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高雄要過苦日子!? 南部缺水迫在眉梢 高屏大湖.美濃水庫蓋了能解渴!?




八八風災造成曾文、南化水庫淤積超過1.2億立方公尺,雖然今年以一期稻作的農業用水調度,暫時台南地區減緩缺水危機,但是以水利署一年最多只能清淤一百萬立方公尺的速度來看,兩座主要供應南部用水的水庫可能得花上百年時間清淤,未來南部缺水問題只可能更嚴重。



尤其大高雄地區長期仰賴高屏溪和南化水庫的供應,受到高屏堰和南化的嚴重淤積,加上本身並沒有足夠的水源,缺水將成為大高雄地區長期必須面對的問題。上禮拜天馬總統在南部開抗旱會議,會議中決定缺水問題一定要「在地解決」,雖然興建水庫勢必引起爭議,但不得不面對,因此將提出200億預算,興建高屏大湖,並且考慮重啟美濃水庫。

然而高屏大湖和美濃水庫長期就是在地民眾以及環保人士抗議的建設案,高屏大湖被指為設計不良,加上徵地抽取地下水的爭議不斷,目前預算被擋在立法院難以過關;至於美濃水庫的爭議更大,美濃地方人士擔憂水庫對於聚落安全的影響,十幾年來在反美濃水庫運動的強力反對下,十年前終於被擱置。但是在未來旱災恐怕越來越頻繁的趨勢下,水利單位為了提供大高雄地區長期穩定的水資源,這兩項爭議性極大的水源開發案恐怕又得重新思考他們的可行性。

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水資源勢必越來越珍貴,以台灣的國土特性來看,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水資源開發方案?如何在整體環境的規劃下,重新檢討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水庫雖然提供了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但是在暴雨頻繁的氣候趨勢中,難保美濃水庫或高屏大湖不會再陷入曾文、南化淤塞的夢魘?缺水是大高雄民眾共同必須承擔的痛苦,究竟美濃人該退一步?還是政府該提出讓人民安心的解決方案?民眾又應該要有什麼觀念?體認節水的重要性?


來賓:
水利署副署長 楊豐榮
成大水利系 教授 高家俊
美濃愛鄉協會 理事長 劉孝伸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長 溫仲良
地球公民協會 執行長 李根政
屏東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