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劉大年
台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王塗發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研究員 吳惠林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張宏林
中山大學政經學系教授 張其祿
服貿爭議讓很多民眾困擾,到底什麼是服貿,又有什麼內容,需要建立最基本的共識,台灣需要服務貿易協定嗎?需要和中國建立經濟合作關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要討論的,就是目前的服貿協定好不好,以及相關的締約、監督機制是否足夠?以開放清單中,其實有不少產業是讓人疑慮的,例如醫院,目前醫勞盟也提出非常多的質疑,醫院有部份屬於社會服務功能,如果直接開放,可能造成台灣醫療人才大量外流?減弱台灣本身的醫療資源?讓台灣血汗醫院的狀況更嚴重?另外屬於社會服務部門的老人照護、安養院等,也在開放名單之內,台灣目前的安養機構問題一堆,再開放下去,如何固本強身?社工體系也提出很多擔憂,政府如何解決?民眾對於開放產業的內容與配套有那麼多疑慮,但是政府表示締約前就已經作過很多場秘密的小型諮詢,政府有作好功課,民眾應該要信任政府?
目前學運訴求「服貿退回」,這是什麼意思?要退回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還是退回行政院?如果退回內政委員會需要什麼程序?退回行政院需要什麼程序?於法是否有據?政府希望在立法院大會裡「逐條審查」,大會可以作逐條審查的工作?而且這次學運最開始的紛爭,就來自於立法院運作失去人民信任,立法委員能被人民託付,完成逐條審查?逐條審查能補充目前條文內容或開放名單的缺失?民眾擔心逐條審查恐怕只是形式?表決也只能要或不要?再加上立法院恐怕也會繼續爆發衝突,在野黨拖延、執政黨速過,找不到交集的話,立院空轉,服貿再被擱置?實質審查、確切審查應該是人民的共識,在目前的立法院體系中,如何引進各界的專業協助?讓服貿條文與開放項目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