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每週五18:30,公視13頻道,請跟著我們一起出發,走進在地,感受地方共好共生的溫暖力量,用心體會這片土地的美好與感動,這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貼近土地的深刻體驗,傾聽故事,感受脈動中的生命力。
在地旅行將會一同與各位觀眾走進巷弄、踏入田野、深入原鄉,傾聽它的故事,觀察它的脈動,尋找生命力,看見希望與未來!
1/3新年旅遊新主張 玩樂也能愛地球 生態旅遊怎麼玩?
元旦連續假期剛結束,春節假期也將來臨,這段期間是台灣人重要的旅遊旺季,但是伴隨著氣候議題與低碳環境的世界趨勢,不論是開汽車、搭飛機、住飯店、或是買紀念品,旅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都會比日常生活來要多,甚至有些環保運動人士,認為人類不應該有太多的旅遊,否則為了觀光破壞環境,對於生態都是一種傷害。尤其最近北海岸的野柳地質生態區,因為過多的大陸旅客的旅遊行為,破壞當地環境,將規劃針對外籍旅客提高收費,一度引發爭議,讓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台灣的觀光政策和思維,能否跟上世界的潮流與觀念。
尤其隨著旅遊觀念的多元化,近年台灣也興起一波具有生態觀的旅行方式,包括生態性、人文性等深度旅行,強調生態保育和人文保護的觀念,期望台灣能在適當的觀光負荷上,達成永續發展的觀光契機。其中這個月掛牌的台江國家公園,一方面賦予台江地區重要的生態、人文價值與保育,另一方面可說是民間、社區長期經營生態旅遊,維繫環境的成果。然而,生態旅遊的觀念即使喊了很多年,但是目前成效依舊有限,政府在觀光政策的擬定上,長期以來「建設」思惟為導向,設立了許多的生態旅遊景點,卻缺乏對於旅遊的「生態」觀念,反而使得女王頭事件一再重演。
生態旅遊的口號簡單,但是以台灣目前的政策、配套,有什麼不足之處?地方政府可以有什麼規劃?理念?城市的發展如何以環境為主題?生態旅遊應該要有什麼內涵?全球都開始發展低碳、生態旅遊,台灣要如何展現自己的特色?台灣民眾該要有什麼觀念?對於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期,生態旅遊可以如何規劃?北、中、南有哪些生態旅遊路線可以推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