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4/6/26 南部開講-全台瘋纜車? 救得了台灣觀光?

這幾年,各地方縣市政府一味爭取興建纜車,全台灣目前超過20條纜車路線正在規劃中,儘管纜車爭議頻傳、貓空纜車連年虧損,並沒有因而停止纜車瘋,政府開發纜車的目的,為提升觀光人次顯而易見,但纜車就可以救得了觀光? 灣好山好水,陸上交通工具幾乎都能抵達,台灣真有那麼大的纜車消費市場以貓纜為例,花了13億成本,除了初期的熱潮,現在幾乎每年虧損近億元,既然纜車經營不易,為何諸多縣市還要積極爭取興建? 纜車真的是門好生意?

為了追求國際觀光客倍增之目標,政府把纜車當成萬靈丹,然而纜車觀光的背後,同時也將帶來垃圾量增加、物種消失及地質改變的隱憂,過度開發的觀光地,還能承受多少負荷與摧殘?  纜車不是只搶著興建,後續經營管理才是問題,如果缺乏整體完善的觀光與營運規劃,恐怕更是浪費公帑,讓台灣天空多了許多蚊子館,未來如何徹底落實,在不影響環境景觀前提下,將開發對自然的傷害降到最低,以達到生態與觀光兼顧的效益?

節目來賓:
資深媒體人  劉光瑩
屏東大學休閒管理系副教授  陳永森
高雄市柴山會總幹事  楊娉育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黃靖庭







104/6/19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埔里人文慢旅行

說到南投埔里會讓你想到什麼? 往往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浮現的可能就是日月潭、鯉魚潭埔里酒廠,甚至認為埔里只是一個中繼站,其實來到埔里,還可以用另一種更樂活的方式,來探索小鎮的原始風貌

在埔里有一群默默深耕在地的年輕人,希望大家用不同視野,重新認識埔里這片土地,他們以單車結合在地文化,將埔里各具特色的區域,串連起好幾條路線,沿途中不僅讓遊客可以看見一大片黑板樹所構成的黑森林享受隨風飄落一地雪白的油桐花,還可以徜徉在有著日本京都景色的哲學之路,讓來到此地的遊客們細心感受」騎踏自行車,探索埔里的純樸與美麗

因為當地好山又好水,因此,還有一樣遠近馳名的農特產,遍佈埔里各個角落那就是俗稱美人腿的筊白筍除此之外,埔里還有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宣紙村,這裡有一位堅持古法造紙及手工抄紙技術的紙匠工師,自己從種植構樹取紙皮煮樹皮、再經由敲槌纖維到撈紙烘紙,如今雖然時代變遷,宣紙村不再有日據時期的風華,但這裡仍堅持將這種傳統也較不污染環境的造紙技術與工藝傳承下去

104/6/19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埔里人文慢旅行

埔里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是去日月潭的中繼站,其實埔里是被中央山脈、合歡山、雪山山脈所包圍的一個盆地,土壤豐富且水質清甜,當地人說全台缺水只有埔里不會缺水,因為他們是住在一個水層上面,所以埔里才會種出全台之冠的筊白筍,也蘊育出了知名的桃米生態村,除了生態豐富,日治時期日本人發現埔里有良好的造紙環境,日本師傅來台傳授造紙技術,奠定了連日人都稱讚的宣紙村,如今雖然時代變遷,宣紙村不再有日治時期的風華,但精良的造紙的技術,經由埔里的紙匠工坊傳承下來,利用導覽解說和實地操作,讓造紙這項工藝可以為台灣人所知道。

而除了生態、造紙技術外,埔里鎮其實不大,非常適合用單車的速度來慢活,來到這裏騎著單車,可以穿過自然形成的一大片黑板樹所構成的黑森林、還有倘佯在比日本哲學之道還長的哲學之路,享受微風吹過、油桐花飄落的夏雪情境,還可以重拾早期牧童牧牛的風景……,許許多多值得大家停留,用慢活的態度慢慢去欣賞體會,所以埔里人很自豪的說,埔里不只是中繼站,而是好山好水好好玩

6/19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13頻道,我們將跟著在地人,用腳踏車速度,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埔里。

104/6/12 南部開講-網路流言追追追! 芒果生長劑?西瓜打針? 網路謠言真相為何? 保障食安 體檢農產品!

最近是芒果盛產的季節,但日前網路盛傳果農爲了搶上市,使用「益收生長素」為芒果催熟,引發消費者對於食用芒果的疑慮人工催熟和自然熟成的芒果有什麼不同? 若果皮顏色過於鮮紅、甚至泛油光,且蒂頭附近沒有白色果粉或者蒂頭已發黑,就有可能是用益收人工催熟? 農政單位掛保証,使用益收生長素絕對不會影響健康,但為何一定要用? 玉井農會為何拒收有使用生長素催熟的芒果? 影響芒果品質和信譽?

除了芒果另外在網路上廣泛流傳的還有鳳梨特別甜,是因為使用生長激素? 西瓜又大又甜是打了西瓜針和增甜劑? 蓮霧紅得發黑被謠傳遭染色? 流言?真相?

食安問題不斷,加上網路傳言非常多,國人對食安意識愈來愈重視,消費者在購買時,如何判別真假? 蔬果農藥或化學藥劑殘留問題,該如何挑選和清洗,避免吃到「毒」水果? 政府又該如何為食安把關,讓民眾能吃得安心?

節目來賓: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莊老達
高雄農改場場長  黃德昌
蓮霧農友  龔明山
綠農的家創辦者  洪輝祥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黃裕銘










104/6/12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網路流言追追追! 芒果生長劑?西瓜打針? 網路謠言真相為何? 保障食安 體檢農產品!

最近有個跟芒果有關的議題在網路上引發大戰,就是芒果使用「益收生長素」催熟的問題,可不可以用用了對芒果品質或健康有沒有影響消費者有沒有必要或該怎麼分辨為何2012年以前不能使用於芒果自然熟成的比較好果農認為人工催熟被妖魔化,群情激憤,這一切都是網路謠言還是一連串的誤解所致?

除了芒果,網路還有一連串跟水果有問題的傳言,鳳梨打生長激素?西瓜又大又甜盛傳打了西瓜針蓮霧紅得發黑被傳遭染色?葡萄、草莓、玉米都大量使用農藥?真相如何?

在越來越重視食安的趨勢下,網路也成為檢視農產品安全的重要資訊管道。但是有些是流言、有些半真半假、有些是真相,我們如何破除謠言、了解真相?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公共電視「南部開講」,支持自然熟成的綠農的家洪輝祥老師,和捍衛人工催熟技術的高雄農改場場長黃德昌將現身說法,也邀請專家學者和果農,幫消費者釐清真相。

節目來賓: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  莊老達
高雄農改場場長  黃德昌
蓮霧農友  龔明山
綠農的家創辦者  洪輝祥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黃裕銘




104/6/5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嘉義海線 漁鹽農產業小旅行

台灣地狹人稠,產業文化卻相當豐富,光是嘉義的布袋、東石、義竹一帶,就聚集了漁、鹽、農三種不同型態的傳統聚落。

有將近兩百年歷史的布袋”洲南鹽場”,因為產鹽成本升高而廢曬。但是當地文史團體不捨鹽業文化消逝,2008年讓洲南鹽場重新啟用。從最初的產業文史資產保存,接著逐漸融入環境教育理念,現在更實際投入生產,還利用四季與天候條件,開發出霜鹽和鹽花等產品。走一趟洲南鹽場,就能深度體驗,海水、土地、季風和陽光這些自然元素,如何淬煉出讓食物更有滋味的鹽。

而嘉義沿海地區的地層下陷問題,牽動當地產業的發展,也讓部分居民開始思考何謂環境倫理。鰲鼓溼地曾經是「圍堤造陸」的農場,後來又因為颱風沖破海堤和土壤鹽化等因素,大自然終究收回不屬於人類的土地。當地居民這幾年投入生態導覽解說,和更多遊客分享他們上過的這一堂環境教育課。

接著走進布袋漁村巷弄,蜿蜒狹窄的小巷子,正是沙洲環境地小人稠的最好寫照,層層疊疊的老房子,也留有昔日「小上海」時期,商港繁榮的餘韻,正好和布袋東側、崩山一帶的農村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接著還能來一堂廟會常見的北管演奏,實際到「慶和軒北管樂團」認識台灣最傳統的樂音,也見證最在地的常民生活紋理。

此外,東石魚市場是全國少數開放民眾參加漁獲拍賣的魚市場,遊客可以像承銷人借牌,參與魚貨競標,或者當個旁觀者,看拍賣員主控全場的喊價功力,也很有趣。而當地產業省思環境倫理,邱家兄弟的生態魚塭降低養殖密度,採用全程不用藥的生態養殖法,漁塭像拜訪像野生池塘一樣,看似平靜卻充滿生命力。這是一趟產業文化小旅行,也是食農教育之旅,理解土地如何滋養萬物,也讓我們反思現代生活的種種缺憾與美好。




104/6/5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嘉義海線 漁鹽農產業小旅行

台灣地狹人稠,產業文化卻相當豐富,光是嘉義的布袋、東石、義竹一帶,就聚集了漁、鹽、農三種不同型態的傳統聚落。

有將近兩百年歷史的布袋洲南鹽場,因為產鹽成本升高而廢曬。但是當地文史團體不捨鹽業文化消逝,結合文資保存和環境教育的概念,讓洲南鹽場重新啟用。究竟海水、土地、季風和陽光這些自然元素,如何淬煉出讓食物更有滋味的鹽?走一趟洲南鹽場,就能了解。

而嘉義沿海地區的地層下陷問題,牽動當地產業的發展,也讓部分居民開始思考何謂環境倫理。鰲鼓溼地曾經是「圍堤造陸」的農場,後來又因為颱風沖破海堤和土壤鹽化等因素,大自然終究收回不屬於人類的土地。當地居民這幾年投入生態導覽解說,和更多遊客分享他們上過的這一堂環境教育課。

此外,還會到東石魚市場參加漁獲拍賣、拜訪像野生池塘一樣的生態養殖魚塭,同時也要體會農村滿滿的人情味。

敬請鎖定公視13頻道,6/5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在地旅行」,跟著在地人的腳步,走一趟嘉義海線產業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