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介紹
屏東縣縣長 曹啟鴻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副理事長 林山城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艾和昌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教授 白金
坎昆氣候會議該落幕,全球達成低碳經濟的發展共識,馬政府上台之後,也將環保救國,發展綠能產業列為黃金十年的主要政綱。不過攸關電力政策與綠能發展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上個禮拜政策大轉彎,引來民間再生能源業者的反彈。
延宕多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在去年七月,終於經過立法院三讀立法,法律通過之後,行政院又花了一年時間擬定後續子法,包括再生能源的收購費率,以及費率的審議小組。但是政策推出三個月後,包括環保署、民間業者都批評「再生能源玩假的」,十月初民間業者也登廣告,指控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不力,業者依法送件,但申辦程序繁複延宕,種種設限讓民間投資再生能源難上加難。
雖然經濟部矢言會整合窗口、加速流程,不過上個月能源政委表示台灣的再生能源費率太高,恐怕會拖垮財政,上禮拜政策更是大轉彎,不但明年政府的收購費率大降約20%,而且原本「簽約一年內發電約即有效」的辦法又改為「完工送電約才生效」,並且將溯及既往,今年簽訂的合約如果無法在今年完工,都將依照新的規範。讓許多投入再生能源投資的業者和民眾來不及因應,抨擊政府罔顧再生能源的發展。
尤其屏東縣的「養水種電計畫」,為了防止林邊、佳冬地區養殖業、蓮霧農繼續抽取地下水,請農民把地租給業者做太陽能發電,更受到這次政策轉彎的影響,業者在無法計算費率成本情況下,不敢貿然把資金投入,導致國土轉型的計畫受阻。
但是對於政策轉向,經濟部認為為了維持公義、避免電價上漲,加上太陽能發電設備成本下降,因此大幅調降躉購費率,並且改成完工日後才給予電價補貼,但是當初的辦法上明定簽約一年內需完工送電,既然約定如此,民眾當然有權利選擇何時動工,何錯之有?更何況,區區一年時間,設備價格又能有多大變動空間?政府犯得著這樣改變政策侵擾庶民嗎?經濟部說,長達二十年的購電契約會拖垮財政,那該如何提出合理的電價?政府若無適當的補貼,再生能源的產業能推動嗎?再生能源政策在上路五個月後反反覆覆,一再激起民怨,政府與台電對於台灣的能源政策,到底有何方向?再生能源一直被視為輔助電力,但在全世界開始將再生能源是為主要能源的趨勢中,台灣的電力與能源政策,該要開始調整?
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99/12/19 南部開講-台灣減碳又後段班?! 坎昆氣候會議 窮國vs.富國 氣候戰役誰輸贏?台灣減碳拿出辦法?
來賓介紹
高雄市環保局第五科科長 林燦銘
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氣候變遷專案經理 張楊乾
坎恩會議青年代表團成員 張恩典
call out: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call out: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 徐光蓉
在墨西哥坎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六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六次締約國會議(COP16/CMP6),上禮拜結束為期兩周的議程,敲定《坎昆協議》。會議中通過工業國家負責轉移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成立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並且協助貧窮開發中國家調適氣候變遷,但是相關經費如何籌措?窮國是否能從綠色基金與技術轉移中,取得減碳的實際效用?仍有許多疑問?坎昆會議能走出哥本哈根的困境?全球的氣候合作,出現曙光?
從巴里島、哥本哈根就陷入談判僵局的減碳標準,在這次的坎昆會議,也沒有取得共識,會中雖然建議工業化國家以1990年為基準,未來十年內減排溫室氣體25%到40%,目前各工業化國家承諾的減排總量約只達16%,2020年全球的減碳標準,是否能達成?而且讓人擔憂去年哥本哈根會議被喻為地球最後的機會,最後卻未能成達共識,今年的坎昆有取得減碳的成效?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世界各國對於減碳標準,是否變成各行其是的國內政策?
尤其從巴里島、哥本哈根到今年的坎昆,氣候會議成為歐盟、美國(傘型集團)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三方角力的場域,溫室氣體減量在這三股勢力中,為何爭議如此之大?中、美之間的爭紛,如何影響氣候會議的結論?窮國和富國之間的氣候戰役,不只是減量與適應問題?技術轉移與資金補助,窮國與富國之間能取得共識?而台灣在這三股勢力之間,該要有什麼態度?政府的氣候政策,該如何有所作為?而且氣候會議已經不單是環境問題,更牽扯入經濟、政治、外交等難題,面對全世界的氣候角力,台灣要如何找到定位?在適應、技術、資金等國際關心的面向中,台灣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
德國看守協會在會議前公布的減碳績效評比,台灣在全球57國當中名列第47,節能減碳的成果依舊不理想,不過台灣的氣候政策排名由第33名進步至第25名,但是民間的排名卻退步。從這項調查中,台灣的減碳政策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政府政策評比進步,但是減碳成效以及民間的落實卻退步?台灣的減碳政策長期只是紙上談兵?僅止於環保宣言,但是在產業、交通等其他政策,卻沒有落實?尤其美國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預定2020年開始徵收碳關稅,對台灣未來的貿易與產業將造成打擊?台灣未來的減碳政策,要如何因應?在五都選完之後,各城市爭相發展低碳經濟,以一個城市的力量,要如何提出低碳發展的願景?從高雄市過去的經驗,檢討台灣的減碳政策?
高雄市環保局第五科科長 林燦銘
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氣候變遷專案經理 張楊乾
坎恩會議青年代表團成員 張恩典
call out: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柳中明
call out: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 徐光蓉
在墨西哥坎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六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六次締約國會議(COP16/CMP6),上禮拜結束為期兩周的議程,敲定《坎昆協議》。會議中通過工業國家負責轉移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成立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綠色氣候基金、並且協助貧窮開發中國家調適氣候變遷,但是相關經費如何籌措?窮國是否能從綠色基金與技術轉移中,取得減碳的實際效用?仍有許多疑問?坎昆會議能走出哥本哈根的困境?全球的氣候合作,出現曙光?
從巴里島、哥本哈根就陷入談判僵局的減碳標準,在這次的坎昆會議,也沒有取得共識,會中雖然建議工業化國家以1990年為基準,未來十年內減排溫室氣體25%到40%,目前各工業化國家承諾的減排總量約只達16%,2020年全球的減碳標準,是否能達成?而且讓人擔憂去年哥本哈根會議被喻為地球最後的機會,最後卻未能成達共識,今年的坎昆有取得減碳的成效?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世界各國對於減碳標準,是否變成各行其是的國內政策?
尤其從巴里島、哥本哈根到今年的坎昆,氣候會議成為歐盟、美國(傘型集團)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三方角力的場域,溫室氣體減量在這三股勢力中,為何爭議如此之大?中、美之間的爭紛,如何影響氣候會議的結論?窮國和富國之間的氣候戰役,不只是減量與適應問題?技術轉移與資金補助,窮國與富國之間能取得共識?而台灣在這三股勢力之間,該要有什麼態度?政府的氣候政策,該如何有所作為?而且氣候會議已經不單是環境問題,更牽扯入經濟、政治、外交等難題,面對全世界的氣候角力,台灣要如何找到定位?在適應、技術、資金等國際關心的面向中,台灣如何發揮自己的力量?
德國看守協會在會議前公布的減碳績效評比,台灣在全球57國當中名列第47,節能減碳的成果依舊不理想,不過台灣的氣候政策排名由第33名進步至第25名,但是民間的排名卻退步。從這項調查中,台灣的減碳政策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政府政策評比進步,但是減碳成效以及民間的落實卻退步?台灣的減碳政策長期只是紙上談兵?僅止於環保宣言,但是在產業、交通等其他政策,卻沒有落實?尤其美國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預定2020年開始徵收碳關稅,對台灣未來的貿易與產業將造成打擊?台灣未來的減碳政策,要如何因應?在五都選完之後,各城市爭相發展低碳經濟,以一個城市的力量,要如何提出低碳發展的願景?從高雄市過去的經驗,檢討台灣的減碳政策?
99/12/12 南部開講-五都背債5千億! 財劃法遲未修訂 開源節流?債留子孫? 五都如何過錢關?
來賓介紹
高雄市財政局局長 雷仲達
台南市議員 林俊憲
中山大學政治所所長 廖達琪
高雄大學政法系教授 廖義銘
選舉落幕,五都市長抵定,接下來,除了迎向升格後的施政遠景,全台還要共同面對,財政重劃、資源分配的問題。未來五直轄市,將掌握台灣六成的資源,許多學者認為,應該重視新版財劃法,依公式公平分配,還有增加地方自籌財源誘因的條件下,解決財政問題。
以目前五都的財務狀況來看,五位市長上班第一天,就得面臨加起來超過五千億元的負債,在財源增加有限、負債持續擴大的情形下,選舉開出的支票要能夠兌現,建設經費勢必捉襟見肘?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的公共債務都超過千億,高雄和台南的負債情況嚴重,整年的歲入都不夠償還負債?為什麼地方財政會如此困窘?五都升格之後,舉債上限增加,這些城市的舉債問題會更加嚴重?
選後民眾該盯緊政府的荷包?市政建設需要錢,沒有具體財源的建設是不可能實現的?財源要從哪裡來?仰賴中央補助與統籌分配對嗎?中央政府財政非常困窘,這位老大哥已經無可指望了?蓋蚊子館、辦大型活動、放煙火、揮霍納稅人的錢、最後受苦的還是城市的民眾?要求政治人物兌現支票之前,民眾更要了解五都的財政問題與相關政策?
選舉敏感時刻,五都相關配套法案都遲遲未過,由於財劃法牽動未來五都統籌稅款分配方式、公債法涉及五都舉債方式、行政區劃法則影響行政區域整併,12月25日五都正式上路,這些配套法案有辦法如期通過嗎?尤其財劃法爭議不斷,4月行政院修訂草案時,就引起富都窮縣的批評,而且中央政府負債四兆多,23個縣市的債務也超過法定上限,地方財政難自主,中央也喊窮,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劃法如何修得讓各方都滿意?要讓中央、地方財政情況改善,財劃法修正?訂出統籌分配公式?中央多釋出千億經費?就能夠解決問題?公債法放寬舉債額度,會讓地方財政更惡化?
面對各縣市的財政困境,目前的財政政策出了什麼問題?中央拿權又拿錢?地方自治難以實踐?地方在喊窮之餘,要如何拿出開源節流的本領?市長上任之後,中央與地方要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99/12/05 南部開講-台26線環評過關! 環島公路?阿塱壹古道? 台26線該建?不該建?
來賓介紹
屏東牡丹鄉代會 鄉民代表 曹明生
屏東牡丹鄉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掃羅
屏東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環境和經濟拉扯的問題,在這幾年不斷上演,備受爭議的台26線安朔至港口路段興建案,這個禮拜的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這項環評變更設計案,歷經六次初審會審查,兩次提交環評大會決議退回重審,是近年少數歷經官員及環評委員反覆討論的案例。
早在91年就通過環評審查的台26線,因為有破壞阿塱壹古道、海龜產卵路線的疑慮,地方人士與環保團體長期反對,上個月也走上凱道,呼籲政府全力保留台灣最後一段的海岸線。不過公路總局也提出沿線闢建兩座隧道、縮減路寬、減緩人車停留對環境破壞的解決方案,定位成景觀道路,當地民眾也認為,台26線完成之後,可以帶來觀光人潮,推廣當地的天然與文化資源。
這段預計興建的台26線,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是因為可能嚴重影響介於台東旭海到安朔的海岸線,這段海岸又稱為阿塱壹古道,自清代以來,便是原住民族來往東西部的重要幹道,充滿文化價值和生態資源,但也由於是台灣唯二沒有公路經過的海岸,公路總局就當地交通和觀光發展的立場,希望可以將這段海岸的公路銜接起來,帶動地方建設。
這幾年許多具有環評爭議的交通開發案,包括蘇花替、台26線一一通過,其中台26線歷經十年的環評爭議,公路總局雖然提出隧道、遠離阿塱壹古道等開發計畫,但環保人士仍然認為公路開發將為當地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將加速對環境的破壞,在觀光開發與環保生態的拉扯間,目前的台26線計畫,真能為當地帶來雙贏?
尤其台26線的觀光資源來自於豐富的生態景觀,這條道路的開發,連結台東和墾丁這兩個大型的觀光景點,可能帶來大量的人潮,難道不會造成破壞?反而影響海岸的生態資源?而且這條海岸線已經是台灣唯二未經破壞的原始海岸,東海岸的侵襲也相當嚴重,未來要維護這條道路,施工過程是否會有更大的破壞?而且台26線已有屏199和屏200兩條替代道路,要連接墾丁和台東的交通,非得需要台26線嗎?目前台26線已經通過環評,在公路總局造路的急迫之下,台26線註定要開始動工?環保人士的訴求,能夠讓安朔到港口路段再次擱下?
屏東牡丹鄉代會 鄉民代表 曹明生
屏東牡丹鄉東源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掃羅
屏東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環境和經濟拉扯的問題,在這幾年不斷上演,備受爭議的台26線安朔至港口路段興建案,這個禮拜的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這項環評變更設計案,歷經六次初審會審查,兩次提交環評大會決議退回重審,是近年少數歷經官員及環評委員反覆討論的案例。
早在91年就通過環評審查的台26線,因為有破壞阿塱壹古道、海龜產卵路線的疑慮,地方人士與環保團體長期反對,上個月也走上凱道,呼籲政府全力保留台灣最後一段的海岸線。不過公路總局也提出沿線闢建兩座隧道、縮減路寬、減緩人車停留對環境破壞的解決方案,定位成景觀道路,當地民眾也認為,台26線完成之後,可以帶來觀光人潮,推廣當地的天然與文化資源。
這段預計興建的台26線,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是因為可能嚴重影響介於台東旭海到安朔的海岸線,這段海岸又稱為阿塱壹古道,自清代以來,便是原住民族來往東西部的重要幹道,充滿文化價值和生態資源,但也由於是台灣唯二沒有公路經過的海岸,公路總局就當地交通和觀光發展的立場,希望可以將這段海岸的公路銜接起來,帶動地方建設。
這幾年許多具有環評爭議的交通開發案,包括蘇花替、台26線一一通過,其中台26線歷經十年的環評爭議,公路總局雖然提出隧道、遠離阿塱壹古道等開發計畫,但環保人士仍然認為公路開發將為當地帶來大量的觀光人潮,將加速對環境的破壞,在觀光開發與環保生態的拉扯間,目前的台26線計畫,真能為當地帶來雙贏?
尤其台26線的觀光資源來自於豐富的生態景觀,這條道路的開發,連結台東和墾丁這兩個大型的觀光景點,可能帶來大量的人潮,難道不會造成破壞?反而影響海岸的生態資源?而且這條海岸線已經是台灣唯二未經破壞的原始海岸,東海岸的侵襲也相當嚴重,未來要維護這條道路,施工過程是否會有更大的破壞?而且台26線已有屏199和屏200兩條替代道路,要連接墾丁和台東的交通,非得需要台26線嗎?目前台26線已經通過環評,在公路總局造路的急迫之下,台26線註定要開始動工?環保人士的訴求,能夠讓安朔到港口路段再次擱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