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即將與上海虹橋機場直航,並與日、韓等國串連成「東北亞黃金航圈」,政府也將投資十億元,啟動「回春計畫」,加入中、日、韓城內機場對飛,開發局部貨運功能,並且發展商務專區,將松山機場打造成黃金門戶,以提振台灣的對外競爭力。然而松山機場的腹地狹小、軟硬體設備也跟不上現代機場規模,政府要打造黃金門戶,機會何在?在台北市的城市空間與經濟功能上,松山機場真有非擴大功能不可的必要性?再者從國土空間的利用上,松山機場的擴建,對於其他機場的發展,是良機?還是惡性競爭的開始?松山機場除了作為黃金門戶之外,可以有更好的使用方式?
而且桃園機場原本就有商務專區、更被設定為台灣的首都機場,是東北亞、東南亞雙黃金中心點,未來松山機場加入東北亞的商務市場,是否和桃園機場的定位有所重疊,另外松山機場也將增加部份物流運輸以及私人飛機運輸等功能,是否會影響桃園機場原本的功能?造成兩個機場間的惡性競爭?再加上機場捷運103年將通車,「松桃分工、客貨分流」將如何良性合作,不至於造成國家資源的浪費?尤其在政府大力建擘桃園航空城之際,松山機場要打造成台灣的黃金門戶,是否也削弱了桃園機場的國際競爭力?
年年營運下滑的小港機場,原本和桃園機場被設定為發展亞太中心的南北雙核心,在這幾年南部產業蕭條、國際航班減少的影響下,客貨運量都大不如前,再加上政府積極建設松山機場,並且賦予首都商務功能之際,小港機場現行的定位為何?政府要如何看待小港機場與南部經濟的未來機會?而且班機減少,南部民眾更難出國,南北雙核心的規劃變成重北輕南,台灣單極化更為嚴重?
在陳水扁政府大幅開放各地機場的政策下,讓我們看到國家資源被重複浪費,也造成各地數個蚊子機場,松山機場擴建案在國家交通規劃的整體思維下,可能不至於變成新的蚊子機場,但是否會更加排擠其他機場的生存機會?尤其台灣過去幾年在國際機場的評比,都吊車尾,政府在大力推動松山機場轉型之際,機場本身的服務與通關便利性是否加強?台灣要發展自由經濟貿易區,各機場的功能定位與經貿相關的通關、製造措施,是否隨之提升?
來賓:
台南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教授 熊正一
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 王鳳生
高雄市議員 趙天麟
高高屏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 林富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