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2018/8/31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南台灣大淹水! 防洪治水該有新思維?

整個南台灣度過了很灰暗的一個禮拜,熱帶低壓和西南氣流流連不去,從嘉義台南淹到高雄屏東,無一倖免,政府累計投入治水4300億元,為何還是淹水? 這次的823水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南台灣上次最嚴重的水患是莫拉克風災,這次的總雨量雖然少於莫拉克,但是時雨量卻超過莫拉克,強度比莫拉克有過之而無不及,百年大雨,現在不到十年就來一次,治水經費有限,雨量卻越來越不可測,誰還能保証不淹水?

這次淹水,被討論很多的是滯洪池,到底滯洪池是都市治水的萬靈丹?還是造成災情更嚴重的禍源?打造海綿城市喊了很多年,政府做了什麼?海綿城市只靠滯洪池夠嗎? 賴院長認為這次水患讓政府要思考新思維治水,水利署也在五月水利法修法中推出「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專章,這個概念是什麼?上游開始分流、蓄洪?都市開發需要有蓄水、防災功能?要求土地與建築開發者共同分擔滯洪、蓄水責任,提高土地整體耐淹能力,民間可以配合?從馬政府的總和治水計畫到蔡政府的逕流出流,政府都提出很好的治水構想,但是執行下去,效果實在有限?出了什麼問題?未來治水不能只靠水利署?反而需要從國土規劃開始檢討?反思開發計畫不要再與水爭地?

一年的雨水在幾天內降下,台灣的治洪設施永遠也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民眾要開始打破「不淹水」的迷思?因為淹水可能是未來常態?反而是要轉化成淹水後,如何做好災害的風險管理?今天晚上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從在地觀點來檢視這次南台灣的水患。

PS.今天晚上公視因轉播亞運棒球賽台日賽事,「南部開講」將延後到晚上十點播出,敬請準時收看。

節目來賓:
道將圳文化學會理事長 楊清樑
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 傅志男
成大防災中心副主任 賴文基
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副教授 邵珮君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24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嘉義村落生活小旅行 (東石.六腳)


青壯人口外流、地方只剩下老人,這是很多鄉村地區普遍面臨的問題,地方要重新活絡,不能只是坐等政府,這集在地旅行節目,大家走訪嘉義東石走訪養蚵產業,要來看看他們如何重建地方經濟,打造嘉義濱海地區的在地新生活,從工廠村的村落文化劇場阿公阿嬤如何手中的懸絲木偶,扭轉高齡化的在地小鎮,豐富村落裡的生活,保留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文化。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24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 嘉義村落生活小旅行 (東石 六腳)

在地小旅行的腳步這個禮拜來到嘉義縣囉!

位在濱海地區的東石鄉,有肥美的牡蠣,還有鮮甜的白蝦和養殖魚產,這十幾年來在嘉義縣鄉村永續發展協會的觸動下,他們跨出社區的界,營造「生活圈」,讓在地生活和產業互相形成支持系統。今天我們要跟著在地人的腳步,體驗剖蚵、撈蝦,看他們如何扭轉偏鄉衰退命運,重振地方經濟。
接下來還要去故宮南院附近的蒜頭糖廠,拜訪工廠村。這裡有全台唯一的糖廠媽祖廟,還有幾乎可說是全國最高齡的懸絲偶戲團,從前台到後台,揭開懸絲戲偶活靈活現的秘密,欣賞阿公阿嬤精采的表演!

本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敬請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在地旅行,一起分享地方村落文化動人的生命力!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17南部開講-高雄又老又窮? 港都經濟如何回暖?

去年高雄第二大總人口數的地位被台中取代最近有不少知名店也經營不下,紛紛撤出高雄市場,過去是高雄最繁榮熱鬧的精華商圈和3C電子街,現在的景況越來越蕭條? 年輕人口勞動力大量外流,旅館餐廳書店接連歇業走在高雄市中心區,隨處可見租、售廣告高雄真的變得又老又窮的城市? 是重北輕南造成高雄經濟衰退? 高雄這幾年努力拼觀光,投入相當多資源在新興產業,為何卻仍見不到真正的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喊了20年,高雄經濟面貌如何翻轉? 如何吸引青年? 讓經濟回暖?

節目來賓:
高雄市國民黨籍市議員   陳麗娜
高雄市民進黨議員   郭建盟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   辛翠玲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17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高雄又老又窮? 港都經濟如何回暖?

高雄市像一座死城? 最近網路上網友經常丟出這樣的訊息,也引起很多不同意見的論戰,為何會有這樣的聲音? 高雄的景氣真的低迷到這種程度? 還是政治人物刻意操弄? 唱衰高雄?

高雄去年人口遭台中超越,成為全台第三大城市,青年失業率相對其他五都也居高不下,尤其從今年起,不少餐廳、書店接連歇業,原本繁榮的火車站、新崛江、中山路等商圈店面都是一堆招租廣告,不少百貨商場今年的營業額比起過下跌,很多網友反應回鄉找不到工作,或是薪水低到不想回來工作,消費力衰退,難怪歇業店家越來越多。但高雄市政府也提出各種數據,証明高雄的經濟是成長的,根本是有心人在唱衰高雄,到底真相如何?

如何重振高雄的經濟,幾乎是多數市民最想知道的答案,藍綠兩黨與無黨籍的候選人也紛紛以「經濟市長」作為競選目標,高雄經濟真的那麼差?還是外界太唱衰高雄發展?高雄經濟轉型喊了將近二十年,為什麼一直不見起色?高雄如何吸引青年?讓經濟回暖?今天晚上八點公視南部開講,我們邀請了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國、民二黨的市議員和政治經濟系學者,要以理性角度來檢視這個問題,可惜市政府最後決定不派員參加討論,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以在地的觀點,能讓觀眾的理解能更接近真實一點。

節目來賓:
高雄市國民黨籍市議員   陳麗娜
高雄市民進黨議員   郭建盟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   辛翠玲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10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老竹塹新生活


新竹市是一座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城市,城市的歷史紋理多元族群融合、時代的發展演當中所堆疊出來的,數波的移民進駐,都能運用竹塹城的傳統,帶來不同的文化,這集在地旅行節目當中,要帶大家到新竹市,實地感受這百年老城裡,新舊交疊的傳統文化和傳承創新。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10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 老竹塹新生活

新竹市是一個歷經五次大移民且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老城市,住在這裡的老新竹人,為了延續文化,因應時代需求改變了方式,繼續在這座老城市裡生活。

像世居在新竹兩百多年歷史的糧商黃氏聚落後代,他們依舊是做著和糧食有關的生意,從糧商變成飲料店,加了一點創意,還創造出連日本人都喜歡的絕代雙驕飲品。另一個是位在長和宮對面傳承了四代的百年中藥房,延續曾祖父留下來的中藥文化,因應現代人的需求,推出了驅蚊包以及各類養身料理包,還有不捨曾經創造新竹經濟奇蹟的蓪草和玻璃產業沒落,老竹塹人結合美學,希望重新賦予老工藝新生命。

因為有老竹塹人的傳承,新竹市才保有這樣深厚的文化氛圍,因此這幾年吸引了很多人來此圓夢,像位在中央路上的柒拾壹,主人不僅在這事傳統樂器製作、同時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在新竹傳統文化薰陶下,還創作出幾首融合了北管樂的現代歌謠。還有位在東門市場裏的甜點店,運用台灣最在地的食材,像艾草、金棗、黃耆、當歸做材料,做出了年輕人喜愛的蛋糕和馬卡龍,為的就是推廣台灣在地食材。還有從台北來的二手書商,花了兩百多萬在清華大學裏打造了一台蘇格貓底東南亞活動書車,為的就是希望可以鼓勵在台灣的新住民以及移工,可以在台灣重拾書本繼續學習。南部開講在地旅行,這一集邀請了美食哲學家李元璋老師,化身文化觀察者,帶我們走入新竹市的巷弄裡,深入來感受竹塹城的新與舊。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3南部開講-極端氣候來襲! 台灣農業能因應?

今年氣候炎熱,多種蔬菜水果都大豐收,從年初的洋蔥、大蒜,到入夏後的香蕉、鳳梨、芒果,不僅收成爆量,品質也相當好,但產地價格直落,讓農民叫苦連天,農產失衡是產銷制度出問題? 還是生產計劃沒做好? 近年全球各地受氣候變遷影響,各國紛紛對農業提出氣候因應,包括從育種到設施改造、糧食安全等多方位解決氣候變遷對農產品的治理對策,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台灣農業該如何因應調適? 除了育種研發、作物改良,在農業設施上如何透過科技導入,讓灌溉更省水? 讓作物更耐熱? 天氣好產銷失靈? 天氣差災損不斷? 農民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從氣象到防災,如何打造韌性農業? 抵抗氣候逆境?  

節目來賓:
行政院農委會科技處處長  王仕賢
嘉義縣政府前農業處處長  林良懋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馬聿安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監  賈新興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8/3南部開講節目預告:極端氣候來襲! 台灣農業能因應?

氣候變遷會帶來極端氣候,最近歐美、日韓頻創高溫紀錄的熱浪,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台灣今年至今雖然算是風調雨順,但提早進入夏季高溫,各類水果大豐收,卻讓農民吃足了苦頭,這幾年世界各國都對農業提出氣候因應策略,包括從育種到設施、糧食安全政策,台灣呢?

影響台灣農業最嚴峻的會有哪些氣候狀況?降雨不夠?高溫氣候?我們做好因應了嗎?面對水庫供水量下降,降雨又過度集中,非旱即澇,農業會面臨挑戰?除了降雨不均的問題,高溫將是未來的常態,高溫對於農作物有什麼影響?蔬果長得快?未來豐收情況更常見?有哪些作物具備耐熱?耐旱?耐澇?台灣的農業改良技術良好,未來新品種的育種研發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除了育種研發、作物改良,在農業設施上如何透過科技導入,讓灌溉更省水?讓作物更耐熱?

農業完完全全看天吃飯,天氣變化與農業息息相關,目前台灣有100個農業氣象站,在氣候變遷加劇的威脅下,如何透過大數據資料,協助農業進行生產?目前台灣農業對於因應氣候變遷的研究和規劃太少了 熱帶氣候逐漸北移?重新調整農作物生產區域,如何協助農民適時、適地、適種?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鎖定公視13頻道「南部開講」節目,看面對極端氣候,台灣農業如何走出困境

節目來賓:
行政院農委會科技處處長  王仕賢
嘉義縣政府前農業處處長  林良懋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馬聿安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監  賈新興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