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100/1/16 南部開講-景氣大好?薪水該漲? 公務員薪水調漲? 基本工資漲不漲?

來賓介紹 :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前台南市議員 林俊憲
高雄市NGO工作者工會 邱毓斌
1111人力銀行南部中心協理 王曉喬

去年經濟成長率很有機會突破百分之10,是21年來最高的成長,馬總統這禮拜表示,「政府今年不僅不會裁員,還考慮為公務員加薪」。馬總統認為公務員調薪,可以促進消費,能進一步帶動民間企業調漲薪資,對整體經濟應有其正面效果,但是過去十年公務員兩度調薪,調幅3%,同時期的民間薪資調幅,卻不到1%,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更嚴重?而且全國80多萬軍公教,只要加薪1%,國庫一年必須多支出71多億元,在目前國債高達4兆元的情況下,公教加薪對政府財政負擔更沉重?

ECFA帶動兩岸經濟活水,許多大企業去年獲利驚人,但是高GDP的成果,卻可能只有少數人享有,多數人卻是無感復甦,一般受雇員工平均薪資尚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還有360萬的上班族月入不到3萬元,實質薪資更是不如十二年前。在無感復甦之下,廣大的勞工深陷工作貧窮之中,中下階級的相對剝奪感越來越嚴重?

台灣經濟復甦雖然脫離金融危機的壓力,但是目前的經濟高成長好景,主要來自出口貿易,也就是對中國的出超所來,國內的內需經濟卻仍是無感成長,去年的貧富差距,更是擴大。雖然馬總統宣示要成立專案小組,縮小貧富差距,但是以香港而言,CEPA簽訂之後,多數家庭的收入不升反跌,財富分配越不均、中產階級越緊縮,向上社會流動的機會越顯狹窄,社會不公現象更惡化。再加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即使薪水漲了,但是生活壓力更大,台灣會步上同樣的問題?香港的前車之鑑,台灣該如何避免?

尤其去年勞團力爭勞工基本工資上調到22000元,但是政府以「失業率和經濟情勢不明朗」為由,今年基本工資僅調漲600元到17880元,當政府要調漲公務員薪水的同時,是否也需要重新檢討基本工資?否則兩者的薪資差距越來越大,階級間的對立也將更嚴重?目前經濟復甦中所出現的不平衡,更拉大了社會結構與城鄉發展的差距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