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2018/6/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全台搶蓋輕軌? 高雄經驗帶來什麼啟示?

全台首條環狀輕軌去年9月在高雄上路,成為高雄市觀光的新亮點,目前高雄輕軌正在進行第二階段施工,沒想到沿線居民卻發動一波波的抗議,逼得市政府暫時停止施工,很多縣市搶著要蓋的輕軌,為什麼在高雄會變成嫌惡設施,甚至不希望輕軌經過自己家門口,對於其它計劃要蓋輕軌的縣市,可以從高雄經驗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高雄輕軌從試營運到去年底已超過350萬人次搭乘,目前正在進行二階段施工,將從西子灣站沿原有的舊鐵道至美術館區,再經大順路繞環狀回到凱旋路。但才剛施工就引來當地民眾一連串的抗議,美術館路的居民質疑路線有問題,讓原本17米寬的美術館路,一分為兩條不可跨越且單向通車的小路,未來會影響行車安全,也讓消防雲梯車及救護車停靠困難;大順路的居民認為沿線已經是交通嚴重壅塞路段,再舖上輕軌,交通將陷入永遠的黑暗期。

面對沿線居民的反彈,高雄環狀輕軌該重新規劃?未來二階輕軌將通過博愛路、自由路、民族路、九如路等大型路口,相較於目前較為封閉式的路廊,未來輕軌恐將造成北高雄交通大亂?壅塞情況更嚴重?輕軌上路九個月,被批評轉乘不便、速度慢、班次有限,難以作為高雄民眾的通勤工具,只有觀光用途,甚至被稱為最昂貴的大型遊園車,在環狀路線成型後,能有效翻轉它的命運?

台北捷運開通後,每個縣市都想蓋捷運,結果高捷營運困難後,每個縣市都想建輕軌,各縣市政府規劃捷運或輕軌時,都有美好想像藍圖,但是等到工程完成後,卻發現市區都轉移了,運量也不如預期,成為台灣公共資源浪費的常態,看看高雄經驗,想想台灣軌道建設的未來,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請大家一起來嚴肅的思考這個問題。

節目來賓:
高雄市議員   吳益政
前高雄市捷運局主秘  鄭哲英
前成大交通管理系教授 何志宏
台南公民智庫執行長  黃建龍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25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台中清水生態人文小旅行

高美溼地是全台遊客數最多的溼地,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及大批的候鳥在此棲息是台灣西海岸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日治時期,高美濕地原本是一處海水浴場,由於台中港的興建,在海岸築起攔砂堤後,導致大甲溪挾帶大量泥沙淤積,卻也因為這些沖刷下來的泥質及沙質,經自然演替而孕育出豐富的溼地環境。
清水背山面海,臨溪坐擁平原,昔稱牛罵頭,約三、四千年前,這裡已有人類文明的發展,前後經歷了不同階段的人類史前文化,如牛罵頭文化、營埔文化及番仔園文化,為此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這一集南部開講在地旅行,要帶各位觀眾跟著在地人走讀清水歷史街區,欣賞高美地自然景觀,了解牛罵頭先民過去所留下的史跡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L-y9H-qfhKM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25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 台中清水生態人文小旅行

在地旅行這個禮拜來到台中市的清水區,要帶大家看山看海看美景!

清水擁有台中港和台中國際機場海空雙港,是中部地區對外重要門戶,另外國道上的清水休息站也是吸引民眾停留的地方,但事實上,這裡早在史前時代就有人類生活的足跡,鰲峰山現在還有牛罵頭遺址,文化發展歷程相當悠久。

本集節目先造訪全台遊客數最多的溼地—高美溼地,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走進在地漁村聚落、欣賞夕陽與生態美景,還要思考如何讓生態永續!接著登上鰲峰山,探訪牛罵頭遺址和傳統的金紙與製香產業。最後來到清水老街和古蹟學校清水國小,還要騎單車遊水圳,深度體驗在地生活,重新認識台中清水! 

本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敬請鎖定公視13頻道,和我們一起到清水走透透!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18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 漫遊府城走讀古都的生活文化

近年來,台南掀起觀光熱潮,讓府城除了既定的小吃跟古蹟的印象之外,也帶動了許多老屋活化而吸引許多店家進駐,台南中西區的銀同社區內有許多年長的老人,為了讓社區的長輩願意走出戶外,銀同里從社區內在特色的概念,周邊文創小店的年輕人合作,甚至讓社區的爺爺奶奶到第一線擔任高年級實習生駐店服務,透過年輕店家跟高齡長輩跨世代的交流,不僅為老社區帶來一股新的生活樣貌,更為銀髮長輩建立自信心與價值感
鳳梨是台南關廟特產,鳳梨除了果肉可以食用之外,還可以拿來做酵素做面膜,但你知道鳳梨葉中的纖維也能拿來製作衣服或其它編織品嗎?這一集南部開講在地旅行,要帶各位觀眾漫遊舊城區巷弄,走讀古都的生活文化,跟著關廟在地青年的領路,帶您一起去了解關廟地方產業的特色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6frjDebMNuI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1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 漫遊府城走讀古都的生活文化

這幾年台南觀光熱潮逐漸蔓延到舊城區的巷弄裡,老屋再利用的文創小店也快速的在巷弄裡萌芽、茁壯,不僅改變了舊社區的樣貌,也擾動了社區居民的生活模式。這一集南部開講在地旅行,要帶大家用步行的速度走進台南的巷弄裡,來感受一下台南人的慢活。

首先帶大家到位於孔廟文化園區附近的銀同社區,這是台南市中心的一個熱門打卡景點,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住在這裡的居民多數是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家不只是社區景點的文宣model,也是文創小店裏的高齡實習生!大家來這邊打卡時,不妨走進社區的文創小店,給高年級實習生一個熱情的鼓勵。

再來還要帶大家往南走到關廟,提到關廟,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鳳梨、竹筍和關廟麵,卻不知道關廟早期其實住了很多文人仕紳,尤其是醫生,鼎盛時期關廟還曾經有過兩家戲院,目前僅存的中央戲院,猶如現今的大型百貨公司,除了影城外,還有商店街,這在當時的年代算是難得一見的。

當您放慢速度走進巷弄裡,不時的還會被隱藏在現代建築裡的傳統閩式建築,和巴洛克式建築所驚豔,除了探索巷弄裡的生活文化外,還要帶大家走進鳳梨田,品嚐金鑽鳳梨的真正風味和體驗當個現代織女,從廢棄鳳梨葉取出纖維來捻線,以及走進老製麵廠,了解關廟麵的完整製程,這一集的南部開講在地旅行不講文創,而是帶您從生活文化來看見不一樣的台南。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11 南部開講-曾文水庫蓄水剩5% 缺水的日子來了?

今年梅雨來得晚,雨量也不多,南台灣水情吃緊,水庫乾涸、灌溉用水大幅降低,曾文水庫蓄水率一度僅剩5%多,創十年最低紀錄,南化水庫也剩不到三成,供應灌溉用水的白河水庫已經見底,台灣的降雨量豐沛水資源應該是不虞匱乏,為什麼南台灣會年年鬧水荒? 政府如何解決水資源危機? 工業農業互相搶水,水資源供需如何調配? 蓋水庫、人造雨,調水源的救急工程,都只能解決短期問題,水利的開發如何治標又治本? 前瞻投入千億取水,台灣缺水問題能解決嗎? 氣候變遷、極端旱澇無常交替,水將成為下個世紀爭奪的重要資源台灣的水資源如何落實多元取水

節目來賓: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  黃世偉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丁澈士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莊順興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  洪輝祥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NH902Qj415M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11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曾文水庫蓄水剩5% 缺水的日子來了?

好久沒下雨的南部地區,終於下了幾場比較像樣的大雨,但是缺水的問題解除了嗎? 根據水利署的最新資料,曾文水庫的蓄水率,只增加了0.3%,今天仍只有6.05%,只夠台南地區五天的用水量,警報並沒有解除。

比起北部水庫的蓄水率來說,嘉義以南的水庫都不到5成,除了曾文水庫快見底,南化水庫也不到三成,創下十年來新低。南部缺水問題年年發生,政府就像跳針的唱片,每年固定時間重複出現相似的場景,同樣的問題,一年重複一年。每年從二月開始等春雨,不然就是等五月梅雨,如果及時雨不來,又是大旱之年,接著等到九月後的颱風雨,流入多數淤滿砂土的水庫,微薄水量撐到年底,又開始新一年的缺水戲碼。為什麼台灣從水情豐沛的島嶼,變成缺水國度?

面對南部嚴重缺水,但台南水情還在綠燈狀況,水利署認為去年積極推動產業節水,並透過加強灌溉管理、延後一期稻作供灌與區域調度等措施節約用水,有信心5月底前不會進入三階限水。目前政府因應年復一年的缺水問題,已經找到解方?政府也在高雄推動再生水計畫,未來工業區可以仰賴再生水系統?不用和民生與農業搶水?台灣能蓋水庫的地方,幾乎都蓋滿滿了?除了水庫開發的思維,還有哪些水資源開發的可能?

除了積極推動水資源再生、節約等措施,政府從前年開始規劃耗水費,去年台水也規劃調漲水價,但是遲遲未上路,台灣水資源如此珍貴,水資源成本卻太低廉?透過以價制量的方式,才能誘導耗水產業真正節約用水?5/11(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別讓南部缺水年年上演,開源節流如何治本?

節目來賓: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  黃世偉
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  丁澈士
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  莊順興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  洪輝祥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4 南部開講-農業大缺工! 東南亞青年度假打工成生力軍?


台灣農業從業人口嚴重高齡化,農業人力結構出現嚴重斷層,缺工現象非常嚴重,其中經常性僱工需1.5萬人次,季節性的臨時工更有26.7萬人次,為解決農業缺工,農委會擬開放越南、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青年,來台灣農村打工度假,預計每年開放8001000人,居留期間180天的工作期限,最多可延長至一年。開放農業外勞,引進千名外籍勞力足以支撐國內農業整體生產需要的人力? 能解決農村長期農工荒的困境? 許多台灣年輕人寧願到國外打工度假,都是做勞力密集的工作,為什麼台灣的農村吸引不了台灣青年? 台灣長期面臨常年性與季節性缺工,政府該如何對症下藥? 改善農村勞動力缺口? 吸引本國青年投入農業生產傳承農業?

節目來賓:
農委會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祕書  蔡佩君
台南市青農聯誼會副會長  沈俊賢
台灣區雜糧基金會專門委員  焦鈞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  溫仲良






▶▶Youtube線上收看:https://youtu.be/W2ze0QRMhBw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

2018/5/4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農業大缺工! 東南亞青年度假打工成生力軍?

台灣農業缺工到底有多嚴重? 至少43800元月薪的茶園管理師,卻請不到人?

為了解決國內農業每年季節性缺工問題,政府補助各地成立農業技術團,超過3萬元、上看5萬元的薪資,要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去年農委會協助梅山、竹崎兩個農會招募茶園管理師,月薪至少43800元,才上工三個月,梅山26名茶管師走了一半。

農業縣市呼籲開放外籍移工,解決農業缺工問題,目前外交部同意協助洽簽越南,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四國的青壯年來台農村渡假打工以解決人力缺口。不過農民表示,農忙正是缺工期,如果還要不斷適應新移工也很困擾,希望政府可以將期限拉長,讓農業能真正引入外籍勞工,才能對缺工問題有實質幫助。但是農業開放外籍勞工,勞團擔憂,農業部門不對症下藥,不打算改變農工的勞動條件、合宜的薪資,只用廉價的外勞來補這個洞,根本無法解決缺工問題?

農村人力外流、青年不願投入,只靠較高的薪資就能吸引嗎?光靠外勞引進或假日打工,能解決問題?農業整體收入不穩定、農地難租用、農業風險過高,可能讓年輕人更加卻步?缺工越來越嚴重,政府有法解決? 5/4(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公視「南部開講」,解決農業缺工問題,政府該如何對症下藥?

節目來賓:
農委會農業人力發展辦公室執行祕書  蔡佩君
台南市青農聯誼會副會長  沈俊賢
台灣區雜糧基金會專門委員  焦鈞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  溫仲良



▶▶南部開講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th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