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介紹:
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 葉品言
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 王榮璋
中華民國勞務士協會理事長 張凱翔
這一兩個禮拜在網路上、年輕人不停流傳「勞保會倒」的新聞,年輕人都擔心現在繳勞保,未來可能領不回?現在勞保的財務狀況很不好?109年面臨收支短絀問題?準備吃老本?在120年也可能會破產?累積虧損達千億?除了勞保有潛在的風險,台灣的退休金制度,二十年內都可能破產?軍職退撫基金可能在107年破產?教育退撫基金在116年破產?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在118年破產?為什麼這些勞保、退撫基金會破產?只有5,030億的勞工保險基金,卻有高達6.3兆的隱藏債務?這些債務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勞保隱藏性虧損那麼嚴重?因為人口老化的問題?保費收入和預估未來的給付之間產生越來越大的潛藏債務?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從勞保和退撫基金的危機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面臨幾個困境,使得這些退休制度的改革會越來越難?近期許多報導指出台灣在120年就可能面臨經濟困境?台灣有可能會步上希臘的後塵嗎?現在的希臘會是未來的台灣?嬰兒潮世代開始請領勞保給付時,勞保的壓力會最大?台灣生育率不到1,全世界最低?代表兩個成人生不到一個小孩,台灣未來的勞動人口將大幅下降?人口老化的隱憂?未來台灣可能會比日本還要老?從中央到地方,財政狀況都很不少?中央債務超過4.9兆元,已經接近法定上限?過去舉債甚至排除公債法?即使有公債法的框架,但是政府依舊以特別條例、特別預算增加支出?該加稅也不敢加稅,反而大肆減稅?
面對人口老化和政府財政問題,如何改革勞保和退輔制度?台灣的老年福利是好是壞?勞保應該要調高費率?退撫基金也需要改革?面對勞保破產壓力,政府還是得硬起來?勞委會提出勞保條例修正案,增訂「國庫撥補債務」條款,要求政院比照公保基金,由國庫視財務狀況逐年撥補勞保基金的債務缺口,政府能負最後支付責任?向勞工保證一定能領到錢?勞委會的提案只是飲鴆止渴?120年勞保虧損可能成為壓垮政府財政的稻草?如果都讓政府當莊家,國家財政根本承擔不了?
面對勞保亂象,年輕人得先站出來?為了自己的未來?提倡修法?要更了解目前的退休制度與保險制度問題所在?搶救勞保之前,改革應從老人福利制度開始?先建立「非現金給付」的老人安養制度?然後緩步修改國民年金制度,慢慢擴大基礎年金的規模,再縮小勞保與公保的規模及給付,讓整個勞保基金「軟著陸」?面對勞退破產倒數,政府需要做到更多?提高費率只是表面上的財政平衡,最重要還是得從老年生活福利作起?讓人民減少退休基金的需求?建構好的老年福利環境?
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07/20-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台南白河 土溝農村藝術巡禮
七八月正是賞蓮的好時機,一朵蓮花只有四天的開花期?要怎麼分辨第一天的蓮花?第二天的蓮花?還有第三天的蓮花?蓮花的生長,是一個接一個排隊長大?只要前面的花開了,後面就會跟著開?藕斷絲連、蓮生滿堂的成語是怎麼來的?
有一間農村美術館,沒有特定的建築,館內展示的不是農耕用具,而是整個社區和農民的生活。
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將帶大家前進台南市的白河和後壁,用旅行體驗白河的蓮花故事,用旅行了解後壁土溝里如何讓整個社區蛻變成一個農村美術館。
101/07/13-南部開講-休耕新制上路? 連續休耕不補助 農地活化?農業能再生? 未來農業有錢途?
來賓介紹
屏科大農企所教授 陳淑恩
台南農友代表 蘇建鈞
屏東彩虹農場工作人員 吳鴻駿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農業休耕政策明年將有重大變革,未來將不再補助連續休耕的農地,要讓台灣農地只限休耕一期。休耕補助時施長達二、三十年,每公頃一期補助四萬五千元、二期九萬元,過去政府每年花一百多億補助休耕,不但吃掉農委會預算,更間接鼓勵農民種綠肥少耕種,甚至投資客也買農地領補助,讓台灣許多良田被迫都變成休耕地。面對農業新制的改變,台灣農村將會更好?還是更壞?小地主大佃農可以用更低成本租到農地?農業生產能更多?農地整合更容易?然而取消休耕補助,老農仍不力生產?甚至連綠肥都不施作?農地荒蕪更嚴重?如果政府有心改變休耕政策,為何不一次到位?直接取消休耕補助?不再全面性以休耕與否作為補助對象,而是更積極補助農業生產結果?鼓勵農民多生產、就有更多補助?
尤其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國人仰賴麵食和肉食的比例逐年增加,台灣的稻米生產年年過剩,在糧食自給不足、生產分配又有問題的狀況下,過去的休耕政策屢被詬病,農委會這次也提出鼓勵休耕地轉種雜糧,以提升國內的玉米、大豆甚至小麥的生產量,確保糧食自給的安全,還能透過轉作維持良田的地力。農委會立意良好,但是農民願意買單嗎?對比於國外大量低價傾銷的雜糧市場,台灣的雜糧有競爭力嗎?農委會希望休耕新制上路後,未來五年台灣休耕地將逐步活化五成以上,政府有辦法讓農地恢復過去的生命力?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能透過休耕新制,就能改善嗎?
限制連續休耕、鼓勵雜糧轉作,農委會政策似乎對於農地活化、糧食保障上都有所進步,然而隨著農村老化青黃不接、年輕人力不願意投入農業,即使休耕新制上路,農業人力真能回流嗎?政府強推的小地主大佃農讓不少年輕人看見希望,但是農業投資龐大、農機具成本高、再加上農損保險不彰、以及長期以來政策以農業支持工商業、抑制農業銷售價格,年輕農民回到農村,真能找到希望?賺到錢嗎?休耕新制開啟了農業活化的第一步,相關農業產值提升的配套,何時上路?讓農地、農村、農業能真正活化?
屏科大農企所教授 陳淑恩
台南農友代表 蘇建鈞
屏東彩虹農場工作人員 吳鴻駿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農業休耕政策明年將有重大變革,未來將不再補助連續休耕的農地,要讓台灣農地只限休耕一期。休耕補助時施長達二、三十年,每公頃一期補助四萬五千元、二期九萬元,過去政府每年花一百多億補助休耕,不但吃掉農委會預算,更間接鼓勵農民種綠肥少耕種,甚至投資客也買農地領補助,讓台灣許多良田被迫都變成休耕地。面對農業新制的改變,台灣農村將會更好?還是更壞?小地主大佃農可以用更低成本租到農地?農業生產能更多?農地整合更容易?然而取消休耕補助,老農仍不力生產?甚至連綠肥都不施作?農地荒蕪更嚴重?如果政府有心改變休耕政策,為何不一次到位?直接取消休耕補助?不再全面性以休耕與否作為補助對象,而是更積極補助農業生產結果?鼓勵農民多生產、就有更多補助?
尤其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國人仰賴麵食和肉食的比例逐年增加,台灣的稻米生產年年過剩,在糧食自給不足、生產分配又有問題的狀況下,過去的休耕政策屢被詬病,農委會這次也提出鼓勵休耕地轉種雜糧,以提升國內的玉米、大豆甚至小麥的生產量,確保糧食自給的安全,還能透過轉作維持良田的地力。農委會立意良好,但是農民願意買單嗎?對比於國外大量低價傾銷的雜糧市場,台灣的雜糧有競爭力嗎?農委會希望休耕新制上路後,未來五年台灣休耕地將逐步活化五成以上,政府有辦法讓農地恢復過去的生命力?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能透過休耕新制,就能改善嗎?
限制連續休耕、鼓勵雜糧轉作,農委會政策似乎對於農地活化、糧食保障上都有所進步,然而隨著農村老化青黃不接、年輕人力不願意投入農業,即使休耕新制上路,農業人力真能回流嗎?政府強推的小地主大佃農讓不少年輕人看見希望,但是農業投資龐大、農機具成本高、再加上農損保險不彰、以及長期以來政策以農業支持工商業、抑制農業銷售價格,年輕農民回到農村,真能找到希望?賺到錢嗎?休耕新制開啟了農業活化的第一步,相關農業產值提升的配套,何時上路?讓農地、農村、農業能真正活化?
101/07/0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嘉義東石 農村變身生態樂園 打造台灣新亮點
船仔頭古名鎮蟳港〈或店船港〉,是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三聚落中最小村落,全部人口加起來不到一百人,且以老弱婦孺居多,隨時都可能有散庄的危險。幾年前船仔頭的旅外子弟不願看到故鄉面臨散庄而返鄉動員地方人士組成了文教基金會,大力推動家鄉傳統特色,才由沒落的農村轉型成為農村體驗的樂園,
進而帶動當地居民對朴子溪流域的環保關懷,使得東石除了資源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也增添生氣盎然的人文生態,船仔頭村人不僅扭轉自己的命運,也觸動附近鄉里轉型的契機。南部開講節目在地旅遊系列將帶大家到船仔頭社區了解這個社區的故事,同時還要帶大家去看看台灣目前最大的人工濕地-嘉義東石的鰲鼓溼地,從這濕地來看看東石鄉的居民們如何從漁村轉變成生態園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