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上週公布最新死因統計報告,去年全國每天死亡人數389人,每3分42秒有一人死亡,死亡人數14萬2240人,這是12年來首度下降。其中十大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28.1%)、心臟疾病(10.6%)、腦血管疾病(7.3%)、肺炎(5.9%)、糖尿病(5.8%)等,順位和前年相同。國人的平均壽命也延長到79歲,其中男性75.9歲,女性則有82.5歲。儘管創下長壽記錄,但從這份名單看來,國人死因多數以慢性疾病為主,老化與慢性病對台灣健康管理的挑戰越來越大,面對這樣的趨勢,衛生單位與國人該如何提出對應的健康策略?




(面對慢性病的威脅,早期預防是最重要的概念,如何才能提早發現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早期徵兆?這些疾病會有什麼初期症狀?最近流行高單價的豪華健檢,可以做到早期發現的效果?或是一般的健檢,就能保障我們提早發現疾病?有哪些健檢平時一定要做?政府、健保對哪些檢查有補助?全民健檢效果如何?一般健檢可以找出癌症?要做哪些檢查?腸癌、肝癌、肺癌如何提早發現?



來賓介紹:
和信醫院健檢中心 華皇道
家庭醫師 王宏育
醫藥記者全嘉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