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2/03/15-南部開講-綠電取代核電?台灣準備好?

節目來賓:
高應大南部太陽能學校執行長 艾和昌
雲科大科技法律所副教授 蔡岳勳
台灣太陽能系統公會理事長 林山城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上週末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串連,上街民眾創下台灣公民運動有史以來最多人數,在各大民調機構,停建核四也成為多數民眾的選項,然而核四停建後、核一、二、三陸續除役,在邁向非核家園的同時,台灣的電力供給是否足夠?民間訴求增加綠能供電,政府是否能提出對應方案?綠盟耗時數月整理《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提出核四停建後的台灣電力規畫藍圖,從降低高耗能工業比例、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到提高能源效率,到了2025年總電費增加幅度,甚至少於核四商轉運作。


綠盟規劃「用電需求零成長,非核低碳」,方法是:第一、訂定高耗能產業發展上限,調整產業結構;第二、提高再生能源發電量,使之占比從目前4.16%提升至21.2%;第三、能源效率每年進步3.6%。在這三個方案之下,民間認為可以增加燃氣與再生能源發電量,甚至比2010年的核電與燃煤發電量高,不帶可以完全取代核四,也能取代部分燃煤,並創造節能、再生能源等綠色就業機會。當民間提出這份電力藍圖,政府該如何因應?民間希望綠能發電量從目前4.16%提升到21.2%,可行嗎?相對台灣要付出多少代價?

尤其政府屢提日本關閉核電廠的結果就是使得國內經濟困頓,出口下滑、加上近日媒體報導「德國綠電發展卡關」,說明德國預定在2022年前廢除核電的目標遠大,但做為替代的綠能發電進度卡關,使國內面臨斷電危機,而昂貴電價也讓人民叫苦連天。發展替代能源代價很高?如果一方面要停建核四,另一方面要發展替代能源,台灣準備好了嗎?




目前台灣發展替代能源成效如何?五年前馬政府推節能減碳、力推節能產品,一年前說要百萬太陽能屋頂、風力發電,這些綠電政策說的到?目前又做得如何?台灣擁有技術、研發能力?但是躉購電價補貼不停下滑,民間不願意投資綠電產業?國外開採油頁岩技術更新,也使得對於替代能源、節能商品需求降低?台灣現在推綠能產業時機不對?江宜樺院長認為發展替代能源,預算不是問題,但是以世界研究水準來講,目前這些替代性能源的可行性還是問號?替代能源目前仍然不夠穩定?無法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台灣要發展替代能源、節能產業,並非那麼簡單?如果要廢核,替代能源真的有辦法成為台灣未來的供電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