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98.5.17小農出頭天? 精緻農業救經濟 台灣農業走出美好錢景?





行政院會上禮拜推出第五波新興產業「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四年內將投入242億元,預估101年,精緻農業年產值達1,589億元,可望創造3.1萬個就業機會,力拚農業生技、蘭花、農業精品、有機農業等九項產品產值倍增。整個計畫將分為健康農業、卓越農業和樂活農業三大主軸,
在健康農業方面,主要投注在推廣有機、CAS與農業精品;在卓越農業方面,則透過生物科技提升台灣農業的生產效率與農耕技術;在樂活農業方面,則以農村深度旅遊為主,開發農村休閒、健康養生、寄宿農場等新興旅遊方式。



尤其目前農業經濟不振,「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除了是政府的新興產業目標,也被視為拯救台灣農業的救命丹。但是在台灣的農業生態與環境中,小農生產比例高達七成,這個大型計畫是否能協助農民提升收入?能否改變農村人才移出的困境?確實改變農業生產的根本問題?或是這項計畫只有大型農企得以受益?一般小農並無法從中獲得利益?尤其「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的分項繁多,四年200億的投資真的就可以增加農業的生產價值?對於未來台灣農業的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南韓今年也投入22億美元發展食品加工業、傳統食品的發展,相對台灣在農產精品每年不到40億元的投入,真的可以創造出農委會所預期的成效?






十幾年來,如同全世界的農業趨勢,台灣農業也日漸凋零,尤其人口外移使得產業青黃不接,台灣農業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雖然全球農業產值日漸萎縮,但是紐西蘭的奇異果、荷蘭的花卉、西班牙的畜牧,卻發展出一片天地,看到國外新農業的成功經驗,台灣發展精緻農業的方向,能找到農業的未來前景嗎?

但是在政府擘畫農業美好未來的同時,與農民最息息相關的農業產銷、農會壟斷的問題解決了嗎?如果生產的基本問題沒有改善,精緻農業計畫能有成效?尤其最近馬政府接連推出的農村再生計畫、兩岸ECFA協定等政策,也讓農民擔憂影響農業生產、農村文化以及台灣農產品的競爭威脅,在馬總統就職屆滿一週年期間,我們要如何看政府的農業政策?從農村再生、ECFA到精緻農業,政府為台灣的農業端出什麼政策?背後有什麼邏輯?對台灣農業的長久發展有什麼影響?台灣農業真的可以振興嗎?利益將落在少數企業?台灣小農們過去的困境能被解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