因為這個夢又重新讓族人們的感情再度凝聚,也因為這個夢讓族人不再悲傷而有了希望,他們說八八不再是慘痛而是轉機,就讓我們跟著他們的這個夢來看看阿禮部落的重建路。

100/12/2 南部開講-雲端商機 台灣搶得到? 鴻海投資高軟 打造雲端中心 台灣要搶雲端商機 準備好了?

來賓:
高雄市經發局局長 藍健菖
中山大學雲端運算研究中心主任 李宗南
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 郭耀煌



高雄市民引頸期盼的鴻海高軟投資案終於動工,預備打造雲端數據中心、軟體研發總部及培育人才中心。在馬總統當選之後,從2008年六月郭董就承諾高雄三大投資案,包括高雄軟體園區、高雄轉運港、亞太運籌中心,但目前只有高軟投資案準備動土,預計三年內打造雲端中心,成為鴻海的軟體人才培訓基地。經歷三年多的等待,這項投資案是否能成真?為什麼前景看好的投資案,會延宕那麼久?因為國際經濟情勢的改變?還是地方政府配合度不高?但是過去選前政府也大開支票,包括轉運中心、倉儲中心、軟體園區都只見動工典禮,選後卻難以落實,這次鴻海也在選前決定動工,是選舉空頭支票?還是真的看好高雄的投資機會?

高雄軟體科學園區被政府視為雲端科技的重鎮,也被馬政府列為十大前瞻產業,但是目前高軟的營運狀況如何?雲端聚落能否形成?對比於內湖、南港軟科園區迅速發展,高雄作為南台灣軟體中心的發展速度,能跟上北部?高軟要成為台灣的雲端中心,還需要什麼資源?鴻海兌現投資支票,能吸引產業進駐?南部軟體人才能被留住?

面對電子產業景氣不振,雲端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新興機會?Google準備在彰濱落腳、鴻海在高雄蓋廠,Facebook也將是下一個投資台灣的企業,在雲端科技的發展趨勢中,台灣因為硬體產業的發達,已經有先佔優勢?但是雲端科技重視的是軟體開發與服務,台灣準備好了嗎?過去只重視硬體代工,現在要轉型軟體服務,我們欠缺什麼?面對全球競逐雲端市場,台灣除了作為儲存中心,還有什麼機會?鴻海藉由切入雲端市場,展現多角化的經營企圖,鴻海能在高雄打造出雲端品牌?

雲端綠能的時代來臨?Google投資彰化還需要評估綠色電力,為什麼雲端需要考量綠能的基礎建設?未來全球PC競爭,必須重視碳足跡認證?雲端中心用電量驚人,更需要重視綠色能源?台灣要迎接雲端時代,綠能基礎準備好了嗎?

100/11/25 南部開講-生態旅遊新詮釋 凝聚社區力量 打造台灣新亮點

來賓:
屏科大森林系 副教授 陳美惠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旅遊可以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但沒有限制的旅遊卻也造成環境負荷的壓力,講求對環境友善、負責任的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逐漸受到國人的重視,不過,生態旅遊要能生根、永續,還得靠地方的守護神—社區居民,以愛鄉愛土的心維護環境、參與生態導覽,結合社區營造、創造雙贏的局面。於是,在台灣,一些名不見經傳、窮鄉僻壤的小鄉鎮,開始有年輕人回鄉,帶領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用未經雕琢的鄉村原貌、加上純度百分百的人情味,不需要過多的開發與建設,照樣吸引遊客紛來沓至,打造出台灣新亮點,台東鹿野永安社區、墾丁社頂部落、水蛙窟、屏東牡丹東源部落,都讓我們看到社區再生和永續的希望,本集節目邀大家一起來見証他們如何凝聚社區意識、打造生態旅遊、讓小鎮發光發熱的另類奇蹟。

100/11/18 南部開講-電子慘業?何時回春? 歐債?無薪假?景氣寒冬? 電子業慘透透? 台灣產業該轉彎?

來賓:
工研院產經與趨勢研究中心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組長 鍾俊元
前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台灣區總裁 呂學正
政治大學資管系講座教授 梁定澎
104人力銀行南區營運長 于玲晏


歐債風波再起,歐美股重挫,近期台股也是上沖下洗、波濤洶湧,尤其四大慘業3D1S(DRAM、LCD、LED、SOLAR)受到歐美景氣不振影響,今年都是百億以上的虧損,更使得銀行貸款出現龐大曝險,本土金融風暴隱隱作祟,台灣又要重現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困境嗎?大廠紛紛啟動提早休完特休、補休、減少工時、甚至預約明年休假等機制,無薪假的壓力逐漸浮現。究竟今年電子產業景氣有多不好?為何無薪假的陰影又浮現?這次的危機是因為歐美景氣問題?連帶使得台灣電子業走入寒冬?兩年前有中國讓利、家電下鄉等利多因素,今年的春燕還會回來嗎?中國擴張內需的利多還會浮現嗎?

為什麼電子業現在的景氣循環那麼迅速?不到三年的時間,電子業又馬上面臨寒冬?過去三角貿易過於依賴歐美?西方打個噴嚏,台灣電子業就受不了?以台灣現在的產業體質,要如何擺脫衰退循環的陰影?外銷市場得多角化?產業轉型、提升品牌還是必走之路?以四大慘業為例,兩兆雙星過去被譽為明日產業、LED、太陽光電領頭的綠能產業也被視為台灣下一個產業,為何未來明星產業還為成形,現在就變成台灣產業的負債包袱?政府兩年前的DRAM救市政策,籌組台灣記憶體公司效果也不明顯?現在DRAM又喊台日合併、政府要搓合友達、奇美合作,能拯救LCD產業嗎?綠能產業未來又該怎麼發展?政府要出手搶救,又該怎麼辦?

面對電子產業景氣循環越來越迅速、投入成本也越來越高,再加上韓國和歐美陸續簽訂FTA、中國後起的競爭壓力,台灣電子業的前景在哪?過去從代工生產到現在代工設計,電子代工業的前景如何?打出品牌是台灣電子業的未來?目前多半只有低階產品打出品牌,走向高階品牌之路,我們該如何走?

100/11/11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台東都蘭部落



台灣的最後一塊淨土台東,有著原始的山與海的美景,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吸引了許多藝術家來此創作,也因為藝術家的駐足而聲名大噪,因而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觀光客的到來,政府不時的開始動起台東建設開發的念頭,隨著美麗灣BOT案最近政府又將念頭動到台東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都蘭鼻」,台東真的就像政府說的他們需要開發才能帶動經濟嗎?就讓我們隨著都蘭在地的藝術家與新移民的生活態度,從他們身上讓我們了解他們要的是什麼?又是什麼樣的魅力可以吸引這麼多人來到台東定居?經濟難道一定是要建設才能創造嗎?

都蘭木雕藝術家希飛‧蘇巨阿美族女性藝術家魯碧•司瓦那(豆豆)
後山傳奇歌手郭明龍(龍哥)
重現傳統樹皮衣的都蘭藝術家沈太木
月光小棧兔子先生和女妖藝廊李韻儀
都蘭糖廠咖啡屋漫滋慢味PASA廚房

100/11/04 南部開講-ECFA大進補? 學甲虱目魚大翻身 小鎮出頭天? 農漁業能賺人民幣?

來賓:
學甲食品公司董事長 王文宗
前學甲鎮長 謝財旺
學甲漁民代表 泥鰍嫂(陳麗足)
台南市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王昌澔



ECFA上路第一年,台灣究竟發生什麼變化?產生什麼影響?台南學甲,是台灣三百多鄉鎮中,第一個接到虱目魚契作訂單的鄉鎮,居中牽線的是學甲前鎮民代表會主席王文宗、海協會副會長、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買方是上海第一大水產集團:上海水產集團。這張訂單,從對岸來到台南學甲,讓虱目魚今年出口中國的金額,大增81.9倍!

為什麼對中國消費者極為陌生的虱目魚,會成為契作訂單的目標?因為虱目魚是ECFA十八項降稅農產品之一,今年關稅從10%降為5%。中國進口台灣虱目魚,可表態支持ECFA,又可落實「照顧農漁民、深入中南部」政策。再加上全台虱目魚7%來自學甲,當地每十人就有一位是漁民,契作比一次性採購,更容易長期影響人心。中國下單契作是前所未有的好價格,不但讓漁民生活穩定,更影響中南部對ECFA的看法,這份來自中國的「大禮物」,究竟讓這南部小鎮,產生什麼變化?

相較於學甲的虱目魚進口中國,從屏東、高雄到台南的石斑魚產業早就從ECFA豐收獲益!馬總統更自詡為「石斑總統」!根據統計ECFA早收清單上路,上半年石斑魚較2010年同期增加391%,倍數成長的驚人獲益,漁民無不笑得開懷。

從ECFA早收清單、農產品採購到中國契作,兩岸經濟解放對台灣的農業成長成效極大?石斑以經在中國開創出消費市場,虱目魚也能殺出重圍,台灣的好味道能攻佔中國市場?ECFA元年,台灣輸中的成績單究竟如何?沒有關稅優惠的南韓,輸中成長率是台灣的兩倍,台灣該如何提高競爭力?ECFA不該當成救經濟的萬靈丹,台灣還是得先對內固本?外銷成績自然有競爭力?

100/10/28-南部開講-你吃對藥了嗎? 擬開放超商賣藥 買藥超便利? 用藥安全拉警報?

來賓介紹: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簡任技正 戴雪詠
台灣醫改會研發組研究員 李怡嫺
高雄市藥師公會理事長 吳信昇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 執行長 王宏育



夜半輕微腹瀉或頭疼怎麼辦?衛生署研擬在超商等一般通路販售指示用藥或甲類成藥,更方便民眾取得,衛生署認為國際趨勢是逐漸開放,一些使用歷史較久、藥性較安全的處方藥,正逐漸降低管制轉成指示用藥,也就是不必有開立處方箋即可取得,國內也會朝這個方向進行。


但是藥界擔心,如此一來,民眾用藥安全更無保障,國人較少具有藥物知識,要推行這項政策,勢必要加強藥物宣導及教育的工作,提升用藥安全。而相關醫療知識的培養,卻需要一段時間來形塑,很難一蹴可及,台灣要開放一般通路販賣非處方籤用藥,時機到了嗎?配套準備好了嗎?

要推行超商購藥服務,藥品外盒該加上用藥禁忌?藥品不能和哪種食物混用?藥物不能多種並用等警告語?超商的人力足夠應付諮詢服務嗎?政府有什麼監督機制?如何先讓國人具備家庭備用藥品的習慣?有正確的用藥知識?平常買藥回家之後,應該要先做好什麼功課?了解這些藥物?藥品該如何保存?該如何服用?

100/10/2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東鸞山森林博物館&鹿野永安社區




台東的鸞山村有一位布農族人,他不惜抵押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去向銀行借了五百萬,為的就是不讓家鄉的森林被財團收購和破壞。步行進到森林博物館,可以看到大自然奧妙,跟著南部開講的腳步,一起踏入這片森林,學習布農族人對待這片土地的態度。
除了森林博物館之外,我們還要帶觀眾朋友到鹿野,看看山中傳奇永安社區,如何從窮鄉僻壤的小鎮變身為全國社造的模範景點

100/10/14-南部開講-台灣海岸消失?! 七股.台南.旗津海岸倒退嚕! 全台海岸線大警戒?!

來賓介紹
台師大地理學所助理教授 林宗儀
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經理 晁瑞光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台南市黃金海岸沙灘遭海水侵蝕,導致遊客中心觀景平台嚴重塌陷;受到颱風侵蝕的影響,高雄旗津海岸每年內縮7公分;七股北門海岸線沙洲美景不再,每年平均退縮15公尺;梓官赤崁海岸線雖然已經丟滿消波塊,但海岸侵蝕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嘉好美寮沙洲不斷遭海水侵蝕,不僅漲潮沙灘完全被吞沒,連防風林都成了枯木林;這些海岸線退縮的問題,這十幾年來越來越嚴重,幾乎沒有復原的情況。而且不只南部海岸沙灘逐漸消失,全台各地的海岸都面臨嚴重侵蝕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海岸國土被大海吞噬,全台海岸線大警戒!






為什麼海岸線退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氣候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颶風增加使得海岸侵蝕劇烈?還是因為人為開發助長沙源補注不易?造成沙灘不斷流失?面對全台海岸線消失,政府做了什麼?過去興堤護灘政策有效嗎?天然海岸變成肉粽堆解決問題了嗎?抽砂補灘能找回消失的沙灘嗎?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我們如何思考海岸線保育的問題?如何找回沙灘美景?站在國土保安的高度,政府該有什麼新的觀念?如何提出更前瞻的做法?

100/10/07-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南百年魅力

本週南部開講將重播

台南魅力 百年好店vs.文創新力 走進台南 感受品牌魅力

上次錯過的朋友們,請記得鎖定不要再錯過囉
謝謝大家

100/09/30-南部開講-你所不認識的高雄--潟湖.珊瑚礁.海洋生態 走進南海明珠 認識旗津區的東沙群島

來賓介紹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課長 莊正賢
中山海生所所長 宋克義
中山海事所助理教授 李文良
南台科大財經法律所 王登仕



東沙群島位處南中國海北端,距離高雄約450公里,是台灣海峽南方門戶要衝,不過,南海情勢詭譎,戰略地位重要,雖然我國擁有東沙完整主權,但中國也同樣宣稱擁有東沙主權,在南海政治局勢日趨緊張之際,台灣如何捍衛東沙、南沙的主權?


最近海洋國家公園陸續舉辦媒體、大學生參訪東沙島,透過生態旅遊的規劃,讓年輕人近一步認識東沙,也宣揚台灣擁有東沙群島的主權,到底這種方式能否解決主權爭議?而生態旅遊會是東沙島未來發展的機會嗎?

擁有豐富的潟湖、海洋生態,東沙島有哪些特別的生態資源?過去在過漁、毒魚的影響下,東沙珊瑚礁生態遭受嚴重破壞,近年國家公園復育成效如何?有哪些保育成果?政府打算將東沙打造成生態島,未來東沙生態旅行對國人而言有沒有可能成行?如何在旅遊與生態保護間取得平衡?除了豐富的生態,東沙還有許多人文內涵,有機會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走進我們所不熟悉的東沙群島,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現在是學生的教育觀摩,未來還有什麼規劃?如何讓國人欣賞到美景?

100/09/23-南部開講-蔬菜含超量硝酸鹽? 吃進硝酸鹽好傷身 蔬菜含量多超標? 吃青菜如何保健康?

來賓: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監事 劉秀雀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黃裕銘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高雄榮總營養室主任 李義川



常吃蔬菜,有益健康,但是國內葉菜經常因過量使用氮肥,而殘留過多硝酸鹽,人體如攝取過多硝酸鹽,會誘發食道癌、胃腸癌及肝癌等疾病,嬰兒如攝取過多,也可能引起藍嬰症,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到底台灣的蔬菜硝酸鹽含量有多少?超標多嚴重?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蔬菜秘密,消費者要如何建立觀念?


面對可能殘存過量硝酸鹽的蔬菜,要怎麼選用?不同品種的蔬菜,硝酸鹽含量都不同?葉菜含量較高?根莖類次之?果菜類最少?為什麼含量會有差別?平日食用青菜,應該要多元?多樣化?分量要如何分配?冬天的蔬菜比夏天的含量少?多買下午採收的蔬菜?為什麼?日照比較夠?也要避免買連續陰雨天採收的蔬菜?溫室裡的蔬菜日照不夠,硝酸鹽含量比較多?水耕會比較好嗎?清洗青菜烹調蔬菜要有什麼概念?買回蔬菜也能自我檢驗硝酸鹽含量,該怎麼做?

歐盟、中國對於蔬菜的硝酸鹽都訂有最大殘留量標準,台灣訂立了嗎?為什麼民間團體疾呼,政府立法卻跟不上腳步?不使用肥料,作物成熟速度慢,農民的配合度很低?如何協助農民找到合適的栽種方式?政府要加快速度,保障消費者健康,也協助台灣農業轉型?而民眾如何找到自己信任的農民?可以透過哪些管道?買到安全的蔬果?

100/09/1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屏東阿塱壹古道&東源生態行







阿塱壹古道,早年原住民來往台東和屏東的傳統步道,充滿文化價值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這段台灣最後的原始海岸線,到底該保留,還是開發?






台26線的角力還在持續,屏東縣政府將它暫定為自然保留區,只能保護它到明年一月,明年一月之後呢?
環保團體認為阿塱壹應該要保有她原始風貌,當地生態旅遊業者更擔心,路一開,走一趟只要六分鐘,如何體會它的美麗和豐富的物種,更不要說可能對生態帶來的破壞。
這段台灣海岸公路最後的一段缺口,是該為生態保留的缺口,還是該填補上公路的缺口,這個禮拜,南部開講帶觀眾一起走進阿塱壹,用雙腳來體會阿塱壹的美,開不開發,答案留給大家去思考。
另外,去阿塱壹,不妨可以規劃二天一夜的行程,同樣的生態之旅,同樣的幽靜怡人,我們要推荐另一處生態天堂—牡丹鄉東源部落的水上草原和哭泣湖,請大家不要錯過這個禮拜五的「南部開講」之在地旅行。 

100/09/09-南部開講-陸客連四黑! 陸客商機三年榮景不再? 陸客數一月不如一月? 陸客政策出問題?

來賓介紹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 劉喜臨 劉喜臨
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 林富男
全國遊覽車聯合會理事 江其興
高雄市導遊協會榮譽理事 陳錫堅



2008年7月4日,陸客首發團從松山機場機場入境,官方和民間都舉辦盛大歡迎儀式,對開放陸客政策寄予厚望,許多觀光產業因應陸客,員工增聘至少兩成,尤其遊覽車全國增加將近五成,陸客觀光儼然成為台灣經濟的大補丸。不過才三年,陸客熱潮卻停滯不前,連續四個月人數負成長,中南部更是苦哈哈,退房、退車一堆,到底陸客的觀光政策,出了什麼問題?陸客團旅遊品質越來越差?台灣旅遊風評不好?政府還得更積極解決?



陸客低價團削價競爭,讓市場大餅急速萎縮,觀光局宣布九月一日起將祭出重罰,從團體的行程、住宿飯店和用餐地點多方查核,如果每人每天接待團費低於60美元,情節最嚴重的可能吊銷執照。觀光局下重手,可以改善低價陸客團問題?但是全世界沒有國家針對旅行業者祭出接待金額管制,陸客低價團不只是台灣業者的問題?台灣官方應該要求對岸觀光單位,明確限定中國旅行社不能亂砍價格?中國旅行社寡佔市場,才是問題的核心?

過去認為自由行可以解決低價陸客團問題,但是陸客自由行開放兩個月以來,人潮卻沒有浮現,平均每個月還不到一千人,對比之前官方訂出的每天500人上限,似乎有很大落差?南部的自由行商機更是低迷?陸客團問題難解?自由行問題也不少?面對陸客商機,台灣該怎麼辦?

100/09/02-南部開講-台大器捐風波 愛滋病可怕嗎? 愛滋是什麼?如何傳染? 深入認識愛滋病

來賓介紹
愛的希望愛的福阿紀錄片主角 馬修
成大醫院督導長 柯乃熒
世界愛滋快樂聯盟理事長 張麗玉
愛滋心理助人者 張家寧



上禮拜台大醫院發生愛滋病患的器官移植事件,不但台灣的醫療安全亮起紅燈,媒體報導更引發民眾對於愛滋病的不安,而醫改會也提出未來器官移植,應該要有愛滋病列管比對機制,讓許多愛滋人權團體表示,這個事件可能擴大愛滋病的污名化。究竟在這個事件當中,如何建立民眾正確的愛滋病知識?如何保障愛滋病人權?其實依據正常的醫療程序與規範,愛滋病也不會傳染給醫療人員?因為社會不了解愛滋病?反而造成愛滋病的社會歧視?




大部分民眾對於愛滋病多半一無所知,只有害怕?其實愛滋病毒傳染力很弱?在空氣中也活不久?只有血液、體液的交換才會傳染?身上沒傷口也不用怕?而且與愛滋病患者生活也不用擔心被傳染?愛滋病患反而更重視健康?只要控制得宜,也不會發病?或併發疾病?既然愛滋病的傳染那麼不容易,患病之後也有藥物可以控制,人們為什麼要害怕?因為道德問題?愛滋病是一種社會性的疾病?出自於社會的歧視?





不過台灣的愛滋患者逐年增加,年紀也越來越小?宣導防治依舊不夠?要如何加強?如何針對不安全性交的高危險群?目前政府處理愛滋防治與醫療的投入足夠嗎?愛滋病用藥過去健保全額負擔,現在要改成部分負擔,對健康財政有幫助?但愛滋防治可能出現漏洞?病人可能負擔不起反而變成黑數?愛滋宣導重點不只是疾病的預防,更重要的是宣導社會大眾尊重愛滋人權?理解愛滋病也接納愛滋病?

100/08/25-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台南魅力 百年好店vs.文創新力 走進台南 感受品牌魅力



歷經四百年移民的台灣,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氣息,其中台南的老味道和新創意更是迷人,這禮拜南部開講的在地旅行,要帶大家一起拜訪台南的老店和新文創,發現這個城市引人入勝的不同店家與品牌魅力。

台南百年好店:
走進振發茶行,嚴燦城阿公訴說台南茶文化,百年大茶桶瀰漫好茶滋味;
再發號第四代傳人完美的包粽技巧,品嚐古早滋味的八寶肉粽;
連得堂秉持日據時期的煎餅滋味,綁著頭巾的年輕傳人烤出美味的味增煎餅;
金樹山昂貴的珠寶藏著台南百年的手工藝,看中正路繁華過後的新氣象;
一個個大型的紙偶是左藤紙藝招牌紙糊,第五代傳人巧手糊出寺廟中最莊嚴的紙偶;
紙紮人是陽間與陰間的使者,王泉盈紙店百年手藝,堅持手工製作小紙人
台南人愛算命?百年算命巷中百年老店,訴說天后宮葫蘆巷的算命歷史。

台南文創新力:
用台灣農村傳統,化身潮流T恤,農麗設計團隊表現對台灣土地的愛;
用木頭說故事,木子道森木工藝拿台南老記憶,創新木工藝術;
火車站繁華市區,衛屋獨留安靜角落,劉老闆打造皮革設計新風格;
拿台灣傳統,給台南沒落的布工業新生命,年過半百的文創人打造雙囍織品幸福感受。

100/08/19-南部開講-核四論:核四不安全? 核四安全難保證?該停工? 核四之計救核四? 核四何去何從?

來賓介紹
台電副總經理 徐懷瓊
清華大學工程系統科學系教授 李敏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高成炎
海洋大學應用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 李昭興



經濟部最新能源政策將於月底公布,日前透露核一、二、三廠確定都不延役,核四要商轉,但由於再生能源發電因為電力不穩定無法成為基載,因此不產生廢氣的天然氣發電,將會取代核能基載,但發電成本大增使得電價必須因應調漲,也是勢在必行,而且如果核四不商轉,2015年就有可能出現限電危機。能源政策的轉向,對於台灣電力供給與需求不會出現缺口?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也能消弭民眾對於核安的恐懼?電費調漲既成事實?民眾、政府、企業準備好了嗎?


但是核四商轉問題多多,林宗堯先生提「核四論」指出核四廠多處問題,認為核四目前正在虛耗國家資源和時間,這兩個月原能會、台電不停開會,核四安全問題真相如何?從一開始設計缺乏專業廠商,到台電自行拼裝研發,核四建廠一拖再拖,預算也加碼到近3000億,馬總統希望核四三年內如期商轉,現在問題一堆,核四商轉還不如讓核一到核三廠延役?台電有能力自行解決核四問題?面對一開始設計缺失、施工過程整合問題,核四安全真的能解決?

林宗堯再度提出「核四之計」,指出目前必須立即做到的七點工作內容。林宗堯直言,必須立即進行改正,才能挽救核四工程。但是台電能力夠嗎?核四之計做到了,核四就能保證安全?核四安全要大體檢,商轉?還是停工?仍是未定之數,核四如果真的無法商轉,巨額損失該如何負責?一旦核四不能如期上路,政府的能源政策做好準備了嗎?2015年如果真的有限電危機,目前配套在哪裡?

「核四之計」:
1.詳擬迄今設計、設備、施工及試運轉測試所有問題。
2.研擬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所需工作項目。
3.詳擬至完工尚待完成之工作項目。
4.編組任務小組(原能會、核安監督委員會、國營會及台電),並研擬各任務小組責任及工作細項。
5.依工作細項,聘國內外具經驗之專業人士,獨立作業。
6.研擬獨立稽核機制。
7.擬定詳細切實之工作計劃及進度。

100/08/12-南部開講-國民飲食出爐! 糖太多?菜太少? 遠離疾病 每日營養如何控制?

來賓介紹
高雄榮總 新陳代謝科 主任 林興中
高雄榮總 膳食供應組 組長 許慧雅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 執行長 王宏育





衛生署上個月公布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和《國民飲食指標》,新版特別將五穀根莖類改為更健康的全穀類、奶製類的攝取建議只喝低脂乳品;呼籲國人應多吃全穀、堅果類,避免含糖飲料、多喝開水、多運動,才能保健康。由於近年國人的營養來源越來越精緻,但是錯誤的攝取內容卻讓肥胖、三高疾病成為台灣的國民病,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和《國民飲食指標》對於國人的身體健康,有什麼幫助?為什麼全穀、根莖類主食比白米、麵粉好?堅果有多重要?為何這次特別提醒民眾每天要攝取?低脂牛奶對身體有什麼幫助?蔬菜為何要五色比較好?


其中衛生署特別指出國人應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由於市面上的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可能造成脂肪肝、心臟病、高血脂、痛風、失智、癌症,以及孩童和青少年的心臟病機率升高,最近也引起全球關注,認為減糖跟減油一樣重要。到底一杯含糖飲料有多少糖分?超出一天的攝取量?為什麼糖精被視為現代的健康殺手?人工糖精可能引發什麼健康風險?

最新版國民飲食指標
飲食指南作依據,均衡飲食六類足 健康體重要確保,熱量攝取應控管
→BMI維持18.5~23.9正常範圍
維持健康多活動,每日至少30分鐘 母乳營養價值高,哺餵至少6個月
全穀根莖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 太鹹不吃少醃漬,低脂少炸少沾醬
含糖飲料應避免,多喝開水更健康 少葷多素少精緻,新鮮粗食少加工
購食點餐不過量,分量適中不浪費 當季在地好食材,多樣選食保健康
來源標示要注意,衛生安全才能吃 每日飲酒不過量,懷孕絕對不喝酒


100/08/05-南部開講-八八走過兩年 在地重建?產業轉型? 700多個日子 重建走向希望

來賓介紹
六龜雲端市集委員 王坤煌
阿禮部落生態旅遊導覽 古秀慧
屏東霧台愛鄉發展協會 勒絲樂斯



八八水災迄今兩年,期間經歷遷村、永久屋、道路重建等等的爭議,七百多個日子過去,有些部落慢慢回到生活的常軌,部分部落的重建腳步卻依舊緩慢,風風雨雨這兩年,雖然颱風重創了山林環境,也重創人民安居的家園,但是危機或許也是一種轉機,人民重新反省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更慎重面對環境與開發的選擇,而這樣的思維與觀念,也建立在他們的家園與產業的重建計畫,傳統農業的村落,開始思考有機與安全農業的可能性,仰賴觀光發展的部落,也開始嘗試生態旅遊的模式,城市與鄉村的對話與支援系統也慢慢建立。八八災後,重建區的產業也開始轉型,而這樣的轉型,能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


不管是漢人的村落或原住民的部落,農業都是重建計劃中最重要的產業,在六龜,有一群農民成立了產銷班,重新思考農業與環境的友善關係,並且也組成了雲端市集,透過網路預購,推銷六龜的農特產品。這一年多的試驗,對這群農民來說,學到多少?又有什麼啟發?六龜小農要出頭,還需要更多的支持與協助?

除了農業之外,觀光是多數災區另一項重要產業,高雄的南橫三星、寶來溫泉、屏東的台24線都在八八風災中受創很深,這兩年來,災區觀光復甦緩慢,不過也讓很多人思考未來觀光要如何走?霧台是屏東受創最大的地區,包括吉露、阿禮、佳暮、大武都面臨遷村的困境,其中魯凱族最古老的部落阿禮,僅剩4個家庭留在山上決心在地重建。雖然人力單薄,但是他們延續災前的信念,以生態旅遊作為產業重建的方向,也希望搬進永久屋的族人,未來返山能一同投入。這一年多來的時間,阿禮的魯凱族人發展生態旅遊遇到什麼困境?災區要做觀光重建,阿禮的生態旅遊能成為典範嗎?政府該如何繼續給予支持?

100/07/29-南部開講-老農年金加碼? 馬政府六大對策? 搶救農業 藥單有效?

來賓介紹
農委會主委 陳武雄
屏科大農企系教授 陳淑恩
台南學甲農友 蘇建鈞
綠農的家執行長 洪輝祥


國內農產品產銷問題年年上演,休耕、農地問題也長期困擾農業發展,藍綠陣營近日在農業議題上頻頻較勁,在野黨提出老農年金應該加碼,從現行的六千元提高到七千元,增加農民收入,蔡英文並喊出要直接補助農地,協助耕作者,農委會也提出農業六大對策,希望可以協助農民解決產銷、收入的問題。到底執政與在野提出的農業藥單,對台灣農業的發展、農民的收入,真的有幫助嗎?




尤其在野黨提出老農年金該加碼一千元,政府就得增加負擔八十多億元,對於台灣芻弱的財政,無非雪上加霜,更被外界批評是選舉買票,到底老農年金加碼,對於農民真的有幫助嗎?缺乏排富條款,配套是否完整?目前農民的退休金制度,是否完整?而蔡英文提出的對地補助,直接針對耕作農地進行補助,能讓農民獲得真正的利益?對台灣農業發展有幫助?也能解決農地休耕的問題?而政府對於對地補助政策,能納入未來的農業政策?


為了解決農產品的產銷問題,農委會也推出六大對策,包括加強產銷調節預警制度、收購公糧濕穀、開發產銷資訊的手機應用系統、加強廠農合作、加強香蕉行銷日本、研究所得支持政策等等。這六項對策,對於農民產銷幫助很大?尤其公糧濕穀收購,能減少中間商的價差,讓農民大表贊同,產銷資訊的透明化,許多學者也表示支持,只是這些好的政策,為何過去不做,現在才做?農業基本法準備進入立法院,對於未來農業的發展,農民給建議,政府該有什麼思維?



農委會的六大對策如下:
一、現有的產銷調節預警制度、產銷調節措施仍要加強辦理,能立即加強的即時辦理。
二、讓農民交穀更方便,全面辦理公糧濕穀收購,稻穀乾燥、包裝、堆疊費用由政府負擔
三、推動廠農合作,加強垂直整合,穩定農民收益
四、建立及時透明資訊,方便農民產銷決策
五、扭轉日本市場頹勢,加強香蕉產銷調節及組成出口聯合組織
六、研究所得支持政策,減少農民所得風險





100/07/22-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黃蝶.茅窩.夥房 暢遊美濃黃蝶祭



每年的六七月,就是美濃黃蝶飛舞的季節,過去十幾年,黃蝶數量越來越少,美濃人也越來越擔心環境破壞的問題,因此開始重新復養環境,希望過去滿山滿谷的黃蝶能再回到這個小鎮,而今年,黃蝶數量大爆發,許多當地人說,很久沒看到這麼多黃蝶的景象了,讓他們非常感動。這個禮拜南部開講就要帶大家拜訪美濃,參加黃蝶祭、體驗美濃的生態環境。另外也要帶大家從水圳、傳統文化,重新認識大家以為很熟悉的美濃,發現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美濃之美。

主題一:滿山滿谷的黃蝶飛舞,不能錯過,一起溯溪體驗黃蝶的生態之美。
主題二:美濃好「水」?美濃人和水有多少感動人心的故事?不起眼的水資源,帶來富裕的美濃?
主題三:美濃年輕人如何玩美濃?後生文化體驗,帶你看到不一樣的美濃文化。
主題四: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走一趟鍾理和的文學地景,走一趟美濃的人文風景。
主題五:茅窩大尋寶!小小的廣林社區,如何玩出大大的感動?

100/07/22-南部開講-香蕉大滯銷? 產銷問題年年上演 如何解決? 辦法在哪? 聽蕉農心聲!

來賓介紹
旗山香蕉產銷班班長 張宏士
尊懷文教基金會會長 王中義
台青蕉樂團 王繼強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近來香蕉價格不理想讓農民叫苦連天,農民向馬總統求助,農委會也開始啟動調節措施,國防部大量採購香蕉,避免價格繼續暴跌。只是香蕉滯銷的問題並不是第一次,每年夏天幾乎都有類似的困擾,柳丁、木瓜、高麗菜也都有產量滯銷的問題,為什麼台灣農產;水果的產銷經常失衡?台灣的農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農產品的產銷失調及通路壟斷等技術面問題,從來沒有好好解決過?


農委會和南部縣市政府合作,開始調整香蕉產期,輔導蕉農轉種春蕉或秋蕉,藉由補助、轉作等獎勵方式,要緩解夏季香蕉生產過剩、銷售又不如預期的壓力。控制產量與規劃栽種的方法年年都用,但是產量過盛卻依舊年年發生,農委會的減種措施真的有用嗎?至於銷售價格與通路的問題,中間商剝削難以解決?豐收的時候價格暴跌,遇到風災又血本無歸,農民永遠都是受害者?這個老問題該怎麼解決?馬總統說外銷中國就可以,海南島香蕉也滯銷,中國願意買台灣的單嗎?紐西蘭的農民組織奇異果公司,控制品質也推動行銷,旗山香蕉辦得到嗎?還能再創香蕉王國的美名嗎?

100/07/08-南部開講-台灣電影回春? 南台灣青年電影 看見南方新生命?

來賓介紹
崑山科技大學視訊傳播設計系 教授 廖本榕
《浮聲舊夢》導演 王睿均




高雄連續舉辦八年的南台灣青年影像聯展,包括崑山、東方、南台、義守、文藻等大專院校,也紛紛成立大傳與影像科系,十年來南部學生電影作品的數量、品質也大幅提升。尤其這幾年國片市場回春,下半年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也要陸續上映,台灣的電影產業看來一片榮景。



本週節目也將完整放映今年青春影展劇情類的優選獎《浮聲舊夢》,透過該片導演王睿均以及台灣電影界的前輩廖本榕老師,一同討論南部學生電影的現況,以及台灣電影業的未來。

《浮聲舊夢》故事簡介
充斥在生活周遭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人終其一生努力工作,為的就是養活自己的家人,到頭來發現最早離開身邊的也是家人。又有多少人能意識到,父親與孩子間那道心牆,究竟是如何形成?可想過彼此間無非需要的就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一份適時的關愛。 分隔兩地獨自生活的一對父子,某日,以看病為藉口來到高雄的父親老李,其實一心只是思念久未回到老家的兒子忠毅。忠毅是名計程車司機,收入雖還得過去,但面對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對眼前突來能夠轉業的機會緊握不放,導致不斷忽略前來暫住的父親。究竟如何在當今忙碌的都市中找回小時候親密的親子關係...

100/07/0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交趾.剪黏.媽祖廟 農業四寶 新港文化之旅




鄭芝龍的開台第一庄在哪裡?古笨港曾經是台南以北最繁華的城市?
為什麼笨港會變成嘉義新港和雲林北港?北港溪氾濫,土石流淹沒古笨港?
笨港的媽祖信仰多麼靈感?新港奉天宮大媽、北港朝天宮二媽、溪北六興宮有黑臉三媽?



古笨港消失了?新港的板頭社區如何透過社造,重建古笨港的新風貌?
拜訪國家工藝師,介紹交趾陶和剪黏如何風華絕代?
探索奉天宮的宗教、香藝還有糕餅文化,看大媽和新港人如何打成一遍?
傳統的製香產業也能轉型成內容豐富的香藝博物館?

交趾陶、剪黏、媽祖廟還有新港四寶,這個禮拜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帶大家前進新港,深入在地,用旅行體驗新港的小鎮之美。

100/06/17-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白河蓮花之旅 體驗在地人文魅力



清晨四五點,才能看到最美的蓮花?
一朵蓮花只有四天的開花期?
要怎麼分辨第一天的荷花?第二天的荷花?還有第三天的荷花?


蓮花的生長,是一個接一個排隊長大?只要前面的花開了,後面就會跟著開?
藕斷絲連、蓮生滿堂的成語是怎麼來的?
下水採蓮子,要注意哪些事情?該採收的蓮子,滋味甜美清淡?
剝蓮子,為什麼要用到夾腳脫?
一株蓮花就能養活一整個村子?還可以煮成一整桌的好料理?
除了賞蓮 白河還有多少秘密景點?

許多你所不知道的荷花秘密,這個禮拜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帶大家前進白河,深入在地,用旅行體驗白河的蓮花故事。

100/06/10-南部開講-砍大樹?種小樹? 見樹不見林? 台灣造林政策問題大?

來賓介紹
隘寮溪流域山林巡守隊隊長 柯文福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裴家騏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 廖天賜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近年來天災仍繁,為了保護山林,政府自1996年陸續推動獎勵造林政策,為了減碳,也開始鼓勵平地造林,馬總統上任之後,更是把平地森林遊樂區列為愛台建設之一,要在花蓮、嘉義和屏東種樹上千公頃,全台6萬公頃,並且每年每公頃補助12萬元,將台灣打造成綠色島嶼,造林對台灣未來,能帶來什麼好處?政府的平地森林政策,除了提昇觀光產值之外,也能夠捕捉碳排放?高鐵沿線、台塑六輕推動造林計畫,就能減少地層下陷?減少重工業排碳量?但是平地造林是否會威脅到農地的使用方式?獎勵休耕地造林對糧食安全有危害?


歷經921和八八風災,台灣的山林需要大規模的復育?以政府目前的山林保育政策,山林復育可能出現危機?近日仍然傳出山區樹木遭盜伐,林務局無法管理整片山區?山老鼠黑影幢幢,山區成為化外之地?台灣的山區盜木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以目前政府有限的資源下,如何保育山林?民間組成巡守隊,原民投入守護山林,目前已經開始有成效?林務局和原民部落合作要更緊密?

森林除了要維護,更要造林恢復生機,但是長期以來,造林政策遭到各方批評,尤其山坡地造林,常有砍大樹、種小樹的爭議,目前台灣的山地造林,出現什麼問題?單一樹種讓生態系簡化?補助方式使得民眾砍掉雜樹、種小苗?20年的補助期後,成樹砍了就賣錢?政府造林只當作經濟林使用,對生態保育幫助不大?二十年獎勵造林政策也將期滿,到時這些經濟林要是都被砍光,國土豈不更危險?除此之外,面對全球極端氣候,一昧的種樹能發揮多大效益?樹要怎麼種,種在哪,種了的樹能砍嗎?


100/06/03-南部開講-無所不在的健康殺手! 面對環境荷爾蒙 正確使用塑膠品?

來賓介紹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 李俊璋
成大醫院婦產部主任 吳孟興
師大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許多民眾喜歡從紙杯上的塑膠蓋小孔,直接飲用熱騰騰的咖啡,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提出警告,認為多數的塑膠蓋上,遇熱就可以產生環境荷爾蒙雙酚A,等於是將雙酚A連同咖啡一起喝下肚,可能會影響人類身體。雖然衛生署和塑膠業者都提出異議,認為這些塑膠蓋並沒有驗出有害的雙酚A含量,但對於號稱塑膠王國的台灣來說,身邊處處是塑膠製品,不管是塑膠袋裝熱湯、保麗龍碗吃泡麵、塑膠餐盒微波食物、速食店的漢堡包裝紙、寶特瓶飲料或是塑膠杯,通通都有可能釋出環境荷爾蒙?


到底什麼是環境荷爾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這些物質都和塑膠製品息息相關?為了維護民眾的健康,衛生署去年也提出食品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規定出塑膠食品容器中的塑化劑含量。但是不管是雙酚A或是鄰苯二甲酸酯,政府雖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但是是否通報、是否檢驗,還得看廠商良心?所有的環境荷爾蒙應該改成第二類嚴格管制?究竟生活中藏有多少塑膠危機?有多少自以為方便的習慣,反而讓危害吃下肚?政府把關應該要更嚴格?

生活週遭用來包裝食品的塑膠容器百百種,每一種塑膠容器都潛藏危險嗎?政府公佈塑膠製品1-7號,這些號碼代表什麼?號碼越多表示越安全穩定?不同的塑膠容器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在什麼狀況底下,使用哪些塑膠容器要特別謹慎?只有在加熱的狀況下,容器才可能釋出環境荷爾蒙?塑化劑遇到油脂也可能產生環境荷爾蒙?

保鮮膜包食物安全嗎?喝過的寶特瓶可以一再使用嗎?加油站送的礦泉水可以喝嗎?為了環保,不少民眾都有可重複使用的隨行杯、隨身壼,但這些容器都是塑膠做的,用來裝熱的,真的沒問題嗎? 生活在塑膠年代,要如何建立一套保護健康的方法?


100/05/27-南部開講-重北輕南?區域正義? 馬總統7千億建設南台灣 支票兌現?還是跳票?

來賓介紹:
中正大學政治系主任  謝敏捷
屏商不動產系主任 鄭博文
中山政經所副教授 辛翠玲



馬英九就職三周年,不但南下在台南召開記者會,更用顯著的篇幅強調對南部的投資建設,高雄、台南南二都合併升格,讓兩直轄市變成南部區域發展的火車頭。幾十年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他說,政府已經和預備投入南部建設的費用,高達7447億元。




不過這一番說詞,隔天立刻引起南部五縣市的首長反擊,要求「正視南方需求,拒絕一再跳票」。愛台十二項建設中,高雄的自由貿易港跳票最為嚴重,陳菊表示政府一再宣稱投資2632億打造海空城,但是卻連預算都沒提出;高屏溪整治條例通過三年,卻連草案都沒有;故宮南院2012年開幕也落空,高捷延伸屏東也跳票,是因為重大建設執行需要更長的時間?或是當初政見支票開的太空泛?



馬總統三年前在南部選的很漂亮,但是現在卻憂心忡忡?三年來國民黨在南部每選必敗,為什麼?南部民眾也曾經給過馬總統機會,為什麼現在民心向背?三年來馬政府對中南部作的太少?兩岸開放、經濟成長的果實,全被北部、資本家拿走?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全部沒拿到?南北差距、貧富差距反而越來越大?政府的分配政策出了問題?最後一年才談分配正義,還來得及嗎?




明年總統大選就要登場,馬總統該怎麼做?才能再贏回南部民心?



100/05/20-南部開講-全台大缺水! 缺水要停灌 休耕又遇糧食危機 水荒vs.糧荒 台灣如何過難關?

來賓介紹
白河蓮農 薛弘明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主任 吳銘志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春雨遲遲不來,台灣面臨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在一片抗旱缺水聲中,建庫46年的白河水庫,上個月首度因為淤積停供用水,灌溉區內數千農民被迫休耕,蓮田也大量減少,白河農民在這一波的旱災中,可說是第一批受害者,只是,像白河這樣的場景,有可能會在台灣其他地方出現嗎?




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大旱大雨快變成常態,水資源不夠也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尤其農業減產更是首當其衝,糧食危機隨時拉警報。只是在缺水的情況下,調度農業用水供民生,甚至工業使用卻是各國政府最常使用的抗旱手段,缺水就停灌調撥其他使用,但是停灌卻又面臨糧荒的風險,水荒與糧荒連鎖反應,台灣該如何因應?農業用水該保障嗎?所有學者認為農水佔了全台水資源的七成,要解決水荒,應該要減少農業用水、農業需要轉型,但是台灣面對糧食供給不足,馬總統喊出要提高自給率,勢必又要增加農業水量,但是在缺水的難關前,台灣該如何解決水荒與糧荒的雙重威脅?





政府提出抗旱開源的總總方法,包括調度農業用水、水庫清淤、開發平地水庫、海水淡化、廢水回收、減少漏水等等,目前政府做到多少?如何能夠真正解決台灣的水源不足問題?而且這些水資源開發都需要耗費天價成本,政府如何能做到?調漲水價又成為難以迴避的問題,行政院一方面規劃差別費率,另一方面又擔心工業用水成本增加,水價該漲不該漲?今年缺水民氣可用?政府該放手漲水費?





100/05/12-南部開講-走進小琉球 北市府蓋飯店!鄉民抗爭! 商機無限vs.生態永續 小琉球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來賓介紹
小琉球觀光發展協會總幹事 李峯福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李銘龍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 宋克義



台北市政府計畫將小琉球市有地委外開闢為觀光飯店、舉辦沙灘婚禮,引起島上觀光業者反彈,擔心小琉球生態受不了大型飯店進駐後的沈重負荷,包括用水、垃圾以及遊客數量的環境承載量,這禮拜一也北上抗爭,要求台北市政府重新考慮這塊用地的使用方式。尤其小琉球是臺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世界級的保育類物種綠蠵龜會上岸產卵,一旦舉辦沙灘婚禮,母綠蠵龜將失去產卵之處。另外,飯店預定地原定為少年輔育院使用,如今改建商業飯店,不符徵收條例規定,鄉民也抗議台北市政府用小琉球的祖產圖利。從小琉球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台灣多數觀光景點的困境,在水電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遊客該如何總量管理?尤其小琉球從過去耗損漁業、觀光資源,到現在以生態、低碳為發展目標,一路走來過程,如何讓我們看到生態永續的觀光發展方式?





◎珊瑚礁.潮間帶.探索之旅
小琉球潮間帶是當地相當受歡迎的生態旅遊,潮間帶物種豊富且地形易於觀察,包括螺貝類、海星、海膽、蝦蟹、海參等,沙灘上更是隨處可見小巧的寄居蟹爬行。尤其當地已經訓練出一批生態解說員,不但能深入認識小琉球潮間帶美景,也能收獲滿滿的生態知識。



◎宗教.漁村.人文之旅
小琉球多靠漁業為生,向海討生活的風險大,全島大大小小七十多座廟宇,是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各大小廟寺均有酬神活動;每三年的迎王爺活動,也發展出送王爺的活動。而且小琉球也保有傳統漁村的聚落和建築,包括傳統信仰中心碧雲寺、大福漁港的延繩釣和有名的黑鮪魚田僑仔,透過生態發展聯盟總幹事曾毓文的導覽,帶我們品嚐小琉球特色的地方美食,也發現小琉球人文的深厚故事。




100/04/29-南部開講-走進那瑪夏 螢火蟲.射耳祭.水蜜桃 那瑪夏要站起來? 八八重建大夢能實現?

來賓介紹
南沙魯村民 烏布(明有德)
台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 屋那(周浩祥)
家扶中心督導 林秀琴



八八水災迄今一年九個月,重災區那瑪夏也歷經一年多的重建,在地民眾希望透過農業和觀光重新站起來,目前成效如何?三到五月是那瑪夏的觀光季,「春之頌」活動結合了傳統文化、水蜜桃產業和生態環境,八八水災之前,螢火蟲、射耳祭和水蜜桃是那瑪夏最大的觀光賣點,也是目前災後觀光重建的核心,但是從去年到今年,遊客銳減,重重打擊在地重建的信心。政府投資上億蓋公路、辦活動,但是重災區要如何走出災害後遺症?生計、生活該如何站起來?該如何恢復過去農業與觀光的榮景?南沙魯歷經永久屋爭議,一個部落變成兩個村莊,留在山上的33戶居民相信重頭再來,仍然可以重建美好的家園,他們期待夢想起飛,重建大夢如何能實現?


◎獵人.布農族.射耳祭
打耳祭是布農族傳統的獵人文化活動,大約在每年的3月到5月進行,依照曆法,這個時候正是小米收成後的農閒時刻,也是部落狩獵期的尾聲,也是那瑪夏觀光季的高潮活動。到底射耳祭是什麼?布農族透過祭典要傳達什麼觀念?布農族的獵人文化有什麼特色?來到那瑪夏,如何體驗布農族的傳統文化?布農族文化導覽柯文哲帶我們認識獵人文化的迷人之處。

◎螢火蟲.抓溪蝦.夜遊那瑪夏
晚上的那瑪夏滿天星斗,有著世外桃源的寧靜悠閒,從3月開始的螢火蟲季,更是過去那瑪夏最引人入勝的生態活動。卡那卡那富文化協會屋那帶我們夜探那瑪夏,認識螢火蟲和溪游的生態之旅,也認識卡那卡那富的河祭傳統,看見南鄒族與自然生態的共享共處文化。

◎水蜜桃.卡那卡那富.達卡努瓦之旅
達卡努瓦是那瑪夏三個部落之一,是布農族、南鄒族混居、人口最多的部落,水蜜桃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每年五月是水蜜桃盛產的季節,也是那瑪夏觀光季的最後高潮。桃農將介紹那瑪夏水蜜桃鮮嫩多汁的秘密,鄒族人也將帶我們深入體驗卡那卡那富傳統文化,認識這個全世界最少族群之一的傳統生活。

◎土石流.南沙魯.夢想起飛
八八水災重創南沙魯部落,永久屋政策更拆散了部落的情感,返鄉的33戶布農族人,如何在祖先的土地上,重建南沙魯部落?在地工藝家林素雲帶我們體驗布農族的工藝DIY,也帶我們看見南沙魯婦女,如何透過夢想菜園、部落廚房,實現南沙魯的觀光重建夢想。


100/04/29-南部開講-拼觀光 更要顧安全! 阿里山森鐵意外 拼觀光 不能只顧商機? 安全品質全面檢討?

來賓介紹
嘉義市立委 江義雄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秘書長 吳易翰
高雄市觀光導遊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陳錫堅
資深導遊 程利華




去年10月蘇花公路坍方造成中國觀光客重大傷亡殷鑑不遠,這禮拜又發生阿里山小火車翻車事故,同樣也是中國觀光客傷亡最慘重,政府在追求陸客來台人數屢創高峰的同時,光鮮亮麗的數字背後,旅遊的安全和品質問題,卻同樣浮出檯面。




因為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目前森鐵主線僅嘉義市到竹崎有在運作,短程支線祝山線和神木線反成主力,其中又以神木線最受陸客青睞。陸客行程趕趕趕,通常旅行社安排中午前上山,多半集中在十二點多到下午三點前搶搭神木線下到阿里山火車站。爆增的乘客量,動輒三、四千人,卻只靠四節車廂苦撐。因此這次阿里山森鐵翻車事故,各界批評森鐵管理出了問題,小火車容量不足,林務局就加掛車廂應急,軌道承載力、穩定度、列車動能等,並未深究,一再被動因應,卻沒有全盤規畫,營運安全必然亮起紅燈。森鐵BOT案終止後,林管處收回國營,全力投入復建之餘,也使得森鐵人力和訓練不足等管理疑慮浮出台面。




森鐵從三年前BOT案鬧得沸沸擾擾,現在收回歸林務局經營,有足夠的預算和人力維持營運和安全嗎?去年農委會和交通部協調希望森鐵委託台鐵經營,錢和人的問題能解決嗎?森鐵貴為台灣國寶,政府能給予同樣等級的資源?維繫森鐵的觀光價值和安全品質?




近年台灣發生的重大旅遊意外,包括蘇花公路坍塌、太魯閣落石、新中橫公路遊覽車翻覆,甚至是台北一○一商圈的施工機具掉落,意外事故死傷名單都有陸客,從道路、景區設施到景區意外頻傳,來台觀光還真是危機四伏?台灣多山,許多旅遊景點在山上、水邊,許多公路早被遊覽車司機視為危險路段,這些景點需要重新體驗?該要總量管制?在安全標準的角度,限制更多的旅遊行為?但是遊客越來越多,旅行社願意配合嗎?

今年起,中國觀光客一天開放來台人數從三千提高到四千,六月又將開放陸客自由行,來台觀光的陸客一再發生死傷事故,台灣觀光真能拼的下去?要讓觀光成為台灣經濟主力,



100/04/22-南部開講-國光石化要蓋?不蓋? 走入芳苑 蚵農.溼地.招潮蟹 旅遊發現芳苑好在哪?

來賓介紹
芳苑生態旅遊達人 魏清水
王功蚵藝文化館館長 余季

call out
彰化環保聯盟副理事長 蔡嘉陽



4月22日,國光石化的環評專案小組將作出最終回結論,將決定國光石化是否要落腳彰化大城芳苑溼地,這不僅關乎台灣經濟與環境發展的重要決策,更關乎芳苑、大城住民未來能有什麼發展?尤其當外界認為這塊土地的產值低落、人口外移,是個沒有價值的土地,但是對於當地人來說,養殖業、農業之外,現在正積極發展的文創產業、生態旅遊,能為當地帶來什麼新的生機?芳苑人如何走出沒有國光石化的另一條路?









◎牛車.採蚵.溼地生態
南彰化海岸濕地,從漢寶溼地一直到芳苑、大城海岸,串連成綿密的濕地網絡,是台灣少數完整的海岸濕地生態,尤其泥灘地的生態環境、廣大的潮間帶提供水鳥的食物來源,更提供淺海養殖漁撈產業環境,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芳苑要發展生態旅遊,有何迷人之處?海裡來的蚵,有多美味?芳苑的溼地生態之旅,接近自然,也嘗到美食。




◎雞蛋.田園.老農村新樂活
彰化是國內雞蛋、蔬菜的重要產地,全國十顆雞蛋就有八顆來自彰化,1/3來自芳苑,看農民怎麼把傳統農業,轉型成體驗式的產業觀光?養雞場、蔬菜園、芳苑的社區規劃師魏清水帶你發現芳苑現有產業,如何玩出新意?



◎海風.漁火.王功蚵藝文化館
王功是芳苑發展生態與文化旅遊的模範生,余季老師返鄉之後,推動在地投入蚵藝創作,將平凡無奇、隨處可拾的蚵殼,化為蚵藝創作,不但帶動地方就業,更將蚵文化提升到藝術層次。來到這邊,可以吃到鮮美的蚵料理、漫遊王功的生態之旅、還可以玩蚵殼DIY創作。


100/04/15-南部開講-奢侈稅打房有效? 打房不能一視同仁? 南部房產早就漲不動 政府該顧及南北差異?

來賓介紹
崑山科大商業管理學院院長 陳淑美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信義房屋高雄區執行協理 林武雄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劉思龍




上禮拜立法院通過奢侈稅初審程序,最快這個禮拜五三讀通過,預計6月1日就能上路。馬總統表示,奢侈稅可以抑制短期的房地產炒作,打擊短期的投機者。不過南部的立委和建商表示:「奢侈稅根本是台北觀點,這樣通過是要我們南部辛苦人沒飯吃嗎?」,認為南部的房價根本沒太多漲幅,用奢侈稅打房一方面扼殺南部經濟回溫的動力,另一方面連土木承包商、油漆工、水泥工生計都會出問題,影響八萬以上的從業人員,政府只看到北部高房價,卻完全沒考慮中南部狀況。不過吳敦義院長認為南部的炒作投機行為不像北部嚴重,奢侈稅對南部房市影響不大。


到底奢侈稅對南部房地產有何影響?建商認為會打擊稍有起色的南部房市,政府認為影響不大,誰說的對?這次打房,北部房市能回到合理價位?南部原本低迷的房市能不受影響?也能遏止南部的投機風?只是高雄、台南房市的投機炒作嚴重嗎?美術館、市政府的豪宅建案造成南部房價非理性的攀升?過去投資客大舉入侵的情形改善了嗎?這幾年房價有何改變?民眾買的起房子嗎?

政府針對雙北市一波波的打房措施,包括降低貸款成數、透明化不動產價格資訊、特定區域限制第二套房貸、央行也祭出升息手段。然而這一連串的措施,在雙北市沒有明顯成效,卻造成中南部房地產價格下跌,而且民眾能申請的貸款額度也減少、手上的利息壓力變更大,造成房價不漲,民眾卻也難買的怪現象。政府在打房的政策思維中,如何跳出台北觀點?讓中南部得到打房的利益?免遭池魚之殃?回到合理的市場機制?


100/04/02-南部開講-火力排碳?核能不安全? 台灣要用電 再生能源 會是未來的解答?

來賓介紹
前原子能委員會主委 歐陽敏盛
台南大學綠能所教授 黃鎮江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太陽能學校研發處處長 艾和昌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馬英九認為沒有核安,就沒有台灣,蔡英文宣示2025非核家園,蘇貞昌說核四不能說停就停,日本福島核子危機,讓我們重新思考台灣的能源配置與政策問題。根據台電的2010年永續報告書,目前台電的電力裝置容量比例,天然氣佔36%、燃煤佔30%、核能佔13%、燃油佔9%、再生能源則有6%,但是在發電使用率上,燃煤和核能就佔了63%之多。但是這兩項發電來源,燃煤製造高排碳、核能又有毀滅性災難的危機,尤其這兩項能源都得仰賴進口,在目前的能源結構基礎上,台灣的能源供應存在許多風險?這個時間點,台灣該未雨綢繆改變我們的能源比例?


但是如果要改變這樣的能源結構,台電說電費會漲、經濟部說會危害台灣的產業發展、GDP會遭受很大的影響,真相如何?核電和燃煤真的如此便宜?台電完全沒有算入政府的建置成本?更沒有算進環境的外部成本?從經濟觀點來看,台灣的電力其實一點都不便宜?完全靠政策補貼?因此,台灣的電費長期低廉,合理嗎?一旦上漲,工業、民生都會直接衝擊,我們能夠承受嗎?維持現有的電價結構和補貼模式,對台灣的競爭力才有幫助?




所多人認為再生能源是解決目前能源困境的機會,但是台電說再生能源根本無法解決目前的缺電危機,事實呢?再生能源真的可以取代核能?更進一步取代燃煤?台電認為全台灣蓋滿風力、太陽能電廠,發電量都不夠,事實如何?台灣根本沒有發展再生能源的本錢?是無能為力?還是不願意?為什麼台電始終排斥再生能源?對台電的電力採購有影響?台電的電網、電力設備都需要重新改變?大量增加台電成本?



台灣發展在生能源十年來的期間,風力、太陽能的發電量頂多只有1%,相較德國、日本全力發展,為什麼台灣動作那麼慢?台灣發展再生能源還有機會?目前的發展困境該如何改變?產業政策、電價結構、補貼模式,都需要重新檢討?迎接再生能源,台灣準備好了嗎?有魄力願意改變?除了能源供應之外,節能政策也該一併上路?政府和民間都要有所行動?這幾年政府推節能減碳已有所成效?民間也要重新思考簡樸生活、減少能源浪費的重要性?




100/03/12-南部開講-13年後台灣吃什麼? 糧食危機拉警報 政府推六大對策 可行? 台灣農業能起死回生?

來賓介紹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系教授 彭明輝
旗美社區大學主任 張正揚
白河農民 薛宏銘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 洪輝祥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糧食危機,政府各部會終於動起來達成「糧食安全對策六大共識」,但如何有效推動方案?增加農民種植誘因?並且讓國人盡可能在地消費?提高在地各式糧食的自給率?政府起了頭,但是該如何落實?而不是暫時因應目前全球的糧食緊縮?甚至能作為台灣未來發展糧食與農業的永續之道?




這次所達成的6項共識,包括「確保糧食生產資源,提高糧食自給能力」、「完善糧食儲備體系,確保緊急糧食供應」、「海外糧食生產投資與合作」、「強化國內救助體系,確保弱勢族群基本營養需求」、「鼓勵在地消費,降低進口倚賴度」以及「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馬總統也表示「全民只要多吃一口飯,就可減少5000公頃的休耕農地」,但是農地活化政策,長期以來就是國內農村團體極力呼籲,但是政策卻難以落實,免而放任農地休耕、甚至轉成農舍、工業用地、科學園區使用。以台灣目前的農地狀況,能否生產出足夠的糧食自給?休耕政策該如何調整?才能活用農地?鼓勵農民耕種?政府保證台灣目前安全存糧足夠,但是國際糧食繼續短缺,國內的存糧真的足夠?

尤其台灣進口糧食小麥、玉米及黃豆等自給率都低於12%,這次政府鼓勵20萬公頃的休耕農地轉種雜糧,耕種土地則有輪作政策,並且在虎尾、善化種值甘蔗,要度過這次的糧食危機。政府現在鼓勵農民種植小麥、雜糧、甘蔗,能夠減少進口糧食漲價的威脅?台灣自產的雜糧、糖,足夠因應國人、畜產業的消費?而且一旦國外糧食價格回穩之後,大盤商還會繼續購買台灣的雜糧?這些轉種的農地,又得繼續荒蕪?農民、農產又擋不住國外的傾銷?

除了活化本土農地之外,政府也準備投資國外的糧食生產基地,這個政策對台灣的糧食安全有什麼幫助?低價的農產回銷台灣,是否又造成農民的傷害?根本無法解決農地活化的問題?鼓勵國人多吃米食,在現實環境中,只是口號?還是真的能救回台灣的農業未來?真的要鼓勵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口號宣傳還不如提出可以落實的政策?

整體而言,要因應糧食危機,政府這次的農業對策是否有更長遠的思考?讓台灣農地真的回春?年輕人願意下鄉參與生產?回歸到台灣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產銷機制真的有所改善?政府如何重新看待農業的價值?面對全球的農產品交易,台灣農業真的可以走出自己的春天?如果農業的價錢與價格無法改善,糧食危機將是未來台灣最沉重的威脅?對於農業發展,別又是救急時候才重視農業,等到太平時代,農業又成為台灣的黃昏產業?



100/03/20-南部開講-日本地震教我們的事?! 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災難新聞 台灣學到多少?

來賓介紹
中正大學教授 胡元輝
中山大學教授 辛翠玲
台灣藝術大學教授 丁祁方




日本震災發生的隔天,網路上流傳作家米果的文章《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NHK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訊息,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他們必須鎮定,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但是對於訊息傳遞、政府政策發布,甚至每隔幾分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我猜,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面對災難,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要確實傳遞訊息,卻不能讓閱聽大眾陷入焦慮,也就是加深所謂的『創傷症候群。」


當災難發生時,記者到第一線報導取回最新消息,是這份工作的責任,但是兩國的媒體,面對災難新聞的處理態度,卻南轅北轍,台灣媒體猶如嗜血猛獸,煽情、緊張,渲染現場氣氛讓觀眾不只感同身受、更加深觀眾對於災難的恐懼,但是NHK處理新聞,卻是極盡客觀、善盡媒體作為資訊傳播的工具,並且希望發揮安撫民心的功能。為什麼同樣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台灣和日本的媒體有那麼大的差別?媒體素質與訓練模式有所差異?商業台的收視率競爭產生的畸形現象?台灣的媒體環境有多糟?報導日本震災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檢討現在的製播模式?黎智英的名言「收視率就是民主的表現」,是台灣媒體甘願沉淪?還是民眾愛看?在相互的影響中,台灣的媒體環境以及民眾的媒體權只能更惡性循環?

以台灣的災難新聞報導模式,誇大煽情的內容、名嘴討論專業的地震知識、甚至把超大月亮等網路謠言當作新聞內容,這對觀眾的傳播知識權產生了什麼影響?對於災難救助與防治做到多少貢獻?甚至造成觀眾的創傷症候群?災難新聞的報導,要靠各電視台自制?還是有監督方式?

NHK在這次新聞報導中受到讚揚,在第一時間就能將政府對策、防救災資訊、各地災情,完整地傳達給觀眾,甚至扮演了國家、民眾和災區重要的溝通管道,也是其他日本電視台的資訊窗口,相較於台灣,一般商業媒體受限於成本與利潤的考量,能辦的到嗎?災難新聞與傳播做為一種公共財,台灣的公共電視能扮演這樣的角色嗎?不管在人力、財力上的缺乏,公共電視從八八水災、凡納比水災到日本地震,投入資源夠嗎?民眾反而要看商業電視台,公共電視沒做好應盡的責任?

如果NHK這次的表現,值得學習?台灣該怎麼做?以目前的媒體環境,一味批評商業電視台作法並非辦法,期待公共電視負起責任似乎仍需要很長時間努力,政府、民間該如何做起?



100/03/13-南部開講-8.8地震!襲擊日本! 火環帶震不停! 紐西蘭.巴里島.日本 下次輪到哪? 台灣要警備?!

來賓介紹
成功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 吳慶年
中正大學地震所所長 陳朝輝
成大水利系教授 高家俊
高應大土木系教授 彭生富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日本東北地區禮拜五發生芮氏規模8.8的超級強震,不僅造成日本多處火災和停電,隨之而來引發的十公尺大海嘯,也讓日本沿海地帶受到嚴重威脅,車輛、漁船、建築物被海嘯沖走,損失慘重。




從紐西蘭(2/23,6.3級)、日本東北(3/9,7.3級)、巴紐(3/10,6.6級)、中國雲南(3/10,5.8級)、巴里島(3/11,6.5級)到日本東北(3/11,8.8級),最近的地震異常頻繁,尤其同在「太平洋火環帶」上的紐西蘭、印尼、日本接連在2、3月發生大地震,火環帶最近的地殼極度不穩定?而且去年1、2月,海地、智利、甲仙也接連發生地震,時間上的異常吻合,能代表什麼?地球9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範圍廣泛?台灣也地處火環帶之上,震動連連,近期之內,台灣會有地震的可能?

地震、海嘯對於大都市影響最大?CNN列出地震危險區域的前五名,包括洛杉磯、東京、德黑蘭、西雅圖和雅加達,這些大城市危機四伏?台灣有哪些城市風險也高?





這次地震發生在日本外海,大型海嘯侵襲海岸城市,面對海嘯的威脅,台灣也要提高警覺?東海岸直接面對太平洋,海嘯機率與侵害大嗎?台灣海峽雖然波浪較小,但是西海岸地勢平坦,災害風險更大?歷史上最大的海嘯發生在台灣?1781年襲擊屏東,伴隨地震而來的海嘯肆虐台灣西南沿海,持續長達八小時,奪走四萬多居民性命。1867年基隆、1986年花蓮,台灣也陸續有大海嘯,為何這一百年沒有海嘯威脅?其實台灣也是海嘯的高度危險地區?海嘯對於台北盆地、高雄、嘉南平原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民眾該要有防災意識?海嘯、地震來襲,要有什麼防災知識?平時要做什麼?



在氣候暖化海水上升的威脅下,台灣的沿海地區要特別防範海嘯災害?在國土規劃的角度上,這些敏感地區要如何規劃?尤其沿海地區地狹人稠,是台灣人口、政治、經濟最重要的地區,在未來的發展上,該怎麼做?






100/03/06-南部開講-生命中最沉重的等待! 6000人等待器捐 度日如年好痛苦 器官捐贈 台灣等得到未來?

來賓介紹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李芳艷
鳳山優生婦產科院長 吳昇龍
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 吳英倈
換心受贈者 戴建國



前台中縣長黃仲生在中國換肝成功,這禮拜搭機返台,黃仲生激動表示「在這次手術中,感到生命除了長度外,也要延伸寬度跟深度」,他感謝捐肝人讓他重生,會更加珍惜生命。根據統計資料,目前全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數高達6000多人,但每年卻只有200人完成捐贈,讓許多病患在苦苦等待中憾然離世。



在台灣推動器官捐贈的難度很高嗎?過去我們提到器官移植發展的困難,會認為是國內民情或宗教習俗,而使得器官捐贈風氣不盛,但是該如何改善?政府該如何擔起責任?雖然全台已經有70萬人簽署器捐同意書,不過大多數的民眾對於器官捐贈,仍存在許多陌生,到底器官捐贈對病患來說,是多麼的重要?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等待的過程有多麼痛苦?一路走來,等待受贈者是如何度過的?民眾對於器官捐贈,應該要有什麼觀念?簽署器官捐贈卡之後,還要尋求家人支持?

也由於台灣取得器官不易,長期以來許多病患都轉向中國就醫,例如黃仲生縣長的案例,到中國尋求器官移植安全嗎?中國的器官來源經常不透明,背後除了隱藏龐大的經濟利益之外?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台灣要發展出健全的器官捐贈環境,哪些事情該做到?芬蘭、新加坡立法捐贈,台灣也該走向同樣的路嗎?

100/02/27-南部開講-台灣海岸大開發! 拼觀光!墾丁後灣蓋飯店 陸蟹無家可歸?台灣海岸悲歌?

來賓介紹
京棧飯店技術總監 陳添進
後灣人文保育協會 理事長 楊美雲
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 劉烘昌
屏東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陸蟹是恆春半島相當有特色的生態資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在2009年委託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助理教授劉烘昌團隊進行陸蟹資源調查,記錄的陸蟹種類為6科30種,陸蟹多樣性幾乎是全世界第一。緊鄰海生館南側的後灣村因其特殊的地理條件,也成為陸蟹重要棲地,但因為30年前被劃入國家公園的遊憩區,近日因京棧大飯店開發而前途未卜。





由於後灣海岸被列為國家公園的遊憩區,建設公司看好墾丁的觀光潛力,這幾年在後灣買地準備蓋渡假村,但是飯店預定地卻與陸蟹棲息地重疊,當地民眾與環保團體擔心這項開發,可能會破壞陸蟹生態。墾管處強調開發案一切合乎程序,開發計畫通過環評,未來施工也必須配合生態調查,絕對會維護陸蟹族群數量。只是在這場爭議當中,觀光開發與環境保育之間,主管單位是否扮演好角色?開發計畫的審議過程中,墾管處強調合乎行政程序,但是環保團體卻提出許多質疑,目前開發計畫也仍在內政部審查,後灣京棧案是否過關?各方有何意見?在這場爭議當中,環保團體是否過於誇大其辭?政府部門如何做好把關工作?


尤其休憩區劃定是30年前的規劃,在保育觀念抬頭的趨勢中,陳規陋習是否該重新調整?台灣政府對於海洋保育與開發,是否該要有新的思維?包括東海岸的七星潭、美麗灣、都蘭灣等開發計畫,和後灣都有相同的問題,政府拘泥於過去規劃,造成環保團體、原住民團體和政府相持不下,在氣候環境、環境意識的新趨勢中,台灣的海岸政策,應該要重新調整?


許多人對於陸蟹相當陌生,墾丁國家公園裡的陸蟹有多珍貴?資源有多麼豐富?重要性何在?墾丁的陸蟹可以作為未來生態、觀光最大的賣點?每年9-10月墾管處的蟹道措施,避免車輛壓死抱卵母蟹,對墾丁的陸蟹保育達到什麼功效?但是國家公園內的陸蟹數量依然逐年下降,是什麼原因造成?棲地破壞?人為傷害?環境氣候變遷?要維護台灣少數的陸蟹棲息環境,政府、民間要有什麼觀念?京棧案點出了台灣在拼觀光與生態保育上的兩難,墾丁更是完全體現了開發與保育間的矛盾,恆春半島是台灣少數的完整生態系統,在保育觀念的落實下,拼觀光、發展在地產業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100/02/20-南部開講-無所不在的健康殺手! 面對環境荷爾蒙 正確使用塑膠品?

來賓介紹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 李俊璋
師大化學系教授 吳家誠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許多民眾喜歡從紙杯上的塑膠蓋小孔,直接飲用熱騰騰的咖啡,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提出警告,認為多數的塑膠蓋上,遇熱就可以產生環境荷爾蒙雙酚A,等於是將雙酚A連同咖啡一起喝下肚,可能會影響人類身體。雖然衛生署和塑膠業者都提出異議,認為這些塑膠蓋並沒有驗出有害的雙酚A含量,但對於號稱塑膠王國的台灣來說,身邊處處是塑膠製品,不管是塑膠袋裝熱湯、保麗龍碗吃泡麵、塑膠餐盒微波食物、速食店的漢堡包裝紙、寶特瓶飲料或是塑膠杯,通通都有可能釋出環境荷爾蒙?





到底什麼是環境荷爾蒙?對身體有什麼危害?這些物質都和塑膠製品息息相關?為了維護民眾的健康,衛生署去年也提出食品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規定出塑膠食品容器中的塑化劑含量。但是不管是雙酚A或是鄰苯二甲酸酯,政府雖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但是是否通報、是否檢驗,還得看廠商良心?所有的環境荷爾蒙應該改成第二類嚴格管制?究竟生活中藏有多少塑膠危機?有多少自以為方便的習慣,反而讓危害吃下肚?政府把關應該要更嚴格?



生活週遭用來包裝食品的塑膠容器百百種,每一種塑膠容器都潛藏危險嗎?政府公佈塑膠製品1-7號,這些號碼代表什麼?號碼越多表示越安全穩定?不同的塑膠容器和健康有什麼關係?在什麼狀況底下,使用哪些塑膠容器要特別謹慎?只有在加熱的狀況下,容器才可能釋出環境荷爾蒙?塑化劑遇到油脂也可能產生環境荷爾蒙?




保鮮膜包食物安全嗎?喝過的寶特瓶可以一再使用嗎?加油站送的礦泉水可以喝嗎?為了環保,不少民眾都有可重複使用的隨行杯、隨身壼,但這些容器都是塑膠做的,用來裝熱的,真的沒問題嗎? 生活在塑膠年代,要如何建立一套保護健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