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全台癌症地圖四十年來各區域癌症的變化,台北地區變得健康,中南部卻變癌症死亡率比例高的地區,1981年前大台北地區的癌症死亡率是全台最高,許多鄉鎮不是紅色就是紫色,但自從工廠遷出台北後,癌症死亡率相對於全台就開始減少了,不過中南部在這二十年間卻顯著惡化,不僅雲彰沿海一帶死亡率上升,甚至內陸的平地鄉鎮也從顯著低的健康區域,轉變成重癌症鄉鎮。
不少人喜歡吃黑鮪魚、鱈魚等深海魚,可以補充營養,包括DHA及不飽和脂肪酸,而人體暴露戴奧辛類化合物的途徑,有超過95%來自食物,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最近公布自2004年到2012年於傳統及超級市場進行各種食物採樣戴奧辛類化合物,並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9大類食品中,蟹類和大型深海魚類含有較高濃度的戴奧辛,其次為蛋白質類、家畜類及五穀根莖類,吃多了恐怕會造成皮膚 神經及內分泌病變等。
從癌症地圖看國人健康,中南部如何翻轉健康困境? 遠離戴奧辛,食物怎麼吃才健康? 面對環境疾病越來越惡化,政府未來該如何著手改善? 民眾該有什麼觀念?
節目來賓: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廖勇柏
弘光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系教授 陳秀玲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 葉光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