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1/10/26-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里德和水蛙窟生態之旅

里德,一個墾丁國家公園邊上沒什麼名氣的小村落,這裡很大一部份居民,長期以來靠獵鷹維生,灰面鷲和赤腹鷹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獵來做成標本賣給日本人,國慶鳥最愛的落鷹歇腳處,卻也成了牠們的葬身處。 但隨著保育意識抬頭,今天的里德,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轉變,居民成立了巡守隊,擔任起守護鵟鷹的尖兵,也做起了生態旅遊,轉變,從認識自己的家鄉開始,一草一木、一飛禽、一走獸,認識愈多,愈發覺所處環境的美好與珍貴,擔任解說員,更加深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認同。 欖仁溪,里德的後花園,名氣不響,南部開講團隊跟著社區解說員深入欖仁溪,才發現這裡有著超凡脫俗的清麗之美,想一探欖仁溪的美,里德需要大家用行動支持在地生態旅遊,找社區解說員帶,收獲更豐盛。 水蛙窟,緊鄰太平洋龍磐公園旁一個小村落,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包圍,現在,風吹草低不是見牛羊,看到的是梅花鹿,它坐擁絕佳山光水色,卻止不住人口外流,和里德一樣,都是賺不到墾丁觀光財的地方,如今,它也做起了生態旅遊,六、七十歲的阿公、阿嬤重新認識自己的環境,當起導覽解說員,向訪客述說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從里德、港口,到水蛙窟,我們發現了在地的力量,誰說偏鄉沒有希望。



101/10/19-南部開講-台南鐵路地下化 徵地?搶地?

節目來賓:
反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發言人 陳致曉
台南市議員(民) 蔡旺詮
台南市議員(國) 謝龍介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徐世榮



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還沒開工就風波不斷,儘管交通部多次南下滅火,但反對房產被徵收拆除的民眾,仍然質疑地方政客與建商財團套利、犧牲民眾的權益,這禮拜更北上總統府示威抗議。「反對鐵路東移自救會」強調,這項公共建設無論實質、程序都已違憲,應該立即停止任何程序,並要求變更計畫在現有軌道下方施作永久軌,另行「徵用」民地闢建臨時鐵道,施工結束土地即歸還。居民表示,辛苦一輩子購得的房地產,就因鐵路地下化被徵收、讓人很不甘心。他們支持鐵路地下化,但反對因中心線東移,造成他們的土地被徵收或房屋被拆除。 居民也質疑,東移計畫不過是為了釋放台鐵土地進行開發,藉由炒作土地利益去補充台鐵營運虧損,根本假政策、真搶劫,雖然交通部表示並沒有所謂的東移計劃、只是照原計劃執行,再者為了考量工法安全性、保存台南車站古蹟,這份計劃並無不妥之處。然而居民也找出經建會新聞稿,表示「台南市鐵路東移是第一個以土地開發利益回饋軌道運輸建設」的試辦計畫,可以做為未來台灣公共建設開發的典範,以公有土地開發來挹注公共建設經費,已有賣土地補充國庫之嫌,但徵民地做公共建設、卻拿國有地開發,這樣的做法對嗎?邏輯正確嗎? 政府已有大埔農地、文林苑前車之鑑,為什麼在台南鐵路地下化這個事件中,仍然犯同樣的問題?台灣政府的徵收政策問題很大?缺乏民間溝通?台南居民也是被公文告知?一場說明會就能解決民眾爭議?目前政府提出比公告地價多四成的補償費,對於民眾來說足夠嗎?尤其這邊是台南市的商業中心,政府如何說服民眾? 台南市民期待鐵路地下化,徵收住戶也希望建設早日完成,除了徵地蓋鐵路之外,沒有其他解決方式嗎?未來徵地可以還給民眾?或是透過重劃、容積率補償居民土地?在公共建設與民間權益之間,台南鐵路地下化其實也可以成為新的典範,如何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達成公共建設的民間參與? 

101/10/12-南部開講-搶偏鄉荷包?國道計程收費能上路?

節目來賓:
高雄市交通局主任秘書 張淑娟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台大土木系交通工程組教授張學孔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李克聰



影響超過600萬名車主的國道計程收費方案曝光了!交通部正式公布三種方案,第一種沒有免費里程,費率每公里一律0.82元,第二種前10公里免費,之後每公里一元,第三方案有20公里免費,但之後每公里收1.2元,超過200公里收0.9元。以目前不收費的汐止到台北段來看,方案一要收12塊,方案二收5塊,方案三還是維持不收費。而不論採用哪個方案,目前不用付錢用路人,一個旅次可能增加10.2到18.6元負擔,目前已經收費的用路人,則減少20.1到47.9元,國道計程收費大改革,開多少就付多少錢,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使用者付費、國道使用更公平? 也能減少壅塞問題?但是這時候提出方案,卻也惹來民怨,現在經濟不景氣,政府何苦跟民眾搶錢?通勤族也抗議短程使用未來將要收費,交通部也延擬短程免費里程收費,這樣公平嗎?難以解決都會區交流道壅塞的問題?但都會區國道以價制量,開車族反而造成市區交通壅塞?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應該要有更好的配套? 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5條橫向國道,包括國2、國4、國6、國8、國10,也都將納入計程收費,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國道6號台中至南投路段,還有高雄旗山美濃及偏鄉到市區的要道國道10號,5條橫向國道使用者將受衝擊,預估將有27萬車次受影響。民眾擔憂收費後將衝擊偏鄉運輸?將有許多住在偏遠地區的民眾支出增加,此政策無疑是對資源不足地區的一種懲罰? 要解決國一雍塞問題,鼓勵民眾使用替代道路,是否應該差別訂價的策略?國一價格比國三貴?都會區國道比偏鄉貴?台北都會區比中南部還貴?避免假平等,真能落實城鄉公平?差別訂價行的通嗎?交通部除了國道管理之外,是否要有更多社會經濟學的思考?免得國道又變成資源不合理分配的爭議? 

101/10/05-南部開講-在地旅行系列-前進緬甸弄賣農場

在緬甸北部山城中,有一個佔地300英畝的弄曼有機示範農場,2002年以前原本是種植罌粟花且具有地下水化學農藥殘留濃度第二高的一大片農地,如今這一大片田地種植了各種經濟作物,與精油植物,底層的流動人口也開始來到農場學習採收作物、提煉精油等維生技能,因而擺脫了窮苦的生活。 弄曼農場是台灣一個ngo組織以永續農業和生態平衡為原則在社區營造上用尊重當地生活和文化習慣的觀念上一個成功的轉型案例,這個轉型也是希望向世界證明透過尊重、包容、對話,即使是表面上毫無希望的土地,也能透過社會企業的理念,不靠施捨而自給自足,終於從無到有,逐漸開花結果。 在八八風災之後,台灣南部受創的原民部落正在重建的路上,也是接受到許多的社會企業幫助,而這些幫助應該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去思考?南部開講將帶大家遠赴緬甸弄曼農場來看看他們的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