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竹籬笆內還有春天? 眷村熱風雲再起 重溫眷村人情文化

播出時間:
2月22日(日) PM 19:00-20:00(Live)

重播時間:
2月23日(一)AM 12:00-01:00



來賓介紹 :

《再見,忠貞二村》女主角 王琄
澎湖縣眷村青年譜愛自強協進會理事長 商累愛
民進黨前族群部副主任 高丹華
灰瓦厝眷村文史工工作室 王立皓




節目內容:

近期《寶島一村》、《光陰的故事》,重現眷村人情的文化,也讓許多在眷村長大的人,回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眷村包容了各地的族群、語言、生活、文化及宗教信仰,在長時間的融合中,呈現出族群多元的面貌,加上日據時代、國民政府所興建的宿舍以及建築空間,形成台灣獨特的人文和環境資產。








時代變異,老舊眷村在推土機及怪手的推挖下,慢慢消失不見,而當時的第一代眷民也逐漸凋零,第二、三代則因眷村改建及事業、婚姻等的種種因素 慢慢搬離眷村,當年眷村活絡喧囂的景象已不復見。隨著都市文明潮流的演進,眷村文化在時代脈動中逐漸被淹沒,尤其在民國85年公告實施的「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在現行機制下眷村土地成為眷村改建的資本,藉以運作眷村改建機制,因此近十年來臺灣各地眷村幾乎同時面臨重大改變,多數的眷村快速拆除改建成為公寓大廈,老舊眷村已難復見。國防部統計列管之眷村將近九百處,歷經十多年的改建之後,目前僅剩約一百餘處,依據「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規定,全臺眷村預定在民國98年前,北中南和離島將只剩下14座左右的眷村做為保留。




然而保留下眷村建築就等於保留了文化嗎?眷村保存,要保存的是什麼?是一棟棟比鄰而建的房子?或是人與人的互動方式?目前各縣市政府推出不同形式的眷村文化園區、眷村博物館、眷村文化館,為了永續經營,我們要用何種方式活化眷村文化的保存?才不會在地方政府一頭熱或政治正確的情況下,帶來另一波的「蚊子館」?

眷村文化的內涵,包括了建築空間、生活場域、人物故事、飲食習慣、人際關係、社會網絡和集體記憶等等,這些內涵在時代的變遷與政策的執行下,最後眷村文化將留下什麼?眷村文化又該如何活化?眷村文化能觀光化嗎?能產業化嗎?如果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眷村有什麼重要的文化內涵可以被展現?被了解?多元人文的眷村文化該如何被展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