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介紹
屏科大農企所教授 陳淑恩
台南農友代表 蘇建鈞
屏東彩虹農場工作人員 吳鴻駿
屏東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農業休耕政策明年將有重大變革,未來將不再補助連續休耕的農地,要讓台灣農地只限休耕一期。休耕補助時施長達二、三十年,每公頃一期補助四萬五千元、二期九萬元,過去政府每年花一百多億補助休耕,不但吃掉農委會預算,更間接鼓勵農民種綠肥少耕種,甚至投資客也買農地領補助,讓台灣許多良田被迫都變成休耕地。面對農業新制的改變,台灣農村將會更好?還是更壞?小地主大佃農可以用更低成本租到農地?農業生產能更多?農地整合更容易?然而取消休耕補助,老農仍不力生產?甚至連綠肥都不施作?農地荒蕪更嚴重?如果政府有心改變休耕政策,為何不一次到位?直接取消休耕補助?不再全面性以休耕與否作為補助對象,而是更積極補助農業生產結果?鼓勵農民多生產、就有更多補助?
尤其台灣糧食自給率僅32%,國人仰賴麵食和肉食的比例逐年增加,台灣的稻米生產年年過剩,在糧食自給不足、生產分配又有問題的狀況下,過去的休耕政策屢被詬病,農委會這次也提出鼓勵休耕地轉種雜糧,以提升國內的玉米、大豆甚至小麥的生產量,確保糧食自給的安全,還能透過轉作維持良田的地力。農委會立意良好,但是農民願意買單嗎?對比於國外大量低價傾銷的雜糧市場,台灣的雜糧有競爭力嗎?農委會希望休耕新制上路後,未來五年台灣休耕地將逐步活化五成以上,政府有辦法讓農地恢復過去的生命力?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能透過休耕新制,就能改善嗎?
限制連續休耕、鼓勵雜糧轉作,農委會政策似乎對於農地活化、糧食保障上都有所進步,然而隨著農村老化青黃不接、年輕人力不願意投入農業,即使休耕新制上路,農業人力真能回流嗎?政府強推的小地主大佃農讓不少年輕人看見希望,但是農業投資龐大、農機具成本高、再加上農損保險不彰、以及長期以來政策以農業支持工商業、抑制農業銷售價格,年輕農民回到農村,真能找到希望?賺到錢嗎?休耕新制開啟了農業活化的第一步,相關農業產值提升的配套,何時上路?讓農地、農村、農業能真正活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