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博弈許澎湖一個未來 賭澎湖一個未來 離島真能找到明天?

播出時間:9月27日(日) PM 19:00-20:00(Live)
重播時間:9月28日(一)AM 12:00-01:00

來賓介紹
當地漁業業者 前議員 陳富厚
德霖技術學院餐旅管理系 教授 洪景文
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教授 葉智魁


澎湖在26號舉辦全台第一個博弈公投,金門的博弈公投也可能在12月5日舉辦,這兩場公投,將決定了離島未來發展的路。到底博弈是不是離島未來發展的金雞母?澎湖民眾都能蒙其利、不蒙其害?還是只會放雞屎的老母雞?少數人獲利、但多數人受害?26號當天,澎湖人將要做出選擇。


(從民國89年開始,政府即制定「離島建設條例」,希望透過公共建設、水電補貼及社會福利照顧資源較少的離島居民,但是十年來,政府如何計畫離島發展的願景?政府投注在離島建設的資源分配足夠嗎?離島建設條例賦予的補償正義,政府有顧慮到嗎?在離島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經濟不振、青壯人口外移、老人化迅速的社會狀況時,離島未來的定位、遠景何在?

今年初,中央政府在「離島建設條例」內,增設免關稅商店、觀光賭場等條文,希望打造離島成為免稅特區、博弈特區,這樣的遠景真的能符合地方發展的條件資源與實際需求?難道除了博弈、免稅,政府無法給予離島地區其他的遠景?無法投入更多資源?協助離島發展觀光?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離島開發,就存有許多美麗的想像,希望澎湖、金門、綠島可以打造成美國的夏威夷或印尼的峇里島,帶來龐大的觀光人潮與收益。但是離島觀光開發難度很高,不管是水電、氣候都有相當程度的限制。加上金融風暴來襲,全球各賭場都面臨嚴重的打擊,台灣在這時候投入博弈產業,是對的時機嗎?

博弈公投將可能過關,面對博弈帶來的改變,澎湖要如何規劃?如何改善目前缺水、缺電、缺能源的基本問題?如何防治博弈可能帶來的負面效益?如何讓博弈帶來的財富與當地民眾共享?改善目前人口外移的問題?博弈如何作為帶動澎湖觀光的火車頭?除了博弈之外,澎湖未來的發展可以提出更好的遠景?

過去離島發展的公共議題常被忽略,博弈公投作為一次台灣民眾關心離島發展的機會,離島未來要走向何方?博弈島?免稅島?大學島?強調經濟開發的政策下,是否忽視了離島發展的真正需求?節能減碳、綠能產業、與自然共存,是否能成為離島未來發展的關鍵?在這些治理思維之下,澎湖要發展觀光,未來契機何在?如何找到澎湖永續發展的下一個想像?)

預知地震記事 九二一震後十年 面對下一場地震 我們準備好嗎?

預知地震記事 九二一震後十年 面對下一場地震 我們準備好嗎?



播出時間:9月20日(日) PM 19:00-20:00(Live)
重播時間:9月21日(一)AM 12:00-01:00
來賓介紹
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委員會執行長 陳錦煌
中正大學地震所教授 王維豪
建築師 謝英俊


從六月開始,這幾個月台灣地區的地殼變動頻繁,短短三個月包括花蓮、宜蘭、南投、彰化、嘉義、恆春等地,就發生至少70起以上的有編號地震,高達345起的地震。尤其最近鄰近台灣的日本、印尼都發生六七級的大地震,讓人擔憂十年前的集集大地震,是否又會再次發生。尤其南部的梅山、白河斷層帶越來越接近地震頻率期,全台42條活動斷層目前是否開始活動,對於斷層活動帶的相關知識與動態,目前台灣了解多少?又掌握多少?

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讓政府與民眾開始重視防災和預警系統的重要性,也修訂了災難防治法以及救災專責機構和相關系統,但是目前台灣對於地震的預警與防災做到多少?有何不足?我們準備好面對下一場大地震嗎?尤其最近的八八水災,重創了政府的防災與救災體系,也暴露出目前的防災體系面對災難時的缺失,政府平時準備不足、民眾也缺乏防範練習,從九二一到八八水災,面對下一場災難前,政府的防災、救災系統,應該如何調整?目前設置的防災總署,可以帶領民眾面對災難?

尤其民眾面對災難,平時要有什麼預防知識?日本每年舉行全國性的防災演習,教導民眾學會面對災難,平時演習內容該注意什麼?居家安全如何顧?如何避難?民眾該如何檢視自己的住家?現在的建築法規能夠達到「大震不倒、中震不修、小震不壞」嗎?能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

面對氣候災難 未來何在? 泡水?下陷?水上城市? 台灣沿海如何與水共生?




來賓介紹
台灣省養殖協會 前理事長 謝錦輝
農委會漁業署 簡任技正 繆自昌
成功大學工學院 副院長 游保杉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播出時間:9月13日(日) PM 19:00-20:00(Live)
重播時間:9月14日(一)AM 12:00-01:00

八八水災重創林邊、佳冬沿海村落,水淹兩層樓高,民眾苦不堪言,身家財產全泡在水裡,屏東作為養殖王國的美名毀於一旦,也再一次突顯出台灣西南沿海土地超限利用的老問題。在政府三十年前為改善沿海居民生活,鼓勵把沿海許多低窪與不適合稻作生產地區,改輔導從事水產養殖,就開始造成這片土地每年逐漸下沉的禍端。



三十年來,養殖漁業為台灣、也為漁民賺進大把的外匯,也讓窮困的漁村經濟獲得改善,但是產業快速發展,也帶來土地超限使用與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加上政府也缺乏良好的管制與輔導政策,自然而然,種下部份沿海區域地層下陷三公尺的悲劇,使得台灣沿海國土,每年都得面臨大水滅頂的困境。

西南沿海低窪地區的居民,不僅要忍受生命財產浸泡在汙水的痛苦,還要承受社會對水產養殖超抽地下水,是導致地層下陷主要原因的責難,這樣的結論,重覆出現在政府相關災害檢討報告的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這究竟代表著養殖漁民的執迷不悟咎由自取,還是政府官員的執政無能?

西南沿海的國土規劃以及未來在哪裡?災難過後,農委會馬上提高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額度,並且要在101年恢復石斑魚既有養殖規模。到104年還要達到「產值倍增」,讓台灣持續擁有「石斑養殖王國」的「美譽」。倍增計畫底下的未來是什麼?這樣的重建方式可以符合西南沿海的國土復育方向?可以為沿海地區的民眾什麼樣的未來?是不是繼續地層下陷、把門前再墊高、然後,祈求下一次颱風不要來…

如今傷害已經造成,尤其在氣候變遷的趨勢下,每次的豪大雨都造成西南沿海國土淹沒在海平面下,連排除積水都極為困難,對於這些地區,政府是否要再盲目投下龐大的治水經費?面對地層下陷的事實,政府除了要找出所有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也必須對於目前的養殖漁業,提出未來發展的遠景與方向,更需要為這片國土上的人民,找到與水共存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