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4/5/29 南部開講-長照十年困境? 長照法能解決問題? 缺錢又缺人? 長照政策如何落實?

台灣從民國82年開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是12.8%,根據國發會推估,107年將升逾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114年進一步升逾20%,成為「超高齡社會」,到時候,我國人口中將有5分之1是老人,是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銀色海嘯」加上少子化衝擊,勢必有愈來愈多需要被照顧者,也會有愈來愈多家庭照顧者需要喘息,台灣目前有高達71萬失能者,65歲以上的失能者即達45萬人,因此有超過40萬以上的家庭需要長照服務,一般家庭若有1個失能者,就須有一個正常人照顧超過10年以上,而推估未來台灣失能人口,將以每五年約成長20%的速度急遽增加,台灣長照服務質與量的發展,不能再繼續牛步化。

在立法院躺了4年的「長期照護服務法」,終於在立法院三讀過關。但預計五年內編列120億元經費,被批評是杯水車薪,根本難以符合需求,攸關未來穩定財源的「長照保險法」草案,才剛在行政院審查通過,能在106年如期上路?台灣如何因應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

節目來賓:
衛福部護理及照護司司長  鄧素文
長照家庭家屬  郭素俊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  張筱嬋
北歐老人照護系統研究者  周傳久









104/5/29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長照十年困境? 長照法能解決問題? 缺錢又缺人? 長照政策如何落實?

躺了4年、歷經9度協商,攸關失能者照護的「長期照護服務法」,終於在5/15立法院三讀過關。長照法預計兩年後實施,未來將設置長照基金,以政府預算、菸捐作為基金來源,預計五年內編列120億元經費,將有200萬人、80萬家庭受惠。
長照法立法只是起步,杯水車薪的經費更被民間社福團體抨擊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空殼法案,國家只編列5120億,一年24億基金,根本是要5塊、給1毛,分配到319鄉鎮後所剩無幾;而允許營利事業經營長照服務,將導致長照商品化,變成「有錢人的福利」?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一個長照法就能解決問題嗎?配套的「長期照護保險法」能否上路?如果再考慮到目前已瀕臨破產的各項退休年金制度,台灣如何因應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公共電視「南部開講」,一起來關心你我未來都可能遇到的高齡長照問題。
節目來賓:
衛福部護理及照護司司長  鄧素文
長照家庭家屬  郭素俊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  張筱嬋
北歐老人照護系統研究者  周傳久

104/5/22 南部開講-農漁村大變身 彩繪村?歐式民宿?水晶教堂?失去文化靈魂的農漁村觀光能長久?

近年各地村落起一股彩繪風,將社區的圍牆漆上各式各樣的圖像,每到假日就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前來,但也令人擔憂,許多彩繪藝術的內容只是抄襲與複製,只求快速,卻失去了在地文化的靈魂

去年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台南北門打造一座以「婚攝」為主題的水晶教堂,在網路的迅速傳播下,使得北門一夕暴紅,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每逢假日就湧入大量觀光人潮,人潮帶來商機,卻也引起正反不同意見遊客所帶來的垃圾、環境髒亂,對習慣寧靜生活的當地居民帶來不少干擾,當地文史工作者抨擊不尊重鹽鄉文史,認為北門過去是以鹽鄉、漁村為基礎,具有濃厚的鹽分地帶文學,應串連當地人文背景、歷史景點,才能發展出屬於在地風格的文化觀光雲管處則認為鹽鄉旅遊不知推了多久,結果人口照樣外流、照樣沒落蕭條,沒有炒熱話題,不會把遊客吸引進來。

政府帶頭拼觀光,但農漁村的發展問題,不該簡化到只用觀光來解決?
一昧的模仿,少了融合在地的整體規劃,這樣的觀光熱度能夠維持多久?
政府應破除以遊客數量為判準的迷思在推動觀光時,應該以什麼為基底才能夠為地方帶來永續共生的觀光發展

節目來賓: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 鄭榮峯
北門在地居民 王昭能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 陳美惠
北門社大主任 柳秀慧








104/5/22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農漁村大變身 彩繪村?歐式民宿?水晶教堂?失去文化靈魂的農漁村觀光能長久?

近幾年台灣鄉鎮轉型做觀光成為熱點,從南到北到處都變彩繪村,龍貓、航海王、小熊維尼,農漁村爭相複製抄襲,彩繪村算是快速又省錢的捷徑,預算多一點的,就蓋起了更具規模的設施。

北門水晶教堂一夕暴紅,雲嘉南風管處接下來還想往嘉義雲林推韓日主題園區,甚至性愛樂園也在討論中;南投九九峰要蓋侏儸紀公園、花蓮發展陸客觀光要蓋地獄樂園、高雄愛河有義大利貢多拉,政府帶頭拼觀光,但是內容卻與在地文化脫節?

地方文史工作者認為,發展觀光不能只是炒作話題,要能跟在地長期集體記憶連結,更不能失去台灣文化的靈魂,但雲管處認為,鹽鄉旅遊不知推了多久,還不是一樣人口外流、沒落蕭條,沒有創新作法,人不會進來。

台灣到底要發展什麼樣的觀光? 淺碟型旅遊?像蛋塔熱一樣,稍縱即逝? 周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南部開講」,一起來思考。

節目來賓: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 鄭榮峯
北門在地居民 王昭能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 陳美惠
北門社大主任 柳秀慧

104/5/15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在地旅行-雲林咖啡人文之旅

雲林古坑在2003年舉辦了第一屆咖啡節後,不僅帶動了台灣喝咖啡的熱潮,也讓古坑成為台灣的觀光熱點,這波熱潮讓古坑華山社區的咖啡廳,如雨後春筍般爆增,人潮的湧入雖然帶進商機,卻也帶來環境的傷害,和影響了居民生活品質,幾年下來,當地居民不勝其擾,開始反思一味追求觀光的思維,到底帶來的是商機還是傷害,這幾年他們從學校教育到地主再到社區,從敬天惜地的觀念開始,他們不做有人潮的觀光,改做對環境永續的生態旅行,古坑的例子正可以讓期待觀光熱潮可以帶來商機的鄉鎮一些借鏡思考。

古坑除了喝咖啡之外,現在還多了一所很夯的樟湖生態中小學,生態教育是樟湖創校的宗旨,整個校舍依地形關係座落在茶園中,因為土地承載量的限制,沒有多餘的教室,整座山頭、整個茶園都是學生的操場和教室,樟湖打破了體制教學方式,將教室受教移轉到戶外,以山川田野為師、大自然為教室,這是公辦公營翻轉教育的示範點,南部開講這一集節目就帶大家到古坑去看看,看古坑走過觀光熱潮,如何從教育翻轉開始改變。

104/5/8 南部開講-全台瘋炒農地? 農地炒作斷送農業未來?

台灣熱錢到處跑,這幾年都會區房地產不停炒作,高房價成為年輕人不能承擔的噩夢,但隨著打房政策上路,卻造成都會區房市交易量萎縮,鄉村農地大漲的怪現象,都會區炒完,炒鄉村,西部炒完,炒東部?農地變建地、農舍變豪宅,農地炒作將成為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隱憂?

為什麼農地會有炒作風氣?去年都會區炒房稍減,因為奢侈銳、房地合一影響?現在投資客都跑去炒鄉下,農地更是主要炒作對象?農地不在打房對象,投資客比較好炒?宜蘭農民認為都是航空城獲利了結,就到其他鄉下炒作?哪些地方是重災區,都和政府公共建設有關?國道五號、蘇花改、苗栗大埔園區、彰化高鐵、國道七號,哪裡有建設,哪裡的農地恐怕都會變成商品?

宜蘭縣從四月起要嚴管農舍興建人的資格,要有農保資格 或簽務農切結書,這樣就可以確保農地農用?嚴格限制使用者的身分,有心務農才能興建農舍,引入更多農民使用農地,可以遏止投資客炒作。過去農保認定太寬鬆,農會沒有嚴格審查?現在要如何確認使用者的農作事實?但是對於已經蓋起豪華農舍的假農民,可以約束嗎?宜蘭縣的措施只能遏止繼續惡化,不能改變已發生的問題?

政府應該確認台灣需要多少農地,才能保障糧食安全,劃出糧食農地、優良農地等保護區域,這些地方就不能興建農舍?其他解編的農地就可以開放買賣、或進行鄉村的都市規劃?不過農地重劃應該很容易規劃,為什麼政府從47年之後就長年不做?反而造成農地炒作、休耕、徵收的混亂狀況?
◎如果農地要重劃,那該怎麼做?才能兼顧農業生產、並且提升農村生活品質?農地農用、農舍農用是民間團體提出的意見,重點在於公平執法,杜絕僥倖,執行力是最重要的關鍵?

節目來賓:
資深媒體人 何榮幸
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主任  賴碧瑩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環資協會台東站專案經理  黃苑蓉









104/5/8 南部開講節目預告:全台瘋炒農地? 農地炒作斷送農業未來?

房地產飆漲不再是都會區的專利,這股飆風已經襲捲了台灣的鄉村。
媒體調查,二年來,全台房價漲幅最高的,一半以上在非六都的鄉鎮,都市炒完後,投資客轉進鄉鎮市區,花蓮市新大樓,一坪開價40萬元,花蓮市南邊的壽豐鄉,一年漲幅超過22%,連東華大學的教授都買不起,原本一坪1500元的農地,更是翻漲了78倍,許多人的故鄉、家園,成為炒房天堂,年輕人未來還能到哪裡買房子? 台灣以後還有多少農地可以種植?
東部是這股飆風的重災區,同樣的,被視為高雄後花園的美濃,漲幅也很可觀,連陳菊市長都說買不起,有些低收入戶因為農地和房屋漲價,反而被取消補助金,賣掉,要到哪裡安身立命?
農發條例放寬買賣農地的資格,為鄉村發展鬆綁,卻也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加上從中央到地方的審查鬆散,造成農地炒作泛濫,如何防堵? 今天晚上八點到九點,鎖定公共電視「南部開講」。
節目來賓:
資深媒體人 何榮幸
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主任  賴碧瑩
旗美社大主任  張正揚
環資協會台東站專案經理  黃苑蓉

104/5/1南部開講-在地旅行-後山土地人文小旅行

健康由安全飲食出發,健康的食物也可以很美味? 自己的豆腐也可以自己做?
我們要如何吃得「食」在自然又健康?

八八風災後,台東聖母醫院為了協助災民及失業原住民生活的重建,希望讓失去家園和田地的居民,可以有塊田耕作,因此,以健康促進角度的理念,開闢了聖母健康農莊。農莊的經營團隊,他們認為健康的身體從「飲食」開始,只要從土壤到餐桌都健康,身體自然也就不容易生病。所以在農莊從採摘到烘焙,可以親手桿麵做蔬菜披薩,還可以自己製作健康好吃的鹽滷豆腐,所有的食物來源,都是來自農莊自產的有機蔬菜及在地的天然食材,落實從土壤到餐桌的概念,同時也成為環境教育重要的基地。

食安問題接連發生,從食材到食器都令人恐慌,為了食品安全,去年聖母健康農莊與工藝技術相當有名的公東高工合作,研發適合家戶使用的豆腐模具,整個結構堅持不使用任何金屬物,讓民眾在家也能自己動手做出健康又安心的豆腐。

以木工打響校名的公東高工,乃由瑞士白冷會傳教士創辦的學校,當年為了培養當地學子的技藝,堅持從瑞士引進技職教育,無私奉獻大愛的傳教士,因此造就出許多工業技術的尖兵。而校園中,還有一棟科比意式清水模建築的教堂「公東教堂」,教堂最特別的就是結合了學生宿舍、工廠與聖堂的複合式教堂,教堂內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彩繪玻璃,透過不同的彩繪窗戶都會有不同的光影變化,呈現了宗教與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