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應大南部太陽能學校執行長 艾和昌
雲科大科技法律所副教授 蔡岳勳
台灣太陽能系統公會理事長 林山城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李根政
上週末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串連,上街民眾創下台灣公民運動有史以來最多人數,在各大民調機構,停建核四也成為多數民眾的選項,然而核四停建後、核一、二、三陸續除役,在邁向非核家園的同時,台灣的電力供給是否足夠?民間訴求增加綠能供電,政府是否能提出對應方案?綠盟耗時數月整理《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提出核四停建後的台灣電力規畫藍圖,從降低高耗能工業比例、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到提高能源效率,到了2025年總電費增加幅度,甚至少於核四商轉運作。
尤其政府屢提日本關閉核電廠的結果就是使得國內經濟困頓,出口下滑、加上近日媒體報導「德國綠電發展卡關」,說明德國預定在2022年前廢除核電的目標遠大,但做為替代的綠能發電進度卡關,使國內面臨斷電危機,而昂貴電價也讓人民叫苦連天。發展替代能源代價很高?如果一方面要停建核四,另一方面要發展替代能源,台灣準備好了嗎?
目前台灣發展替代能源成效如何?五年前馬政府推節能減碳、力推節能產品,一年前說要百萬太陽能屋頂、風力發電,這些綠電政策說的到?目前又做得如何?台灣擁有技術、研發能力?但是躉購電價補貼不停下滑,民間不願意投資綠電產業?國外開採油頁岩技術更新,也使得對於替代能源、節能商品需求降低?台灣現在推綠能產業時機不對?江宜樺院長認為發展替代能源,預算不是問題,但是以世界研究水準來講,目前這些替代性能源的可行性還是問號?替代能源目前仍然不夠穩定?無法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台灣要發展替代能源、節能產業,並非那麼簡單?如果要廢核,替代能源真的有辦法成為台灣未來的供電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