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3/10/3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全球登革熱大爆發 高雄病例快破萬 全台都有病媒蚊 疫情擴散? 如何防治?

登革熱今年大爆發,上週新增1525病例,使得今年累計病例來到7439例,均創疫情監測史上新高, 高雄就佔了97%

今年登革熱疫情怎麼那麼嚴重?每週以1500人的速度增加,為什麼長期以來疫情都集中在高雄市?高雄有什麼地理、氣候的特殊性?高雄從五月開始就開始有零星的登革熱病例,今年比過去提早發生,為什麼會提早發生?和聖嬰年的氣候暖化有關?現在登革熱也開始往中北部傳播,全台灣都有白線斑蚊,未來中北部也會大爆發?

今年不只台灣嚴重,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都面臨大爆發現象,連日本都出現七十年來首次本土病例,已經有近200病例,以乾淨聞名的新加坡也有16000人感染,到底什麼原因?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一起來了解。

來賓:
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處長 蔡武雄
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教授 張念台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任 陳彥旭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103/10/24 南部開講-伊波拉溢出非洲! 歐美陸續出現病例 伊波拉恐怕全球流行? 台灣防疫做好準備?

伊波拉疫情持續擴大,引發全球恐慌,全球衛生當局竭力遏阻疫情擴散,為因應西非伊波拉疫情,衛福部成立「伊波拉病毒感染緊急應變小組」,從出境旅客衛教、入境旅客檢疫、國內醫療整備與國際合作4個面向提高警戒。

台灣經歷過SARS經驗,面對伊波拉病毒可能來襲,台灣的防疫機制與對策準備好了?境外管理措施足夠?一旦伊波拉進入亞洲,台灣有能力應付?灣面臨醫療人員不足,對伊波拉防疫六大地區醫療系統的SOP都準備好了?資源、人力整備完全到位?台灣能躲過伊波拉病毒的入侵?

提醒欲前往西非疫情發生地區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並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與清潔,自伊波拉病毒感染流行區返台旅客,返國後21天內,若出現急性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等不適症狀,可撥打防疫專線1922洽詢並協助就醫。

來賓:
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醫師  洪敏南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管制室組長  林俊祐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  黃淑貞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103/10/24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伊波拉溢出非洲! 歐美陸續出現病例 伊波拉恐怕全球流行? 台灣防疫做好準備?

西班牙與美國陸續傳出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科學家,將伊波拉的傳播路徑結合飛機航班數據,計算出伊波拉擴散至其他國家的機率。結果發現,病毒可能在三周內便會由美國傳至中國,一旦伊波拉病毒到了中國,就幾乎等於到了台灣,台灣防疫網準備好了嗎?

台灣本身和非洲的來往不多,因此境外管理不難掌握,但是中國和西非來往密切,廣州有30萬非洲人,是亞洲最多的非洲聚落,中國曝露在伊波拉病毒的風險遠比台灣為高?台灣的防疫風險恐怕會來自於兩岸頻繁的交流?這次奈及利亞男性的案例,在台灣出境、寧波疑似發病,兩岸之間的合作關係?兩岸之間的防疫資訊如何公開共享?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面對伊波拉的威脅,除了政府以外,民眾該如何提高警覺?如何自保?

來賓:
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醫師  洪敏南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管制室組長  林俊祐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  黃淑貞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103/10/17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高雄大樹自然古蹟藝術之旅

高雄的大樹以玉荷包荔枝和金鑽鳳梨聞名,它還有斜張橋、舊鐵橋濕地公園,更有國際級的宗教盛地佛光山,與佛陀紀念館只有一水之隔的統嶺社區,近年來社區居民積極推動社區活力再造,統坑溝是社區內主要河流,是條生態豐富的溝渠,在社區志工合力整頓下,護溪有成,統坑溝成為在地居民及遊客生態教學的大自然教室,走進社區處處可以看見美麗的圖騰,這些圖騰都是由社區居民利用廢玻璃、廢瓦片共同參與拼貼的成果,呈現社區人文風情的裝置藝術。

大樹還有一座很特別的生態休閒牧場,園區內有號稱六星級的羊舍,同時也是一座戶外教學的生態農場,秉持著環保生態概念建構而成,另外,南台灣僅存最古老完整的瓦窯-三和瓦廠,是台灣少數還在生產的傳統瓦窯工廠之一,近年來瓦窯市場逐漸沒落,窯場主人至今仍堅守著,為了傳承瓦窯文化,也開始將傳統工業轉型為文創,結合一些現代生活機能,再加上古早味的元素,讓傳統磚瓦化身為復古又時尚的工藝品,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傳統的磚瓦文化。

來到高雄大樹區可以放慢腳步,享受自然人文藝術之旅周休假日不妨規劃一趟微旅行,來感受大高雄城郊外的自然美景與在地文化的寶藏。

103/10/17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高雄大樹自然古蹟藝術之旅

南部開講的在地旅行最近剛走過高雄市的大樹區,採訪過程中發現,大樹的物產、文史、地景與生態,比預期的更豐富多元,除了是玉荷包、鳳棃的故鄉,還有舊鐵橋、高屏溪濕地,更是全台灣唯一從600度的木炭窯到800度的瓦窯,到1300度的白瓷窯,半天之內就能看盡的地方。

高屏溪的水、大樹的土質,加上荔枝樹每年矮化的木材,讓大樹成為台灣磚瓦窯的重鎮,雖然產業已經沒落凋零,但傳承的意念,讓三和瓦窯堅持到現在,從傳統到轉型創新,它讓我們看到在地深耕的力量。

緊挨著佛陀紀念館,統領社區努力營造慢活的環境與生活,社區裡一條源自玉山山脈的支流,溪水清澈、生態豐富,為了永續,居民還主動向市政府提出封溪禁漁五年。

同樣在地深耕的,還有華一牧場,秉持回饋鄉里、與社區結合的信念,為大樹打造兼具環保與教育功能的生態教室,想知道為什麼羊住得比人還好? 什麼叫六星級的羊舍?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跟著「南部開講」再次走進大樹,找尋最初的感動。


103/10/10 南部開講:食安問題爆不完 癌症.慢性病威脅大 健檢預防做得到? 健康策略如何擬?

根據統計,國人十大死因有一半以上屬於慢性文明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腎臟等疾病,且癌症年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定期做健康檢查是現代人保障健康的最重要途徑,但很多人會認為,我沒有生病為什麼要做健康檢查?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害怕去做健檢,有些人則是抱持著 不檢查就沒事的心態而不去面對自身健康問題。目前政府提供四十歲以上成人免費健檢服務,如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等,但國人的篩檢率都很低,政府該如何鼓勵民眾落實健康檢查,善用政府提供之各項預防保健服務?

現在也有愈來愈多醫院開闢健檢中心,一般的健檢,就能保障我們提早發現疾病?面對眾多豪華健檢的套餐,健康檢查越貴越好?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健檢項目?國人擔憂的十大病因,是否能透過一般健康檢查篩檢出?

如何讓我們自己更健康?做健康檢查,還是要有正確觀念,預防的方法除了從生活習慣做起,還是要有良好的飲食控管以及多運動,預防勝於治療不讓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成為沉默的殺手」。

來賓:
高雄醫學院家醫科主任  黃志中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資深媒體人  周傳久







103/10/10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食安問題爆不完 癌症.慢性病威脅大 健檢預防做得到? 健康策略如何擬?

國內食油風暴再起,台灣人連安心吃一頓飯的最卑微請求都難如願,每天不知被無良商人餵了多少毒,對健康的危害難以估計,如何早期預防疾病是國人該更注意的課題,特別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十大死因的早期徵兆?最近流行高單價的豪華健檢,可以做到早期發現的效果?或是一般的健檢,就能保障我們提早發現疾病?有哪些健檢平時一定要做?政府、健保對哪些檢查有補助?
台灣的醫療政策太重治療? 輕預防? 健保支出幾乎全在治療? 國人如果養成好的健康檢查觀念與習慣,對於台灣健保支出縮減一定有幫助,疾病可以早期發現預防?政府如何有效要求民眾每年健檢?台灣如何加強預防醫學?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健檢10大死因? 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威脅,健檢預防做得到? 健康策略如何擬

來賓:
高雄醫學院家醫科主任  黃志中
大岡山社區醫療群執行長  王宏育
資深媒體人  周傳久








103/10/03 南部開講-認證頻出問題 有機認證會是下一個?

食品安全連環爆,有機食品會是下一波的食安問題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擔心繼餿水油事件之後,可能會再出現「有機風暴」。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也表示,市面上有許多有機食品,但問題國內有機食品的認證系統紊亂,到底台灣的有機認證出了什麼問題?

政府希望推動有機島,109年有機農業面積目標15,000公頃,目前僅達1/3面積,學者抨擊,政府一年花二百億補貼休耕,如果這錢拿來推動有機生產,台灣早就是世界最大的有機國家了?有機政策並非只追求農田面積的增加,更重要是農友和消費者的觀念?灌輸有機協助友善土地的觀念?

台灣要推有機,必須整體區域規劃考量,針對慣行農法也要有政策,從源頭開始管控,讓他們生產的農產品符合食用安全標準?市面上許多食品標榜有機、無毒,政府單位如何嚴格把關通路? 如何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食材又吃得放心?

來賓: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世雄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上下遊新聞市集特約記者  何嘉浩







103/10/03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認證頻出問題 有機認證會是下一個?

台灣食安危機頻傳,下個未爆彈在哪裡?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表示,他擔心餿水油事件之後,可能會再出現「有機風暴」。
到底台灣的有機認證出了什麼問題?農委會近期公告兩家驗證單位「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與「台灣茶協會」,因所驗證的有機產品被驗出農藥殘留,遭農糧署停止驗證權力,引來人心惶惶。臺灣的有機驗證過程太寬鬆?稽查員的專業足夠嗎?不少有機農友認為檢查過程太寬鬆,稽查工作並未落實?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台灣的有機認證是全世界最嚴格之一,和歐盟一樣,但是標準嚴格沒有用?而是檢驗的執行力?如果要作到完整的源頭管理,目前這些驗證機構專業和人力足夠嗎?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該不該買有機? 買有機,怎麼分辨才不會當了冤大頭,又吃了不健康? 還是應調整心態,吃當令蔬果最好,不要迷信有機?

來賓: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世雄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上下遊新聞市集特約記者  何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